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积极思想引发行动,并最终实现目标,但是,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行动本身,更在于思想。请永远不要忘记:“人无论心里想什么,都能把它变成现实。”只要合理地描绘精神画面并坚持不懈,健康、财富和幸福便会随之而来,因为因果法则永恒不变。
动物的感应
1944年,某大众文摘杂志刊登了一则故事,讲述芝加哥一群科学家进行飞蛾实验。他们将一只物种罕见的雌蛾放在一间屋子里,并在4英里外放飞另一只相同物种的雄蛾。不到几个小时,他们发现,雄蛾正拍打着翅膀,撞击放置雌蛾的那间屋子的窗户。这家杂志的编辑称,他相信意念能超越不可思议的障碍,飞向最早向往的地点,而雌蛾则将自己的行踪通过意念传给了雄蛾。
这是一个简单实验,它将使你怀疑鸟类是否真的可以通灵或神视。谷物种植淡季,在院子里撒一些面包屑。你看不到一只鸟儿前来吃食。但是你刚刚走进屋子,鸟儿便开始聚集。先是飞来麻雀和鹪鹩,然后是知更鸟,不到两三分钟,院子里已经成了鸟的世界。如果把除食物之外的东西放在院里,一只鸟也不会出现。是什么引导它们来到你的院子?它们怎么知道面包可以食用·科学无法给出答案。
埃德温·C·希尔在1947年2月17日主持的广播节目中谈到蝴蝶时指出,科学家们越是不断研究,就越相信鸟类和昆虫能发出一种无线电波,或借助某种其他看不见的联络方式彼此交流。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也有许多文字著作,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威廉·J·朗的作品《动物如何交谈》。
有件事很有意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陆军通信部队使信鸽和短波无线电做实验发现,信鸽要受到无线电波的影响,一旦迷路,往往会在空中盘旋并最终失踪。
当想起加州南部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市的燕子每年10月23日飞离城市,每年3月19日又悉数飞回,而且从不误时的时候;想起做过标记的大马哈鱼放到哥伦比亚河,在太平洋呆上4年,然后又不停游回出发地点时;想起被拿到离家数英里以外的猫和狗还能回家时;想起野鸭、野鹅能不辞辛苦地飞回原栖息地时;想起多得数不清的其他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时,我们难道不认为,在鱼、鸟和动物王国,其实,甚至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地方,都有辐射波或通灵力量在起作用吗?有些作家说,任何生物都有彼此沟通的手段,而从耶鲁大学的实验来看,这也许根本不是牵强附会。
利用“精神雷达”传递信念
1945年初,收听广播的人听到一群失明士兵的声音,诉说他们对“面部视觉”的体验。他们说自己能通过第六感官或某种“精神雷达”探测沿途的物体。康涅狄格州埃文区老田中学(这所学校向许多失明的退役老兵传授这种第六感官的运用方法)校长、波士顿心理学家雅各布·莱文博士说,他无法解释这种感官的作用机理,却知道它确实在发挥作用。产生这种“面部视觉”基于一种假设:人体会发出一种未知类型的射线,这种射线与面前的某个物体接触,然后以特定方式自行收集或聚拢,从而形成一幅物体图像,这种射线带着形成的图像返回失明者浑身上下时,失明者便能通过感知回返射线看到“该物体”了。
我早就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各种形式的通灵或意念传递,而多数人远远无法察觉这些。我认为,许多伟大的领导者、传教士、演讲家、经理人以及所谓的“超级推销员”,都在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运用这种力量,仅仅程度不同而已。比如遇到一个人,话未出口,我们便能体会一种喜爱感或嫌恶感。如果不是某种意念传递,那么引起这种感觉出现的是什么呢?我说过,精神治疗和人们相互进行远距离遥感的唯一可能解释,便是借助这种现象作为介质。而对这种现象科学解释的探索,我们尚且刚刚开始。
写到这里时,我眼前出现了一位著名律师。我经常坐在他的办公室,听他口述我感兴趣的商务信件。他口述时总是在地板上来回踱步,注意力极为集中。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口述时要站着、信件又怎样达到了最终目的。他回答说:
“首先,我站着的时候思想更活跃。其次,口述之前以及说话的整个过程期间,我其实已经看到接收信件的那个人就在眼前。如果不认识他,我会努力想象他会是什么样,然后按想象的来描绘。无论是否认识他,我都会亲自命令自己所有的想法和话语向他传递,就像他本人真的站在我面前一样,并从精神上告诉他:我提出的命题是对的,他必须照着去做。”
