这部分重点介绍成本控制方面相关的财务知识,和一些成本控制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体现为成本控制的陷阱)。
企业成本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全面地、可持续地、柔性地改进和完善。因此,对于希望具备持久竞争力的企业来说,建立一个持续高效的低成本机制尤为重要。
整天喊着降成本,那么成本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如何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为成本问题“把脉”?要回答这些问题,你必须在企业的财务资料中寻找答案。财务资料不仅反映了历史的财务业绩,还对企业的未来管理和决策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财务知识的基础是数字,看懂数字才能实施财务控制。成本控制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种,也是以大量的数据为依托。数据虽然很重要,但是数据本身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财务会计意义。因此,了解成本的计算方式,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之所谓“知先行后、知行合一”。而财务指标的作用则是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数”可循。财务指标于企业,正如健康指数于人,体现的都是主体的“生命力”特征。总之,了解是为了管理,管理是为了优化。
高招二十二:精确计算成本
企业的成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了解成本的基本计算方式。因为成本的计算方式可能会影响成本管理的方式。在有些情况下,更换成本计算方式一定会影响短期的成本数据,进而产生了成本控制的“陷阱”——仿佛成本管理生效了,成本降低了,但是接下来是报复性的反弹。另外,了解成本的计算也是为了了解成本的内容,方便你更加了解自己企业的经济业务。
在这本书里,成本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狭义的成本,又包括日常经营中的费用,总之是一切开支和耗费的综合体现。而在这个部分里,主要介绍的是狭义的产品成本,因为只有狭义的产品成本才牵涉到复杂的计算方法——简单的日常费用的核算只要会使用加减乘除即可。
1.成本计算的基本原则
(1)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虽然广义的成本既包括成本又包括费用,但是管理销售的费用支出,以及非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因为产品成本和非产品成本的管理控制方式不一。如果笼统计入,既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也不利于管理控制。
比如,市场营销部门为了开发市场举办营销活动,企业就不能把这笔账直接算在生产部门的成本中。因为企业不可能通过要求生产部门加强生产绩效考核,以降低市场营销的成本。
(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成本的费用界限
会计的基础是分期核算,要求及时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故而,产品成本的计算经常遇到成本核算需要划分会计期间,需要把成本划分为可以计入当期的以及不可以计入当期的。另外,会计原则还要求权责发生制,而并非收付实现制。换句话说,目前发生的所有成本不一定都归属于当期。
比如,预先支付的厂房租赁费,在支付时并非一次计入当期成本,而是分期慢慢计入产品成本——否则在付房租的时候,从账面上看,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低利润甚至巨亏。
(3)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费用界限
凡是能分清由某种产品负担的直接成本,应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各种产品共同发生,不易分清应由哪种产品负担的间接费用,则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并保持一贯性。
(4)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一定会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因此,完工产品需要及时转为库存商品进行核算,只需待到销售之际,将完工产品的成本计入实现了的营业成本。在实务中,同一个批次的产品状态是混杂了完工和未完工,因此需要估计完工比例,这就需要依靠生产部门的数据进行估计。
2.成本核算分类
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计算制度。不同核算制度下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1)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不同核算方式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实际成本计算制度下,产品以实际所有的成本记录为依据核算。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下,订立产品的标准成本,同时记录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并以此作为分析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基础。在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下,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可以使得成本管理更加方便,同时也可以及时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2)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鉴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核算的时候很有必要将他们分开。因此,在传统的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基础之上,企业在内部核算成本时,只记录产品的变动成本,而把固定的制造成本记为期间费用。故而,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成本进行管理。
(3)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这种划分牵涉到共同的间接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划分问题。传统观点下,产品的产量是分配生产费用的基础,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就是这种分配方式,但是实际上很多产品之间不具备可比性(比如一架飞机和一个螺丝钉),因此不能按照产品数量分摊间接费用。
成本动因,就是促使成本增加的原因。相同的成本动因下发生的成本划分为一类,然后再根据动因将成本摊到不同的产品上,也就是所谓的“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就是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的理念。
比如:企业的很多成本支出是同时在多项产品上花费的,举个例子,以前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如何将一件衣服给三个孩子?普遍的原则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那么就涉及一个问题,究竟这件衣服的成本该摊到谁的头上?根据以上的会计原则,可以将衣服的成本三分天下。在这个例子中,成本分摊的动因就是衣服的成新度。
老大分到的成本最高(因为是第一次穿),老三分到的成本最低(因为衣服都已经接近报废)。
3.成本计算方法
以上的三种计算方式将不同的视角投向了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产品批次,还是生产步骤?
