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张琪利这么快就又推出一部鸿篇巨制,洋洋洒洒35万字。
没想到他这部《沧海使命》如同《沧海利剑》一样,再一次打动了我。
而和上一次打动我的原因几乎相同,是他深深的、注定永远也解不开、斩不断、烧不毁、淹不没的南海情结,我理解,也感觉这是一种把全部的爱和所有的恨都凝聚在心底的情感,这是一种用全部的思想和所有的人生打造出来的灵魂。
这情结导致了他一如既往的激情创作,先是将其化为利剑,在南中国海上扬眉剑出鞘,而后直接祭为使命,一个共和国海警活在世上就无法卸载的责任和义务。
海上治安,准确地说,共和国南海的安全是《沧海使命》的主人公也是小说创作者的唯一使命,不管是郭明(《沧海使命》中海警总队长)、李船生(《沧海使命》中海警支队长),还是张琪利本人,都自认为是为这使命而生,为这使命而死,为这使命而爱,为这使命而恨,若是剥夺了这使命,他们会惶惶不可终日,会觉得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使命是什么,是驱使一个人行动的命令!谁驱使?驱使谁?答案可能有千万个,但对于郭明、李船生、张琪利们来说,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祖国、人民、历史在驱使他们赴汤蹈火,踏平南海万顷浪!
厚厚的书中,几乎没有一个情节和细节不是围绕着上述使命在描写,在刻画,无论是大喜或大悲,无论是大爱或大恨,最终都是因使命二字而生发,而爆发,而延伸,而延续,在并非虚拟的时空中,使命已经融化在他们的血液里,汇聚成他们又一个生命,产生着一次又一次轮回。
但因一次使命感而主动出击,命运终结了书中主人公的使命。使命中是否还包含着对命运的驱使?也就是说,使命的命字不仅仅是命令,有可能也是命运?
郭明不服,李船生不服,张琪利更不服!他们要共同用使命来对抗命运,他们坚信,使命对于他们,只能是祖国、人民、历史在命令!他们的命运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完成使命,其他任何人为因素设置的障碍,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罪恶!
假如说,他们也承认使命中有命运成分的话,那这命运也是祖国、人民和历史的,为了祖国、人民和历史的命运,他们更要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地承担使命!
因此,张琪利在《沧海使命》的最后,如同大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书一样,在最后章节进行了长篇议论,这议论的核心是对屈原传统评价的颠覆!
他认为,屈原不是英雄,《离骚》的怨、恨、愤及文采,可以将其定位于“伟大的爱国诗人”,但绝不能称之为英雄,因为屈原是自杀的,而自杀是无能,起码是无奈的表现。英雄应该战斗到人生最后一口气,与其选择自行了断自己的生命,何不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只会愤恨难平,只会怨天尤人,只会怨声载道,那绝不是真正的强者。
作品似乎是悲剧结局,李船生被撤职,郭明被批评,也许,追逐使命也改变不了个人的命运,但命运不能阻碍,也不能替代使命的完成。郭明、李船生、张琪利们永远属于使命,永远属于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