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64800000003

第3章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3)

语见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调饮啜》。李渔认为,饮食在喜乐犹可,在哀怒则必不可。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俱宜暂过一时,候其势之稍杀。饮食无论迟早,总以入肠消化之时为度。早食而不消,不若迟食而即消。不消即为患,消则可免一餐之忧。换言之,极度欢喜之时,虽不宜进食,但犹可变通;若是发怒或者悲哀之际,则是绝不能用膳的。因为,发怒时食物虽然容易吃下但却难消化,悲伤时食物既难吃下也难消化。所以心绪不平之时,最好暂不进餐,待心态平和了再吃。饮食早晚还是其次,关键是食物入肠能否消化。饭吃得虽然早却不能消化,还不如晚吃一点儿,吃下即能消化。若吃饭后不能及时消化,人极易生病。李渔还认为,“倦时勿食,防瞌睡。瞌睡则食停于中,而不得下。烦闷时勿食,避恶心。恶心则非特不下,而呕逆随之。食一物,务得一物之用。得其用则受益,不得其用,岂止不受益而已!”也就是说,疲倦、烦闷之时均不宜饮食。因为饮食的目的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若吃下去而不能吸收,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古人对于饮膳时精神状态的重视,非常符合饮食卫生的要求。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指出,人在进食之时,应当去除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否则多令人神惊,夜梦巨物。显而易见,“夜梦巨物”仅是身体状态不佳的表现,心态不佳时饮食的危害显然远不止于此。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语意:不宜等到饿了才吃饭,不宜等到渴了才喝水。

语见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道林养性》。孙思邈对于食养非常重视,他在《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中指出,“善养老的人,非其食勿食”。所谓非其食,就是猪豚鸡鱼蒜鲋、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等等。淡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面、粳米等为佳。

他主张饮食当以清淡为上,先饥而食,先渴而饮,主要意图在于避免过度饮食。因为饿了才想吃,往往过饱;渴了才想喝,往往过量。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即应常吃少吃,不宜忍饥后暴食。他同样强调不可吃生食,饮酒不可多,不能久饮,不宜夜食,进餐时要去除烦恼,饭后应漱口、散步等等。孙氏主张食养与药养相结合,他在《千金要方·服食法》中指出:“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此服药养生之法与先饥而食的原理一样,都体现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的积极养生思想。

明代养生家孙薇甫的《丹台玉案》认为,“五经环列,土位中都。病从口入,昔有良谟。过饱脾怯,食多胃浮。不节则嗟,是则谁辜?”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土居中央,而人的脾胃正是属土。常言道“病从口入”,因此防病的良策是从饮食上注意。胃气以降为顺,吃得过饱会使脾胃虚弱,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若饮食不节导致健康受损,过错在谁呢?

淡酒小杯,久坐细谈,非唯娱客,亦可养生。

语意:少饮淡酒,慢慢品尝,不只是待客之道,亦是养生之法。

语见《养生要略》。酒有疏通血脉、祛淤活血、祛风散寒、杀邪避秽之功效。《黄帝内经》中就有用酒祛邪疗病的记载,《千金要方》中更是收集了大量的药酒方,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指出,“酒,辛者能散,苦者能降,甘者居中而缓,淡者利小便,用为向导,可以通行一身之表。”可见,不同类型的酒,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酒为百药之长,适量少饮,确有通调血脉、增进饮食、缓解疲劳、使人轻快的作用。

传说三国时期,洛阳城中有个杜康酒家,店门外有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不要钱”。时有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见之大怒,于是连饮三杯,结果一下醉了三年之久。显而易见,这只不过是笑话而已。不过,刘伶的豪气虽佳,但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因为暴饮会危害身体健康。饮酒的要点是淡饮、少饮,李时珍曾说,酒是天之美禄,少饮则和血行气,能够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过饮则杀人顷刻。若是长期饮酒,不仅危害自身,而且殃及后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但由于长期过度饮酒,一子二女都平平无奇;诗圣杜甫,十四五岁时即已酒量出众,一直喝到辞世,由于他的豪饮,两个儿子都成了茅塞不开、低能愚钝之辈;晋代诗人陶渊明,直到晚年才悟出,正是因为杯中之物才使得五个儿子愚钝不灵。

