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6800000002

第2章 从炊烟到幸福

那时候,黄昏总一拖再拖。一天的农活尚未完,肚子已饿得不行。地里劳作的人群像蚂蚁,一片树叶就能把他们遮掩。树叶是静止的。庄稼是静止的。石板路是静止的。房屋是静止的。

只有炊烟缓慢地直起来,挺撑不久,又折了腰和脖子,一直顺着沟壑弯下去。几声咳嗽和小孩的呼喊,远远的,能听到,偏不见。炊烟,黄昏里唯一生动之物。

比黄昏还迟还黄的炊烟。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炊烟。

也有叫人烟的。它意味着三个形容词:“饱”(往往感觉则相反);“暖”(与之相关的是火塘、棉袄和母亲灯下那张老脸);还有“幸福”。幸福是什么?大人们说,跟一顿饱饭、一夜好瞌睡比起来,幸福是狗屁。读书娃说,幸福像花儿一样,原上多的是好看的花儿。与大人们不同,读书娃对幸福的理解,除了好吃,好睡外,还多出好看来。

读书娃实在,好吃,好睡,还不缺少梦。

三间茅屋。大人住正房,男孩、女孩分住两旁厢房。建四间、五间屋的,被视为给钱烧的。正房光暗,大人们躺进去,呼噜打得响亮。厢房朝阳。干净的阳光。梦摇着摇着就过来了。梦见自己率一大群猪、羊、鸡、鸭,满村子闲游,所过之处皆为领地。梦见一大屋人,挤一堆吃饭,睡觉,唠话茬,把一缕炊烟往散里搅。

炊烟并不见得好看(倒是好闻极了,夹杂柴火、粮食和动植物油的芳香)。那时候,我还不会使用像“袅袅”一类的形容词(据说,那是很富诗意的)。我的习作常常被老师判为“辞藻贫乏”。“村支书和队长家的炊烟,青黄青黄的;村支书和队长的脸,也是青黄青黄的;村里很多人的脸,都是青黄青黄的。”“青黄”、“青黄青黄”或“又青又黄”,一词似乎被我无数次地使用过。

因为,那些“青黄青黄”的脸,太过熟识。我所见过的脸,几乎都出自同一张模。陌生的面孔,来自村外,只有去乡场的途中,才可撞见。青黄脸支部书记是我老爸。他管一个生产大队七八个生产小队(通常说生产队),算是村里的大官。老爸少管生产小队的事,但他是本队人,队长只能排老二。另一个青黄脸队长,是我本家一上门女婿,待人温和,催工不催实。队里唯一的高音喇叭,挂在大槭木树上,黑咕隆咚的,好似乌鸦窝,但比乌鸦还噪。成天都有人在里面喊话(一直以为公社的干部嗓门才那么敞亮)。树下,十多间瓦屋连一片。谁家的屋能有这么排场?公家的屋就有这么排场。公家是谁?生产队。所以,那房叫“公房”,也就一硕大粮仓。秋天了,粮食收回来,堆放进去。在没有分配之前,高粱、玉米、稻子、红薯和大豆,属于村里所有的成员,放在谁家屋里都让人不踏实。很多时候,公房就没填实过。地里出产的粮食太少,等大家把口粮领回屋,余下的留种都不够。也不能白闲着。又买来柴油机、打米机、磨面机,辟了个大米房。还有空的几间,用以盛放犁、靶等大型农具。一时卖不完的竹麻捆子也塞进去。到了冬天,活松了,队长又变着花样,召集大伙赶到公房,生一堆火,脚挨脚围拢来开会。

那会无疑是村里最为闹热的聚会。年关即将来临。请来人放坝坝电影,耍灯戏。放电影样板戏,年轻人尤甚喜欢,谁都能哼几句。老年人喜欢堂灯,古色古香的一种民间杂戏。会演此戏的方圆百里数十个村,超不过二十人,都是些读过古书,上了年岁的老艺人。队里花钱置办几桌酒席,请堂灯艺人唱一台,末了再送点人情。花销还是大,收成再好的年头,也只在过年才能请来助一下兴致而已,不能铺张的。小屁孩爱看的是狮子灯,“翻五台山”就好看至极,简直惊心动魄!可惜,掰指头算,也没看过几回。

