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乌担西”
“乌担西”是一条小海沟的名字。它在故乡獭窟岛的西边。獭窟是泉州湾唯一有住民的小岛,四面环海,但西面和西北面距惠安陆地八里。海面在海潮退落时往往露出坎坷的沙质海床,人可以涉过条条海沟而过。“乌担西”是海沟之一,怎么得名已无人知道,但当人们想到“乌担西”,都会有几分心怵。“乌担西”是出事最多的地方,每当晴日大潮退落,别的海沟已露出浅滩,唯它仍积水过膝;而当涨潮时,它又会立即被环流包抄,转瞬即急流汹涌,误过水时者常不幸被吞没。
“乌担西”东边较高的沙丘处有两间低矮阴森的小屋,名叫“无氏宫”,是停放不知名的溺毙者和祭祀亡魂的地方。由于风雨侵袭,小屋内外的许多“封金”(藏骨的瓦缸)破损不堪,嶙峋的白骨外露十分吓人。夏夜的“鬼火”或冬日的凄风夹着几声海鸟悲鸣,加上乡间幽灵的传说,使人临近时毛骨悚然。“乌担西”西边是一望十余里的沙岸,襟连惠南稀疏的村落,由于人烟稀少,显得格外苍凉。茫茫海域,一片凄清。
我幼时失怙,大哥又遭国民党抓壮丁,二哥等从小就背井离乡出外谋生,家里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贫穷度日。裹脚的母亲日夜织渔网,每隔些日子就要趟过“乌担西”到惠南的小渔村卖网。她每次都趁早潮退时过海,待晚潮再退时返回。一日两次受到“乌担西”的威胁。记得每当母亲外出时我就忐忑不安,尤其夕阳西斜潮水待涨,我不顾一切向“乌担西”奔去,蹲在“无氏宫”外几块小石边,目盯“乌担西”对岸,寻觅母亲的踪影。昏暗的暮色,寂寥的远山,低沉的潮声,凄凉的夜风和“无氏宫”的阴影,充满恐怖的气氛。
终于在远远的海滩上出现了一个黑点,那是裹脚的母亲踏着漫漫长沙蹒跚而来了。我欣喜若狂地奔入“乌担西”,紧紧挽住母亲从容过水。这时我似乎觉得瘦弱的母亲无比高大,步力铿锵。我们好像在向“乌担西”和一切幽冥示威,在向贫苦和困迫抗争。
很久没有回到故乡了。故乡的许多天然景物和童年往事值得回忆,但最难以忘怀的却是吓人的“乌担西”,也许因为它是使一个顽皮任性的少年在恐惧与勇敢交错中,开始懂得同情母亲的地方。此时此刻,我站在上海西郊梅陇镇的田野边,看着微风吹拂的绿波和一支支小船从曹河泾腪乃而过。我又想起了故乡,想念着一辈子辛劳慈祥的母亲,也想到了那令人难以忘却的“乌担西”。
1957年8月于上海
夏夜星空
校园里有一片宽广柔嫩的草坪,是沪上所罕见的。暑假留校,当夕阳西下时,西郊凉风徐来,分外清爽。我躺在草坪上仰望满天星斗,寻觅童年时熟悉的星星,恍惚置身在故乡海边的沙滩上。远处透过柳缝的楼影灯光,又宛如海面上闪闪的渔火,勾起了许多童年的回忆。
一样的晴空,一样的夜色,一样的星辰。勤劳的母亲常借着免费的月光在沙滩上编织渔网。我喜欢躺在她身边眺望夜空,让幼稚的神思遨游在茫渺银汉,穿梭于星月之间。
母亲教我认识许多星星。有银河两边像扁担的“牛郎”和像烘炉架的“织女”;也有北方像大勺子似的北斗七星和南天戴着斗笠的钓鱼翁……母亲说,海边有多少沙子,天上就有多少星星,看不尽数不清。
我常向母亲提出许多问题,“天公”在哪里?神仙住什么地方?河溪(银河)怎么会在天上?它的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我还问母亲,再过两天是七月初七“七娘妈”生日,邻居都筹办得很热闹,我家呢?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不要吃臭地瓜干呀?
