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生活中,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没有可贵之处。而经过认真的交谈之后,就能够很直接地被其内心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待人往往坦诚直率,所使用的词汇也往往简单明了。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花哨不实的言论只适合逢场作戏,朋友是靠互相感动、吸引,而不是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为了强硬地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卖弄一些偏僻冷门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看来,只觉得和你格格不入而无法接受你。
不难看出,越是爱表现的人,越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地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没有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因为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有损交际范围的扩展。
有位小杂志社社长N先生,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仁兄所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来评判。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会让人看做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就是这种总是不懂装懂的人。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切忌不懂装懂。
良言利行
一家建筑公司,替一家电影院建造一座影楼。双方订立合同,限定日期必须要建筑完成。如果到期还没有竣工,建筑公司必须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每天是2000美元,按日计算。起初,工作进行得很是顺利,预料比限期可以早半个月竣工。后来,想不到装配铜材零件的那家工厂耽误了日期,以致工程无法进行。眼看限期已经迫在眉睫,依照合同应该负担相当的损失赔偿,焦急之下,建筑公司不得不派一位协调员去当面交涉。
派去的协调员,走进那家工厂,碰到了经理,首先就问:“在这地方,尊姓是否只有你一家?”那位经理听了这样一句突然的问话,惊奇地说道:“什么?是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协调员笑着说道:“这是我今天早上想要到你这里来的时候,从电话簿上看出来的。”经理被好奇心打动了,随手把电话簿子翻开来检查,果然不错,于是很高兴地说道:“啊,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呢!如果不是你告诉我,我还不会知道这有趣的事呢!我的姓氏本来是很少的,我的祖先从前住在别的地方,那里我们同姓的人家本也不多,现在搬到此地来营业,还不到20年呢!”经理说完后,那位协调员再接着赞美那位经理办公室布置优美,业务发达,工厂的规模宏大,产品精良,认为是他所见过的铸铜工厂中最大的一个。那位经理听了他的话是乐不可言,因此再请他到厂里去参观一下,并且向他解释各种机器的优点价值,最后还邀他一同去午餐。协调员在与经理用餐期间一直不提他的来意。因为经理早已对他的来意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提出来经理一定会设辞推托。饭后,经理先生忽然自己开口说道:“你今天的来意,我是早已知道了,想不到你待我竟如此宽容和气。现在,我决定暂时把别处的订货搁置一下,竭力替你尽快地赶制,请你放心好了。”几天后,那些铜质零件果然全部送到了建筑公司。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事,建筑公司派出的人多半首先是兴师问罪,再剖陈利害,最后勒令对方尽早完工。但如果真是这样,建筑公司至少承受一半赔偿损失的危险,因为在你的严斥下,工厂经理可能为了保住生意替你加速赶制,也可能你本身出价不高,他手上又有别的订单,因此也极有可能置之不理,甚至单方面违约。那么,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你。
何不真诚的用一些语气平缓,甚至略带夸赞的话来打动对方。这样不是更有利于事情得以顺利解决吗?
如何进行自我辩解
交际中常常需要进行自我辩解,自我辩解可以通过多种语言表达,自我辩解的目的是通过交际行动来表示自我尊重,也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在交际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自我辩解,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之一。下面介绍一些使你说话更加肯定干脆的语言技巧。向人诉说时,用“我想……”、“我认为……”、“我觉得……”“我曾……”等直接的形式,把你的感情、需要和愿望告诉他人。表明你的话来自亲身体验,别人才会容易接受,你的话也才能更具有说服力。
向对方表示看法时,可用“你觉得……”、“你是想……”、“如果这样不行,你看……”、“不然我们也可以……”。如果在谈话中能考虑到对方的处境,那么我们说的话就不会显得虚假。而那种贬低对方、恐吓对方的言论,在交际中自我辩解时都是不足取的。
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坦率,别故意转弯抹角。坦率地与对方交谈指的是有话要直接告诉当事人,不要当面不说而背后去说,也不要心里有话口里不说。同样地,如果你想要某个人做某事,你应该直接告诉他,而不要绕个弯子,更不要背后抱怨别人。抱怨与批评的自我辩解是永远不会被人认同的。
平静而清楚地重复阐述你的观点,表示你有自我辩解的信心。因为有时你简略地提及你的观点,人们不会一下子就理解它,这就有必要重复一下,把它阐述得更明白。
在交际中,自我辩解常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要求。要记住,“不”字对自我辩解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自我辩解的措辞很重要,然而,沉默有时也可以达到自我辩解的效果。当别人企图指使你去干你不愿干的事情时,你保持沉默,这时才能体现出“沉默是金”。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解释,是在真诚而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信仰、意愿的同时,也让别人表达他的情感、信仰和意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辩解的效果,得到别人最高程度的认同。
不可忽视小节
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常会犯些小毛病,有些人认为这都是生活中的小节,所以不去重视,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节,在时刻影响着自己的说话形象,减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而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并设法加以纠正为好。
1.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一个字当做一个字,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2.话有杂音
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例如一面说着话,鼻子里面一面“哼哼”地响着,或是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呃”字……这些杂音会使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快之感,好像给你的精彩的语言,蒙上一层灰尘。
3.用字笼统
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替许多字,譬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他说:“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很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样好法。这房子是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呢?是材料很结实吗?这人是很老实呢,还是很慷慨、很喜欢别人呢?单是一个“好”字,就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这样的人,用“那个”这两个字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的。”……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精神去寻找一个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所说的话就容易使人觉得笼统空洞,没有内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适当的重视了。
4.过于夸张
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也有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采用这种说法。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种做法是极端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得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就使你语言的威信大为降低了。
5.逻辑零乱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必先在脑子里将所要讲的事物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许多不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拖拖拉拉,夹杂不清了。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犯这种逻辑零乱的错误,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6.矫揉造作
矫揉造作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挂在口头;有的人又喜欢引用几句名言,放在并不适当的地方。这会让人觉得你在卖弄学识,故作高深,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