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5400000037

第37章 师恩如海(2)

于是,师大中文系一年级都有一门必修课——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分两个学科,一为语音,一为语法。为我们讲授语音的老师是潘懋鼎教授。潘先生40多岁,中等个儿,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即使在那个封闭而单调的年代,他的衣着仍是颇为讲究。夏天大都是雪白的衬衫,锃亮的皮鞋,冬天有时是古典的汉装,有时是笔挺的西装。满头黑发理得长短得体,胡楂刮得干干净净,泛起一片青光。总之,潘先生斯斯文文,衣着不俗,一副文质彬彬的学者风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潘先生上第一堂课就开宗明义对我们说:“现代汉语语音课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学讲普通话,像婴儿似的,‘牙牙学语’。你们学说话比婴儿有利的条件,是汉语课能让你们了解发音原理,掌握拼音规律;比婴儿学话更难的地方,是你们都有很重的方言乡音,土腔土调,要纠正这种腔调,有一个艰苦的过程……”

潘先生真不愧为汉语教授,一口漂亮的普通话堪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相媲美。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京味京韵,字正腔圆,标准得无可挑剔;而且极好地掌握节奏感,抑扬顿挫,委婉动听,有很强的音乐性。古代齐人听一个叫韩娥的女子唱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叹。我们听潘先生授课也有类似的听觉享受。下课后,不管走路、吃饭、睡觉,耳边总是余音缭绕地响着他的京片子普通话。事实上,许多同学下课后,也不时模仿他,卷着大舌头说话。这样,听了潘先生一年的汉语课,他的京片子普通话,就是“余音绕梁,三年不绝”。

潘先生为人谦恭敦厚,和蔼可亲。下了课,我们常常把他围在走廊上问这问那,他总是有问必答。他让学生张大虎口,或撮起小嘴,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不成样子的口型,从“B、P、M”和“Y、W、ü”开始练习发音,潘先生亦张口咧嘴作种种示范。直到开饭铃声响起,同学们急慌慌奔向膳厅,潘先生才夹起皮包离开教学大楼,脚步依然不慌不忙,永远一副斯斯文文的学者风度。

潘先生的教学方法很科学很先进。我记得他教拼音时,在黑板上挂着许多图表,把舌尖、舌根、口腔、鼻腔、声带各个部位在发声中的作用解释得一清二楚,我才知道人人都会的“说话”,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潘先生还说著名的戏曲演员都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学普通话也必须如此。于是,我和我的同学们早起晨读,常常在浓阴如盖的树林里,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跟着挂在电线杆上的大喇叭传出的播音员的声音,“牙牙学语”,朗诵诗歌,有时还练绕口令。一整年的语音课学下来,我那一届同学的南腔北调,渐渐规范而统一,“林子”里不同的“鸟音”和谐动听多了。我原来是个闽北口音极重的南蛮子,后来有些人听我说话,竟把我当做北方人了。若干年后,还有好几位同学成了高校的汉语教授。

这一切,不能不感激潘懋鼎先生!

当然,让我感激不尽铭记于心的恩师,数不胜数。比如,著名《易经》宗师黄寿祺教授讲授的《诗经》、《楚辞》与诸子百家,让我最初沐浴先秦文学的灿烂阳光;陈祥耀教授讲授的唐诗宋词与“散文八大家”,引领我踏上文学殿堂的门槛;张贻惠教授在讲授古汉语时总是妙语连珠,引人喷饭,然而又往往在这哄堂大笑中纠正了我们在认读和书写古文古字时常见的谬误;文选习作教授钱履周先生那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我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与殷殷朱批,无疑让我对文字的感悟增添了些许自信,也许是激励我日后走上文学之旅的一种助力……还有不少名师学者,我在校4年始终无缘聆听教诲,然而,他们的风采学识,则无不令我高山仰止。比如,我刚入学那年在中文系竹篷饭厅举行的迎新联欢会上,学贯中西的黄曾樾教授用法语引吭高歌《马赛曲》,既擅书法又谙音律的程世本老师弹奏一曲《十面埋伏》,那就不仅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了。时隔半个多世纪,我至今一闭上眼睛,犹能听到黄老师那苍凉而雄浑的法语歌声和程老师激越而奔放的琵琶曲。

