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术的特点及动作名称
一、棍术的特点
棍是武术器械中长兵器的一种。棍主要是以抡、劈、扫、拨、舞花等动作,配合各种兵法、身法构成套路结构。它的特点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练起来棍法密集、风格泼辣、节奏鲜明,有“棍打一大片”的功效。
二、棍的基本握法
(1)持棍法:右手持棍,以拇指和食指把握棍身,其余三指自然弯曲,虎口朝向棍梢,使棍身紧贴于身体右侧,把端触地。
(2)握棍法:
①单手握:右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处。
②顺把握:双手虎口顺向握棍。
③对把握:双手虎口相对握棍。
四、棍的主要动作名称
(1)拨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为拨。
要求:用力轻快平稳,幅度不要过大。
(2)扫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为抡摆;或尽量以棍稍贴地,棍身倾斜抡摆为扫。
要点: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3)抡棍:单手或双手将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抡。平抡不得超过一周,加转身不得超过两周。
要点: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线向前、向侧或向后戳击。
要求:发力短促,力达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为劈。
要点: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6)立圆舞花:两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体两侧由上向前、向下绕立圆转动。
要点:连续快速,走立圆时棍要贴近身体。
(7)提撩舞花:两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处,使棍沿身体左右两侧由下向前、向上划立圆连续向前撩出。
要点:快速连贯,立圆抡转应贴近身体不得触身。
三段棍术入门
武术段位制三段棍术规定考评技术
一、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段
(1)虚步劈把(2)弓步里绞戳棍
(3)插步抡劈棍(4)翻身抡劈棍
(5)马步平抡棍(6)跳步半抡劈棍
(7)右左提撩棍(8)转身仆步摔棍
第二段
(9)弓步崩棍(10)马步把劈棍
(11)歇步半抡劈棍(12)左右云拨棍
(13)弓步挑把棍(14)转身弓步戳棍
(15)踢腿撩棍(16)弓步拉棍
收势
二、演练入门
预备势:两脚并步,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右手持棍立于身体右侧。目向前平视。
第一段
1.虚步劈棍:
(1)左臂屈肘从身前仲向右肩处,臂内旋使拇指外侧朝下,手心朝前,反把握住棍之前端。
(2)右腿屈膝略蹲,左脚上步以脚尖虚点地面,成左虚步。两手握棍在上步的同时,左手从右肩处向前、向下,向腰侧屈肘绕环。使棍端由上向前、向下由左侧向后弧形绕行;右手从下向后、向上屈肘绕环,使棍把由下向后、向上弧形绕行,至上方时右手向胸前直臂绕环至平举部位。使棍把向前弧形绕行平劈。左手心朝里,右手心朝下。目视棍把。
[要点]:劈棍时,左手用力向左腰侧后拉。右手用力向前下压,上步与劈棍动作要协调。
2.弓步里绞戳棍:
(1)身体稍向左转,同时左脚向左侧上一步,两腿屈膝。两手握棍在上步的同时,右手从胸前直臂向下,屈肘向右绕环,使棍把由前向下、向右弧形绕行;左手从左腰侧屈肘向上,经左肩向左绕环,使棍端由后向上、向左弧形绕行。右手心朝后,左手心朝下。目视棍端。
