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与都江堰位于四川西部一隅,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是四川成都都江堰风景区的两大景点。千百年来,它们相辅相成、和谐共处,共同折射出中华灿烂文化的精髓,同为世界所关注着;它们景点相近,却又代表着两种人生观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体现着两种人生哲学。
青城山
青城山为邛崃山系中的一个环扣,以“青城天下幽”而名扬四海,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群峰环抱,山上林木郁郁苍苍,一年四季青翠欲滴,故名。历代帝王还曾赋予青城山“汶山”、“丈人山”、“渎山”、“驰骋山”、“青城都”、“天国山”等美名,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称。青城山又分前山和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外桃源,绮丽而又神秘。
东汉汉安二年(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到青城,运用黄帝、老子的学说把道教的理念、升华、改造,并发扬光大,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后张道陵在山中“羽化”(即“成仙”),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立史册。从此,道脉逐渐繁衍,从山内扩大到山外,乃至全国范围。青城山对我国道教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被称为“第五洞天”。
青城山宫观建筑群始于晋,盛于唐,最鼎盛时期有道教宫观70多处,现保留下来的也有30余处。其自然、古老和悠久的文化,具有我国道教文化风格和川西民俗特色。因道家历来重视服食养生,故山上的洞天乳酒、洞天贡茶、白果炖鸡、道家泡菜四样美食,都是真正的人间美味。此四种食物都是修道者采撷山中的果实和药物,用道家传统秘方酿造的,风味独特。
湿润和层叠的绿以及络绎不绝的游人,都让这座山多了不少秀气和灵气。置身其中,如入图画之中,幽深意味四面而来。山上著名的建筑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著名景点有天然图画金壁天仓、山泉雾潭、天桥奇景等。
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气度非凡,四周古木葱茏,环境幽美。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由此西行1000米,即到了天然图画。福建宫处岩石耸立,云雾缭绕,诗人陆游的“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就是对建福宫之美景的描述。
天师洞在天然图画西2千米处,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唐雕三皇石像、南宋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明董其昌所书欧阳修《醉翁亭记》木刻以及“天下第五山”等摩崖。
天师洞山门附近还有一棵老银杏树,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东汉时张道陵天师亲手所植。现树围有7米,高约16米,是游人祈福、表虔诚的最佳地。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建的,庙宇内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青城山还有日出、云海、神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神灯(又称圣灯)尤为奇特,而上清宫就是观赏神灯的最佳角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5月12日,一场空前的大地震席卷了四川,造成青城山景区大部分古建筑倾斜,部分古建筑垮塌:著名的普照寺已变为废墟,白云寺在地震后不但洞穴崩塌、栈道受阻、寺庙损毁,就连这山间的石甬道也都残缺不全了。山间旅游设施80%以上毁坏,后山百余景点只剩7处,幽绝天下的青城山仅余半壁。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上游大量沙石沉积下来,造成淤塞河道,岷江江水时常泛滥成灾。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吸取了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民众建成了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东边的叫内江;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2200多年来,都江堰灌溉良田1000多万亩,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也使蜀地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宋元后,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此外,都江堰一带还有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故建伏龙观。伏龙观有三重殿宇,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所雕的李冰石像,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都江堰成为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堪与长城媲美的建筑,被称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创建都江堰工程的丰功伟绩,四川人民在岷江右岸的山坡上修建“二王庙”,让子孙后代敬仰他们的功绩。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李冰父子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故“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在此举行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可惜的是,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二王庙内李冰父子的神位已无法分辨出本来面目;泥石流冲垮了厢房、戏楼、照壁、观澜亭、三官殿、52级梯步、疏江亭和围墙;庙宇的前山门已扭曲变形,历代皇帝御笔石刻和众多古人匾额已深葬于滚滚泥流中。这座始建于1500年前的古刹,历史定格在这一天。
精华必看
安澜索桥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附近的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又称夫妻桥、安澜桥,全长约500米。始建于宋代之前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初建时以木排石墩为承托,将粗竹缆横挂江面,然后铺木板作为桥面,两旁再架上竹索作为护栏。但是,此原始建筑于明末(17世纪)时毁于战火,后重建。进入新世纪后,当地人对安澜索桥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现在的桥墩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飞架于岷江南北,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族、汉族、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
深度体验
青城山素以“幽”而著称于世。那份清新的幽,那份安宁的幽,全都缘于这青城山中的绿。
青城山紧挨着世界著名的水利枢纽——都江堰,故到青城山旅游,可以从都江堰的安澜索桥上穿过,到都江堰的鱼嘴上看看川流不息的岷江,体验索桥摇摆的神韵,还可以到青城后山喝茶;从上清宫文武殿前的长廊前行到皇经楼,出院门到圣灯亭,旁边有条小路能直上高台山的峰顶——彭祖峰,山顶有“老君阁”,站在老君阁的三楼观光廊上凭廊远眺,青城诸峰,碧绿一片,尽收眼底。从老君阁的几条路向后山走,竹林成荫,不时可以看见一座小茶亭,古朴的幌子让人一看就不忍再行,何况还有淡淡的苦丁茶香。
青城山盛产苦丁茶,而且都是由道士们自种自收自制,工艺虽不算精,但味道绝对纯正。就着和煦微风、阵阵绿意品茶,怎能不飘飘欲仙!
延伸阅读
上清宫是青城山上的著名景点之一。据说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里便可以看见山中光亮闪闪,亦真亦幻。每逢此时,山谷便璀璨若白昼,美轮美奂。当地人认为这是青城山的神仙们为朝贺张天师而点着的灯笼。姑且不论猜想的科学性,光是这个美丽的传说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而实际上,这奇景属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现象。
青城山上有一种非常稀奇的白色乌鸦,当地人称“白鸟”,传说要百年才会出一只,能够看见的人都是有福气的。据说,当年有一位樵夫很幸运遇到一只白乌鸦,并把它敬送给了携全家隐居于此的张大千先生。先生十分感激,当场把自己的亲笔画《秋牡丹图》赠送该樵夫。此后,张大千以这只白乌鸦为“模特”,画了好几幅姿态各异的《白乌图》。
世事变迁,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中,张大千不得不离开青城山远渡重洋到巴西生活。他在圣保罗完成了巨幅作品《青城山全图》来表达自己不能继续亲游青城山的遗憾,以画供自己和家人卧游。到了晚年,诗句“看山还是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倾诉了他对已经融入自己生命的青城山的无限眷恋。
如果这世界真的可以演绎神话,如果人间确实能与天堂对话,唯愿天上人间共享太平。祝福青城山,祝福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