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人生在世长途漫漫,大学生活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如果是一株桃李,当是园丁们辛勤培育的时候就开始孕育枝头的果实吧;我们如果是一垅麦苗,当是农夫们日日浇灌呵护才能企盼一个丰收的季节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敬爱的师长们以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孜孜不倦地实践这一个“树”字,莘莘学子才能在某种意义上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非常非常遗憾,我在母校就读的那4年时光,正是我们国家开始逐步走向一个极“左”的年代。那些年,运动多于教学,高校教师经历肃反、思想改造的霹雳风暴之后,又是“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拔白旗”等等一个紧接一个政治运动,稍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教授学者,人人成为惊弓之鸟。然而,他们仍然得戴着无形的镣铐踉踉跄跄地登台跳舞,含枚噤声又小心翼翼地上课授业,同时还得提防着盲从无知的人从身后袭来的明枪与暗箭。他们在夹缝中生存,在重压下教学。鲁迅说他“吃的是草,挤的是奶”,那个年代的高校教师尤有甚焉!他们不仅吃的是草,同时挨着皮鞭,再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挤着自己的奶。每思及此,我就发自肺腑地扼腕慨叹:那个年代我的恩师们真是格外的不易,格外的艰难,又非凡的伟大。

我毕业后第六个年头,“十年动乱”风暴席卷全国。我惦记着母校给我乳汁滋养的恩师们。内子那时尚在母校任教,我就常常向她打听老师们在运动中的际遇。时不时传来的消息总让我提心吊胆:这天听说某某教授上了大字报,隔天听说某某教授被抄了家,后天又听说某某教授戴高帽游街;更让我惊骇万分大惑不解的,是那位文质彬彬、和蔼可亲的潘懋鼎教授忽然被污蔑为什么“特务反革命”,已经关进“牛棚”。再过些天,就传来潘先生含冤自尽的噩耗。中国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平时看来谨小慎微,温文尔雅,到了紧要时刻,他们不堪凌辱,刚烈惊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粉碎“四人帮”之后,潘先生很快得到昭雪平反。然而,一个令人敬重的年轻教授却再也不能死而复生。我想,潘先生一定死不瞑目。在风雨如晦的黄昏,在残星冷月的黎明,他不散的阴魂也许常常游荡在长安山上,大声抗议道:“我是清白的……”

我想,这字正腔圆的京片子普通话,不只是潘先生个人的抗议,而且是“十年动乱”中所有无辜罹难的冤魂的呼号。

岁月匆匆,我走出母校已经半个世纪。然而,只要见到那些文质彬彬的教授学者,只要听到有人把普通话说得抑扬顿挫又字正腔圆,我心头就会涌起余音缭绕的怀念——所有于我有滴水之恩的老师啊,您的弟子,我永远深深地深深怀念您。

(季仲文学院1956级校友,曾任福建

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老师是兄长亲如一家人——忆王杰官老师◎林达坚

王杰官老师出身教育世家。父亲王邦珍,大家都尊称他为“王邦老”,是我省数学界的老前辈,我们系的创始人。他的夫人、弟弟、子女、媳妇、女婿、外甥等多人都从事教育工作。家族三代人为我省教育事业默默地做出贡献。

王杰官老师原为福州一中知名教师,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1951年调到师院数学系任教30多年,一直到退休。他讲过多门课程,很多留校的年轻教师都当过他的助教,为我系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骨干教师。他对这些助教们厚爱有加,在教学相处中从不以“领导”自居,坚持以平等和互相学习的谦虚态度,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以求教学相长。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高尚的师德,杰官老师因此受到晚辈们的真心拥戴和敬重。他在我系担任过多个教研室主任,又是系部门工会主席。他与系里的教职工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交往,曾被人戏称为“半个系主任”。

老师曾担任多届的省数学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和中国数学会理事等学会工作,为我省的数学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屡被评为积极分子。在数学学会工作期间总要与主管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但他经常受到冷遇。过后他总要对我们这些熟悉的晚辈朋友们发牢骚,他是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看法的。内心的不快会毫不掩饰地说:“我就是不会摆架子,所以经常被人家看不起。”我们就以开玩笑的方式来化解他心中的不快:“你会摆架子就摆给我们看吧!”我们尊敬他,深知他在对人对事时不管如何“学习”也摆不起架子,尽管他的名字有个“官”字。

老师在担任我系工会主席期间十分关心年轻助教们的困难,谁家遇到什么难事,他都会尽力去帮忙解决,经常主动提出给经济上有困难的教职工予以补助,有的年轻夫妇因一些小吵架也会告到他那里去。他会上门去劝导并以长者自居,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的错误,被“骂”的人也服他这个像家人一样的老前辈。他经常到长安山21号楼年轻助教们的集体宿舍看望大家,有时也下下棋,聊聊天。他走到哪里经常会上传下达上级领导的一些精神,有时也会泄露一些“秘密”。大家都喜欢和他聊天,他来到我们中间总是带来一片欢声笑语。这些记忆是我们多年后都不会忘记的。

