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个农夫,非常想发财。他总觉得每日劳作,难以很快实现发财梦。这天,他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一不高兴,就坐到树底下睡觉去了。有一只兔子,冒冒失失跑来,一头撞在树上,死了。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一只兔子。他很高兴终于找到既不劳作又能发财的方法了。这以后他就天天坐在树底下,等更多的兔子来撞树。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好有一个大丰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了没有。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了,非常疲劳。人问他忙什么,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了拔,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这就是另一个成语“揠苗助长”的出处。
这两个人的做法在每一个人看来,自然是可笑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时,也常会这样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
明朝人吕坤说,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顺遂自然规律。而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
“揠苗助长”里的那人,犯了另一种错误。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当然”,但他却违背了自然,结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听其自然”并非“听天由命”,只要在不违背自然的前提下,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宽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开在另一条路上“尽当然”的努力。
在处理“当然”、“自然”和“偶然”的问题上,吕坤尤其对“拘泥于偶然”的人提出了批评。他说,这样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连应该做的“当然”也一并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拘泥于偶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失败和犯错误。再高明的骑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常胜将军也有可能打败仗。这时候决不可惊慌失措,一蹶不振。你只需坚定地继续努力,就能走出失败和错误的阴影,重铸辉煌。
人生之路,有平坦,也一定有坎坷,人生之事,有成功,也一定会有失败,要学会对生活泰然处之。把胜利和成功看成偶然的赐予,把失败和挫折看成生活对每个人的考验,看成人生剧场上必然会出现的一幕场景,仿达人生佳境。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蹉跎,一事无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前人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总结的一句真理。
从前,有位流浪艺人,虽然才四十几岁,但骨瘦如柴,形同枯树。医生诊断他是肺癌末期。临终前,他把年仅16岁的独子找来,叮嘱说:“你要好好读书,不要像我,年轻时好勇斗狠,日夜颠倒,烟酒都来,正值壮年就得了绝症。你要谨记在心,不要走我的老路。我没读什么书,没什么大道理可以教你,但你要记住‘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这句话。”
说完,流浪艺人咽下最后一口气。16岁的儿子却懵懵懂懂地站立一旁。
孩子慢慢地长大成人。他没有听父亲的话,经常在酒家、赌场闹事。有一次,他与其他客人起了冲突,因出手过重而闹出人命,被捕坐牢。出狱后,人事全非,想不走老路,却无一技之长,无法找到正当的工作,只好下决心回到乡下,靠做一些杂工维持生活。
他的体力一年不如一年,面对着无法撑持起来的家,心里有着无限的忏悔与悲伤。
有个夜晚,他喝了点酒,带着酒意,把15岁的儿子叫到跟前。面对儿子他猛然一愣,这不就是当年16岁的我吗!父亲临终前交代遗言的景象在脑海中显现,他有些自责地喃喃自语:
“我怎么没把那句话听进去啊。”
说着,眼泪顺脸颊滴下来。儿子站在面前,懂事地安慰着:“爸爸,您喝醉了,早点休息吧!”
“我没有醉。我要把你爷爷交代给我的话告诉你。你要牢牢记住。”
“爸爸!什么话这么重要呀!”
“你爷爷临终时交代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没听进去,也没听懂。现在我费尽一生才体会出这句话的道理,但为时已晚。”
“这句话不是人人都知道吗?”