大队里还有别的生产队,在公房里开批斗大会,逮捕犯人的。我们生产队的公房从来没派过如此用场。村里的人信奉柴多火旺之理,不放过任何公共的聚会。开批斗大会逮捕犯人的时候,那些生产队的人,将公房的火塘烧得比平时还旺。事情再不光彩,也得把烟火撑起。何况,公房同属于生产小队集体,几乎就是一个大家族的面子。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公房之于每一个集体成员,如面子之于人。那时候,村庄更像一个庞大的“家”。大家长就是村支书老爸,二家长就是女婿队长。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我要说到八十年代的集体劳动。红旗猎猎,歌声嘹亮,如此雄壮之阵势,已成往事。土地被切割成许多块,人们在属于自家的那一块上忙碌。每天要做什么活,没有了队长统一喊话,各家出工、放工时辰,参差不齐,却不见有谁把庄稼给贻误了。季节都在各自手上掐算着呢。

母亲下地做活,老一个人低头闷着,也无言语。偶尔能听见歇活时的咳嗽和吁声。原来在集体生产做活的时候,亦是这样。母亲说,身子骨都快累散架,嘴还是歇着点吧,把气力都腾给一双手脚。难怪,母亲的活总是赶出别人家一截。

我的三个姐姐和大哥,颇不以为然,又不是劳动改造,何必搞得跟犯人一般?他们开始怀念,怀念几十百来号人挤在同一块庄稼地,唱同一曲歌谣,喊同一节奏号子。年轻人天生适合有说有笑的场面。他们有的是充沛的体力和精力,热衷于面对面去比拼,并为此不懈地消耗体力和精力。他们甚至把众人挤在一堆的集体劳作,视为唯一的娱乐节目(没有更多的选择)。农具挥舞(农具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道具)。号声震天(盛大的背景,不假修饰)。我的三个姐姐、大哥以及更多的年轻人(作为演员,他们是幸福的),他们的表演破天荒地很投入。他们把对集体的拥戴,化为对劳动的热情。公有制淡化了在劳动和报酬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集体劳动提升为过程享受,结果微不足道。

母亲并不认这个理。农民靠种田为生。春种一粒籽,秋收一把壳,心血汗水白流不说,一年的光景弄没了,再找不回来,天打雷劈呀!母亲被田地和老天折腾怕了(也许是饿的,人一挨饿,脑壳就发昏,镰刀、锄头看不清楚了,田地看不清楚了,老天看不清楚了,节气看不清楚了……都看不清楚了,还剩下啥?)庄稼要一手一脚侍奉。田地就那么一点。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土豆不会因你人手多,就平白多出一窝来。玉米也不会因你嗓门大,就把棒子鼓大点。它们都在暗地里给你较着劲哩。母亲也在暗地里较劲。跟田地较劲,跟老天较劲。旱了三月,总算盼来了雨水,雨水一至,又绵延不尽。母亲成天气喘吁吁,仿佛从来没跑赢过谁一样。

从青黄脸队长手里接过土地承包合同的第三个冬天,母亲一个人走了。母亲离世的时候,还念叨着她的庄稼。和村里很多的老人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农民身份,看得比很多事情都重要。村里的人都说,母亲是被土地累死的。可惜,母亲至死也未曾明白此理。关于劳动的讨论,母亲与家里的年轻人,谁都没有错。我的三个姐姐和大哥喜欢集体劳动也是对的。集体主动承担忧虑,快乐则众人分享。好似切蛋糕,一丁点的快乐,被掰成了许多份,幸福被放大。母亲也是对的。她像一头善良的老牛,下了田地,就一根筋地朝前拉,不可能去想如何解开那根绳,想也是白想。每前进一步都孤独。孤独地劳作。承受一辈子的苦累,为等待随后的幸福。只是,她没能等到幸福降临的那一天。

