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它采用的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可以使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它发射时后坐速度是11.5米/秒,后坐力较小,所以便于射击,而且枪身短、操作灵活、反应快,较好地为特种作战提供便利,从而弥补了手枪及步枪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山地、丛林、短兵相接、城市巷战,及解救人质的战斗中,79式的战术地位就更加重要了。该枪有一种很好的设计,那就是它即使在枪托折叠的情况下也可实施单、连发射击,而且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从携行和机动能力上来讲,它便于乘车或在狭窄地形上使用,为武警部队、公安干警、特警执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79式冲锋枪的最大弱点就是弹匣容量太小,仅供20发,如此一来不利于供应持续火力。
9.中国军魂
81式步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初速:750米/秒
枪重:3.4千克/3.5千克
枪长:955毫米81
枪管长:440毫米
弹量:30发
有效射程:400米
表尺射程:500米
战斗射速:45~115发/分
该枪于1979年4月研制,1980年上国家靶场进行测试。在当时参与研制的共有几个小组,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研制方案,样枪都参与了测试,最后,81式设计定型时还参考了其他小组的设计,1981年,81式由王志军领导的小组设计并定型,到1983年才开始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81枪族包含了81式自动步枪与81式7.62毫米轻机枪,它是我国第一代班用枪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中国战士,我们把它形容为“中国军魂”也合情合理。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
虽然我国在60年代设计出了63式自动步枪,但因为特殊的历史因素造成了这种枪质量太差,因此部队在试用过后就不再愿意装备,到后来只有依旧继续使用56式系列枪械,那时候这一系列都是仿制了前苏联枪械生产的。虽然81式也是仿制了AK-47,但是比起56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81式7.62毫米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机构则为枪机回转式。击发机构采用了击锤回转式击发机。它不仅可以半自动单发还可以连发射击,并且在膛口装有兼具消声、消焰、制退防跳作用的固定枪榴弹发射具。其配备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刺刀拆卸后还可以作为匕首使用。此外其还可以实弹发射杀伤、破甲、燃烧、发烟幕弹及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
自动机的运动、开闭锁直接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对点射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提高81式枪族射击精度,围绕自动机设计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后来经过反复试验、摸索,终于解决了问题。为了检验其可靠性,特意作了26次浸河水试验。81式在设计之初遭遇的困难就是指这个关于可靠性的试验。
与已经淘汰的56式步枪相比,81式步枪虽然跟前者采用的是同一种枪弹,但战术技术指标对单、连发精度都作了要求。这是因为我国自81式枪族开始抽枪检验精度,若精度不合格将被拒收。成千上万支枪,从中抽几支检验精度,根据抽样原理,这几支合格则整批产品都合格;但如果出现问题,就很难知道还有哪支枪也出了问题,这不像零件破损只看看外观就可以。
这款枪从结构来说是仿制了AK-47,但是其准星比AK-47靠后,并且多出一段枪管,这是供发射枪榴弹时用的。在设计上,就使用几率而论,枪口防火帽的设计较为实用,其瞄准基线相对来说有过短的缺点。其采用柱形准星与缺口式照门,准星滑座可以左右移动。当时没要求安装瞄准镜,所以只有机械瞄具。81式枪械为解决表尺外露,背枪时在衣服上很容易把表尺脊磨白,产生虚光影响瞄准的问题,81式表尺增加了一个护翼。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遮去了表尺脊反光,能更清晰地进行瞄准。由表尺护翼与表尺脊之间形成的条形槽与准星护圈构成快速瞄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只须把表尺板的护翼槽对准准星护圈套上目标即可射击,既迅速又准确。表尺多面轴还有压住上护盖的作用。