(1)以产品品种为计算对象——品种法
品种法下,将产品按照品种归集费用。所有的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在发生时,立即归集到不同的产品名称下。这种核算方式是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适合的是大量的单步骤生产方式的企业,比如简单产品的制造。
(2)以产品批次分别为计算对象——分批法
(3)以生产步骤为计算对象——分步法
在大批量多步骤的生产方式中,分批法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式。由于产品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同时按照产品品种和生产步骤计算归集产品成本。
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核算方式的不同,主要的差别还是体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差异。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体现了企业的不同管理方式。比如,品种法下的成本对象是以品种为划分方式,因此如果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管理,则企业会区分不同的品种下如何降低成本;而分步法的核算体制下,成本管理的侧重点和出发点需要从降低每个步骤的成本出发。总之,记录的方式一定会影响管理和考核的方式。
关键小语
找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高招二十三:解读影响企业生命力的财务指标
无疑地,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的生命力。通过解读财务指标,企业才能够知晓难以通过日常观察发现的深层次问题。故而,对于高级管理层而言,了解关键财务指标的含义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如果你告诉我,你并不擅长财务管理学,甚至一窍不通,所以根本不知道这一系列的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和比较等相关知识。如果是这样,那么企业的财务经理应该很清楚这些指标的计算,你只需知道如何利用现成的财务指标作出决策即可。当然,通过阅读后面的篇章,你会了解一些简单的财务数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企业家来说,要了解一些财务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财务数据是体现着企业成本管理的健康指数,也是指出企业的健康隐患的重要标志。
财务的功能除了记录,还有决策。在决策之前,你需要将企业的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形成企业的现状,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企业的生命力由许多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财务指标进行反映。如果要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整体把脉,必须了解企业的财务指标。
1.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包括哪些因素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竞争下需要考察企业综合能力。
通常说来,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包括几个方面: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四个维度分别从企业的三张报表上取出数据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而作为企业的内部人士,一般可以选择管理用的报表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偿还不了到期债务的能力。如果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利申请企业破产。另一方面,如若企业打算筹集资金,偿债风险也是新的债权人要考虑的必备因素。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考察企业短期内(通常为一年)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因此和破产风险密切相关;长期偿债能力从鸟瞰的角度反映了企业所有债务的偿还能力,是企业筹集新的资金之时投资人考察的重点。偿债能力通常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也涉及曾经介绍过的“身高体重比”。企业拥有合理的资产负债比率,则意味着企业有一个好的体格。
(2)赢利能力
赢利能力是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也是企业的核心考察指标之一。这个指标和企业的成本控制密切相关。实际上,如果成本控制管理实施到位,会大幅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因此,在考察成本控制管理的实施效果时,企业的赢利能力有否发生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复查和评价指标。重视赢利能力指标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单看这一指标无异于一叶障目、盲人摸象。赢利能力毕竟无法代表企业的综合素质。
(3)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能力。资产运作是否高效,其实也就是曾经提到过的“血液循环”。正如人体的血液流动比较快,造血机能就相对比较好——如果企业资产流转比较快,赢利能力就比较好。
(4)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指标,通常以企业的研发能力、人才储备等为先行指标。可以如此设想,如果企业的研发支出比较大,或者销售的增长率比较高,则可能意味着企业更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目前的成本可能比较大、消耗量比较多,但是现在的支出可能是将来更好的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分析成本控制时并非“一刀切”地越低越好。所谓的降低成本是降低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因此必须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前景来进行成本管理。
同时,如果是上市公司,还会涉及市价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经济学原理是如何解释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决定商品价格;供需水平影响商品的价格。
公司的价值符合商品价值原理:公司的价值是公司内部的管理层、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努力创造的,公司的价值由他们的智力劳动决定。这也是为什么高质量的公司总是有一群高智商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同时,公司的股价还要受到投资者的影响——也就是需求方的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高,公司的股价则越高。这就造成了公司股价偏离了公司价值。
但是,由于商品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当价格过度高于或者过度低于本身的价值,总难逃离下降的颓势。因此,企业的发展能力还可能受到公司的市价影响:股价畸高之后,可能会难免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股神”巴菲特为什么从来不投资市盈率过高的公司,过度的追捧,这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变成了“压力山大”。
2.财务密码包括哪些因素
既然企业的生命力的衡量包括四个方面,即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那么,接下来依次介绍分别代表这四个方面能力的财务指标:
