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视发展低碳产业
深圳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不忘将低碳城市的建设纳入进来。深圳市政府提出今后将在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
电力行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行业之一,早在2004年,深圳移动就携手深圳供电局研究和开拓智能电网的建设。今年,深圳市政府提出了智能电网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并指出要开展政府部门与电网企业的智能电网试点工作,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电力行业终端通信保障平台和服务平台等三大领域打造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和谐数字化生态系统。
深圳大力建设低碳工业城市。提出今后将在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
节能减排--深圳大力建设“低碳工业城市”,率先打造工业节能减排示范市。深圳将以重点用能行业为突破口,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达标,落实重点行业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培育一批行业先进标杆和典型。
循环经济--深圳加快建设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组织实施低碳工业示范工程,加强低碳工业技术的推广合作和促进智能电网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
(1)落实重点行业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3)创建一批低碳企业、低碳行业、低碳照明示范区;
(4)计划将高新技术产业园试点建设成集研发、体验、教育、示范、展示、生产、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
(5)研究提出深圳低碳工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开展政府部门与电网企业的智能电网试点工作等,积极申报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
智能电网--电力行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行业之一,早在2004年,深圳移动就携手深圳供电局研究和开拓智能电网的建设。2011年,深圳市政府提出:
(1)智能电网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
(2)并指出要开展政府部门与电网企业的智能电网试点工作;
(3)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电力行业终端通信保障平台和服务平台等三大领域打造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和谐数字化生态系统。
五、智慧武汉
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教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方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不断深化和渗透,另一方面体现出信息化从最初追求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到追求智能化、泛在化,进一步追求为人性化、智慧化。
1.智能基础设施
武汉着力建设高效优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并带动各类智能化设施、智慧化项目的建设与应用。武汉目前已有100万户电信宽带用户和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实现光纤入户、百兆接入,带宽和服务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高速宽带建设可迅速提升武汉信息化竞争力,加快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2.智能专项工程
比如“智慧政务”的市级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云数据中心、“智慧城管”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云平台、“智能交通”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医疗的市卫生信息化“139工程”等专项工程,由于工程目标明确、技术攻关容易发力,便于“个个击破”,从而奠定智慧城市的基础项目。
武汉将仿效日本实施智能能源管理、智能家庭、智能电网等专项工程。以智能电网为例,它是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次自主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大战场,它们与智能电网是“铁三角”,需要协同发展。武汉将建设智能电网,提高输电效率、降低煤耗、减少排放、清洁环境,来解决武汉目前送电网损、峰谷矛盾等突出问题,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改善电能质量,节约供电成本。
3.智能技术创新应用
比如,通过建设交通导航平台,可与道路显示屏、车载导航仪、手机等终端实现联网。驾驶员在驾车途中只要在手机上输入目标地址,就能得到智能化的行进路线提示,对道路施工造成的封路、交通管制等临时信息,也能做出及时提示和处置建议,功能远比脱网导航仪强得多,甚至还可提供“P+R”乘车站点和停车场空位信息。又如,建设智能家居设施,使居民通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等三网融合,在家中搭建“智能化应用终端”,在智能化应用中枢的支持下,实现电脑可视、电视联网,实现电器远程控制,实现电子抄表,实现账单一键支付;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家庭可视、可感等监视设备,实现智能防盗、智能警报火、气、水等;还可与医疗监测设备联网,进行健康状态同步观测、远程诊疗等操作。
4.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牵引效应
武汉着力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过程,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智慧城市需要以物联网为基石,以云计算为利器,在优先发展物联网、推动云计算之际,不仅可以丰富应用,带动相关技术攻关和相关标准统一,还有助于形成物体数据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处置等规则;不仅有助于将各类资源从单元利用走向综合利用,还有助于消除行业壁垒和利益垄断,使整体经济社会加快消除信息、技术、利益的“孤岛”与“壁垒”,更加物尽其用、更加协调融合、更加和谐发展。
5.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借助汽车、钢铁、石化等重点工业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重点推广面向生物医药、汽车仿真、装备制造、模具生产等领域的信息资源云计算服务示范应用,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交叉融合。