老师家住城里一破旧的老宅。宅里有一大片空地种着各种果树,每到收成季节,他便请我们去当“帮工”,一起享受收成的快乐。去他家时,师母总是出去买一些好吃的来招待我们,我们的王老师总会说:“不要再去买了,他们不是什么客人。”这是他把我们当成自家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反过来,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是把他当成自家人一般。他工资比我们高得多,我们一起出差时,经常让他请客,当时叫做“平调一下”,用这种政治语言来开玩笑。他也会经常请我们去小吃一下。他住城里,早上为赶公车,来不及吃饭,就到街上买好多油条赶到我厨房,喊着小朋友一起来吃油条,他快速吃完饭就赶去3号楼上课。我的小孩会用刚学会的福州话尊称他“老依伯”,他十分高兴,还经常送一些小人书给我家孩子看。现在,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还不时会回忆他们心中可亲可爱的老王伯伯。

1985年师大分配教授房,他本来可以住进阳光新村(他城里破旧老宅是师母娘家共户的),但他主动放弃这个权利,让给更需要房子的老师,可是以后旧屋拆迁,他与师母搬到面积很小的套房居住了。不久,师母先他离世,他十分伤心。师母当小教支持他读完大学,他们勤俭持家,养育了5个子女,度过了多个子女“上山下乡”的艰难岁月,他在失去师母之后几年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杰官老师新中国成立前就积极参与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运动,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上了他们的黑名单。新中国成立初,曾被提名当市教育局局长,但因他的同门许亚(时为福州市市长)为避嫌而反对,从而没有让他走上当官的仕途,还是当他的老师。但终其一生,他也不是当官的“料”,他当了一辈子老师,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也有不少人当了官,曾任我校党委书记的林可华和校长朱鹤健都是他的学生,他们一提到王杰官老师,总流露出对他敬重有加的亲切感情。他的学生中,更多的是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骨干教师。最近,福州一中设立了由他的学生吴从炘(1948年福州一中学生,后进入大学读数学专业,现为哈工大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为首捐助设立的,以其恩师命名的“王杰官奖学金”,这件事让我深为感动。杰官老师虽然离开人世多年,但他对学生亲如兄弟,像家人一般的高尚情操是留给学生们的一份享之不尽的珍贵财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林达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956级,副教授)师恩似海终生难忘

◎何永华

光阴荏苒,冬夏更替。转眼间,大学毕业已近半个世纪,但在大学母校的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尤其是和三位恩师的情谊更终生难忘。我的三位恩师是:吴连藻、方如英和汪庆安老师。他们三人都是上海籍人,且又是研究生毕业。他们又都是1958年来到福建师院外语系(今师大外语学院)任教的。

本人于1958年考入师院外语系俄语专业。当时一个年段设四个班,每班只有15人(是小班)。方如英老师就任我们(2)班班主任,吴老师是大三(1960年秋起)接任我班班主任的。汪老师则是从大三起教授我们的语言学。三位恩师虽只分别教授我两年的课程,却在我心中树起了崇高形象,并与我建立了亲密无间的浓浓师生情谊。

时至今日,我仍能清楚地记得:我们入学第三天,方老师就为我们班逐个认真检查俄语33个字母的发音,她还特别注意观察每位同学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并随时给予纠正。要知道,俄语的字母不仅数量比英语字母多,且发音难度也更大,尤其是那个颤舌音“P”的发音,曾经难倒过不少的初学俄语者;语法也比英语难得多!方老师循循善诱的良苦用心,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第一印象。

同类推荐
  • 诗经全鉴

    诗经全鉴

    在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名字就叫《诗经》。《诗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绽放于世界文学舞台的艺术奇葩。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并渗透在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中。《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拥有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 润物细无声:文史作品选读与鉴赏

    润物细无声:文史作品选读与鉴赏

    本书分人物春秋、诗家气象、词中风情、游记四部分。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起点不同,各自设定的目标不同,采用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都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面对的都是人生;尽管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命题,大家都在采用加减乘除等不同的方程式来解答这些人生命题,或许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愿我们都能有一份自己满意的结果。
  • 吻着梦想过日子

    吻着梦想过日子

    《吻着梦想过日子》中,作者记录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和那些在江湖中偶遇却不再相见的奇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生命里的奇葩,总是从某个你我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角度对待生活,重要的是,他们活得让人羡慕。
  • 幸福的草垛

