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叙,我们可以这样对未来进行设想:无论你做什么产品,都能找到相应的代工企业,具体的生产过程,你断然不必操心,慢慢地,连销售、设计这样的工作也能找到代工公司,甚至不久,连创意都有聪明人来帮你想,你只需少许资金和能力进行综合利用,就可获得成功。看看,社会的发展已到了这一步,综合利用全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智慧必然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亲爱的朋友,试想一下,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奇妙啊。
第四招,资源回收
废品回收通俗地讲就是捡破烂,但请不要小瞧这个行业,靠这个行业起家的富豪绝不在少数。正因为大家觉得这样做太丢人,才给这一行业注入更大的机会,竞争自然就不激烈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行业的不少成功之士竟然受过高等教育,不信,你瞧北京某高校热能工程毕业的硕士小张,走的就是这样的创业道路。
案例1:
1989年,小张从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南钢铁公司。海钢企业有二三万人,是海南最大的国营单位。他在这儿干了4年。那几年,国企经济效益还不错,上班很轻松,企业对他这样的大学生也格外重视。后来,他决定去北京读研深造。在京读研究生期间不是很忙,学校专门给了大家二年时间搞课题,小张只用了半年,就搞出来了。剩下一年闲得发慌,于是,他就想找点事做。
那时,小张在朝阳区租房子住,周围都是些做小本买卖的,有一些老乡也在做生意或是做其它的。大家时常在一起聊天,这对小张的影响非常大。小张的那些老乡中有的是捡拾垃圾的,有的是承包垃圾场的……跟他们长期接触后,他开始对垃圾及捡垃圾的人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每月都能有上千元收入,承包者甚至上万元。他们没什么本钱,也没有多高的文化及技能,却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这让小张大为感叹。
小张的学校每个月给他200多元,这是他们全家的全部生活费。当时一是迫于生活,更主要的是想到市场中去体验一下,他开始蠢蠢欲动了。他想,既然那些从农村来的人都有那么好的收益,不光如此,那些承包的人手下还有很多劳动力,从另一个方面讲也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可以说是一种贡献。他最终作出判断,这样做并不丢人。
小张经常看他们捡垃圾,跟他们打听往哪儿卖,逐渐得知有的是厂家直接来收,有的是运往河北、山东等地,比如塑料一般运到河北,瓶子运到山东,还有的是拉到旧货市场去。读研究生第一年,由于学习比较紧张,课程多考试科目也多,他没有精力做其它事情。到了第二年开始搞课题,时间就比较宽裕了,最初他还是想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开始,但这个念头并不根深蒂固。
小张住的地方有一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个外地人。他从旧货市场买来旧书然后再卖出去,受此启发,小张也就打算先干这个。那时,他住在清华大学附近的八家村,附近有好几个旧货市场。95年3月的一天,小张花了近500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一早来到八家村旧货市场,批发了80多元的书,大概有30多公斤。第一次不知在哪儿卖,他和爱人还有一个从老家来的亲戚,就拉着书在路上转悠,最后选定一个车站。
头一次干此事,他站在那儿只觉得心里发慌,腿直发抖,更不敢喊出声来。虽如此狼狈,一天下来竟卖了60多元,几乎把本钱赚回来了,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此,他就大着胆子卖了一星期,算下来竟赚了六七百元钱。有了第一次卖书的尝试后,他马上感觉自己的思路和从前大不一样了。随后,小张将生意的“龙头”转移到集贸市场、学校等地插空卖,好比打游击一样。一个月下来,竟赚了5000元,对他来说,这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们每天起得很早,有时天不亮就到了旧货市场,因为旧货市场实行“早市”和“晚市”,一旦来晚了,就会让别人挑光。
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小张挑书比别人都快,因为他知道哪些书有用。比如英文资料,他一看就知道适合什么人,在学校卖时他还给学生作介绍,所以他的书卖得特别好了。
手上有了点钱,小张马上联想到废旧物品市场,干嘛不自己卖呢?于是他就在洼里十四旧货市场租了个摊位,一个月租金有1000多元。他开始集中收购书本报纸,从5月份一直干到夏季雨季来临,共收购10000多元的旧书本报纸。起初,他没有多少经验,将东西全部堆放在露天摊位,没想到几场雨过后全淋湿了、烂掉了,两个月辛苦挣来的10000多元货就这样泡汤了。