有一位成功的女图书推销员告诉我,如果哪位顾客又有钱又确实想买某本书,但在买与不买之间却犹豫不决,她便会不断告诉自己哪本书最适合那位顾客,并将这种念头向该顾客传递。她还说,她的许多生意就是通过思维定向力做成的。还有位汽车销售经理也对我说,如果某个有钱的主顾想买车,他总是自言自语:“买下这辆车吧,买下这辆车吧”——客户便果真买下了。
我敢肯定,母亲将这种力量运用于孩子身上,而孩子往往也将它运用到父母身上。丈夫和妻子将它彼此运用于对方,而双方均对此一无所知,这也很常见。相处默契的夫妇双方尤其如此。已婚但从未运用过这门科学的人,现在有一个新领域探索了。
这种微妙影响力发挥作用的一个最典型例子几年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曾工作过的一家公司的老总对销售经理不满,但由于此人鞍前马后效力多年,又不忍心解雇他。“我实在无计可施”,他对我说,“后来,我突然想起可以通过心理向他暗示,暗示他应该辞去工作,去当一名推销员而不是经理。有天晚上,我想了这个念头几个小时,但是,当第二天早上他到我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想辞去经理职务、觉得走街串巷搞推销挣钱更多时,我差点儿从椅子上滚下来。我不知道是否因为运用了某种魔力而愧疚,但确实问心无愧,因为如今他挣的钱是任销售经理时的2倍,而且也更快乐。我们都干得很棒。”
太平洋西北部德高望重的总保险代理人阿尔弗雷德·F·帕克曾允许我引用他1937年写给我的一封信,这封信与运用这门科学有关。我不知道帕克先生是否还对通灵现象感兴趣,但知道他绝对不会怀疑信念的效用。他的信对此不言而喻:
心灵是互动的
最近,我得以有机会进一步贯彻你的高明思想,我想你也许有兴趣了解这是怎么回事。我有个宝贝儿子。1936年12月29日偶然得了某种症状不明显的传染病,很多天无助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们都伤心地以为他活不成了。我极度痛苦,但决心尽最大努力想想办法。受你的启发,我将他的画像放在桌子上,还在口袋里揣了一张。我每天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它们,而且反复对自己说:“他会好起来的。他会好起来的。”一开始我觉得在自欺欺人,因为他看上去似乎连好起来的一半可能也没有。然而我坚持了下来,而且逐渐发现自己相信始终默念的话。就在这时候,感谢最高明的医术、精心的护理以及一些为他输血的朋友,这孩子真的开始康复。他现在出院在家,身体痊愈得很快。几句空话变成一种信念的时候,正是他开始恢复之时,这也许纯属巧合,但是,至少这种巧合值得大书特书。
某些人有这样的经历:在走进一间黑屋子时,没有听到有人说话,就感到里面有人。当然,除了人本身发出的某些看不见的思维波动外,根本没有别的东西能向别人暗示他的存在。这是通灵现象的证据吗?你怎么认为?有人坚持认为,如果屋里的第一个人在第二个人进门时,想着某些与自己全然无关的事情,而且将一切与发现他存在相关的可能想法全部从思维中摒弃,那么,第二个进门的人就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有数不清的人思念某人时,便会收到对方的来信,或者此后不久便去看望对方,但却对这些现象毫不留意。这些经历通常被视为巧合,但当我们深入思考思维的力量时,难道得不出真正的解释吗?我不禁想,任何思想开明、愿意完善自我和认识自我的人,迟早都会相信:心灵致动和通灵现象是真实的,正如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这些力量潜伏在每个人身上,不过开发程度不同而已。
哈德森在1893年第一次出版的《精神现象法则》一书中介绍了无数实验,证明通灵现象的存在,其中便有玩牌实验:一群人中的一个把眼睛蒙起来,然后由另一个人选一张扑克牌,在场的其他人则全神贯注地看这张牌。接着,蒙眼者要根据心理接收的第一印象,说出这张牌是什么。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通灵现象的正确性。
较早解释思维传递现象的人之一、伟大的法国天文学家和科学家卡米利·弗拉马里翁,就相信这种后来经由爱丁顿教授和吉恩教授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弗拉马里翁宣称,不仅人和动物的生命中具有思维能力,而且包括植物、矿物在内的甚至空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思维能力,他还说思维是通过每个原子闪现的。
1947年初,前面曾经提到的菲利普斯·托马斯博士公开声明,如果退休,他会将时间用于通灵领域研究。托马斯博士说:“你也许觉得我疯了,但是我真的愿意再过两年退休时致力于探索这一领域。我们无法从科学角度构想这些心灵感应现象来自何处,但同样无法解释‘能够解读思维的读者’是怎样取得极大成功的。”
