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威特三四岁时,父亲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简单走走,而是一边同威特谈话,一边教育。父亲从威特3岁半时就已开始教他认字,但这绝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先唤起威特的兴趣,只有当他有了兴趣时,才会开始教。
威特父亲的教学方法与现在学校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他首先买来10公分见方的德语字母印刷体铅字、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各10套。然后把这些字都贴到10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游戏的形式教小威特识字。当然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音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小威特组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威特对学习的兴趣,而不会让他觉得学习是种负担。
老威特用他的行动和教育成果告诉我们,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且在求知、探索与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成才之人并非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普通人也能成才。发明家爱迪生聪明吗?不聪明,小学还没毕业学校就不要他了,但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妈妈,爱迪生的妈妈懂得教育的秘诀,知道学习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说没有妈妈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诗人郭沫若小学语文只考了56分,不及格,说明他小时候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就因为他对诗文感兴趣,才成了大文学家。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培养女儿学习的兴趣,让女儿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你的女儿将来也一定会有爱迪生或郭沫若那样的成就。
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培养女儿的学习兴趣呢?
1
启发和引导女儿的求知欲
孩子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所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问。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女儿求知的萌芽,父母面对女儿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解释。如果女儿没有问题,父母还要主动给她讲一些为什么。
不要以为女儿小不懂事,其实她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不能忽略从小对她的教育。
2
教女儿学以致用
父母要鼓励女儿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女儿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不仅是加深记忆的过程,也是体验知识价值的过程。父母还可以带领女儿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女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和女儿一起探讨知识的用处,会大大激发女儿的学习兴趣。
3
让女儿尝试成功
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较低,多次失败,就会使其失去对这一事物的兴趣和信心。因此,给女儿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女儿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以求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女儿就在其中天天向上了。
教育箴言
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张洁
现在的中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唯一出路,于是分数便成了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现在的女孩也成了被分数衡量的对象,要知道求学毕竟不是求分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
眼下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问一问各自的女儿,大概没有一个不愿考高分的,这也难怪,传统的观念和保守的思想使父母和老师不允许她们对分数懈怠丝毫,只期望她们成为争分的高手,这就形成了一个极不公平的局面:分数线的一端,是赞美与鲜花,是奖赏与“高尚”;另一端,则是批评与苦果,是惩罚与“低俗”……生活中,随处可以听见家长们在一起谈论谁家女儿的成绩如何好,考分如何高,尔后便是聪明能干等将其美化塑造,形成一个定理:考分高的女孩,什么都好,什么都是高人一等。然而父母们没有想过,在学习与生活中,只把分数当命根而毫无实践经验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分数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考试,评分,可以检验女儿的阶段学习情况,这确实是一个衡量学业的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分数高,不一定证明知识掌握得全面、牢固,因为考试不可能涉及没有学过的知识。分数低,也不一定就证明女儿无可救药,因为失误对于任何人都是难免的。考试只能是检验老师教与孩子学的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努力地学习知识,掌握本领。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在市里某初中读二年级。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母亲是一家医院的骨科主治医生,家里的经济状况非常好。
她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聪明温顺,遵守学校纪律,对父母和老师的话一向唯命是从。在各门学科中,她的成绩都非常优秀,但是爸爸、妈妈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也过于严格。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她的数学考了全班第一的成绩98分,对于这个已经是名列前茅的成绩,父母却依然不满意,认为那2分也不应该丢掉,于是责怪她太粗心大意,对考试缺乏认真的态度,要求她在以后的考试中,做完试卷后,一定要仔细检查,反复检查五六次才可以。如果成绩达不到满分,就要受到重抄试卷三次的惩罚。
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使她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于是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在其后的每次考试中都遵从父母的要求仔细检查做过的题目,丝毫不敢懈怠,生怕出一点儿差错。从上初中开始,她答题的速度越来越慢,尤其在做数学试卷时,看题目必须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看,以防止自己把题目看错;做完题后还要一遍又一遍地验算所得的结果,甚至有时为一道题而反复检查将近三十分钟,否则就会感觉不放心,最后导致不能及时做完后面的考试题目。对同一道题如此长时间地反复检查,使她感到胸闷、头痛,而且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也下降到班里二十几名。
父母想用施压的方式让女儿考满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见到好成绩,反而危及女儿的身心健康,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现在的女孩为了读书出好成绩,几乎是整个人的精力都放在学习、考试上。而父母把所有的资源和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女儿身上,造成了女孩的精神紧张,压力巨大。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她能找一个好工作?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是增加她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还是社会的阅历,或者为人处世之道?并非说读书没有好处,而是要清楚拼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在学校考个满分,在年级中名列前茅,成为众人瞩目的高分生,以及考个好大学,这似乎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
