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动物咬伤的预防必须密切观察伤人的狗或猫,判别是否患有狂犬病。疯狗、疯猫除了乱咬人和其他动物,常表现低头垂尾、漫无目标地乱窜、不能正常地转头弯身、叫声低嘶等,应及时隔离(暂不处死)。死后可行病理检查、动物接种或免疫学检查以确定诊断。若动物存活2周以上,可排除狂犬病。肯定或高度怀疑为疯狗、疯猫伤害的病人,应接受免疫治疗。先是被动免疫,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以后用主动免疫的精制狂犬病疫苗。狂犬病发病后预后不良,因此预防极为重要,主要是加强对狗、猫的管理工作
4.被动物咬伤后的急救人被动物咬伤后可能会感染狂犬病而致命。因此动物咬伤后必须在被咬伤的第一时间内到指定的预防机构(各级卫生防疫站)进行伤口处理和注射疫苗。具体方法如下:立即从伤口周围挤出污血用大量的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5分钟;再用双氧水、食用盐水或凉开水反复冲洗10分钟。冲洗完毕用5%的碘酒涂抹烧灼伤口。伤口一般不包扎或缝合,较大较深伤口应在医生指导下包扎缝合。此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狂犬疫苗,并开始用抗菌药如青霉素、甲硝唑或二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5.被动物咬伤需要立即注射疫苗无论被哪种动物咬伤,都必须在24小时之内接种狂犬疫苗。对重度咬伤者,特别是儿童,必须同时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6.得了狂犬病不能治愈狂犬病无药物可以治疗,死亡率高,应当加强预防。
七、中暑
1.中暑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中暑高热、中暑衰竭、中暑痉挛和日射病。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
2.中暑早期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3.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
4.中暑的预防
(1)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饮食。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4)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八、电击伤或雷击伤
1.电击伤俗称触电,是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雷击也是一种电击伤。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至。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电击伤的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于接触电源及电流穿出部位可见“入电口”与“出电口”。入电口处的皮肤被电火花烧伤呈焦黄色或灰褐色,重则炭化,且损伤部位较深,有时可达肌肉、骨骼。如电击伤同时伴有高温电弧闪光或电火花烧伤,周围皮肤可伴较广泛的热烧伤。损伤部焦痂经2~3周开始脱落,可继发出血和感染。
(2)全身表现。因电弧的种类、电压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而不同,重者有休克、昏迷、肌肉强直、呼吸停止、心室纤颤和心跳停止。
3.电击伤的急救措施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作为救助者必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现有条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绝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增加了电流的损伤,而且使救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电击的威胁。正确的救护方法是:首先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关闭电源。如触电发生在家中,可迅速采取拔去电源插座、关闭电源开关、拉开电源总闸刀的办法切断电流。
(2)斩断电路。如果在野外郊游、施工时因碰触被刮断在地的电线而触电,可用木柄干燥的大刀、斧头、铁锹等斩断电线,中断电流。
(3)挑开电线。如果人的躯体因触及下垂的电线被击倒,电线与躯体连接下很紧密,附近又无法找到电源开关,救助者可站在干燥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扁担、竹竿、手杖等绝缘物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
(4)拉开触电者。触电者的手部如果与电线连接紧密,无法挑开,可用大的干燥木棒将触电者拨离触电处。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往往神志不清,救助者应立即进行下一步的抢救。解开触电者的上衣领口和平腰带,使其呈仰卧位,头向后仰,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取下假牙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现呼吸停止、颈动脉处触及不到搏动,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直至伤员清醒或出现尸僵地进行,直至伤员清醒或出现尸僵、尸斑为止。在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设法与附近的医院取得联系,以便为伤员争取到更好的抢救条件。对于雷电击伤的伤员也要采取相同的急救措施。
