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先要知武德
一、武术教育
1.武德在武术中的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教育,讲究习武知道德。武术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武术,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既可以强身健体的保家卫国、战胜敌人等。又可以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如果从小没有好的武德,长大后可能以自己会武功,有本领而恃强凌弱,危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因此,武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用好武术,匡扶正义的武德教育十分重要。
2.武德教育的意义
第一,通过武德教育能激发民族精神,达到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有修身养性的功效,武德教育中寓于了深刻的民族精神,这无疑将对习武者起到激发民族精神振奋爱国热情的作用。历史上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习武者举不胜举,如戚继光、霍元甲、杜心武,都是武德高尚的民族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事迹,可歌可泣。近百年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人民地希望国家能够振兴起来,在1900年,中国就发生了很多影响习武浪潮“义和团运动”。后来,许多爱国的武术家,以高尚的武德情操和精湛的武技,挺身而出,登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他们为国争光,大振了中华的武威。
第二,武德教育能促进社会进步,有助于物质文明建更好地进行。
武德约束习武者的行为规范,它一方面要求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武术运动,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求习武者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他们不仅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更能够见义勇为,遇到坏人、坏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从而为经济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物制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第三,通过武德教育,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武术和武德不可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已成为一条真理。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不可能练好武术,即使学到了一些功夫,也不会做出有益的事。只有通过武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教、学、习、练、比武术,才能成为一代新型武术人才。
综上所述,武德教育是引导武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也日益与国际接轨,现代化日益加强。但我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也受到西方各种思潮、各种伦理道德法规影响,社会风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等一些不良风气正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武术人才影响更大。一方面,在一些武术校馆里,有不少青少年的习武观不正确,即使在个别武术学生中,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加强武德教育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术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武术人口与日俱增,武术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武术馆校千余家,在校的学生有几十万人,他们有一定的武术技能,如果没有良好的武德,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武德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文武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3.武德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武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内容。封建社会,武德思想受传统的儒、道、佛、法等各家的影响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忠君”“门户派别”“唯我独尊”等保守落后思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的现代武德,摈弃了封建腐朽的东西,继承了其思想精华,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武德教育提高到塑造民族精神的高度,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武德的基本原则
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是武德的基本原则。武德在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冲破封建狭隘的道德意识,终于使尚武与尚德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武德的主要内容
武德是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它主要包含着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
(1)武德高——爱国爱民,品德高尚。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习武者首先要重视武德的学习,要有好的思想品质,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条件。
(2)武旨正——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国防身。
学习武术的宗旨是为了强健身体,掌握武技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绝非自持武艺而为非作歹,损害群众利益。
(3)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守纪。
当我们有了武术技能,不能逞凶斗狠,无事生非,应该遵守各项法规制度,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能够积极主动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4)武风良——尊师爱生,互研武学。
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种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互相尊重,共同研习武术的良好风气,为武术的发展共同努力。
(5)武礼谦——抱拳行礼,谦和礼貌。