但是,作为父母,期望女儿奋力争取的只是这些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看似正确的话,实质上已变成制造孩子恐慌的宣言。从日常生活的自理,到社会中的为人处世,以及能力与信念的培养,都是需要父母关心的,而不应该只把一切都与分数挂钩,结果让女儿背负的不是骄傲,也不是自信,而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奋力地跋涉于求学之路上。
分数固然重要,但是女儿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概念和尺寸,不要再逼迫女儿去争分了,其实,那是用女儿的健康去换分数,值得吗?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女儿的分数。
1
不要过于重视分数
尽管分数可以客观地显示出孩子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它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而且根本不涉及道德方面的问题。当你抱怨女儿没考好的时候,当你认定女儿是差生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套试卷是否符合实际,能否考出女儿的真实水平?女儿未必就那么差,只不过没有在试卷上发挥出来而已。
2
降低对女儿的期望值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智力、性格、气质等各不相同,即先天条件不同,因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就会有高下之分,考试分数也就出现相对的高低之别,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出类拔萃。所以,父母要根据女儿的实际情况,降低对女儿的期望值,这样对女儿会有好处。
3
改变“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算成才”的观念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金子总会发光”,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父母不必强迫女儿一定要考高分、上名牌大学。此外,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不同,适合做的工作也不同。只要女儿有兴趣,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可以取得非凡的业绩,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因此,成才观念的转变,也就改变了对女儿分数的看法。
教育箴言
父亲因孩子没考好而将其打死的事情曾经发生过。然而事隔几年,有人似乎又想重演历史的悲剧,孩子一次没考好,就大打出手,甚至将谬误当成真理,认为分数是永远的革命本钱,这是极为荒唐的。
学习本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人生没有比寻找智慧更快乐的事情了。女儿只有在学习中感到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才能真正将快乐进行到底。
曾听到一位母亲抱怨,女儿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自从进入高三后,各种测验、模拟考试接踵而来,女儿开始有些应付不来,整天无精打采,一副病恹恹的样子,有时还千方百计逃避这些考试,后来连课也不想去上了,早上赖在床上不想起,大人给她买的复习资料放在那里,她碰都不想碰一下。父母催促她学习,她的态度却时冷时热,一会儿向父母发誓一定要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一会儿又央求父母不想考了。母亲一听女儿不想考了,焦急万分,怀疑女儿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于是拉着女儿去看医生,医生问明情况后告诉她,她女儿这种状况是学习疲劳的表现。
学习疲劳是指由于长时间从事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兴趣下降、动机减弱、身心不适等现象。
心理学界认为,在连续紧张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多孩子会出现学习疲劳的情况,疲劳现象的出现是人大脑产生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它向人体发出需要暂停学习,进行调节休息的信号。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休息,疲劳的程度就会由弱到强逐渐加重。最初具体表现为学习精力不集中、听课走神、记忆力差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继而会出现呵欠连连、老是打瞌睡、反应迟钝、学习错误率增高、学习速度明显减慢;如果还没有进行调整就可能出现心理功能下降、思维停滞、精神萎靡,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等症状。
学习疲劳是持续过度的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的倦怠,它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学习疲劳大致可以分为学习生理疲劳和学习心理疲劳两大类。但事实上二者密切相关,难以截然区分。
学习生理疲劳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是因为长期学习导致大脑皮层细胞产生强烈兴奋,消耗大量能量,致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从而导致学习疲劳。学习生理疲劳的表现主要为:视力减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不足、失眠等。
心理疲劳一般不像身体疲劳发生的那样迅速,所以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就能够较长时间地持续学习而不感到十分疲劳。但是,集中精力持续学习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疲劳,使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许多研究指出:需要紧张注意、积极思维和记忆的学习活动,都容易发生疲劳。不愉快的作业比愉快的作业更容易疲劳,学习内容的单调也会引起心理的疲劳。另外,在异常的气温、湿度、缺氧、噪音、光线不良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学习,也容易疲劳。
疲劳的引起是有个体差异的。由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不同,如身体的强弱、能力、气质、兴趣、习惯的不同,都能影响疲劳的发生。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警惕女儿的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可以预防和克服的,父母如果发现自己女儿的“累”属于学习疲劳,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预防和克服。
1
确保女儿劳逸结合
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女儿回到家里,父母应该给女儿适当的活动、休息时间,学习一个小时后可以离开书桌,离开学习的环境,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不要休息时也伏在桌上背单词,背公式,要注意劳逸结合。连续“奋战”只会影响后面的复习。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那就让女儿在学习之余好好“磨刀”,然后才能更好地“砍柴”。
2
减轻对女儿施加的压力
父母不要给女儿划定过高的目标,使她在精神上有压力。父母对女儿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对她的学习不能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要看她的学习基础,每次考试题的难易及临场发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女儿的成绩要做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
3
培养女儿坚强的意志
父母要经常告诉女儿:“胜不骄,败不馁”,以培养女儿坚强的意志。在对女儿适当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融进父母对她的关爱之心,力求鼓励多于批评,切不可简单粗暴,致使女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父母也应该经常带女儿外出活动,增加接触素材,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打开思路。当女儿处于愉快的学习状态时,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这时心理上的疲劳症状就会很快得到消除。
教育箴言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