这一声明引起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杂志发表了如下社论:几天前,本报刊登了对一位成功人士的采访。此人说他即将退休,并说退休后会将所有时间用于探索通灵及类似现象这个总称为“超感知觉”的奇怪领域。在惊呼“嘿,又一个疯子!”之前,请你想想菲利普斯·托马斯博士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是威斯丁豪斯电气公司的研究工程师。现在,他决心探索人类心理这最后一块未知领域。这块领域隐藏的奇迹和神秘之物,比有史以来在非洲发现的还要多。
人内心的秘密神圣不可侵犯
对地地道道的怀疑论者来说,有一点很明显:电子学方面的国际权威托马斯博士根据不容忽视的证据相信,在不懈地运用被称为传统科学的学科同时,我们非常愚蠢地忽视了那些时常使巫师和魔法师名声受到玷污的令人沉思的现象对思维的表面现象持恰当而理性的态度——如果可称思维为现象的话——是科学探索的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态度要求非常苛刻,但一旦获得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这种态度却无法与信念相抗衡。其实,也许根本没有超自然现象发生,而是某种我们目前尚未了解的自然法则的体现。这位杰出科学家企图探索思维未知领域的决定并非史无前例武断地怀疑这种现象远非科学的态度,这一点已经被研究通灵现象及类似表现的科学家反复证明。
探索托马斯博士现在打算致力研究的领域,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人内心的秘密其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过,如果此类研究能够对自我、对心理潜在的力量有更多了解,那么,这种了解也许能给全人类带来更多幸福。
过去几年里,介绍罗伯特·R·扬以及他改进和创建铁路的报道有很多。扬是切萨皮克至俄亥俄州铁路商会主席,精力充沛,富有开拓精神。尽管从未见过声称扬先生利用潜意识思维的文字记载,但我仍认为,任何对该学科略知一二的人都能从这些文章看出:扬先生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潜意识的运用。1947年初《生活》杂志刊载的一篇文章称,扬先生相信能依靠自己“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并能‘感悟真理’。”
无论这是一种心理活动(正如我们对“潜意识”这个词的宽泛理解一样),还是某种类型的电振动,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我们讨论的这种现象本身,使你渴望的东西得以实现。可以说,这种现象包含和渗透在一切事物之中。
因此,当我们将个体的潜意识思维仅仅看成整体潜意识的一个极小部分,并由此看成扩展并包容一切事物的振动时,便能更好地理解心灵致动、通灵以及类似现象发挥的作用。
莱因博士在解释心灵致动时指出,如果希望实验者获得实验成功,就必须让他有一种期待的心理态度、集中注意力,并渴望想要得到的结果。在这里同样需要发挥信念的魔力。实验对象必须事先就相信他能影响骰子的下落进程。
信念是引致心灵感应的因素
据《纽约先驱者论坛》科学版编辑约翰·J·奥尼尔报道,信念是证实心灵致动(用精神控制物质)和通灵现象的基本能力因素,这个观点最近已经被杜克大学所作的实验证实。奥尼尔先生宣布,这些实验证明,要“蒙骗”某个人无法展现心灵致动和通灵现象是完全可能的。
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年轻小伙企图控制骰子的下落。旁边有位年轻女士通过分散他的注意力、讥讽他不能集中思维的力量指挥物质,从而成功地为这位小伙子注入一种强烈的消极因素,以至他自己便动摇了信心,那天的成绩非常糟糕。奥尼尔先生对此作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推测,他接着说:“如果做一个相反的实验(需要另外进行),可以在中间加上一项测试:通过进行鼓舞人心的‘激励’谈话,看能否提高成绩。这种相反实验让人对其成功的可能性充满期待。”
写此书时,这种反向实验的结果尚不得而知,不过,从此前在杜克大学和许多其他大学所做的数千次实验显然可以看出,当受试者信念坚定并对实验结果充满信心时,成绩便会提高。此外,“激励”谈话应该最能帮助缺乏自信、没有信念的人,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
