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中,印度空军还存在着其他许多问题。其中,印度空军部署着大量地空导弹,然而,整个战争中,印度空军地空导弹似乎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在沿海空中作战中,印度空军的海巡机虽然一直不停地在海上进行搜索,然而,就是发现不了巴海军潜艇的踪迹。结果,巴海军一艘潜艇居然把印度海军一艘大型护卫舰击沉,让印度海军损失惨重。
第三次印巴战争是一次海、陆、空三军作战的立体化战争,然而,究竟这场战争是从哪天开始算起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则各执一词。
印度方面认为,1971年12月3日天一黑,巴基斯坦军队就对印度西部的军用机场发动了先发制人的空中打击,因此,战争应该从这天开始算起。然而,巴基斯坦方面则认为,印度军队早在11月21日就向杰索尔的巴军阵地发动了袭击,因此,11月21日才是第三次印巴战争正式开始的时间。
然而有专家指出,印度所说的12月3日为战争开始日的情况是不准确的。其实,印度海军早在12月3日前就为大规模作战进行准备了。12月1日夜,印度海军惟一的“维克兰特”航母作战群突然接到密令,要求开赴吉大港准备作战。经过一番准备,这支航母作战群于12月2日晚10时开始向巴基斯坦军事目标秘密靠近。这个时候,巴基斯坦航空兵还没有开始对印军实施空中打击。
印军航母作战群经过巧妙的伪装,于12月3日晚顺利抵达离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只有210海里的水域,开始为大规模偷袭之战作准备。12月4日凌晨2时印军航母作战群终于拉开了大规模军事作战的序幕。
同时,专家认为,印度陆军早在12月3日前就已开始大规模作战了。在东巴基斯坦(现为孟加拉国),战火于11月初就开始燃起,于11月中旬开始扩大到东巴基斯坦更多的地方。12月4日,印军开始了猛攻。在猛攻正式开始前,大约已有600名印度陆军官兵在作战中阵亡了。
那么究竟印巴战争的开始时间是何时呢?这个谜底至今仍未解开。
两伊战争的起因之谜
萨达姆是这次战争的主角,当时他得到了美国人的支持,却没想到多年以后他被支持者送上了断头台。
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这场战争有时也被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减少,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积累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据史料记载,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这场战争无疑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100万人左右。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但是对于引发战争的起因,一直众说不一。比较官方的说法称,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水道。该水道是这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在1979年2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除此之外还有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个因素,即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思想体系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两伊战争的胜利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但是,世事难预料,在1988年年初,两伊战争出现了重大转折。两伊双方动用数百枚“飞毛腿”导弹袭击对方城镇,掀起“袭城战”。此后,伊拉克在对袭中渐占上风。4月,伊拉克对防守法奥的伊朗军队发动反攻。经两天激战,夺回了被伊朗占领两年的法奥城。7月,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宣布同意联大598号决议,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结束。两伊战争中,双方消耗直接战费2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均遭严重破坏。
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引起两国战争的原因远不止于此。原因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当是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这个问题本来是根据萨达姆同伊朗已故国王巴列维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已经解决了,协议规定构成两国共同边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划界。但萨达姆签约后一直感到后悔,趁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动乱之机废除了协议。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比较间接。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
其二是两伊同是伊斯兰国家,但伊朗五千多万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伊拉克一千六百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为什叶派,当政者是逊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毛拉们(宗教专职人员)掀起宗教狂热,公开鼓吹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邻国,什叶派穆斯林又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首当其冲。伊朗领袖霍梅尼从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现总统,当时的第二号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以煽动当地什叶派叛乱的罪名驱逐到巴黎,为此,双方结下了仇怨。
最后一点就是双方领导人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互不让步,从而激起了历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导致爆发了两伊战争。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伊拉克战争之谜
这次战争是萨达姆的悲剧,他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他大多数的亲人,当然最后也有自己的生命与尊严——当他被美军拖出洞口时。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3月19日晚10点15分,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对伊拉克宣战。美国策划已久的“倒萨”战争正式打响。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往战争不同的特点。尽管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但伊拉克战争仍然遭到了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美国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反对下去发动一场战争呢?据专家研究发现,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伊拉克是地区大国,处于中东的中心地带,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个极具地缘政治经济意义的区域,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对美来说具有长远的战略利益,美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亚太地区是全球地缘战略力量最集中的区域,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着广泛而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利益。美历来认为,自己在中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利益。2002年夏,美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的《国防报告》中,将中东列入美国重点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而“9·11”事件后,美国把铲除中东的原教旨主义温床和遏制恐怖主义威胁作为自己在中东追求的又一战略目标。随着布什政府以维护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核心的国际安全战略的确立,中东地区在美对外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美国有官员曾公开声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第二点认为,二战后,美成功地对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的日本进行了改造,并因此深受鼓舞。布什政府更是将推行美国民主、价值观作为他这届政府的一大根本国策,并写入了2002年9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布什本人对推行美式民主具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开战之前,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
第三点认为美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与伊拉克战争做比较,战争及战后经济重建所需费用,尽管各方的估计很不相同,但最高的估计是2000亿美元。通过伊拉克战争打垮欧元,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暗算欧元的动机确实是可以成立的。
第四点是,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美以反恐为名,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世界霸权或准霸权的地位。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控制中东的石油。众所周知,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白宫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国防部助理国务卿沃尔弗维茨公开声称,对伊动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此外,发动伊拉克战争还能帮助小布什捞取政治资本,他很可能是想借伊拉克战争达到提高自己威望的目的,以便能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连任,事实也正如他所愿。毕竟战争是复杂的,政治风云更是变幻莫测,究竟为何要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今还没有人能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