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讲故事、解剖人性笔锋有若手术刀一样锐利的索墨塞特·毛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英国作家。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在当年无书可读的日子我曾不断翻阅,几乎成了我的英语课本。这本书里好几处出现了伦敦的“茶馆”。(其实把tea?house译成“茶馆”很不恰当。英国和中国文化背景迥然不同;伦敦的tea?house决不是老舍笔下的茶馆。)书中一段孽姻缘的女主人公弥尔德蕾出身就是一家伦敦茶馆的侍者。据年纪大一些的英国人讲,这种茶馆环境幽静,布置典雅,是英国中产阶级市民品茗休息的好处所。可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风气的变化,逐渐消失,到了70年代中后期,Lyons连锁茶店在伦敦市内的最后一家也关闭了。1981年我第一次去伦敦,在街头傻找了半天,一家也未看到。几年后又有机会去英国,倒是在某个海滨小镇发现了一家tea?house,但同毛姆描写的已大不相同。那地方虽也卖茶,却以经营便餐为主,已成为小餐馆了。
对于不习惯喝可口可乐与矿泉水的中国人来说,出国旅游饮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一般地说,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咖啡馆里都可以喝到茶,虽然那里供应的都是红茶,并无龙井香片。要一杯茶,随之而来的是牛奶、方糖,外加一片柠檬。在英国海滨还有加奶油的奶茶。在咖啡馆喝茶,口渴的人可以叫一壶(不锈钢的茶壶也不过陶瓷缸大小),对我这种习惯豪饮的人也未免太吝啬了。曾在匈牙利饮茶,是一小酒杯极甜的浓茶,不给你加水,喝了以后反而更觉口渴。后来有机会去埃及漫游,发现那里的茶馆大大小小遍布街头。讲究一些的有庭院式的,也有的是临街的小茶楼,这使我想起《水浒》里的豪杰们临街品茗,看见街头一起不平事,就从楼上一跃而下。简陋一些的茶馆只是在马路边上摆几张桌子,供游人歇脚。可惜埃及人喝的也是甜茶,茶杯比匈牙利的大一些,外加一玻璃杯冷水。埃及的茶馆从早到晚总是熙熙攘攘。我面前摆着一小杯甜茶,时不时地啜一口,一面同三教九流的人闲扯,或者看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吸大水烟袋。这是一种落地式的大烟袋,下端有一个玻璃水壶,大小茶馆都免费供应。埃及物价便宜(这是六七年以前的事了,现在不知如何),我不只可以自己连喝几杯,还可以大大方方地招待同桌的茶客。
久在外面行走,我已养成随身带一瓶矿泉水或蒸馏水的习惯。还是在埃及,从卢克索小旅舍的老板那里借了辆自行车去十几公里外的“帝王谷”(那里有埃及64帝王陵墓)。同行的是一个旅途上偶然结识的年轻德国人。我们两人只带了一瓶蒸馏水。没想到沙漠里那样热,头顶的太阳那样毒,骑一小段路就汗流浃背,不得不停下来喝两口水。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世界里这几口温吞吞的白水味同甘醇,那是我喝过的最好的饮料了。
(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