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看了“鲁豫有约”的《梵高奶奶》,我颇为感动。
是“梵高奶奶”感动了我,连同她的色彩和图画,还有从她的谈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率性而为和真实朴拙。
梵高奶奶,真名叫常秀峰。她是一位来自河南方城县72岁的农村老太太,一生不曾识字,也没有学过绘画。三年前,她闲暇时拿起孙女的蜡笔,自顾自地创作了百余幅作品,没想到一画惊人。网友们惊叹于她的天赋,称呼她为“梵高奶奶”。法国著名摄影师鲁斯本,台湾马英九先生分别收藏了她的画作。那天,老太太受邀走进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在那里,老太太的画与梵高的画被并排放到了演播大厅。
鲁豫一上来就要老太太对两个人的画做个评价,看谁画得好。没有一点绘画理论的老太太说,梵高的那幅画我看不懂,可梵高画的向日葵没有我画的好。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没有水和土,它会死。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我的向日葵是向着太阳开的,有阳光温暖她,有土地养着她,有水滋润着她。
听到这,我就觉得老太太有点可爱。整个节目,她非常活跃,鲁豫给个话头,老太太就能接过去畅所欲言,大有抢去鲁豫风头之势,爽朗的个性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鲁豫也觉得可爱,继续询问老太太,您知道梵高的画在国际上卖多少钱吗?老太太说不知道。当鲁豫告诉她能卖几千万美元时,她相当惊讶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值钱呀!
老太太直爽、朴实的回答又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时,导播把他儿子江先生的画面也切了过来。接着,鲁豫邀请中央美院壁画系主任曹立先生对老太太的画作点评。曹立说,老太太作为农民,通过对农村自然的观察、记忆,用简单的绘画工具,能表达的那么生动,那么自由,非常了不起。当鲁豫要把老太太和梵高的画作比较,看谁画得好时,曹立说,她的线条表达得非常生动,与梵高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谈话继续进行。鲁豫问,您的家乡很苦,为什么您用那么漂亮颜色来画?老房子的画为什么画那么重的颜色?老太太答道,老房子的颜色,代表心里的苦。我的心不禁一震,老太太操劳一生,辛苦一生,沉淀下来的居然是那么美丽而且美好的东西。鲁豫问,您知道网是什么吗?老太太说,开始不知道网是什么,后来是儿子告诉我的。对于别人在网上称自己为“梵高奶奶”,老太太更是纳闷。老太太说,我不姓高,也不姓梵,村名也不叫这个,方圆几个村也没有叫这个名的,我咋就成了梵高奶奶?鲁豫问她,你知道你现在有多么红多么火吗,网上有多少粉丝在崇拜你吗?老太太对“红”毫无概念,想了想答,三四十个吧。观众再次笑场,他们被这样一个对“艺术”、“文化”很陌生的农村古稀老太太,以不经意间自然流淌出的本真之美所感染。
节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段广告的时间,我赶紧上网搜索了老太太的画。通过简单的浏览,我发现老太太那些简单而来源于生活的蜡笔画,不讲究技法、布局,也没有专业画匠的点、线、色块、色调、比例,真实朴拙,随性而为。在老太太的笔下,曾经居住并抚养5个孩子长大的江家老屋、红彤彤的山楂树、金灿灿的向日葵以及山里顽皮的野猫、小鸟等家乡的一切都显得分外美丽。浏览她的画很容易勾起人们对小时候生活的种种回忆,很容易被画里流露出来的那种真诚、自然、纯朴的情感所感染。
广告过后,有着同样经历的罗秀芳出场了。鲁豫问起了两人卖画的情况。老太太说,不能说是卖,有一次,儿童报社给了我120元的稿费,我太激动了,哪要种一百多斤花生呀。当听到罗秀芳的两幅画卖到1200元时,老太太又是一脸惊讶,这么多呀?
节目快要结束,导播再次把老太太儿子江先生的画面切了过来。江先生拿起话筒说,我感到很羞愧,老太太的才能我发现的太晚了。鲁豫笑着说,现在也不晚,抓紧培养。
此时,我的眼泪差不多流了出来。是的,江先生是应该感到羞愧,但是,不是发现她的才能太晚而羞愧,而是发现她那颗如此纯洁、平淡、朴拙的童心太晚而羞愧。但对于老太太,活到终老还能一展隐匿大半辈子充满童真的心灵是件幸事。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著名油画家曹新林当看到《江家老屋和古树》这幅老太太的成名作时,非常惊讶,他说,这幅画很有味道,属于原生态画作,很有艺术灵气。老太太的画质朴、纯净,完全没有美院或科班人的绘画技巧与套路,近似于天真无邪的儿童画,这是它之所以打动人的真正原因。
网友徐叶力说,童心!美好的内心!试问,一个美术高材生,抑或一个美术作家,又有谁能有如此纯洁、如此崇高、如此平淡、如此简朴的画作?不是奶奶有多伟大,而是人性的真谛!奶奶正是因为表白了人性的纯良而倍显崇高!原来真正的美好、真正的崇高,不是人性的虚伪和做作,而是释放心灵的淳朴贤良!向奶奶学习,让我们的生活真真切切!
我一直认为,只有漂亮的容颜、突出的才能,可以让人产生美丽的感觉,从来没有想到,朴拙也会如此美丽。那个晚上,我就是被这样一个没有名利概念,不知“红”为何物的农村老太太所温暖,让我近期疲惫的灵魂如遇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