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语意:烈酒是致病的开端。

语见战国时的《吕氏春秋·尽数》。古人反对饮食过于丰美,味道过于强烈。《吕氏春秋》中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意思是说,凡食物不要过于丰盛,味道也不要过于强烈。正因为如此,古人才说烈酒是致病的开端。

元代养生家贾铭的《饮食须知》认为,酒的种类很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等等,其性皆属热,均有毒。多饮酒会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因而会损耗人的寿命。饮冷酒而食牛肉,令人易生虫;酒与乳品同饮,令人气结;饮酒时吃胡桃,令人咯血;酒醉后卧于黍穰上,且食猪肉,易患麻风病;饮酒时吃芥菜或者是其他辛辣之物,伤人筋骨;酒后饮茶多,会伤肾聚痰,成水肿病或挛痛,腰脚重坠、膀胱疝症、腹下冷痛、消渴痰饮;久饮过度,令人精薄而无子;醉酒后当风而卧,成癜风瘫痪;酒醉后浴冷水,成痛痹;凡用酒服丹砂、雄黄等药,能引药毒入四肢,滞血,化为痈疽;若中砒蛊等毒而后饮酒者,无法可解;凡饮酒宜温,不宜热,量宜少,不宜多;饮冷酒,会造成手抖动不停之病;有火证、目疾、失血痰嗽、痔漏、疮疥等病,也应当忌酒;饮酒的人喜咸恶甘,不要同甜物一起食用。枳椇、葛花、赤豆花、绿豆粉皆能醒酒解毒。

茶能解渴,亦能致渴。

语意:饮茶能解口渴,也能导致口渴。意谓饮茶要适量、适当。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黄帝内经》载,“少饮不病喘渴”,意思是说,少量饮茶就不必担心口渴。对于心火内扰、心烦不安者,饮茶清心除烦的效果非常明显。然而,凡事都要适可而止,饮茶过量,对身体同样不利。曹庭栋认为,过量饮茶可能会导致口渴。据说唐朝诗人卢仝,以善于品茶而著称于世。他一饮茶就是七碗,越喝越渴,并不是因为他的茶量大,而是由于饮茶会洗涤体内的津液,从而导致口渴。

茶叶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外,传说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初到中国时,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修习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了,但后来渐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清疏,生意盎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而还差最后一年时,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便立刻脑清目明,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此说虽然无稽,但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饮茶有提神的效果。尽管饮茶有很多好处,但过量或不当饮用,则无益而有害。多饮茶除了会致渴外,《老老恒言》还认为,多饮茶令人面黄,亦少睡。宋人苏东坡则认为,清晨饮茶,直入肾经,乃引贼入门也。

烟草味辛性燥,熏灼耗精液。

语意:烟草味辛、性燥,吸烟会耗损人体津液。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认为,烟的本义即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烟草是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使用“烟草”一词,是文献中最早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烟草”这一名称的。

初时,某些医生觉得烟草具有药用价值,认为吸烟能辟瘴温阳。后来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烟草不仅没有明显的药用价值,而且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清代吴仪洛就曾明确地指出,吸烟最灼肺阴,令人患喉风咽痛,咳血失音之症甚多。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朋友因吸烟而咳嗽咯痰,久治无效,年余未愈。后来戒烟一个月,不仅肺病痊愈,而且精神顿健,饮食自倍,吃饭如汤沃雪。

《老老恒言》提到吸烟的害处时指出,烟一入心窍,人便昏昏如醉。清晨饮食未入口,宜慎。笃嗜的人,甚至舌苔黄黑,饮食少味,盛夏自当强制。换言之,吸烟能迷人心窍,令人昏昏如醉。清晨没有吃饭前,千万不要吸烟。长期吸烟的人,有的甚至舌苔变黄、变黑,饮食都没有滋味。盛夏时,应当强行戒烟。