当表尺轮转到0码时,即可分解或结合上护盖。为防止在转换表尺码高时,表尺轮误转到0码,上护盖自行分解,在表尺多面轴的另一端(左侧)有限制轮。当要分解上护盖时,须横向抽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才能转到0码。供弹具是钢板制成的弹匣或弹鼓,常规装备是步枪配备5个30发弹匣,机枪配备4个75发弹鼓,另有20发弹匣供平时执勤用。步枪、机枪供弹具完全互换通用。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内枪弹打光时,枪机自行停在后边,便于射手及时更换弹匣并装填上膛。轻机枪上设有同样的挂机机构,当使用弹匣射击时,能起空仓挂机作用,当用弹鼓射击时,不起挂机作用,但机枪持续火力强,枪管升温高,因此81式轻机枪可利用战斗间隙时手动挂机,加速枪管冷却,以弥补不能快速更换枪管的缺陷。射击时,须向后拉一下枪机,即可装填上膛继续射击。
81式枪械的特点:一是零件互换性好,步、机枪的通用件占零件总数的63%;二是步枪可以实弹发射各种枪榴弹;三是供弹具可以互换使用。因为这些优点它自装备部队以来一直广受欢迎。不过,刚开始81式步枪采用的是木质枪托,这种枪托成本较高,在其改进型——81-1式折叠托步枪出现后就不再生产了。此外,发射榴弹的81式步枪是在90年代才出现的,因此后来又进行了一些改进,现在的81式打枪榴弹效果很好,可以打400多米。
81式步枪具有以下缺点:其结构不够先进,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未要求安装光学瞄准具,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特点。因为这一点,国外将其称为81式AK,这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但是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地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不过,在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能生产出这样优秀的枪械已经很不容易了。
81式枪族还占了三个“第一”,在中国枪械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是该枪族是新中国第一个枪族;二是该枪族是第一个装备全军的国家自行研制的枪族,并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三是该枪族是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轻武器。
10.“沙漠之鹰”
“沙漠之鹰”0.357口径枪性能数据:
膛线缠距:355毫米
膛线直径:9.03毫米
膛线间隔:8.83毫米
瞄准基线:215毫米
枪长:269毫米
空枪重(不带弹匣):1653克
装弹后枪重:1936克
弹匣容量:9发
弹头重量:10.24克
初速:376.4米/秒
“沙漠之鹰”0.44口径枪性能数据:
膛线缠距:457毫米
膛线直径:10.91毫米
膛线间隔:10.41毫米
瞄准基线:215毫米
枪长:269毫米
空枪重(不带弹匣):1763克
装弹后枪重:2103克
弹匣容量:8发
弹头重量:15.55克
初速:579.1米/秒
一听“沙漠之鹰”这名号就知道其来头不小,它出世时就有很大反响,其威力不容小觑。
“沙漠之鹰”的型号众多,它威力巨大,而且有彪悍的外形。这种枪最开始是在1979年开始研制的,到现在已经30年了。1979年马格南研究公司的三位美国工程师决定研制出一种发射马格南左轮手枪弹的半自动手枪,这个计划被称为“马格南之鹰”。这三位工程师分别是:吉·林迪格、吉·斯奇坦和赫·斯奇坦。此外,马格南研究公司的创办人B.White负责技术的细节和开发。这种枪最初的设计目的是想把它作为靶枪和狩猎手枪。第一把原型枪于1981年问世,1982年公布,没想到一公布就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很多射手的关注。这时,马格南研究公司需要寻找一家大公司来生产这种手枪,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立即看准了这个机会,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这款枪就交给了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生产。
1983年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开始生产并销售这种枪,在这时已经将其命名为“沙漠之鹰”了,而“沙漠之鹰”在美国手枪市场出售是1985年的事了。不过当时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认为0.357口径的“沙漠之鹰”威力还不够大,为了追求更大的杀伤力,在1987年推出了0.41口径的新型“沙漠之鹰”,到后来还推出了0.44口径等型号。