武汉和深圳是仅有的两座被科技部列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特点明显,成果突出。
1.每年投入20亿支持企业创新
到2015年,力争实现企业总收入一万亿元,将“中国光谷”真正建成“世界光谷”。东湖高新区将每年拿出20亿元,支持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并设立自主创新基金,着力打造“资本特区”。
加大对国内金融机构、创业投资以及投资资本家的引进力度,集聚金融资源,全年新增金融与投资机构40家以上;突破创业期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推动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全面探索“硅谷银行”贷投结合模式。
东湖高新区力争将金融要素市场总数由5家扩大到10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15-20家。
2.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正式“牵手”
2012年2月,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正式签署合作战略协议,东湖高新区将在硅谷地区设立招商联络所,派出专人对硅谷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对接,加强“双谷”的商贸往来和交流。
光谷与硅谷都是人才和科技资源的集聚区,但与硅谷相比,光谷在企业规模,产业形态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双谷”牵手后,光谷首先要全方位、体验式地向硅谷学习,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科技金融等方面取“真经”;在学习基础上,东湖高新区将设立专门部门,引进专门人才,对光谷的管理体制进行制度设计。
此外,东湖高新区还将针对硅谷的产业形态、企业等深入研究,进行定点招商。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建设,“智慧城市”雏形初现。其中,武汉首个电子病历“智慧医疗”系统在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区试点成功;武汉首个移动网络政务办公系统在江岸区政府投入运营;武汉现代化物流物联网管理系统在东西湖区全面铺开;武汉电信联合一卡通公司共同推出武汉通,继在超市和电影院购物之后,武汉市民乘坐公交、轻轨、轮渡时均可使用手机支付。
目前,武汉已开展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光城计划”、“数字武汉”计划,也都与武汉“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一脉相承。正在建设的这些智慧电网、广电互动传感网络、食品安全跟踪等,使武汉打造“智慧城市”拥有了良好基础。
未来的智慧武汉到底啥模样?回家路上,家里的灯光、温度、湿度马上调定成你预设的状态;出门时,电脑会根据你的要求,将最优路线发送给你,避免四处遭遇拥堵情况。这就是武汉未来的样子--数字化家庭。
3.打造快捷市民生活
武汉智慧城市建设不是让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团体更加便利,而是让城市里的每一个居民都能感觉到更加便利。
武汉构建智慧城市从满足居民生活便利性的角度出发,以平常出门缴费为例,以前的武汉遍地都是ATM取款机,去超市或小店交纳水电费什么的很方便就能取到钱。现在,在武汉这些缴费过程可以通过数字去完成,整个过程看不到钱。武汉正在努力发展数字化交费,水电煤气费、道路交通违章罚款等将都由各家公司或管理部门自动扣款,只要将钱打入自己名下一个固定的账户,某些日常开支费用或罚款单的交纳就完全不用操心了。
家住武昌区民主路的彭阿姨今年57岁。“智慧城市”对彭阿姨来说是一个陌生词汇。可这几年,手机话费、水电费的快捷交纳,却让彭阿姨在不知不觉中“智慧”了一把。“以前,我们家都是派我这个退休的闲人去营业厅排队,现在下楼小卖部、小超市都可以帮忙代收、代充,真的很方便”。
当然,除缴费不用排队外,彭阿姨自己不知道她还有一件事也要特别感谢“智慧城市”的构建。这两年,彭阿姨去医院的次数很多,以前为了到汉口的大医院看个病,她经常早上6点不到就要起来搭乘头班公交车去医院挂号排队。“现在好像有了什么网上挂号、电话挂号,我姑娘每次帮我在家提前挂号预约,按照时间过去,早上8点多起来就可以了。如果这就是智慧城市的话,那我希望,将来政府在与我们老百姓相关的各种服务窗口都能多一些智慧”。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下半年,市信息产业办以市中心医院为先导和示范,在医疗卫生领域试点推广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最先进信息化技术,开展“智慧医疗”示范工程试点项目。目前,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区实现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电子病历,移动查房、医疗物联网示范应用、“先诊疗后结算”的院内一卡通等预期建设明显提高了医疗机构运营效率。
作为全国最先进行“光纤到户”工程试点的城市之一,今年,武汉市居民宽带入户最高网速已经达到20M。
为让实时路况信息更加便民,市交管局早在2010年便将部分交通实时路况视频信息公布上网。近段时间,武汉市交管局再次对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来,这些放到智慧交通管理网络上的视频信息,可让市民随时随地查看三镇多个重要路口交通路况视频影像。与此同时,出租车显示屏也将滚动播报这些路况信息,以便市民避开堵点。
六、智慧南京
南京,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历史悠久,有着超过2500余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1.信息网络
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加快实施城市光网工程,形成对瞬间产生的海量信息进行高速传输和高效处理的能力,基本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户。加快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推进南京无线宽带行业专网建设,努力构建无处不在、安全高效的泛在网络。
2.城市智能
以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指导,采用无线射频、高速影像识别处理、GPS、GIS等技术形成的综合解决方案,建设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工程,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服务。以高性能信息处理、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安全、环境监测、应急联动等方面的项目建设。
3.数字惠民
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化综合平台和面向家庭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衣、食、住、行、购等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查询服务,以及金融、票务、充值、缴费、电子商务、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增值服务。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推进行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普及并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