吸烟之害,举世公认。吸烟者不仅会早衰,严重者还会导致早亡。清代曾有戒烟的专书问世,提出用生豆腐四两戳细孔,用黑砂糖二两,放豆腐上蒸化,思烟辄进数匙,三日后即不思吸烟矣。《老老恒言》认为,有烟瘾的人食猪、羊油可愈,是因为油可润烟之燥。有人制作了水烟壶,隔着水吸烟,其目的也是为了润湿烟的燥气。

欲调饮食,先匀饥饱。

语意:想要把饮食调好,应当先把自身的饥饱程度调匀。

语见清代作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李渔认为,饥饿到七分而能够吃到食物大约是适中的标准。在这之前就吃食物便为时过早,之后再吃食物便又为时太晚。可是有七分的饥饿,也应当吃七分之饱,就好像田地灌溉,水量一定要与禾苗的需要相称,需要多少就浇灌多少,浇灌太多反而会伤害庄稼,这就是平时保养身体应当掌握的紧要的时机。有的时候因为迫于事务的繁杂,饿的程度超过七分还是未吃到食物,于是饥饿感就会达到九分甚至十分,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饥饿得太厉害了。这时吃食物,宁可少吃一些,也不要因多吃而受到伤害。因为多吃就会造成饥和饱相矛盾冲突,从而使脾胃受到伤害,一旦消化功能紊乱,几个月的调理就会前功尽弃了。

调摄饮食,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以为偶尔的暴饮暴食没有大碍,《韩非子》中指出,“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也就是说,千丈的大堤,会因为蚂蚁钻的小洞而终致崩溃;百尺的高楼,会因为烟囱上小裂缝里的烟而起火焚毁。养生之道,贵在坚持。不必说一曝十寒,即便是偶尔破例,也可能使数月之功付诸东流。三国时期文学家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在连续七年旱灾的商汤时代,如果有一些禾苗仅得到过一次灌溉,那么这些禾苗尽管会同其他庄稼一样因旱灾而死亡,可是肯定会在从未得到过灌溉的庄稼之后枯萎,这便是“一溉之益”的重要性!世人常常认为偶尔的一次破例不会损伤身体,这便是不懂得“一溉之益”的表现。

日中后不食。

语意:午时之后不进中餐。

语见明代养生家龙遵的《食色绅言》。龙遵认为,饮食过量的人有五种苦处:一是大便次数多,二是小便次数多,三是老想睡觉,四是身肥体重不能很好工作,五是多患消化不良症,自己滞留在苦难之中。午时之后不进食有五种好处:一是可以去掉色欲之心,二是可以减少睡眠,三是能够专心致志,四是不居人下风,五是身体安稳,不发作中风之病。

午餐应在正午或者稍早,午时之后不宜再进餐。因为按照常理,人们进餐之后,应稍稍休息。午时之后进餐,势必打破正常的生活规律,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古人认为,食欲与色欲是相关的,《饮食绅言》指出:“三欲者,食欲、睡欲、色欲。三欲之中,食欲为根。吃得饱则昏睡,多起色心,饥生阳火炼阴精,食饱伤神气不升。”也就是说,人的三种基本生理欲望是食欲、睡欲和色欲。三者当中,食欲是最基础的。吃得饱饱的就昏昏欲睡,也常常产生性的要求与冲动。午后进餐,不思劳作,反倒容易滋生色欲之心。“饥生阳火炼阴精,食饱伤神气不升”,是针对气功修炼而言的。若是腹中稍稍感到饥饿,能产生阳气之火,炼阴精,助精化气;气上升补脑,也就是气化神。相反,若是吃得太饱,体内之血忙于消化食物,精难化气,气也难上升补脑。简言之,饱食不宜练习气功。

热食伤骨,冷食伤脏;

热物灼唇,冷物痛齿。

语意:食用太热的食物伤人骨髓,太冷的食物伤人五脏;太热的食物烫嘴唇,太冷的食物刺激牙齿。

语见南朝医学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指出,“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应当先吃热的,再吃温的,最后吃凉的。最后如没有凉的饮食,可饮凉水一两口,对身体很有好处。如能时刻铭记,便表明已经掌握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了。陶弘景还指出,“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意思是说,吃饭前,应当先轻轻吸一两口气咽下再进食,可使人不得病。