(2)上身稍向左转,右脚跟外展,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为左弓步。两手握棍,与此同时左。手向前直臂平伸,右手屈肘收于右肋侧,使棍端向前平戳,目视棍端。
[要点]:上步与绞棍、弓步与戳棍的动作须协调一致,绞棍与戳棍动作要连贯。
3.插步抡劈棍:
(1)身体重心后移,左脚收回半步。膝关节微屈,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两手握棍。与此同时右手从右肋侧屈肘向上,经右耳直臂向前绕环,使棍把由后向上、向前弧形绕行;左手从前直臂向下,屈肘向右,腋下绕环,使棍端由前向下、向后弧形绕行。
(2)上动不停。右手继续向下,经左腿外侧向左肩上方绕行;左手顺势稍下降。同时左脚尖外撇,上体左转,使棍把由前上方向下、向上摆起,两腿成交叉步。目视右下方。(3)右脚向身体右侧跨一步,并成为右虚步。同时,随着身体的稍右转。右手握棍向身前抡劈,手心向下;左手随即稍后拉,停于左肋旁,使棍把由后上向前劈下,把端与头部齐平。目视棍把。
(4)右脚稍前移,继而左脚从身后向右侧插一步,成交叉步。同时,左手握棍向后、向上、向身前抡动;右手握棍向下、向左腋下绕行,使棍身在胸前转半个立圆,棍梢用力向身体右下方抡劈。目视棍梢。
[要点]:第1~3分动为抡劈棍的第一步,第4动为第二步。抡劈时,两手握棍不要太紧,棍身须贴体侧。
4.翻身抡劈棍:以两脚为轴,上体向左后翻转,两腿屈膝半蹲成半马步。与此同时,左手握棍下压继而向左、向上随翻身动作向左侧前方下劈;右手握棍顺势置于右腹前,棍梢略高于棍把。目视左前方。
[要点]:翻身时,左脚掌内转,右脚跟碾动,翻身动作要干脆利落。劈棍前,棍梢须划一个立圆,劈棍动作要有力。
5.马步平抡棍:
(1)右手握住棍把上举,使棍身经过头上向后下落,背于后肩上。随即左臂伸直,手心向上,松握于棍梢近端。目视棍梢。(2)左手撒开,右手握住棍把用力向身前抡动,使棍梢平抡一周。与此同时,身体顺平抡棍之势,以左脚为轴左转180°,右脚向转体前的身体左侧上一步,随即两腿半蹲马步。平抡棍后,两臂平屈胸前,左手松握于右手左侧,手心均向下,棍身架于左臂部,棍梢指向身体左侧(偏后)。目视右前方。
[要点]:平抡棍时,右手要用力。平抡棍高度略高于腰即可。
6.跳步半抡劈棍:两脚同时蹬地跳起,以转胯的力量使身体右转180°,随即两脚同时落地成马步。两脚起跳时,左手上滑握于棍的中段,并使棍略上举。身体转跳时,棍梢沿着身体向前下方平抡半圆。在两脚落地成马步时,两手向右前斜下猛劈,左手要随即向前松握滑把,左膏伸直,棍梢指向身体的左侧,右手握住棍把撤至右腰前。目视棍梢。
[要点]:转身跳步时,两脚离地不要太高,两脚要同时起落,转体要快,两手抡棍要用力,并与转体动作协调一致。
7.右左提撩棍:
(1)两腿直立,右脚稍回收,左手向棍把一端下滑并迅速换握于右小指下侧,两手一齐向上、向右绕行,同时上体右转,使棍梢向上、向转体前的右侧方抡动,触半个立圆。双手握棍举于胸前。目视棍梢(图220)。
(2)紧接上一个动作,上体迅速从左向后转,两手握棍继而向下,向后上方抡动并停于胸前。同时右脚跟上一步,使棍梢向前撩出,划半个立圆。此时,左腿半蹲成右虚步,两手屈臂举于脸前。棍梢与胸同高。目视棍梢。
(3)上动不停。左手迅速移至右手拇指前握棍,两手一起继续向左后抡棍。同时,两腿随转身动作逐渐伸直,两臂伸直,两手握棍于腰腹前。目向前平视。
(4)紧接上一个动作。两手握棍继续向下、向头部的前上方摆起,同时上体向右后转,左脚经右腿前面向前上一步,使棍向下经身体左侧向上撩起。此时,右腿半蹲成左虚步。右手握住棍把置于头部前上方,左手在睑前松开托住棍身,棍梢与胸同高。目平视前方。
[要点]:抡棍上撩时,棍要尽量靠近身体两侧。右右撩棍,动作要连贯。
8.转身仆步摔棍:
(1)上动不停。两手握棍继续向上、向身后抡出,同时左脚掌里扣,右脚跟碾转,两腿逐渐伸直,上体随即右转。
(2)紧接上一个动作。右腿屈膝在身前提起,同时两手稍上提,左臂内旋,使左手虎口向下;右臂外旋,右手稍放松,使棍梢由前向下抡绕。
(3)紧接上一个动作。两手继续使棍沿身体右侧向后、向上、向前、向下抡劈。同时,右脚向身后落步,全蹲,左腿伸直平铺,上体稍右转,成左仆步。此时,左臂斜前仲直,右臂屈肘于胸前正下方,棍梢前半段摔地,上体稍前倾。目平视前方。