小张没有心灰意懒,他开始琢磨改改品种,收什么东西容易存放呢?他想到了玻璃,因为玻璃是不会烂掉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个选择是对的,收玻璃瓶终于让他起死回生了。
冬季是旧货市场的旺季,头一个月收玻璃,他就挣了10000多元。这让他尝尽了苦头。有时候,晚上发货他要压车,常常是半夜交货,瓶子一袋装50多公斤,特别沉。他这个文弱书生得跟人家一样抬包。袋子必须装满,刚开始,他不会装瓶子,速度也跟不上,后来练得一只手抓几只瓶子“哗哗”地一放一排,连找来帮忙的人也赶不上他。一车几百包,装得太慢绝对不行。他的手臂上、皮鞋上经常被玻璃划伤,出血是常有的事,“创可贴”随时被放在身上备用。瓶子又脏又难闻,像罐头瓶中也不知装的啥东西,脏乎乎的,让人翻胃。辛苦终于没有白搭,他干了一个冬天后,就赚了四五万元。
尝到甜头的小张毅然决定不再回工厂,索性留在北京发展。他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创业升级,尤其是在高科技与废旧物品之间找结合点?他自然想到了做二手电脑。事实证明,他的这个选择是对的,旧电脑城开张后比他原先预想的还要好。他本来就是想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而开办旧电脑城只是其中的一个梦想。
看完小张的经历,我们免不了感慨万千,可如果你去从事这个行业,能下得了这么大的决心吗?其实,废品回收是一个大行业,潜藏着很大的商机。现在社会发展这么迅速,有许多物品不断被淘汰,社区的住户不是靠这些淘汰品卖些小钱或是为了给家里腾出更多空间……总之,淘汰品中商机无限。既然存在这样的机会,必然有更多的人去淘金。
案例2:
1990年,李辉毕业后,进入山东省化纤总厂当了一名技术员。1998年,厂里效益不好,夫妻双双下岗。厂里不发工资,只交纳养老保险金。为了生计,李辉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当搬运工的工作。戴着近视眼镜、身体瘦弱、文质彬彬的他,哪里受得了这份苦力。抢不到业务不说,就是抢到业务,没有做过强体力劳动的他辛辛苦苦做下来,也累个半死。一个月后,他挣到了500元,家里的生活有了暂时的保障,可妻子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去用身体挣钱。
李辉开始思索和反省自己:再也不能这样盲干了,自己是受过教育的有文化的人,得动脑筋从市场中寻找商机。李辉开始骑着自行车在济南的大街小巷转,遇到吸引他的事物,就停下来查看。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废品收购站附近,与废品站的老板唠嗑,无意中从对方的话语中了解到他赚钱的来龙去脉。
收废品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意和一条有前途的生存出路——李辉顿时眼前一亮。他分析了收废品的几大好处:一是城市的住房面积不大,有点废品都想卖;二是卖废品的人一般不会计较卖钱多少;三是没有风险,几乎不需要什么投入,而且废品的利润也不低。不过,最关键也是最难突破的一点就是要放下面子,敢于走街串巷收购。
回家与妻子一商量,妻子立马赞成。李辉虽然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想到收破烂的人布满灰尘的脸、藏满污垢的手、肮脏污黑的衣服,怎么也放不下这个面子与他们为伍。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怕没面子,我不怕,我去!”望着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娇弱的妻子,李辉感到非常吃惊。他本以为妻子只是为了激发他的士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妻子吩咐好家中的事情后,果然登着三轮车出了门。
这一天,李辉在家一边带女儿,一边洗衣和做饭,几乎是在不安中度过的。晚上,尘土满面的妻子一回到家,就欣喜地告诉他,今天挣了15元钱。望着妻子被太阳晒得通红的双颊和闪着光亮的双眼,李辉惭愧得不知道该把眼睛往哪里藏。之后,妻子每天都出去收破烂,卖的钱一天比一天多。妻子的行动,让李辉无地自容。一个星期后,他再也忍不住了,替换了妻子,毅然走出了家门。
2000年6月16日,李辉一辈子都记得这个日子。从这一天起,他开始收破烂,正式进入到废品回收这个行业。闷着头收了一个星期后,他才敢像其他人一样开口吆喝。“有废报纸废塑料矿泉水瓶子找来卖钱罗!”当这句话第一次从他口中喊出时,他发现并没有人注意他,嘲笑他。他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嘲笑自己的人就是自己。4个月后,李辉用收废品卖来的钱加上向亲戚借来的一部分钱,凑够了10000元,在济南市北郊开起了收购站,当起了小老板。
这之后,李辉的聪明才智真正算有了用武之地。不久,他想出了几个扩大收购量的方法:一是提高收购价格;二是做宣传。办法很简单,每天买上几包香烟,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见到捡废品的就递上支烟,然后介绍自己的收购站。三是到济南时报做了个废品收购的小广告。如此一来,前来卖废品给他的人多了起来。李辉也将捡废品的外来人当作朋友看待,当他们生活有了困难或是生了病,就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一些捡废品的人感慨地对他说:“李老板,我们这些穷哥们,就是冲着你的人品来送货的!”正是靠着这支拾荒大军的支持,李辉的生意才一天比一天好。