食物的冷热也是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根据中医的认识,人的体质有不同的类型,有偏阳性的,有偏阴性的,也有中性的。如医家经典《黄帝内经》就把人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人的体质,会有偏寒与偏热的不同。大体上讲,体质的差异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一般而言,北方人体质偏寒,南方人体质偏热。所以,北方人饮食趁热,常常觉得舒服;南方人待食物凉了再吃,觉得更爽快一些。此外,人的年龄不同,对食物冷热程度的适应也会有所差异。

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

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

语意:宜少吃一些,而忌吃得太多;宜脾胃有饥感,而忌过饱;宜迟缓进食,而忌食之太快;宜热食,而忌冷食;宜分几次吃,而忌一顿饱餐;宜软食,而忌硬食。

语见清代养生家丁其誉的《寿世秘典·调摄》。古人对于饮食的论述颇多,丁其誉的观点精而要,但应注意,这里不过是一般而论,具体到每个人,还会因时、因事而不同。换言之,此六宜六忌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他自己就曾指出,“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也就是说,早晨饭不能不吃饱,晚上饭不能吃过饱。明代养生家黄承昊在《折肱漫录·养形篇》中曾指出,“空腹莫多言,最能伤气。中午必须吃饭,饭必满量而止,则神气自旺。晚餐微酣,不可过醉,亦不可过饱,自然神清气爽。”可见,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宁饥毋饱的。

适时适量饮食,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劳动强度高的人,更应当保证饮食数量和质量。三国时,诸葛亮因刘备托孤,感恩图报,不惮操劳,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唯恐别人不像他那样尽职。诸葛亮派使节去魏军营中,司马懿只打听有关诸葛亮睡眠、饮食以及管理事务之类的琐细事情,使节说道:“诸葛公夙兴夜寐(早早起身,夜深方睡),罚二十以上(该处以二十军杖以上的事项),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司马懿因此叹息道:“诸葛亮大概快要死了”。果然,两军对垒时,诸葛亮病死于营中,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志向。过度劳累而不能适量饮食,无怪乎诸葛亮年仅五十多岁就殒命了。

口必甘味,和精端容。

语意:人应有较强的食欲,心态平和,举止端正。意为饮食时要注意姿势和情绪。

同类推荐
  • 烟民保健直通车

    烟民保健直通车

    但凡最毒的蘑菇,总是色泽妖冶靓丽动人,就如同最毒的花草,总是森林中最摄人心魄的那支一样。烟草,就好比一个冶艳的魔女躲进了潘多拉的盒中并随之飘落人间,因而她的人问之旅,就必然遮盖了一层无比神奇的、诱人心跳的传奇。
  • 病从口中入

    病从口中入

    食物营养是人类生命的能量,是人类健康的保证。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摄取营养是否平衡,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中,平均每人每年摄取食物量达一吨多重。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坚持工作,最不可或缺的是来自食物中的营养供应。如果饮食不合理,那么,营养就会失衡,健康就会受到损害,这样日久天长,就会导致百疾丛生。
  • 你的牙齿能活80岁

    你的牙齿能活80岁

    本书内容包括:说说牙齿这回事儿、影响牙齿寿命的疾病排行榜、牙齿健康关系人体寿命、80岁的牙齿也要20岁的美丽指数等。
  • 女性健康全书

    女性健康全书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女性——美丽着,健康着、心理保健——心态是最好的药、科学饮食——谨防病从口入、美容化妆——要美丽,更要健康、运动休闲——我运动,我健康等。
  • 前列腺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前列腺居家调养保健百科

    前列腺病,怎么防治?怎么调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前列腺病是怎么发生的,您知道吗?前列腺病有哪些“信号”,您心中有数吗?食养食疗、经络调养、药物治疗、情志调养、日常保健,怎么做才能远离前列腺病?怎么做才能有效治疗前列腺病?居家调养,您的心中是否一清二楚?细节决定成败,健康来源于生活态度。健康,就在您手中!
热门推荐
  • 百变公主vs邪魅少爷