如果精神态度或合理想象能够影响高尔夫球手击球,“疾驰的球”可以在球员的精神控制下改变方向,那么谁还能否认偶然事件不受到思想的影响,否认在我们面前有一只手,正在慢慢向当代人揭开某些古代之谜的神秘面纱?杜克大学进行的实验难道没有证明:所谓的运气因素,其实不过是强大的思想振动产生的一种影响,而不是巧合或偶然?早在杜克大学实验之前,就有人撰文指出:运气因素来自某种坚定的决心——这是想象、集中思想、愿望和信念的有机结合。将这一点与你自己和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结合起来想,因为其中包含着这门科学最基本的奥秘。
任何与普通室内赌徒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玩牌者或掷骰子者在有可能获胜时,经常会用到“烫手”这个词。在“烫手”阶段过去之后,赌徒们便会不再赌博,或者开始输。这个“烫手”阶段是什么阶段呢?无非是一种预知的感觉,相信自己能赢的根深蒂固的信念。即便在赌博中,信念的魔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艰巨的任务是思考
追寻者很多但拥有者很少的幸福,完全存于我们的内心。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幸福,除非允许外部世界的精神画面进入意识当中。幸福完全独立于职位、财富或物质财产之外。幸福是一种我们自己便能控制的精神状态——而这种控制是由思想来完成的。
伟大哲学家马库斯·奥里利乌斯·安托尼努斯说:“将一切当成看法,而看法可以由你来形成”,“当你难以抉择时,将所有看法全都抛开,就像一个绕过海峡航行的水手,你将发现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湾,一切都不再激荡。”
我前面提到的那位78岁高龄的朋友也说了一番话,与此异曲同工。他说:
“悲痛仅仅在形成有意识的精神态度时才会出现。失望、压抑、忧伤、低沉等等情绪——都是由思考某事产生的情绪刺激或联想。如果这些情感倾向受到阻碍,注意力就会阻止这些影响到达意识当中,这些想法的根基便不复存在,而悲痛也由此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能抵制郁闷想法和情感反射引起的空想,那就说明我们无法控制自我、左右局面。别再想了!不要再想那些观点,不要再按那种方式想。摆出架子来,成为你自身思维习惯的创造者和主宰——变得不可战胜。没有人能战胜坚强的意志。在这种意志面前,甚至死亡也畏惧三分。”
爱默生说:“世界上最艰巨的任务是什么?是思考。”当认为多数人都是流行思想的受害者、都受别人的观点左右时,就知道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我们都知道因果法则神圣不可侵犯,但又有多少人停下来考虑过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人的一生旅程中要多次受到某个想法的影响而改变,这种一闪念间出现的想法,会成为改变人一辈子人生大事的强大力量。历史上不乏意志坚强者、坚忍不拔者的故事,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信念矢志不渝,从而激励后人效仿。在强大而无法抗拒的阻力面前,他们却创立了伟大的基业、至高无上的皇权和新的世界。思维的力量并非他们的专利。你、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拥有这种力量。你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它。运用它,你就能成为想象中期盼成为的那个人,因为在因果法则的作用下,你便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新的元素,这些元素是你最强大的思想在内心创造的,并由外界因素诱发。
创造性的积极思想引发行动,并最终实现目标,但是,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行动本身,更在于思想。请永远不要忘记:“人无论心里想什么,都能把它变成现实。”只要合理地描绘精神画面并坚持不懈,健康、财富和幸福便会随之而来,因为因果法则永恒不变。
“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力量。反复读这本书吧!直到它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虔诚地使用“卡片法”和“镜子技术”,你将取得远远超乎想象的成果。只要相信信念中确实存在创造性的魔力——这种魔力便会真的存在,因为信念将给你心想事成的力量。用坚定的意志支持信念,你便变得不可战胜,就会成为人类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