夜深了,天凉了。母亲的眼眶湿润了。我看着天上,念着:“河溪,河溪,粜米粜粟来饲鸡”。风起了,潮涨了,我瞌上眼睛做梦了:“天光光,天雾雾,饲大猪,起大厝……1958年8月于上海英雄赞歌---《上海激战》舞剧序诵1949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解放南京,挺进上海。像一把巨大的铁钳,紧紧扼住敌人的咽喉。黄浦江畔滚动着炮声。苏州河上弥漫着战火。
为了赢得军事、政治双胜利,为了美丽的大上海,我军与敌人展开血与肉的搏斗。一条条街巷,一幢幢高楼,都进行生与死的争夺。穿破铁藜千重,越过暗堡万座,多少战士牺牲了,他们的热血染红了苏州河;他们的英雄光辉,映照黄浦江口。
光阴如飞梭,一眨眼过了十个年头。而今,我又来到上海,探访繁忙的苏州河。夜看万家灯火,晨听汽笛唱和。一切的一切告诉我,巨大的代价就为了这欢腾的都市,为了六百万人民崭新的生活。
我深深领受到做个战士的快乐,也再一次深深缅怀亲爱的战友,回忆战火纷飞的苏州河。革命军人的天职是为人民而战斗,但在这建国十周年国庆前夕,我却想当一个歌手,尽情地唱一支高亢激昂的英雄的赞歌。
1959年9月于上海
杭州西湖三章
其一
西湖风光驰誉天下,首先是借重于极富诗意的景名。
1956年来沪读书途经时,才第一次畅游西湖。我和几个游人合租一条小舫沿湖环行并登点赏景。谒岳坟,上孤山,访三潭,逛南屏,观花港。此后又两次往游,或探梅访古于放鹤亭外,或览胜寻幽于飞来峰前,或趣闻济公于灵隐寺中,或品茗啜香于玉泉阁里。每一次都游兴盎然,但似乎又有心情未足的惆怅。那卧波桥堤,婀娜风柳,幽深曲蹊,含翠亭苑,尤其那如诗如画的湖水湖烟,都隐藏着莫名的神秘。在山的那一侧,在水的那一方,在林的那一边,在径的那一端……永远有无穷的悬念,永远引人梦幻般的遐想。
其二
西湖之美不在于险峻雄奇,而在于典雅、清丽和妩媚。苏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佳句,其实西湖的曼妙何止乍晴乍雨,还可以从各个景点的名称中细细品味。西湖的景名把四季、晨昏景色都融入诗意中。即便你未到西湖或来时不逢季节,也可以从景名中浮想联翩,如春之”柳浪闻莺“,夏之”曲院风荷“、秋之”平湖秋月“,冬之”断桥残雪“,一个个意蕴深含。如果能身临其境,哪怕只偷闲一日,不妨晨起漫步于”苏堤春晓“;晌午到”花港观鱼“;黄昏或观赏”雷锋夕照“,或聆听”南屏晚钟“。当华灯初上时,最好再泛一叶扁舟直往湖心,领略”三潭印月“的湖夜韵致。
自然的物象与主观的情感有机结合,使名能助景活,景籍名以驰誉。我国许多地方的风景大多用三个字,如”鹰嘴岩“、”鳄鱼石“、”仙人迹“等,都是以形写实,未免索然无味,比之西湖的景名无疑是天壤之别。由此可见,四个字可以组成短语,有充分的思维想象空间,能使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较好地融合。记得读小学时,学校组织到崇武大鳥远足,大鳥山虽比不上杭州西湖,但也有用四个字命名的景点,如”滴水弹琴“、”白鹤升天“、”龙喉吼烟“等,至今仍然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其三
景为客,人为主。景须人观看才有意义。擅观、善观,尤其要用文化视觉加以品赏,才能把山水灵性会意于心。”人文景观“一语恰当地概括了人与景的关系。
游览西湖,不仅是流连于景中,还应着眼于景外,把杭州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结合寻味。追溯吴越,瞩目钱塘,回顾南宋都城临安之往事,寻觅无数名人逸事之足迹。无论是岳武穆、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或是林和靖、苏小小,乃至《白蛇传》故事情节,都为景增色。辛亥革命志士秋瑾、徐锡麟等英名也长共山水。历代咏颂西湖的名篇佳作更是刻画出西湖内在的美感。有形的湖光山色和无形的文化融为一体,才使西湖具有无穷的风韵和魅力,才能使游人驰目骋怀,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
孤山有一叠字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我欣赏西湖风光,更崇仰西湖无与伦比的文化品位。
1960年4月于上海
松石斋志
华林道侧,斯楼巍立。东南金鸡献瑞,西北越王负?。通市车辆,往返门前;晋安舟楫,穿行楼右。襟山带水,钟其秀哉!