“是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年轻时就努力奋发向上。一定要年少时就学好,不然老了就会像我现在一样一无是处。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好好做人。”
8.用心去做
一个长者对我说,做事情你用心了和没用心,它们的结果大相径庭。
有心不用,等于没心。
我国古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书法家名叫米芾。他自幼就喜欢书法,但练习了几年,却一直无法有突出的进展。
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秀才,米芾听人说这个秀才字写得很好,于是前去向他求教。秀才答应收米芾做学生后,拿出一本字帖说:“你回去后照这本字帖练习,写好之后再拿给我看。”米芾回去后照着秀才的话做,很快就将字写好了。他连忙跑去见秀才,恭敬地请他指教。秀才看了一下,就摇着头说:“你要我教你写字,就必须要用我的纸。”米芾立即答应道:“没问题,只要老师愿意教我,就依您的指示做。”秀才又说:“可是我的纸很贵,要五两银子一张。”米芾听后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答应了。
米芾回去向母亲请求帮忙,母亲于是将首饰拿去变卖,再让米芾拿去买纸。米芾接过向老师所买的纸,觉得它与普通纸并没有两样。但是因为花了大把银子,因此不敢随便下笔。他望着字帖琢磨笔势半天,用手在桌面上来回照着写来写去,就是无法下笔。秀才见到米芾半天还没写一个字出来,于是问他说:“为何还不写?”米芾回答说:“纸太贵,怕写坏了。”秀才笑说:“你不写,要我如何教你呢?”于是米芾就非常用心地写了一个字。结果写出来的字比字帖上的字更有力量。秀才此时就说:“过去你写字总是不能用心,所以写不好,这次因为纸很贵,怕写不好,所以用心之后再下笔,结果当然不一样了。”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视力正常者接连摔了几跤,而双目失明者走起路来却四平八稳。视力正常的人深感疑惑,于是问盲人:“为什么你看不见路却能够走得如此稳健,而我看得到路却还接连摔了好几跤?”盲人回答说:“因为你有明亮的双眼,而我却什么也看不到。”视力正常的人一听更加疑惑。盲人于是对他说:“就是因为你拥有明亮的双眼,能看清楚远方,却也往往因此忽略了自己的脚下,对于眼前坎坷的道路还没有看清楚就大步地走了过去,所以一不小心就被绊倒了。而我与你正好相反,因为双目失明看不到远方的路,所以我全神贯注,将脚下的路探清楚后再踏出每一步,我是用心在走路,因此才走得很平稳,不会摔跤。”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用心与否所得到的结果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做事情粗心大意,不用心去做,将无法做得尽善尽美。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哪怕是小事或非常简单的事,也要用心去做。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9.调整自己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会看到自己的阴影,别人看你,也只是看到了脸上的阴黑一片;所以,调整自己,面对太阳,自己光明,也光明了别人的眼睛。
作者偶然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这位同学的精神状态很出乎意料,上大学时原本消极颓废冷漠的他,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后十多年来简直换了一个人。虽然说这位同学还没有取得惊天动地的成绩,但在他的领域,应该算是一个成功者。而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对人生、对工作的那种积极态度,他原来不是这样。
“一切都缘于一场病!”同学说。
以下就是作者的这位同学讲的关于自己的故事:
上大一的时候,我偶尔看到“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名言”,很觉得滑稽可笑:一天到晚没黑没夜地工作,有何美丽可言?由此推测,说这话的人肯定与咱们那位唠唠叨叨的政治辅导员一样刻板、苍白,说教也不挑人中听的话。
大学毕业之后,整天忙着上班、工作,工作、上班,难得的一个礼拜天,还有一大堆婆婆妈妈的家务活伺候着,还是工作、工作,一年到头,似乎没有个闲暇消停的时候。
“美丽个头,工作。”我忿忿然恶狠狠地说。
一年夏天,一向体壮如牛的我突然患了场不小的过敏性疾病,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躺了三个月。那一次可以说是与死亡擦肩而过。
那三个月里我没有干任何工作,也不能干任何工作,只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想着折磨人的疾病。我长时间注视着窗外那生长得十分茁壮、茂盛的法国梧桐,觉得人的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原本健康的身体,在疾病与死亡面前竟然显得如此的无助与无奈。
一天傍晚,从病房的窗口望出去,路上有下班的人流在匆匆走过。一天的工作下来,他们的脸上挂着疲惫,但人群中却不时传来笑语喧哗。
一时间,我突然嫉妒起那群人来,嘴里就下意识地进出了那句话:
“工作着是美丽的!”
也就是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爸,一年到头从也不见他闲着,我们劝他说,干了一辈子活,好不容易退休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一听这话,我那没上过几天学的老爸便摇摇大手,说:“只要我能动弹,是我的福,也是你们做儿女的福!”
老爸肯定没读过甚至没听过‘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可他那朴素的思想,竟然与这句‘名人名言”不谋而合,而且是那么地贴切自然。
于是,我就想,我们之所以觉得工作烦人、累人,是因为我们还能工作。等到你真的不能工作了,只能躺在床上,那时候你才能体会出当初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善解人意的好老头,也就像咱们的辅导员。
“所以,”这位老同学最后说,“年轻体壮的时候,病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才会去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才会珍惜每一个工作日。只是那病千万可别要了命!”