    百变公主vs邪魅少爷

    多重身份,百般变化的她们,高贵优雅,邪魅妖孽的他们,因对方而双双沉迷。第三者的介入,因为某种不得已的威胁,被迫忍痛分离,梦境破碎的女孩们,悲伤离去,殊不知,这一别,可能永不再见。当真相浮出水面,女孩们慌张赶回,不料,她们还是把自己最爱的人弄丢了,不见了,她们悲痛欲绝。看着眼前这所谓的凶手,却下不了手,狠下心来断绝关系,毅然转身去寻找心中最重要的他,“此生,唯你不变!”
  • 林间记事

    林间记事

    这是一个极其平淡的故事,没有任何波澜,从开始到结束,只讲诉今生。PS: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 师傅别跑等等我

    师傅别跑等等我

    午夜。上官府依旧是灯火一片,笙歌四起。在没人注意的小角落,一个杂院传来低微的呻吟,屋外一只乌鸦歪着头停在树上。上官凌睁开眼睛,这是哪里?往昔熟悉的屋子此刻呈现在眼前,这是......上官府?
  • 侠隐长歌

    侠隐长歌

    太平日久,欲望与无奈使江湖再起波澜,武林宗主的离世与新门派的崛起让新宗主对江湖的掌控日益削弱。他努力所希望实现的平衡与所希望获得的威望,却越来越遥不可及。于是腥风血雨汹涌而至,于是江湖儿女仗剑而出,异兽灵宠,偏锋绝技,邪非邪,正非正,只为门派的荣誉与自我的荣光。试问天下,谁能一剑江湖长安?
  • 联邦探员

    联邦探员

    父亲是连环杀手,母亲被连环杀手杀害,养母同样也是连环杀手。哈里森·摩根是在这些人的陪伴下成长的。而他却加入了美国联邦调查局下属的行为分析部,成了一名连环杀手侧写员。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不断的被黑暗引诱的哈里森,是遵循基因的选择,还是走一条自己的路,成为一名优秀的侧写员?PS:不要在意出场人物多,其实主角是连环杀手~~目前相关美剧:《犯罪心理》、《嗜血法医》。
  • 求爱一百天:男神在隔壁

    求爱一百天:男神在隔壁

    【推荐新书《甜妻来袭:霸道老公惹不起》】谁能告诉她,为何印象中的男神在婚后化身为狼,一言不合就壁咚,床咚……身为声控,方蔓曦这辈子偏偏就对好听的声音毫无抵抗力,谁知远在天边的网配大神竟然一直就在身边,还偏偏成了她的邻居。师生恋?NO!本以为男神只是个普通的老师,然而突然冒出来的总裁身份是什么鬼?于是某萝莉被某腹黑偷偷拐走,由一张结婚证,默默引出方蔓曦的隐婚生涯。
  • 末世之穿书成团宠

    末世之穿书成团宠

    穿书?what?这种离谱的事竟然也发生在自己身上?!高三狗沈茵茵劳累过度猝死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书了!还是以末世为背景的文!好吧,幸好自己拿了一点点前期剧本,知道末世来临的时间。于是沈茵茵开启疯狂收集物资,终于在末世来临前准备好了一切。本来以为自己在末世中扮猪吃虎,可以活的久一点,可是事与愿违啊!渐渐的,自己发现,似乎,有些事情开始陷入困境。记忆开始出现混乱,脑海中会常出现一个人的背影。到底是巧合还是真相?末世之中,沈茵茵该如何生存?如何解开谜底?【女主超大金手指】【全程虐渣】【男主一直在背后守护女主】【1V1双洁,后期狂撒糖】
  • 今夜有雪你在起风

    今夜有雪你在起风

    再爱一个人也应该有时限,那天夜里,他决定和那个爱了许多年的她进行告别……
  • 异界基多拉

    异界基多拉

    “这个魔法会禁锢住你们,泯灭吧,低贱的龙”传奇级巫师加里森?莱奥低语着。“啥,你说啥?”一只看起来格格不入的怪异龙类轻松的说道,然后,那个巫师就被劈没了。本文非DND同人。新人作者的新书,求票票
  • 明朗无期

    明朗无期

    人生漫漫,你我慢慢。人生路上,或坎坷,或泥泞,亦荆棘。多少个夜晚泪水湿了枕,多少个早晨用粉掩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