楼之一隅,吾之斋也。松石为名,得自盆景。石静无心,弥刚弥健;松动有致,寓美寓力。任风雨琢磨,喜洗其尘;任冰霜凛冽,益添其寿。
平生才疏,却尚风雅。书画数幅,金石几方,桃符一度,盆花经年。时而谐隐以助乐;偶尔吟哦以逸兴。
骚客光临,每沉浸于雅谑韵事;宾友登门,常骋怀于海阔天空。国运昌臻,笔酣墨润,弘扬正气,提倡新声,乐之无穷也。
古人忌玩物丧志,吾欲取物之灵气以育人之情操。
陶品性,迪思雅,悦身心。是为志焉。
《獭江吟选》序
惠安县邑东南,泉州海湾北侧,沧溟之中,一岛浮出。登高俯瞰,其形宛若凫水之獭,故堪舆家称之为獭窟也。岛陆夹峙间海峡环绕,碧波泱泱,舟楫争流,鸥鹭竞翅,自古雅名“獭江”耶。
千百年来,在这个不到一平方公里小岛上生息繁衍的是两晋南北朝以后,为避中原战乱而陆续衣冠南渡的汉人后裔。祖祖辈辈或采捕于江陬海隅,或航贸于港阜津头。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东方亚历山大”刺桐城的鼎盛,作为泉州港门户的獭窟岛被称为“外渚”,是商船待潮入港的停泊地,在宋元时期曾经历过桅樯林立、商贾云集的盛期。岛上生民素以勇敢、勤劳、睿智、风雅而著称。中土悠久的文化传统滋育了他们高尚的深涵素养;大海的惊涛铸就了他们刚毅豪放的性格;獭江旖旎的风光赋予他们洒脱俊逸的灵气。古今英雄豪杰、明宦达吏、儒士淑女、骚人墨客、乡贤俊彦层出不穷、彪炳于世。在獭江悠悠历史中,他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物遗迹,产生过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妙文佳作,赢得了“海滨邹鲁”之誉。然而,由于代远年长,历尽兴衰枯荣,乡史失载,古籍失传,吟章失散,更兼海氛常年,生民四徙,诸多原因使獭江文明古风濒于湮泯,《梁山书院》、《枕流吟馆》、《茂林诗社》之盛况早已不复存焉。
旅厦有识之士陈惠民(添水)先生为发掘与弘扬獭江文化遗产重光故园文化风范,不顾花甲后带恙之躯,热心致力于搜古萃今,编辑《獭江吟选》付梓,其心可嘉,其功可表!我有幸捧读初稿,敬佩与感慨之情交集。吟选远溯明清遗响,近及今日风情,或感事、或抒怀、或赠答、或题吟。诗词联咏凡数百之巨。虽远非大全,却也滴水映日,撷珠生辉,令人读后怀古忆旧,感嗟不已,思绪万千。
啊,那奔腾不息潮潮汐汐的獭江流水;那峻峭奇兀如诗如画的山屿礁渚;那变幻无端亦鼓亦琴的风声潮音;那深奥灵幻乍现乍隐的海市蜃楼;那朦胧玄秘若谜若梦的雨帘烟树;那展翼遨游掠波逐樯的鹭影鸥光;那“环江以陈,桅无间隙”、“昼时千枝桅,夜来万盏灯”的盛古佳话……更有那御敌卫乡的故事,骑鲸跋浪的传说,古朴典雅的乡俗,诚挚笃厚的交谊,粗犷豪爽的情怀。一切的一切都予人以浓郁的、撩人不尽的乡思。
吟选中虽无李杜千古椽笔,苏陆盖世雄词,也无易安婉约衷肠和柳永浅斟绝唱,但却也不乏诸多立志高远、意境清嘉、情景交融、结构缜密、格律严谨的精华之作。更可贵的是这些诗词楹联都是浸过獭水,熏过江风的真正乡土文学。因时因地的感赋,海阔天空的吟哦,假山川以寄情,借风物以讴歌,乡味醇厚,乡韵隽永。它定将给读者以强烈的乡情感染和独特的精神享受,从而启迪和激发人们思古抚今、爱国匡乡、同心协力、继往开来。
吟选行世,桑梓之幸,聊侃数语,权当为序。
1992年12月15日于福州
修宫纪略
开獭林氏始祖仰峰公自泉州赐恩山麓迁来,择灵地而繁衍,敬奉龙王为境主,建宫于此。历经岁月沧桑,至清光绪戊戌年(1898)瑞碧公主持修葺后已足具胜貌。虽不及名刹巨殿恢宏壮丽,但却傍山环水蕴秀萃美,海天一色,潮歌四时,风奏五音,舟献八佾,人颂九如,宫涵六气而景象万千耶。然因数十载风侵浪袭,水渍蚁患,更兼遭过人为浩劫,致宫亭倒塌,殿宇损坏,厢门堵塞,神像被毁,香火日渐式微矣。
为继承祖范,振兴乡里,旅台宗亲发起修建龙宫盛举。癸酉年四月上遆动土十月下遆修竣。内容为宫基加固,宫殿翻修,宫亭复建,厢房归原,龙尊再塑,楹联与匾额重撰付镌。修建中除部分结构和材质略有变动外,全部力求恢复旧貌,使古今融合,蔚为壮观。
神籍庙而显,民敬神祈安。但愿龙王恩泽尤溥,风调雨顺,四海升平,阖邑吉祥。并望吾林衍派弘扬祖德宗光,继往开来,兴我茂林。
1993年12月
灯谜和对联趣谈
灯谜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之一。他历史悠久,兴旺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门文学艺术,除了它自己的特色外,必须还具有其他一切文学艺术共有的特性。因此,我们必须对灯谜艺术进行认真的探索。有些人对灯谜的性质不了解,把灯谜活动仅视为消遣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