电视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乡村的公共娱乐方式。几十百来号人,齐声高歌呐喊,狂欢似的集体劳作,自土地划归各家料理就已被抛弃。劳动更多的是与“一个人”有关(母亲真是有先见之明)。村庄的人们开始计较自己的劳动所得,对从来没有见过的“明天”也有了“想法”。屯里的粮食一层层往上累叠。第一次在信用社开了户,存上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小孩子的兜里,装满了玩具和零食,别说那花里胡哨的包装没见过,连那些东西叫啥都说出名堂来。男人们的脾气渐长,抽杂牌的烟,喝杂牌的酒,玩杂牌的牌。新娘子恨不得把全部的新衣都穿上身;陪嫁的大花棉被,六床、八床、十床、十二床……一家比一家有啊。

眼花缭乱的物质。从不曾见过的物质。仿佛好看的肥皂泡,充斥着村庄的现代生活。“幸福”不再是一群人的标签。很多时候,“幸福”与“面子”是同义词,成了衡量一个人对于一群人的人际关系,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可以量化为无数组可以比较大小多寡的数字。

黄昏仍然来得迟,人们早早地收了工,回家拧开电视。昨晚的故事,接着往下讲述。与过去的坝坝电影不一样的,电视是连续发生的,是天天都有的。那时候,看一场坝坝电影要等上数月甚至大半年。谁有数月,乃至大半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并不明确的念想呢。人们很快把坝坝电影忘却,开始关心停电,关心“另一群人”的命运。频道有些乱。长串的演员名字。序幕比故事还精彩。最有味道的故事,往往发生在午夜。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喝着不甚明白的饮料,听着不甚明白的音乐,诉说自己很“爱情”很“幸福”。也有说自己不“爱情”不“幸福”的。“爱情”和“幸福”成为村庄的流行词汇。

我的三个姐姐赶着把自己嫁到了山外的村庄。村庄很大,再大还是村庄,只是道路比原来更宽阔,稻子一眼望不到边。还是要与庄稼打交道,还是要使力气。三个姐姐在农民的身份上,又多出母亲的角色来。爱情并没有让她们体会到特别的感觉。劳动从未停止过。她们的劳动,除了自己,还与一个男人和一群孩子有关。这一点,同我已去世的母亲极其相似。

只有父亲、大哥和我厮守着电视。电视的到来,让父亲加速地苍老了。父亲总是在黄昏来临的时候,莫名地流泪。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父亲待在家里不再出门,他已经不再下地做力气活。只是在村庄有集体活动的时候,才与老朋友和远房的亲戚打打照面。父亲还学会了喝酒,一个人喝。我和大哥偶尔会心不在焉地陪他喝上一口。喝完酒,我们又去守电视,一守就是半夜。我不知道,要是母亲还在,她是陪父亲喝酒说话呢,还是陪我们哥儿俩守电视。有一点是肯定的。电视的出现,意味着在五花八门的开销中,凭空又多出一笔越来越多的开销,将加重母亲的忧虑。

谁也不曾想到,年轻人会成为村庄最大的开销和负担。我们开始学着电视上另一群年轻人的样子,试图离开自己的村庄。我们一天都不愿意待下去了。早已待腻。实在不想一天到晚都翻看同样一群面孔。不想一辈子只做待在黄泥巴地的“农二皮”。我们都渴望有出息。同大人们争论,甚至发生争吵——出了村,进了城,力气就吃香了。城里的人,花大张大把的票子买我们的力气呢。大人们最终相信了我们的讲述——那些来自电视的传闻。

父亲把地里收来的一季玉米,换成了我和大哥的城里人身份。二姐夫随一帮人去北京、广州修地铁。荣华去峨眉山背火砖,抬滑竿。荣泰听说许多年来一直辗转在周边几个煤窑挖煤,黑山、羊河、龙虎凼、白石沟……那些矿窑的名字听起来就毛骨悚然。