[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抡棍要走立圆,摔棍动作须与全蹲成仆步同时完成,棍身与左腿平行。
9.弓步崩棍: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与此同时,左手略向右手前滑棍,棍顺势前送,两臂自然伸直,右手猛力向下压。使棍梢从下向上崩挑,高与头平。目视棍梢。
[要点]:左手屈腕与右手下压要猛,但上崩弧度不宜过大。
10.马步把劈棍:
(1)身体重心后移,左脚随即稍回收,上体右转,两腿半蹲成半马步。与此同时,右手握住棍把向身体右上方提抽,左手顺势向棍梢一端滑握。目视左下方。
(2)左脚向右脚后撤一大步,上体随即向左后转,两腿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动作从右肩前上方一面滑握于棍身中段,一面向前、向右做抡劈动作;左手迅速换握,并顺势撤至左腰侧,使棍把向上、向身体右侧抡劈。此时,右臂向右伸平,手心向下,虎口向左;左手虎口向右,把端高度在胸腰之间。目视棍把。
[要点]:两手滑握棍要灵活,马步与把劈棍要协调一致。
11.歇步半抡劈棍:以右脚跟和左脚掌为轴,上体右转,两腿屈膝全蹲,成歇步。与此同时,右手滑握至棍把,并收至腹前;左手滑握至棍身中段,并向上、向前抡劈,使棍梢随转体动作向上、向身前平劈。此时,左臂向前伸直,手心向下,小指一侧在前;右手握棍于腹前,棍梢与肩同高。目视棍梢。
[要点]:转体下蹲与劈棍动作要协调一致。劈棍时,左手须用力下劈。
12.左右云拨棍:
(1)两腿立起,随即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两手将棍向上平举,左手换握成手心向上、虎口向前,头微后仰。目视棍梢。
(2)上动不停。两手握棍使棍梢由前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在头上平绕一周,再向左上方拨动。此时,左臂伸直,手心朝下;右手置于左腋下。同时,右脚向前上一步,两腿屈膝成右虚步,棍梢略高于头部。目视棍梢。
(3)接上动。左手握棍由左前侧向右、向后、向左再向前绕行一周;右手握棍把由左腋下向前、向上经头部右上方绕行,使棍身在头上平转一圈。同时右脚向右侧斜前方跨半步,膝关节微屈。
(4)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前上一步,膝微屈,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手由头部右侧向后、向左再回身体右前侧绕行,臂部伸出斜上举;左手顺势绕至右腋下,手心朝上,使棍把由身后向身体右前上方划半圆拨出,棍把一端略高于头部。目视棍把。
[要点]:拨棍动作须与虚步同时完成,棍梢向左拨时,右手握棍位置不变。
13.弓步挑把棍:
(1)右腿立起,身体右转两腿开步站立。两手握棍使棍把由前向上绕至头前上方。日视左侧。
(2)上动不停。右脚向身体左侧上一大步,屈膝;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继续向后下方绕行;左手握棍屈肘于左肩前,使棍把由上向后下抡绕。目视棍把。
(3)上动不停。上体左转,-同时右手由后下向前绕行,左手顺势收回左腰胯前,使棍把向前上方挑起,略高于头顶。目视棍把。
[要点]:抡棍要走立圆,棍把向后抡绕时不要太猛。向前挑把时,右臂须用力快速挑起。
14.转身弓步戳棍:
(1)右脚尖里扣,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独立势。与此同时,上体左转。右臂在右肩外侧平屈;左手稍向棍身中段滑握,然后臂伸直使棍贴在左腿内侧。目视棍梢。
(2)上动不停。右脚尖里扣180°,上体从左向后转。
(3)转身之后,左脚立即向身体左侧落步,屈膝,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与此同时,两手握棍使棍梢向左侧平戳,左手松握后滑与右手靠近。目视棍梢。