首先,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长期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偿债能力)等。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虽然从名字上看,这两个指标似乎是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但是名称中的“流动”和“速动”都是形容偿债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是否足够流动以满足即将到期的债务。而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则体现了公司的所有债务(不论到期与否)是否可以满足偿还要求。资产负债率直接就体现了这一要求,而利息保障倍数则间接体现长期负债的特征。换而言之,如果企业可以保障长期债务的利息可以偿还,则可以暂时避免债权人带给你的麻烦。
销售净利率,体现为每一单位销售带来的净利润。这一指标经常被很多人(尤其是外部投资者)使用。但是如果从内部管理的角度,该项指标的变形则演变成了企业成本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指标——成本利润率。至于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则站在了企业整体的角度来衡量赢利能力。
看到这里是否觉得有些熟悉?前面我们曾经仔细解释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每一个公司的资产都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不同企业中资产带来经济利益的速度是不同的,故而企业的资产流动速度构成了企业综合能力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的数字越大,说明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越好。
最后,发展能力:包括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等。
不难看出,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都是一个增长率的概念。发展能力就是从发展的角度考核企业的未来潜在的竞争力。首要地,销售收入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销售增长率从原因的角度代表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因此,如果销售收入增长快,意味着企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资本积累率则从结果的角度透析了发展能力,因为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发展壮大的结果就是促使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另外,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体现在非财务指标上。比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程度,管理层的领导能力,员工的技术资格水平等。要考察企业的发展能力,必须先从企业的性质入手。如果企业身处服务行业,则企业需要知道自己的服务是否令顾客满意;如果企业是生产企业,则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则可以说明企业的未来前景;如果企业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企业内部有多少人才、管理层是否具备高水平的领导能力,这些都是企业发展能力的代名词。
3.轻松解码:如何看懂财务资料
对于公司而言,稳妥的全面发展最为有利。单方面地追求利润数字的“好看”,已经把很多公司拖下了水。不论是国外的安然公司还是国内的“银广夏”,都是典型的患有“不顾一切追求利润以至于极端地歇斯底里”症候群。这些公司的管理层都坚持“无赢利宁死”的观念,而往往过于轻视公司发展的其他方面。故而,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你还是应该了解:衡量企业生命力的财务指标远非赢利指标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强大的综合能力才是现代企业竞争力强有力的后盾。
具体而言,解码的方法可以分两大类: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比较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和目标参照物的差距揭示综合竞争力;因素分析,逆流而上寻找指针的驱动指针来考察原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
比较分析方法主要涉及寻找合适的参照物。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可以和同行比(横向比较),可以和自己的过去比(趋势分析),也可以自己的未来和比(预算差异分析)。一般而言,财务指标横向比较需要找到行业最优和行业平均作为参考;趋势分析需要回归至企业的三年到五年的历史;预算差异分析则需要以制定的预算为前提。
因素分析法则追根溯源,寻找指标的变动原因,进而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主要矛盾。
通过指标的分解,将单纯的材料费用变动分解为三个子指标,进而找出来源于三个部门的影响因素:今年的材料费用上升了132000元,公司需要分析升高的原因。产量的增加可能来源于生产部门提高了生产能力,或者销售部门采用了合适的市场开发战略;材料节约可能是由于生产员工的生产技术提高,废品率下降;价格提高则可能体现了原材料日趋紧俏,采购部门的采购费用居高不下甚至增长迅速,因此成本上升。
这种分析方式既可以为企业提供奖惩依据,又可以作为改进管理策略的主要方向:例子中的生产部门和市场开发部可能会受到褒奖,对采购部门则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具体分析。
当然,由于财务指标还广泛应用于业绩评价和员工考核,因此不能单纯从表面上进行分析。
比如,应收和应付账款是本企业和上下游的供货商以及顾客之间,进行经济交往的纽带。因此,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体现为赊销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比值,表现了企业收款的及时性,反应了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成效。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暗示企业的赊销政策和收款政策不匹配:企业的销售经理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不惜采用过多的赊销方式,招揽大量低信用等级的顾客。但是当收钱的时候,面对迟迟不肯还钱的顾客时,财务经理却因此背上黑锅。
总资产周转率,体现了总收入和总资产的比值,是一个宽泛的指标。所谓宽泛,是指根据这个指标,企业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资产运营的基本情况,但是具体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解释。譬如该指标数值较低,则说明企业资产运营不佳,就提醒你需要关注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但是究竟是哪类资产运营不佳,必须结合具体资产的周转率来查明。
总之,要衡量企业的生命力,必须从企业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比如,赢利能力优秀的企业可能会由于现金流干涸而陷入巨大的偿债风险之中,正如前文提到的爱多VCD——从“标王”到没落;比如,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均态势良好,但是独缺发展潜力,企业照样不免死亡的厄运,正如柯达公司——固执地停留在胶卷行业,最终随着胶卷一同被历史埋葬。综合所有方面叠加计算得出的“综合素质”体现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而缺乏某方面能力的企业如同某方面的残疾一般。所幸纠正短板却也不是难于登天,只要企业管理层具有改进意识、及时查漏补缺,同样可以化弊为利、扬长避短。
关键小语
财务数据像密码,透过数字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