那场病,对于这位同学,可能只是一次偶然,但却改变了他的人生,改变了他对工作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是那场生理上的疾病改变了他心理上的疾病,使他真正认识了“工作着是美丽的”这简单却又深刻的人生道理。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需要等到大病一次之后再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态度。从你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开始,你就要对自己说:工作是美丽的,生活是美丽的,生命是美丽的。
只有欢欣鼓舞地投身于你所热爱的事业里,你才会比别人有更丰足和喜人的收获,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永远对它保持浓厚的兴趣。
10.独立的精神
一位禅师云:我吃饭吃不到你肚里,你大便,我帮不上一点忙,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唐朝德山宣鉴禅师,在未悟道时是龙潭潭信的侍僧。有一天晚上,龙潭对他说:“夜已深,该回去歇息了。”德山道过晚安,走出师父的茅棚,却折回来说:“外面太黑了!”龙潭就点了一文蜡烛给他。当德山正要接过去时,龙潭即刻把蜡烛吹熄,就在这时候,德山大悟,便向龙潭礼拜。龙潭问他:“你见到什么?”
德山说:“从今以后,我对天下老和尚的话,不有所疑。”
第二天,德山把他喜欢的经典《青龙疏钞》烧掉了,他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所有可以依赖的东西,原来只是这么狭隘,如果不打开自己的心,独立思考,就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人。老和尚所说的并没有别的,就是要当一个不依赖经典,不依赖师父,不依赖人言,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成见,使自己成为觉者,一位能自我实现的人。
龙潭还曾对弟子们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牙如利剑,口如血盆,打一棒连头也不回。将来他会跑到孤峰顶上去建立我的家门。”这孤峰顶是什么呢?就是一颗独立的心。
依赖使一个人失去精神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依赖的人不能独立思考,缺乏创业的勇气,其肯定性较差,会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他一直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借助别人的扶助和判断。依赖者还会表现出剥削的性格倾向,他好吃懒做,坐享其成。
今天的教育,给孩子太多的依赖和保护,他们受到的纵容、娇宠过度。他们以为这样才会使他们安全,其实他们太过于依赖龙潭手上的蜡烛,以致将来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黑暗和挫折的挑战,成功又从何谈起呢?
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消除依赖心理:
1、在自我意识上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你渴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独立行事,彻底消除任何人的支配(但不排除必要的妥协)。同时与你所依赖的人谈话,告诉他们你需要独立行事,并明确你独立行事时的感受和目的。这是着手消除依赖牲的有效方法,因为其他人可能甚至还不知道你处于依赖和服从地位时的感受如何。
2、敢于说“不”,能够提出有效的生活目标,确定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同支配你的人打交道。当你不愿违心行事时,不妨回答说:“不,我不想这样做”,然后看看对方对你的这一答复的反应如何。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心时,同支配你的人推心置腹地谈一谈,然后告诉他,你以后愿意通过某个手势来向他表明你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你可以摸摸耳朵或歪歪嘴来表示你有自己的看法。
3、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请记住:你的父母、爱人、朋友、上级、孩子或其他人常常会不赞同你的某些行为,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价值。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你总会引起某些人的不满,这是生活的现实。你如果有思想准备,便不会因此而忧虑不安或不知所措,便可以挣脱在情感上束缚你的那些依赖枷锁。如果你为支配者(父母、爱人、上级或孩子)陷入惰性,那么即便有意回避他们,也还会无形中受人支配。
4、运用推心置腹法调节自己的意识。如果你觉得出于义务而不得不去看望某个人,问问你自己:别人若处于此种心理状态,你是否愿意让别人来看望你。如果你不愿意,那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找这些人去谈谈,让他们认识到仅仅出于义务的交往是有损于人的尊严的。
5、坚持不带任何条件的经济独立,不向任何人报账。你如果得向别人要钱花,便会成为他的奴隶。保证各自经济独立就不要继续发号施令,控制别人,也不会继续受制于人。
6、承认自己有保持私人秘密的愿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经历都告诉某人。你是独特而与众不同的,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事事都要告诉别人,那你便没有选择可言,当然也就成了不独立的人。在晚会上,不要老是陪伴着你的伙伴,不要出于义务而一直陪着他。两个人分开去找别人讲讲话,晚会结束之后再聚到一起。这样,你们会成倍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