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与其他人之间,都应该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败坏武德。
(6)武仪端——举止庄重,容端体正。
习武者应该仪表端正,举止文雅,表现出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不能衣装不整,体态不端。
(7)武志坚——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武术是一项内容繁多,技术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初学时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少年儿童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立志为武术事业献身。
(8)武学勤——拳不离手,勤学苦练。
要想学好武术,就应该拳不离手,坚持不懈地朝演夕练,勤学苦练。历史上武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武术。
(9)武技精——钻研武技,精益求精。
“艺无止境”,武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穷尽,必须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艺精湛。
(10)武境美——环境优美,井然有序。
练习武术,要主动保持练习场地、生活环境的卫生,特别是训练场地、衣物、器材等要摆放整齐,爱护公物,让习武环境、生活环境优美整洁。
3).武德的基本要求
(1)武术学生基本要求
学生“十不可”:
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
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礼。
(2)武术教师基本要求
教师“五不传”:
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
二、武德修养
1.武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曾说,他最忧虑的事情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之不能徒,不善不能改”。他不仅强调“修己以敬”,而且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孟子主张用“养气”“内求”的修养方法培养他们所说的“至大至刚”,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德武修养,是习武之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指按照武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过程,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现在讲的武德修养,主要是指青少年在政治、道德及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思想品质和能力。同时,又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武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以及经过长期努力而在道德上达到的某种水平和境界。
2.武德修养的意义和作用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步培养起来的。一般地说,它包含着一定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感情的丰富,道德理想的确立,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培养等一系列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自我锻炼和修养,因此,武德修养对于每个习武者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各人的不同的品质、不同的经验、不同的主观努力和修养,习武后会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于培养道德品质固然很重要,但只有通过自己刻苦的锻炼和修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只有主观上努力加强修养,才能改造和提高自己,这是青少年必需的,决不可少的。自觉地进行武德修养是我们青少年能否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关键。
武术中的礼节和规范
一、徒手礼
1.抱拳礼
武术中的礼法很多,“抱拳礼”是现今武术规则规定,在国内外一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这一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和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含义。行礼的方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曲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虎口)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容举止自然大方。
武术散手运动中,戴拳套行抱拳礼时,右手紧握,左手展掌,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晚辈(或学生)施“抱拳礼”可同时问“您好”或“老师好”。武术表演赛场和武术教学训练操场上也施“抱拳礼”。“抱拳礼”具体含义是:
(1)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拇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武勇,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练武不动武”,以此来约束和节制勇武的意思。
(2)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3)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和前辈指教。
2.点首礼
并步直立,目视施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勿低头弯腰。此系受礼者表示对行礼者答诺的一种礼仪。一般长辈(师长)对晚辈(生徒)施此礼节。同学和平辈间也可采用。平时见面礼,不分辈分也可用此。
3.注目礼
并步站立,目视受礼者或向前平视。勿点头弯腰。表示对受礼者的恭敬、尊重的礼仪。
二、器械礼
(一)持礼
1.刀礼
(1)抱刀礼
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横于胸前,刀身斜向下,刀背贴附于前臂上,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左腕内侧(刀身后部)。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乎,目视受礼者。
(2)垂刀礼
右手虎口向上握刀柄,右臂屈举于胸前,使刀身向下垂直,刀刃朝左侧(刀尖朝下)。左手成立掌,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
2.持剑礼
(1)持剑礼
左手持剑,屈臂,使剑身贴前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刃朝上下。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肘略低于手,两臂外撑,目视受礼者。
(2)垂剑礼
