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海
马奎交大毕业后,一直在交通战线工作。从当初的干事做起,股长、科长、副局长,一步一个脚印,现在终于坐上交通局长这把交椅。交通系统摊子大,工程项目业务多,找马奎办事套近乎的人踏破门槛……忙得他焦头烂额,想去乡下老家看望娘也抽不开身。
马奎自小就死了爹,是娘把他拉扯成人。几年前,马奎就想把娘接到城里居住,可她说自己住在乡下闲散惯了,只要儿子记住家规,做娘的这辈子就放心了,死也瞑目了。
在马奎小时候,有一次,娘在地里忙农活回家晚了,他实在饿得慌,偷偷摘了邻家菜园的一个甜瓜吃了。娘知道后,硬是把他的屁股打得通红,最后还揪着他的耳朵交代:“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不拿。记住啊,这是家规!”
从此,马奎就在心里牢牢记住了娘教导的家规。这些年过去,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坚持做到了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不拿。当上局长后,权力更大了,经常有老板提着大包大包的钱找到办公室或者家里,要求他高抬贵手,给予方便。他都一一断然拒绝,便开始有人称他是不进油盐的扁豆局长。
老家村子有一段石子路需改造升级,村支书跑到城里,找马奎反映情况,希望交通局把家乡的石子路修建成水泥路。马奎很是无奈,全市还有许多公路亟须改造,由于资金原因,恐怕还顾及不到老家的村级公路。村支书理解,村民们也没见怪,说马奎是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局长,以后有的是机会给村子修路。
可那些唯利是图的老板包工头不会善罢甘休,打听到马奎还有一个老母亲住在乡下,甚是欣喜。于是,就有接二连三的老板包工头,带着大沓票子找到马大娘。他们无一例外,都说是马奎的朋友,前来乡下看望她老人家。临走时,都要留下一个大纸包,说表示一点心意。马大娘一点也不糊涂,从来者的话语中也听出弦外之音。她挺明白,纸里面包着的都是钱啊。马大娘推托不了,只好让对方在纸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地址,说以后再联系,她也因此记下了那些人的相貌特征。
那些给马大娘送过钱的人,再去找马奎时,底气就十足了。然而,马奎还是铁板一块,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见马奎如此不识抬举,有包工头便十分含蓄委婉地揭了底。马奎再也坐不住了,抽了个时间,匆匆忙忙赶回老家,想找娘问其究竟。
马奎的小车刚进村口,村支书就满面笑容地把他拦了下来,双手抓住他的胳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马局,感谢你啊!做官不忘桑梓情,你一口气就给了俺村15万元修路款,现在,我们已经组织施工了……”
马奎一头雾水,嘴巴嗫嚅了几下,不敢吱声。几年来,村支书没少找他,请求交通局支持,帮助老家修好那段石子路。马奎确实没法子,才没答应给钱。这时候,还真不知村支书葫芦里装的啥子药。可是,往前面望过去,果真看见那段石子路上有机械作业……
回到老屋子,娘先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递给他一张纸条,“近半年来,是这些人,给俺送来了不少钱。”
马奎不明就里,接过纸条一瞧,见上面写着一些人的姓名、地址和钱数,联想起刚才村支书讲的那番话,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愣愣地看着娘,一时间缓不过神来。
正想责问娘为何把收取别人的钱,交给村里修路时,娘忽然又从里屋提出一只黑色塑料袋子,往堂屋中的樟木桌上一放,“奎儿啊,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拿的不拿。这些钱,你都带回去,一一退给人家。”
原来,马大娘去赶集时,听说有个人将一条古珠链卖了10万块钱。想到自己家里一直珍藏着的那条传家宝珠链,卖给贩子一定能得到一大笔钱。加之,她也知道,村支书到城里找了马奎多次,一直没有争取到修路款的事。心一横,就把那条珠链卖给了文物贩子。不料,人家开价15万元。马大娘毫不犹豫地将那笔钱如数交给了村支书,让他去为村里修好那段石子路,而村支书以为是马奎拨给村里的修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