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内心中存在着一场理智与激情的战争。
……
但只要两者兼而有之,他就不可能不发生争端,既然不可能在同一边保持和平的同时,另一边发生战争。故此他永远都处于自身分裂状态,总是自己同自己作对。
这种理性对激情的内战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分成了两派。第一派宁愿放弃激情而成为神,第二派宁愿放弃理性而成为野兽。但哪一派都达不到目的。理性照样延续下来,以责备激情的邪恶及越轨行为,并让那些要一味顺从激情的人不得安宁;激情也永远活跃在那些妄想放弃激情的人的心中。
———帕斯卡《思想录》《西方思想宝库》P256
对话 理性与激情的矛盾焦点关键在于对道德的理解和评判。我在2009年第4期《杂文选刊》读到一篇《我们应有怎样的道德理性》的文章,它似乎可以很好地解读帕斯卡提出的人人都会遇到的千古思想难题。
文章写道:“在内心深处,我们保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期许呢?总括起来说,我们的道德是一种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道德,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的。在动机上绝对纯净,不容有任何私心杂念。
“尽管千百年来我们不免失望,似乎任何一个道德神话的背后都有见不得人的‘内幕’,否则神话就立即坍塌。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道德需求和期盼,心声依旧,甚至越失望,期盼就越强烈,我们久旱盼甘露似的盼望道德英雄,一有这样的苗头,立即呼啦啦成燎原之势,失去控制……
“现在,我们必须反省,这样的道德期许是否合理?如果我们承认人性的‘幽暗意识’,那么这种无限崇高的道德期许就将我们每个人置于天生的道德原罪。
“我们必须培养现代的道德理性,这种道德理性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之上,其底线是只要不侵犯到他人的权利,即为正当。这使我们得以实践真正的道德,具有真正的宽容。”(该文原载2009年2月14日《南方都市报》)
上述言论客观公允,如以此论为鉴,我以为理性和激情的战争至此可以画上句号。把道德标准定在大家都能达到的基础上,才能保持道德的实践,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也只有如此,理性和激情、自己和自己才不至于对立,神性和人性才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