右手虎口向上握剑柄,使剑身向下垂直,剑刃朝左右(尖朝下),右臂届举于胸前。左手成立掌,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相贴,左掌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
3.持棍礼
右手握棍把段(靠棍把三分之一处),屈臂于胸前,棍身直立,棍梢向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窝同高,目视受礼者。
4.持枪礼
右手握枪把端,屈臂于胸前,枪身直立,枪尖朝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朝上,掌心与右手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
5.递刀礼
①双手托递刀(学生用)
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刀前身,使刀平横于胸前,刀刃向里(刀刃不对师长),日视接刀者。同辈之间也可施用。
②垂刀捧递(学生用)
并步直立,双手捧住护手盘,手与胸同高,使刀身下垂,刀刃向内(刀刃不对师长),目视接刀者。
③提递刀(长者、同辈之间用)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刀柄后部,使刀身下垂,刀刃朝里,目视接刀者。
(二)递接礼
1.递送礼
(1)递剑礼
①双手托递剑(学生用)
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剑前身,使剑横托于胸前,剑尖朝右,目视接剑者。同辈之间也可施用。
②垂捧递剑(学生用)
并步直立,双手捧住护手盘,使剑身下垂,剑刃向左右,目视接剑者。
③提递剑(长辈、同辈之间用)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剑柄后部(镡,古称剑柄的顶端部分),伸臂举于体前,使剑身下垂,剑刃朝侧方,目视接剑者。
(2)递棍礼
①两手握递棍(学生或同辈之间用)
双手靠近握棍于把段(棍身三分之一,靠棍把一段),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使棍竖于体前,棍把端朝下,梢端朝上,目视接棍者。
②双手托递棍(学生用)
并步站立,双手手心朝上,托棍横于胸前,左手托于靠把段和中段之间,右手托于靠梢段和中段之间,目视接棍者。
③单手握递棍(老师或同学之间用)
右手握棍把段三分之一处,举臂于胸前,使棍竖直体前,棍把端朝下,棍梢端朝上,目视接棍者。此为师长向学生递棍法。
(3)递枪礼
①双手握递枪(学生用)
两手握枪于把段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前举,使枪垂直于体前,枪把端朝下,枪尖朝上,目视接枪者。
②双手托递枪(学生用)
并步站立,双手手心朝上,托枪横于胸前,左手托于把段与中段之间处,右手托于枪尖段与中段之间处,目视接枪者。
③单手握递枪(老师用)
右手握枪把段三分之一处,举臂于胸前,使枪竖直体前,枪把朝下,枪尖朝上,目视接枪者。
接礼
(1)接刀礼
①双手接“双手托递刀”(老师接刀)
并步站立,左手掌心向上托刀于递刀者两手间,右手手心向下握刀柄,目视右手接过。
②单手接“垂刀捧递”(老师接刀)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刀柄(靠近护手盘处),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刀柄持刀。
③单手接“提刀递”(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刀柄下部,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刀柄持刀。
④双手捧接“提刀递”(学生接刀)
并步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捧住刀护手盘,目视两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刀柄持刀。
(2)接剑礼
①双手接“双手托递剑”(老师接剑)
并步直立,左手掌心向上,托剑于递剑者两手之间,右手手心向下握剑柄接过。
②单手接“垂捧递剑”(老师接剑)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剑柄(靠近护手盘处),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剑柄持剑。
③单手接“提递剑”(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剑柄(靠近护手盘处),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剑柄持剑。
④双手捧接“提递剑”(学生接剑)
并步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捧住护手盘,目视两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剑柄持剑。
(3)接棍礼
①单手接“单手握递棍”(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左手接过。
②单手接“双手握递棍”(老师接棍)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左手接过。
③双手接“单手握递棍”(学生接棍)
并步直立,两手虎口朝上,并上下靠拢(左上右下),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双手接过。
④双手接“双手托递棍”(老师接棍)
并步直立,左手手心向上托棍中段处,右手手心朝下握把段。目视右手接过。
(4)接枪礼
①单手接“单手握递枪”(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枪者右手下部握枪,目视左手接过。
②单手接“双手握递枪”(老师接枪)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枪者右手下部握枪,目视左手接过。
③双手接“单手握递枪”(学生接枪)
并步直立,双手虎口朝上,并上下靠拢(左上、右下),靠近递枪者手下部握枪,目视双手接过。
④双手接“双手托递枪(老师接枪)
并步直立,左手手心向上托枪中段处,右手手心向下握枪把段,目视右手接过。
三、武术礼仪的应用知识
1.武技教学课上的礼仪
(1)班长整队完毕,向老师报告时,师生均行“注目礼”。
(2)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同时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尊师的诚意感,再抱拳行答礼,落手立正。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上课。
(3)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行“抱拳礼”“注目礼”或“持械礼”向老师求教。老师示“点首礼”再开始教学。
(4)下课,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答:“老师再见!”并同时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谢师之意,再抱拳答礼,手落立正。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5)武术训练课或课堂技术测验时,学生进场前或练习结束后,向老师行“抱拳礼”或行“持械礼”。老师以“点首礼”答诺。
(6)在武术馆内上教学训练课,上课前、下课后,师生进出馆时,要向国旗、国徽及场馆行“注目礼”。
(7)持刀上课时,应立正,左手捧刀垂于体侧,注目敬听。
(8)持剑上课时,应立正,左手反握剑,注目敬听。
(9)持棍、枪(长械)上课时,应立正,左手握棍、枪竖立于体侧,注目敬听。
(10)老师示范讲解时,学生手不可插腰;持械时,尖刃不可对向老师。
(11)任何场合,不可持械戏斗耍闹。
2.专业理论课上的礼仪
(1)学生端庄坐定,老师在讲台注视全体学生。班长发口令:“起立!”学生均站起,肃静后,班长再发口令:“敬礼!”全体学生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尊师诚意感,再抱拳答礼,而后落手。学生再落手。班长说:“坐下!”学生就座。
(2)上课过程中,答疑问题时,学生可举手注目示意,老师“点首”表示予以答疑,解答后,学生可说:“谢老师!”