[要点]:提膝和转身动作要连贯,提膝不宜过高,转身要敏捷。
15.踢腿撩棍:
(1)右脚稍向前移,身体重心随即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在转体的同时,两手握棍向上、向右倜体前抡劈。目视棍梢。
(2)上动不停。两手握棍使棍梢继续向下撩绕,上体随即再向后转,右腿顺着撩棍的方向,向右侧踢起,棍继续向身体左侧上撩。此时,两手握棍置于胸腹前,棍梢高于头,右脚尖勾起,与鼻同高。目视棍梢。
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协调,棍须走立圆。撩棍和踢腿要同时进行,两肩及手臂动作要放松,踢腿时不要弓腰。
16.弓步拉棍:
(1)左脚尖稍外擞,上体左转右腿屈膝准备下落于身体右侧。与此同时,左手上滑握于棍身中段,直臂向上、向后绕行,使棍梢向后上方抡绕。日向左平视。
(2)上动不停。右脚在身体右侧落步,屈膝,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向右肩前拉带并内旋,左臂也直臂下压内旋,棍身斜放于身前,棍梢位于膝踝之间。目向左侧平视。
[要点]:拉棍与弓步要同时完成,整个动作要舒展。
17.收势:
(1)右腿立起,左脚收至右脚内便与右脚并步站立。同时,右手使棍把由右肩前向身体右侧下落于右脚外侧地上,臂伸直,滑握于棍身中段;左手握棍顺势向上、向右肩上方屈臂下落于胸前,棍身直立。目视正前方。
(2)接上动。左手撒开垂于身体左侧。目仍视正前方。
[要点]:收棍与并步须同时完成,动作要认真,精神要贯注。
小知识:少林棍
古代善用棍者有:李闯王的先锋高杰,执生铜棍60斤,舞动如飞。文天祥用镇铁棍36斤。宋太祖执盘龙棍而定天下。棍在中国古代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其中,又以少林棍闻名天下。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少林武僧80余人在月空等人率领下勇赴沙场,屡挫敌焰,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据《吴淞甲乙倭变志》记载,少林武僧“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骁勇雄杰。官兵每临阵,辄用为前锋”。当时全国寺院设有僧兵的,有五台、代牛、少林三家,但仅有少林一家慷慨赴难。嘉靖四十年(1561),抗倭名将俞大猷曾亲临少林寺,指点拳术和棍法。俞大猷又从少林寺中选出宗擎、普从二僧,让他们随军南下,亲自传授武艺,历时3年有余。万历五年(1577),俞大猷在京师授给宗擎《剑经》(《剑经》并非论剑之书,而是讲的棍法)。在名家指点和汲取民间精华的基础上,又经过实战的磨炼,少林棍术在明代中晚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万历四十四年(1616),程宗猷著《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把少林棍法列为棍家“正传”之一。其后,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进一步提出“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第一次将少林棍术列为诸家棍法之首。至此,少林棍术已被公认为武术正宗。
少林棍术扬名四海。少林棍,分猿猴棍、齐眉棍、镇山棍、盘龙棍、六合棍、风波棍、劈山棍、狼牙棍、三节棍、稍子棍、小梅花棍、八宝混元棍、夜叉棍、上沙牌棍、中沙牌棍、下沙牌棍、五虎群羊棍等。古有“三分棍法七分枪”之说。棍和枪的不同点是: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法全在圈点之伸缩,棍法则以捣劈之神速。古谚云:“慢刀急棍杀手锏。”棍论一捣一劈,全身着力。近善眉棍者谓:“棍长不过眉,身步要相随,虎口对虎口,上下任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