4.电击伤的预防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安装和维修电器、电线时按规程操作,千万不要在电线上挂吊衣物;雷雨时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使用用铁柄伞,如被闪电击中,都可引起电击伤。
九、扭伤
1.扭伤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
2.扭伤的症状主要为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一般来讲,如果自己活动时扭伤部位虽然疼痛,但并不剧烈,大多是软组织损伤,可以自己医治。如果自己活动时有剧痛,不能站立和挪步,疼在骨头上,扭伤时有声响,伤后迅速肿胀等,是骨折的表现,应马上到医院诊治。
3.扭伤的预防
(1)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
(2)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
(3)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之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
(4)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伤。
(5)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习。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女性穿鞋鞋跟不宜过高。
4.扭伤的四步治疗方法
第一步,休息。受伤后马上休息,可以促进较快地复原,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以防伤势恶化。
第二步,冷敷。休息15—20分钟后须冷敷15—20分钟,然后拿开冰块休息5分后再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肿胀、疼痛及痉挛。冷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结束冷敷。不要太早停止冷敷而转用热敷,伤后两日内每天使用冷敷至少3—4次,较严重伤害时建议在使用冷敷3日后、且肿胀有明显消退时,才考虑使用热敷。
第三步,加压。先用干净敷料盖住伤口,用手、绷带等压迫患处,可减缓伤势恶化。
第四步,抬高。把伤处抬高于患者心脏高度,可以止血止肿。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先将伤处用夹板固定后再抬高。
§§§第三节农村常见中毒的表现及处理
一、什么是农药中毒及处理方法
(一)什么是农药中毒
1.农药知识农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农药用途广泛,其中以杀虫剂品种最多,用量最大。
2.农药中毒的发生途径农药进入人身体一般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经皮肤侵入。二是经呼吸道侵入。三是经消化道侵入。
专家提示:农药残留可以引起中毒!高温状态下,下田间喷洒农药,也极容易引起中毒!
(二)农药中毒的主要表现
1.急性中毒口周麻木,感觉刺痛,厌食、流口水、磨牙、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颤抖、抽搐、昏迷,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2.慢性中毒食欲缺乏,头痛、全身不适,有时眼结膜发炎、流泪、皮肤发紫、产生皮疹,特别是皮肤潮湿及多汗时易发生皮炎。
4.农药中毒后的处理
(1)经皮引起中毒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干净,或用肥皂水冲洗(敌百虫除外),或用碱性液体冲洗被污染的皮肤;若药液溅入眼内,立即清水(有条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可的松和氯霉素眼药水,无上述药品的话也可用清水代替严重立即送医院治疗。
(2)因为呼吸时吸入农药引起中毒者,立即将中毒者带离施药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解开衣领、腰带,保护呼吸畅通,除去假牙,注意保暖,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3)因误服或者自杀,经口引起中毒者,在昏迷不清醒时不得引吐,如神志清醒者,应及早引吐、洗胃、导泄或对症使用解毒剂。
其中引吐是排除毒物很重要的方法,方法如下:①先给中毒者喝200~400毫升水,然后用干净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位引吐。②用浓食盐水、肥皂引吐(但要注意敌百虫中毒者不宜用肥皂水或碱水、苏打水引吐或洗胃)。③用中药胆矾3克、瓜蒂3克研成细末一次冲服。④砷中毒者用鲜羊血引吐。
应注意,引吐必须在患者神志清醒时采用,当中毒者昏迷时,绝对不能采用,以免因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呕吐物必须留下以备检查用。在农药不明的时候一定要用清水。
专家提示:在农药生产车间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毒气中毒事故,救助者应戴好防毒面具后才能够进入现场。及时抢时间救人,救助者也必须屏住呼吸冲进现场,快速把病人抱出来。
病人或周围人应尽可能向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农药的名称、剂型、浓度等,以便争取时间进行抢救。
施洒农药时,人应站在风头进行。
(三)农药中毒的预防
1.生产性中毒的预防
(1)身体虚弱、有病、年老者,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未成年人,不要从事管理和使用农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