    幸福的草垛

    郑超文章结集出版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从文学青年写到文学中年,她默默无求地执着了这么多年,那是发自内心的对文字的真爱。所以,她会把个人的终身大事与文学联姻。当年,郑超与老公姬华彼此拿着一本杂志作为联络暗号在新华书店门口碰面,郑超对姬华显然是带着欣赏的,因为她已经读了不少他写的小说。在那个年代,文学仍是恋爱的杀手锏,郑超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嫁了。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热门推荐
  • 巅峰王权

    巅峰王权

    “尊敬的女王,请问您的抱负是什么?”“征服这个国家!”“太小!”“征服大陆?”"还是太小!“"掌控大陆?““谢谢,您的请求已收到。”"立誓今生奉你为王,用我热血为你封疆!“——摘自《战争时报-女王与战争狂人专访》
  • 赎约

    赎约

    世间之事,有果必有因,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所有人都在轮回中寻找救赎
  • 永远爱你爸爸

    永远爱你爸爸

    在榆林高中有一种诡异的时间诅咒,吴家道术第九代传人吴夜转学来到这个学校。他发现这个学校有这种时间诅咒,也见在2038年穿越过来的改变历史的女生吴惜惜。在吴惜惜的口中得知惜惜其实是自己的女儿,同时自己会死在这个学校的时间诅咒中……
  • 佛门小道士

    佛门小道士

    小道士清风,被师傅寄居在一个很是奇葩的寺院里。从此,小道士便开始了与几位师兄一起修习佛法,降妖降魔的人生。斗法五行山,打败想用童男童女炼就不死药的混沌尊者;大闹花果山,帮助悟空和尚夺回自己的故乡;上天庭,下幽冥,持剑而立,不惧风雨。四海腾龙,九霄惊变,搅个天翻地覆,誓要将一切束缚尽皆破碎。一个群:西游却东行283811470
  • 我的霸道男友王俊凯

    我的霸道男友王俊凯

    因为另一个人努力学习,这却让你我相遇。因为遇见你,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青春也许就是这样,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 盛夏交响曲:妖孽校草往哪跑

    盛夏交响曲:妖孽校草往哪跑

    想她夏沫沫一代钢琴女王,给这小子跪地唱征服竟被嫌弃?不行,她要收了这只妖孽,找回点面子顺带拯救苍生不是嘛……可…可现在是肿莫回事?看着某只不再去祸害人间的大美男扑倒在自己身上不停的蹭啊蹭着……夏沫沫欲哭无泪,她这叫不叫不作不死啊……?小剧场:“女人,爷要抱抱。”某傲娇男银扑上来蹭着夏沫沫的脸。“去去,没看姐正在练琴吗?”夏沫沫撇撇嘴,一脸嫌弃地打开某男不安分着的手,不理会一脸委屈的某只,继续弹琴。第二天,“盛墨璃,老娘要宰了你,啊啊啊。”看着心爱的钢琴散架一地,夏沫沫向天哀嚎。
  • 一朝涅槃之公主九千岁

    一朝涅槃之公主九千岁

    那一世步步错,步步劫,孤冷天域雪纷纷下,傲世之花消亡异乡。这一世中原热土,杀机暗藏。循声而来,河山大好,荣华在怀,不见将军。虽然存稿是有一些,然而因为要考试,所以七月份才开始更新。并且,虽然说这些我也不知有什么用,但并不是想用这点让别人轻视或者宽容什么。因为开始写的时候是初三,并且没有值得称颂的文笔或者什么,故这不过是一个小孩子写完作业后的幻想,是这样讲。
  • 以青春为名爱你不悔

    以青春为名爱你不悔

    感情这种东西,谁也预料不到它什么时候会来。徐苗以后这辈子就是注孤生的命,却不曾想在最美的年华,遇上最独特的他。也许珞珈不是最帅的,也不是最富有的,但他却是徐苗整个青春的见证。
  • 千叶之木:神隐校草深深爱

    千叶之木:神隐校草深深爱

    她是千叶,他是苏木,她以为他忘记了她,其实是叶子离开了树木。他是被神隐的少年,耗尽生命从时光山上下来,只想告诉她,叶子的离开,不是树木的不挽留,而是希望你的未来能比风更自由。
  • 笑面神探

    笑面神探

    这是一些故事,这是一个人,这些事离奇诡异,这个人常笑眼吟吟,笑脸下的内心独白就如每个人某一刻所想的是什么?只有一个回答,鬼才知道,每一故事都是一次重生,世间的黑暗是永恒的,光明亦是永恒的,但光明与黑暗却对立而不绝对,光明滋生黑暗,黑暗也永远不会绝缘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