(3)下课时,老师说:“下课!”班长发口令:“起立!”学生均站起,肃静后,班长再发口令:“敬礼!”全体学生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谢师之意,再抱拳答礼,而后落手。学生再落手,礼毕。下课。
3.表演比赛(套路和散打)中的礼仪
(1)在表演武术时(表演前或结束后),可根据情况向主席台贵宾、前辈或观众行“抱拳礼”或“持械礼”。
(2)比赛、演练套路结束后,下场待裁判长起立宣布成绩时,面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示答谢之意。
(3)比赛时,广播员介绍裁判时,被介绍者左脚向前上一步,后脚跟上并步站立,行“注目礼”,然后右脚先撤,并步直立。广播员介绍总裁判长、仲裁时,被介绍者可以原地站立行“抱拳礼”。
小知识怎样才能成为李小龙、李连杰一样的武林高手?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武坛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李小龙——功夫!
不用说爱武术的人,就是根本不懂武术的人也知道“李小龙”这个惊天动地的名字。那么是什么让李小龙名声大振的呢?自然是武术。
李小龙(1940~1973年)出生于中国香港,其父是香港一名武打演员。李小龙白幼嗜武,先随父习练武术基本功,13岁起从师叶问练泳春拳,刻苦练功,勇于实践。在中学吋就赢得校际拳击冠军,还参与拍摄多部武打影片,显示了搏击和演技的天资。1958年,李小龙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学哲学,课余研习流行的搏击术,他采用现代体育的练习方法,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毕业后他先在西雅图开设武馆,后又在洛杉矶、加州奥克兰市等地开设武馆。他传授以打倒对手为目的的实战拳术,自命名为“截拳道”。由于他不断击败前来挑战的空手道、跆拳道和拳击好手,他的弟子也多次在比赛中夺魁,使“截拳道”名声日隆,习者日众。李小龙曾主演《精武门》《唐山大兄》《猛龙过江》等武打影片,通过自己精湛的武功,展示了中国武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正气。
如果说李小龙是传统武术的代表人物,那么李连杰则是现代武术的化身。
李连杰,1963年出生,辽宁沈阳人。原北京武术队优秀运动员。1971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随吴彬习武。自1974年崭露头角后,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武术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1979年北京市体委为他记特等功;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0年在《少林寺》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此片一公演便在世界武坛引起轰动,Chinesegongfu(中国功夫)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功夫热”。后来,李连杰进军香港,塑造了“黄飞鸿”等形象。在香港影视圈发展一路顺畅后,李连杰挺进美国好莱坞,主演电影《致命武器》,让西方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次见识了中国功夫。
一个习武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种,李小龙、李连杰等武林英杰均是如此。纵观他们的成功规律,不难看出有以下四种因素:(1)是特别喜欢武术,习武的兴趣达到了痴迷的程度;(2)是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3)是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底;(4)是创造并善于利用机遇。
李小龙、李连杰具备了这些因素,所以他们成功了。当然在他们成功的后面,还有父母的支持、师傅们的帮助。在每个武林英杰成功的因素中,除了兴趣、意志品质、机遇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刻苦练习基本功,打好武术基础,为最后成为武林高手做好充分准备。
自古,拳谚就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只练花哨套路,而不练功力,尤其是基本功,即使练一辈子武术,技艺也难以上身。武术俗语又说:“未习打,先练桩;”习武练拳先要练习桩功。桩功是武术基本功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桩功可以增强腿部力量和稳定性,为套路和散打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功是武术的基础,好似一幢高楼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固,楼盖得越高。否则就像建筑在沙滩上的楼阁,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楼阁倒塌了还能重新盖起,而人若没有打好基础,等长大了再从头开始练习基本功,那可就太难了。这既违背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学的生长规律,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像在农村,农民过了芒种再播种,就违反了农业科学规律,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以上四种因素,总结起来,也可以用“勤学”“苦练”来概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