安洪竟然从城里搞回来一翻斗车,轰隆轰隆朝村里开。那家伙的屁股后面尽冒黑烟。小孩子们坐上去,晕晕的感觉,仿佛驾云。安洪还带来了几个老板,大大咧咧地指挥老爸和女婿队长,率领村里剩下的劳动力,把山上的竹树,齐崭崭伐倒,装上车,拉进城。安洪公认是村里最能干的男人。

见男人们一个个往外跑,女人们坐不住了。女人把孩子往老人怀里一推,搭了安洪的翻斗车,也去了城里。听说先是去餐馆端菜、洗碗,后来嫌活累,去了按摩房。

越来越多的车。越来越宽的公路。村庄早没了遮掩。男人女人开始争吵。争吵一天天升级为拳脚相加。男人不开心,染上了酗酒、赌博,去城郊的按摩房鬼混。女人一怄气,半夜起来就朝城里奔。不良习气在各个家庭蔓延。老人的叹息和孩子的啼哭,很远都能听到。

老人开始对年轻人关于城市的赞美,产生怀疑。他们诅咒那条公路,诅咒安洪的翻斗车。几个小孩恨恨地将铁钉往公路上扔。安洪一脸委屈。

我不是第一个离开村庄的年轻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当医生的堂兄荣富,还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已去了县城。后来,堂嫂也跟着去了。他们的孩子——家族的下一代,一个接一个奔城市而去。听说城市就是村庄今后的模样。在奔城市的路上,他们挖空心思抄捷径走,唯恐自己落伍。

我的城里人资格,也经常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挑战。他们和我来自同一个村庄。他们的衣着与城里人并无二样,谈笑还夹杂着土气。他们私下里叫着我家族里的辈分称谓。他们甚至购置了房产。捏着房产证,他们把下一代的户口,正式落在了城市的名下。他们听得最多的城里人发牢骚,说他们这些乡下来的,挤了城里人的地盘。但是,还是不得不佩服他们借缝插针的生存能力。他们学着城里人,出入高档的餐馆,出入五花八门的娱乐场所。他们变着花样地花钱。他们花钱的勇气有时令老牌的城里人也咂舌。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成就感。城市俨然天堂,乡下人的天堂。触手可及的幸福。

如果,不是还有像春节这样盛大的民俗运动,他们几乎快把乡村的遗传密码丢失殆尽。

2008年春节,我离开所居住的“山水家园”小区回乡。“家园”,并不同于“家乡”,“山水”的修饰也属多余。茅檐下,一头猪,“家”最初的样子。两人对坐,共食一簋,簋里尽为酒食,就是“乡”(“鄉”和“饗”,古时同字)。有了酒肉,我们彼此拉近。酒肉渐多,我们又彼此疏远。“五州为乡,万二千五百家”(《周礼·大司徒》)。“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乡里,越来越小。乡人越来越少。我出生的乡,后来叫了一阵子“公社”,前些年又改成了“镇”。“乡”怎么能混同于“镇”呢,听着时髦,叫着别扭。成心不让人叫的名。叫了一阵,现在又改回去了。改回去,才习惯哩。老人们都说,公社啊,镇啊,尽是玩着叫呢,谁当真。在他们的眼里,“乡”就是“乡”,跟“家”穿的是连裆裤。“公社”里有家吗?谁家里成天开会喊口号?“镇”上有家吗?有也是城里人的。

老人们的道理,并没有说服乡下来的年轻人。想想也是,乡下人一个个都混成了城里人,“乡”怎么就不能混同于“镇”呢?