不久,李辉将目光盯上了塑料加工。在朋友介绍下,他结识了一个做加工塑料粒子的广东人,专海门去看了他加工塑料粒子的过程。这个广东人来济南已经几年了,如今挣够了钱想回老家去,便主动提议将机器卖给李辉。因为机器是他从广东买来的,价值16000元,他折价8000元卖给李辉。李辉满口答应了。
有了机器,李辉可以连带开展废品回收和利用的工作,生意向前延伸了一步。2001年3月,李辉开始生产再生料。这台机器是利用废旧编织袋、大棚塑料薄膜和食品袋生产聚丙聚乙塑料颗粒,生产一阵后,李辉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他分析后发现,除了经验不足外,原因还很多,一是此项加工有一定的技术性,掌握不好,原料损耗大,一吨废料最多出1500斤粒子;二是机器不易操作,即便是电控温度,也不好掌握;三是用水用电量大,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四是虽然编织袋、大棚膜废旧原料多,但脏乱杂,加工起来很麻烦,出粒率也偏低;五是市场销售情况一般,从事这一行的人太多,卖不到好价钱。
李辉不愿意跟在别人后面走老路,他坚信废旧塑料这个行业一定还有别的商机。果然,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玩具厂和运动鞋厂家大量需求用白色泡沫塑料生产出的PS原料,而在废旧塑料再生产品加工中,人们因为此种塑料体轻、数量收购上不去,所以做的人极少。经过进一步了解,李辉发现,其实白色泡沫废旧塑料的市场并不小,一个省会城市,每月的产生量在80-100吨;地级城市在12-16吨;县级城市也有4-6吨。看起来量不大,但做的人相对少,商机还是存在的。
市场的需求怎样?这才是关键。为此,李辉先用现有的机器凑和着生产了一点样品,赶往福建省生产运动鞋的集中地。厂家对他带来的样品非常感兴趣,因为购买新原料的价格在8000-9000元/吨,而他带来的具有同等质量的再生原料的价格几乎少了一半。厂家用李辉的料试作生产后,当即同他达成协议:原料有多少要多少,而且现款结账。
李辉很受鼓舞,旋即又到广东考查了其它废旧塑料再生产品的需求,又发现了矿泉水瓶粉碎料的市场需求。接下来,他开始了对机器的考查,但遗憾的是,他以自己学化工机械专业的眼光审视后发现,南方的一些机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点。另外,这些机器的价格偏高,一般都在12000-16000元,如果加上流动资金的投入,总投资要30000多万。还有一点,这些机器不太实用,做出的粒子和粉碎的碎片根本不均匀。
一个多月后,李辉回到了济南。他开始在现有的机器上作改进。大学所学的化工机械专业的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造出价廉物美、适合没有多少资金的人投资的机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改造,李辉成功地造出了泡沫塑料颗粒机。一个月内,他在济南尝试做了20吨原料。当第一批原料送到厂家时,对方对他的产品非常满意。
可以这么说,李辉的创业之路是被生活逼迫无奈才开始的,毕竟一个大学生走这样的道路很难抛开面子。但是,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不做则已,一做就大有收获。起码多年的教育让他有了相当的素质基础,这才有了废品回收利用这一更高层次的发展。现在已进入知识分子打天下的时期,暴发户的时代早也一去不复返,那些曾经的暴发户,如果不能很好地借助现有的人才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不消多久,就会被后起之秀所赶超,甚至被淘汰。
这些成功人士,只能说明在这个行业淘金有利可图。大学生创业如果选择高学历之辈不愿意涉及的行业,无形之中就避开了许多竞争风险。象这类废品回收利用的行业,按中国人的一般感觉来说,学历高的多是不愿从事的,这样一来,自己的对手就弱了一些。也许刚开始自己做的可能没有那些“老油条”厉害,这很正常,欠缺的主要是人生阅历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只要在阅历上修炼一年半载,弥补一下缺少的部分,必然有质的飞跃,这就是曲线创业的选择。高科技创业当然更好,但如果没有一定实力,结果往往更为艰辛。看看鲁建国的经历,或许从反面验证了这个道理。
案例3:
小时候,鲁建国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刚读初二,15岁的鲁建国就不愿再读书了,他追随父亲,从黄陂乡下来到武汉市区。
鲁建国的父亲在武昌解放桥开了一家打铁铺,打铁手艺远近闻名,打的菜刀非常锋利。父亲希望鲁建国继承父业,学好打铁手艺,经营好打铁铺。可十几岁的鲁建国在父亲的打铁铺干了几个月,就坚决不做了。当时他有着更大的理想,小小的打铁铺哪容得下他的雄心壮志,鲁建国发誓要创造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