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所有华丽词语、想遍一切赞美语言,似乎也不能完全概括泰山的美!泰山的美,不光是雄伟壮丽、风景如画,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濡染更使它多了一层神秘色彩。泰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美,充分体现了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气概。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泰岳。据传,盘古死后,头变成东岳,腹中变成中岳,左臂变成南岳,右臂变成北岳,足变成西岳……从而,泰山成为五岳之首。泰山主要有岱庙、王母池、经石峪、碧霞祠、日观峰、南天门、玉皇顶等名胜古迹。其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风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俯瞰泰山,山南北两麓自东向西有东溪、中溪、西溪、天津河、天烛峪、桃花峪6条大谷溪,将泰山自然分化成6个不规则且各具特色的区域,形成了泰山著名的五大景区特色:丽(山麓)、幽(登山中路)、妙(山顶)、奥(后石坞)和旷(登山西路)。
岱庙
岱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天贶殿是岱庙主殿。重檐庑殿式黄琉璃瓦顶,庄严华丽,重檐之间放置竖匾,上写“宋天贶殿”4个字。殿内供奉泰山神,东、北、西三面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加銮图》,是珍贵的艺术瑰宝。殿内保留了150多块历代碑刻,称为“岱庙碑林”,最著名的有《秦李斯小篆碑》《汉张骞碑》和宋徽宗的《大欢圣作碑》等。
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
中天门是登泰山的半途,有清代建筑的石坊,并设有宾馆供游客休息和用餐。由此往上为著名的“十八盘”,是登泰山最雄险之处,当地的民谣“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就可体现出来,这三个“十八盘”的直线距离不足1千米,但坡度陡达60°~70°,要攀登1594级石蹬,状若天梯,古诗云“迂回十八盘,举步上青天”,郭沫若也有“危岩森壁垒,盘道上天梯”之诗句形容“十八盘”之险、陡。登上“不紧不慢十八盘”就到“升仙坊”,传说这里是“人间”和“天堂”的分界。再攀上最险峻的“紧十八盘”,即到海拔1460米的南天门了。南天门上有摩云阁,门两旁有白刻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岱顶
岱顶是泰山名胜古迹最集中的地方。碧霞祠是岱顶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大观峰摩崖碑刻,是历代名人利用天然陡崖刻字题词处,其中唐玄宗所书《纪泰山铭》最壮观,还有宋真宗功德碑和“置身霄汉”等石刻题词,遍布山崖,洋洋大观,“大观峰”由此而得名;“日观峰”为岱顶观日出角度最好的地方,峰北侧有一巨石悬空探出,名“拱北石”,又名“探海石”;“丈人峰”是一块矗立的巨石,像位老人,上刻“丈人峰”三个大字;“玉皇顶”为泰山极顶,因建有玉皇殿祀奉玉皇大帝而得名。
泰山同时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佛教于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加上历代帝王建庙塑像,刻石题字,致使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隐居。
泰山从自然到文化以及两者的有机融合,使其成为上古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宝库。
精华必看
泰山之美,体现了我国古代美学范畴的“阳刚之美”和“壮美”,而自古最为人们称道的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泰山佛光、云海玉盘),则是泰山的点睛之景。
泰山日出是泰山景观的标志。随着晨阳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惊醒黎明前的黑暗,东方天幕也由漆黑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发出耀眼的金黄,喷吐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腾空而起,跃出水面。整个过程扣人心弦。天际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刹那间变幻出千万种夺人眼目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趁夕阳西下之际,漫步在雨过天晴、天高气爽的泰山极顶,仰望西天,可以看到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而下,大有“谁持彩笔染长空,几处深黄几处红”之势。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
在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远视,就能看到在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的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像头上五彩斑斓的光环,故得名“佛光”或“宝光”。
夏天的雨后,待到天气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这时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近处的山峰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像好奇心极强的孩子窥视着云上的一切;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多山峰时隐时现,又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壮美能激励人的性情,培养积极进取精神。千百万人登泰山,不仅能领略自然之壮美,也能激励自己攀登事业高峰的雄心壮志。
深度体验
气势磅礴的泰山,是铮铮铁骨的象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压顶不弯腰”等诗句,都在不断加深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万里长城一样,成为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我们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嵩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一路浏览那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遍布山中的摩崖碑碣。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栩栩如生;漫步桥畔,秦始皇赦封的五大夫松瘦骨嵝峋,却精神抖擞;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排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似乎在等待着隆重开场。
体味古人墨香的同时,也可亲口品尝古时留下的泰山风味小吃。历代帝王来泰山,均“食素斋,洁身养性”,以示虔诚,故豆腐、白菜和水就并称为“泰山三美”,可见泰山的豆腐宴和野菜宴历史之悠久。据说,仅豆腐宴一项就有150多道菜,游人可亲口品尝一下。
延伸阅读
从夏、商时代开始,各朝代的皇帝登上皇位后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据统计,历史上共有72位君王来泰山“封禅”。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
众皇帝中,要数秦始皇、汉武帝在泰山举办的封禅大典隆重,致使泰山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皆出于此。或许,这也应归功于孔子,是孔圣人将齐鲁大地变成儒学的发源地,故孔子登临泰山之后,我国便有了一个供后世仰望的文化实体。
也正因如此,后人才有幸能在泰山上看到历代名家巨匠的足迹以及他们留下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丘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游泰山》、杜甫的《望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