乡下年轻人这样想的时候,他们正丈量着从城市到乡村的距离。曾经,他们也做过同样的事,从乡村丈量到城市,方向相对而已。地图上那段距离,画都画不上,现在遥远得像隔了一个世界。

和来时不一样的,这么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着回乡的准备。春节的时候,我们说端午回吧。端午来临,我们又说,中秋再回。中秋了,我们还是原谅了自己。我们说,等春节吧,春节就不忙了,春节是无论如何要回的。春节终于来临。这一年,我们似乎只做着一件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自己。

做一件事情也没底。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匆忙,匆忙地夹了行李,匆忙地踏上行程。一天之内,我们至少换乘了三种交通工具,飞机、汽车、摩托车。末了,我们还急着走了一段土路。

一路上,我们碰见许多似曾相识的面孔,就是叫不出名来。费了很长时间的交流,才搞清楚彼此的辈分和身世。我们大声武气地闲扯,说自己如何如何,从村庄奋斗到城里,吃了什么什么苦,受了哪些哪些罪。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好了,衣锦还乡了,光宗耀祖了(在城里的时候可没有这么自信)。他们无疑是最有耐性的一群听众(也许叫观众更为合适,我们的夸夸其谈,分明就是一场老掉牙的表演),夸着我们有何等的本事与出息。我们很乐意他们夸我们,夸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并不觉肉麻。作为他们夸奖的交换,我们不停地掏出烟酒,送出手里的大包小包,都是些城里人早用腻了的物什。每送出一包东西,就会换来一连串的感激之词。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给予,就让他们高兴坏了。而他们,那些貌似熟识的一张张面孔,他们令我们惊讶的,就是太容易、太容易满足了。

村庄一下聚集来很多的人。各家倾其所有,置办酒桌,轮流宴请。这是一场不计较成本的人情往来。只有在包括像过年这样的盛大聚会时,村庄里的人才有闲暇停下来,盘算这一年又有哪几家乡邻疏远了,哪几户亲戚陌生了。老人们甚至亲自出马,去各家邀请客人,脸面泛着从未有过的光鲜。

酒菜摆了一大桌,连放碗筷的地儿都有些紧张了。主人不停地劝酒添菜,慢慢吃,慢慢吃,锅里还有菜呢。

面对琳琅满目的酒菜,任主人怎么劝,我们竟不知从哪一件菜品动手。如果是三十年前,我会从一块最肥的猪肉开始。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会小心翼翼地点上主人送过来的一支红塔山纸烟。如果是十年前,我们会在主人数番的催促中结束一桌麻将,盛一碗米饭,草草就座。现在是三十年后的春节。三十年了,我们几乎尝遍了自己能想象到的美食(一个小孩的幸福,就是能吃上一回自己想吃的东西;一个老人的幸福,就是一生吃到了自己想吃的好多东西)。面对三十年不断累计的饮食经验,我不知所措!

宴请的酒席继续在黄昏中铺陈。我们无比耐心地享用着主人精心备下的菜品。很久没有了大吃一顿的胃口,我们的饮食激情再次点燃。我们不再担心营养过剩,不再惧怕酒精过度。很多时候,我们的食欲被抑制,一日三餐在没完没了的应酬中,潦草行事。我们对自己的下一餐酒食,不抱任何的期待。

现在,我们回到了村庄。熟悉的村庄,熟悉的炊烟,触动了我们的饥饿中枢——那份最为敏感最为原始的冲动。

我们在主人不停地劝吃中,一口接一口地品尝着粮食酿造的白酒。直到倾尽瓶底最后一滴。

我们在彼此的寒暄中,逐样咀嚼着乡村原产的酒菜。直到把最后一块肉片搅进嘴里。

这一次,我们对食物再次保持了敬畏。

同类推荐
  • 故园往事·二集

    故园往事·二集

    本书是《故园往事·一集》的姊妹篇,记录了作者对自己少年时代种种往事及身边人物的深刻回忆。由“血亲”“自我”“生计”三部分构成。通过朴实流畅,生动清新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故事,表达了浓烈、真挚的亲情与乡情。读来令人思绪万千。
  •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本书为“生命感悟丛书”之一,本丛书的几位作者均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教师,都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并有散文被选作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中考作文或现代文阅读材料。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让我们心手相连,筑起一道真爱长城,终有一天,天使的笑声,会扶五彩云霞里,声声传出。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金瓶之隐:深度解读兰陵笑笑生的创作智慧