“沙漠之鹰”手枪是一种枪机回转闭锁的导气式武器。从坡膛排出的沿枪管下侧流动而在接近枪口处转向的火药气体,经过一个活塞推套筒后坐后,当套筒后坐经过8毫米行程后,在带有3个凸起的闭锁机头旋转下被迫开锁,与固定枪管分离。这样一种复杂的类似步枪系统的设计只适用于发射极其坚硬的枪弹,所以即使发射0.50AE弹依然安全可靠,且射击时最大膛压可达265×106帕。
“沙漠之鹰”的特点就是外形线条非常流畅,它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而且该枪根据口径的不同具有非常多的款式和颜色。由于“沙漠之鹰”发射的是马格南左轮手枪弹,因此枪身得到了巨大的加强,普通的手枪是不可能经受得住该种子弹的冲击的。但巨大的威力也是一把双刃剑,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即使是专业人士也无法掌握沙漠之鹰,而且一把总是需要双手持握的枪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这样就导致“沙漠之鹰”并不是合适的自卫或战斗手枪。
当然“沙漠之鹰”的设计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战斗或自卫。如前文所说,它最初的设计目的仅仅是为了打人像靶和打猎,就这一点而言,“沙漠之鹰”的性能的确比大多数手枪优越。但是,在典型的自卫射击的情景中“沙漠之鹰”的表现就不怎么好了。
“沙漠之鹰”不适合战斗或自卫的原因:(1)一般来说这些情景大多数都发生在室内,而且能见度低,有时甚至是漆黑一片,在自卫情形中大部分的射击距离都是在10米内,或者更近。10米本来就是一个很近的距离,而“沙漠之鹰”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确性,在这个即使是普通枪械也能做到很精确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花费一大笔钱买个奢侈品,“沙漠之鹰”的精确度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用不到。(2)“沙漠之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重,这样大的质量在靶场射击时是有助于控制后坐力的,但是也意味着在平时它不好操作,通常它都需要双手握枪,而这样是十分疲劳的,无法保证射击精度,如此一来在自卫的情况下用这样一把枪是十分不利的,除非持枪人心理素质特别强。如此看来“沙漠之鹰”的确是不适合战斗和自卫的,用到打靶和竞赛上倒是不错。
除了尺寸大之外,它的外观就和一般半自动手枪几乎没什么差异,也有滑套卡榫、弹匣卡榫、保险钮等等,但是它的内部结构和操作原理却有很大的不同,它更接近半自动步枪的结构。它的枪管是固定式的,在近枪口处及膛室下方跟枪身连接,在射击时不会移动,理论上来说这有助于射击的准确度。但是它跟所谓的直接后喷式或延迟后喷式又不一样,它应该算是气体活塞推动式。它外观上的枪管非常大,其实是把真正的枪管与瓦斯通道都包在里面。它的气体作用方式也比较特别,一般半自动步枪都是在近枪口或枪管一半处从枪膛导出已经减压的瓦斯来推动活塞,瓦斯导孔位置却非常接近膛室。子弹一击发,高压状态的瓦斯几乎马上就进入瓦斯通道,被导引向枪口的前方,然后再被导引往下往后,直接推动固定在滑套上的活塞。滑套后退时会将枪机带动向后,因为枪机上有突柄的设计,整个枪机会旋转解除闭锁,然后完成抛壳、上膛,并且重新旋转闭锁的动作。这样一来,将滑套固定在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外枪管和枪身之间的空间里有个活塞暴露在外,这是它比较独特的地方。
“沙漠之鹰”采用的是导气式工作原理,加上滑套和复进簧的缓冲作用,它的后坐力明显比其他同口径的转轮枪小,而且因为这样它枪口火焰也小了很多。
“沙漠之鹰”型号:最早推出的型号就是0.357口径的“沙漠之鹰”,这种口径的“沙漠之鹰”的后坐力比较小,拥有较大威力。接下来就出现了0.41AE型和0.44马格南型以及0.50AE。最新的是MarkXIX系列和0.440Cor-Bon。
除了以上简单介绍的型号,还有两个要详细介绍的比较特别的型号。一个是9毫米的“沙漠之鹰”,这一型号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导气式工作原理。它的枪管固定在套筒上,套筒在后部,内装枪机。该枪全枪长260毫米,枪管长152毫米,容弹量为9发,配用马格努姆手枪弹。而另一个就是12.7口径的“沙漠之鹰”,它和9毫米手枪的结构基本相同,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具有可调式扳机结构,塑料握把为整体式结构,其造型犹如一个U字,由一个弹簧销固定在受弹口后面,多边形枪管经精铸而成。该枪可配备8倍的瞄具。12.7毫米口径的手枪也仅仅就是“沙漠之鹰”才拥有,这不能不说是枪界的一个创举。据说加长枪管后用于狩猎的“沙漠之鹰”,射程达200米,可以轻易地把一头麋鹿放倒,由此可见其威力。
据说,曾经有一名射手使用“沙漠之鹰”在15米距离外,20秒内射完一个8发弹匣,其子弹的着弹点形成一个50毫米的弹孔,它的准确度可见一斑。它剽悍的外形不是任何人都能控制得了的,发射力量是任何小巧玲珑的战斗手枪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