    金瓶之隐:深度解读兰陵笑笑生的创作智慧

    天下奇书《金瓶梅》,也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引出以西门庆为主角的一段市井生活,借宋代的人物暴露明代社会的腐败。此书分三章:第一章为《西门居地解》,第二章为《作者与写作时间解》,第三章为《金瓶百寓解》。此三解吾又称之为“金瓶三解”。“三解”立足于国学,以规律解为主要手段,核心是依归纳的三大指导思想以及切隐、悖蜕等手法,一步步条理深入,解读兰陵笑笑生的创作智慧。
热门推荐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淬血山河

    淬血山河

    一次意外的穿越,一个卑微的生命,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选择妥协随波逐流,还是奋起一搏万户侯?准备投身革命却阴错阳差成了军阀帮凶,蜚语满天下,且看不一样的民国,不一样的抗日,杨威的个人奋斗史。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五行裂天

    五行裂天

    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天地玄黄:亦能开天辟地金的霸道.无坚不摧.木的气息.生生不息水的坚固.冰封万里.火的烈焰.焚尽万物土的厚实.大地守护.地动山摇.路人:你这是想炼化天地吗?林叶:我本是天地,何来炼化之说...情节精彩,内容新颖,绝不断更,人品有保证。五行裂天书友群:321010955,入群请带书名。
  • 免费的前男友

    免费的前男友

    青春就像一列急驰的列车,窗外的风景只是一场美丽的花火,灿烂一瞬然后消失不见。一个人没经历过如何成长?那个出现在我的生命,却没有陪我走到最后的人,感谢你陪我一程,伴我成长,愿今后一切安好。
  • 喜欢星星的树洞

    喜欢星星的树洞

    安然是‘喜欢星星的树洞’电台DJ,如她的名字一般,她安静,安静的不引入注意。在电台里,她掏空自己成为温暖别人的DJ,在电台外,她忧郁又神秘,纠结于过往的爱恨,而不敢抓住前面的幸福。本以为一切都归于平静,不曾想,那个打乱她生活的他又突然再次出现。
  • 腹黑王爷爱妃拒承欢

    腹黑王爷爱妃拒承欢

    无缘无故就穿越了~老天啊,你穿越也给个好点的角色啊!偏偏成了宰相府里最不得宠的庶女,娘亲无能爹爹不爱,看我如何闪瞎你们~~~~~
  • 你是我的一见难得

    你是我的一见难得

    全城都等着扒慕思悠的身份,她究竟是何德何能才能入了"万年冰山"沈修瑾的眼,殊不知一个个身份引来全城的轰动,更不想她还是一位算命"先生"。
  • 莳光荏苒

    莳光荏苒

    四周安安静静,摩天轮即将抵达最高点,余槿笙似乎纠结了许久,抬手掩住宋莳的双眼,决定一鼓作气。“宋莳,我说不出什么动人的情话了,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他感到手心被她的眼睫像是羽毛似的轻轻扫过,他的心也跟着颤了颤。宋莳感受到了他的紧张,抚在她眼前的手微微颤抖,忍住激动。“余槿笙,你知道吗?我无数个夜晚失眠是因为你在我脑海里跑来跑去,你不累吗?所以,我愿意……愿意你在我心里歇息。”
  • 冷月断魂

    冷月断魂

    混世沧桑悠悠,万古谁主沉浮,浮云如天道,争霸欲断魂……一个凡人的雄心壮志,神魔时代古人族武士的强者之途“惨绝人寰的杀戮之道,生亦何欢?死亦何求?是对?是错?”
  • 黄金暴族

    黄金暴族

    王图霸业,不过是他的游戏。弹指刹那已过万千风云,世间种种,是否存于他心?一切尽在气势磅礴的古东方神话传说——黄金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