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从外乡来了一个人,带来一件袍子,对他们说:“如果穿上这件袍子,扣上一个扣子,那你就会离地一丈;扣上两颗扣子,你就会飞到半空中;扣上三颗扣子,你就会飞得无影无踪……”
丈夫没有等听清飞走以后如何才能够飞回来,就叫起来:“知道!知道!”
他穿上袍子,一下子把所有的扣子都扣上了,顿时飞上了天空。他的妻子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喊:“大家来看!大家来看!我的丈夫在飞!”
她跑呀!跑呀!眼睛看着天上,所以没有发现地上就是无底深渊,于是扑通掉了下去。深渊下面是一条河流。据说,男的因为在天上下不来,就变成了老鹰。女的变成了鱼。
听完这个故事,许多同学都笑了起来。但他们似乎又很快回过神来:“这不都是没有把别人的话听完整惹的祸吗!”这位老师接着问学生:“那你们在别人说话时会耐心倾听吗?”有的说:“自己知道应该耐心倾听,可一不耐烦就听不下去了。”有的说:“自己根本就没有把倾听当回事去好好想过。”从这以后,许多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认真倾听。
老师要使学生自觉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则要做一个好的让学生认真倾听的引导者和激发者。比如说数学特级教师朱乐平的一节《回文数》的数学活动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精神。
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回文数的概念之后(如11、22、121、141、4004等数,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读都一样的数),朱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朱老师:你们认识回文数了吗?
学生(齐声地回答):认识了。
朱老师:那每人写两个,行不行?
学生(自信地):行!
(学生迅速她写起来,不一会儿,都举起了手。)
朱老师:把你写的两个回文数加起来,看看结果还是不是回文数?
(学生迅速加起来,当多数学生做完后,朱老师开始组织交流。)
朱老师(指着学生1):你第一个举手,你先说说看。
学生1:两个回文数相加是回文数。
学生2(忙打断学生1的话):不对,两个一样的数才是回文数。
(显然,学生2由于着急,语意表达得不够明确。)
朱老师(微笑着):谁听清这位同学的发言了?
学生3(慢慢地举起手):他是说,两个相同的回文数相加才是回文数。比如11+11=22,33+33=66,121+121=242……
学生4(急切地,高高地举起手):不对,比如99+99=198就不是回文数。
朱老师(轻轻地抚摸着学生4的头):你真棒极了,听得这么仔细。
(师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
学生2(又一次急切地举起手):朱老师,我认为,两个回文数相加不一定是回文数。比如说121+222=353,353是回文数;但 4334+5885=10219,10219不是回文数。
(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鼓起了掌。)
朱老师:掌声告诉朱老师,这一次,你们真的听懂了。你们知道,听课的老师为什么要鼓掌吗?
朱老师(稍微停了一会儿,微笑着):他们和朱老师想的一样,两个回文数相加是不是回文数,结果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到大家都能积极动脑,仔细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意见、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老师们,你们说对吗?
(课堂上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们平常评价老师总是评价其教会了什么的教学效果,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你争说我抢发言”的闹哄哄的课堂是出不了什么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学生善于“听”。学生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从师的讲课和同学的发言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老师的教学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倾听的举动,事实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法。老师让学生学会倾听可以采用一些可以操作的方案。
(1)强化学生听的意识。当一个老师接手一个新班时,从第一堂时就要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要欣赏积极发言的学生,也要表扬专心倾听的学生。在训练学生专心倾听的意识时,老师可以在适当时候善意提醒学生“听××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经过多次强调和实践之后,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听别人把话说完的习惯了。如下面的例子中,老师让学生听完同学的发言,不仅使同学学会有意识倾听,而且还维护了发言者的尊严:
数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回答求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小强说是6平方厘米。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求的?”
小强响亮地回答:“1×6=6平方厘米”。
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阵哄笑声。有的同学还窃窃私语:“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够笨的!”
老师没有责怪小强,又向着同学们说:“也许小强还没有把话说完,你们让他把话说完,好不好?”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老师微笑着问:“你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可以吗?”
小强犹豫了一会儿,仰起头来,说:“一个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6个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嘛。”
老师问大家:“你们认为小强说得对不对?”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得对!”
小强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2)老师以身示范,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善于倾听也是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老师的倾听体现在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倾听是满足学生情感上被接受、受重视和被尊重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当学生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接受和理解时,就会更加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够做到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利顺畅还是吞吞吐吐,老师都要专心致志地去听,偶尔做些提示,最好不要随意打断。尤其是对于发言总要绕圈子的学生要耐心倾听完,最后用比较简短的话概括其主要意思,再反问学生:“你讲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老师的专注神情和倾听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让学生在平常行为中去效仿。
另外,老师在倾听时要善于寻找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力求做到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这也会给学生一个暗示: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去指正、补充、去深化。
而且,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用言语进行引导。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一些有导向性的语言指示:“瞧,小明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小明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小明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3)对学生进行倾听的实际训练。第一,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才发表意见。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让别人把话讲完,就是在别人似乎有错时也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对人的最起码的尊重。同时提倡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发言被别人打断,你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要求学生控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即使对他人的发言有意见也得等别人说完以后再发表。这样做,既能使发言者的表达欲望得到满足,又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如:
一位老师在教学未知数X时,他请了一位数学学得一般的学生来说一说X+23=75中的X在这一个题目中代表什么数,怎样求这个数。这位同学开始说:“加数+加数=和……”时,有些同学按捺不住自己,便用手在桌子上咚咚敲了几下,以示这位同学有错。这位老师便亲切地提醒同学们:“我们听他把话说完,好吗?”老师让这位学生继续说下去。“题中X表示一个加数,求一个加数只要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就可以了。”
显然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只是有些绕弯子而已,但其思维是连贯的。如果老师不坚持让同学们听完他的解释,那就可能委屈了这位同学,使其以后害怕在大家面前表达意见。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其他同学明白,只有耐心听完别人的发言,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要求不重复别人的错误。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课堂情形,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老师刚刚纠正了前一个学生发言中的错误,后一个学生紧接着又喊出了前面同学的错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其没有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所造成的结果。所以,要求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对自己不能判断正误的,要理解老师或其他同学的评价意见,不再重复此类的错误。比如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给生字找“朋友”时,同音字混淆不清,常常会重复别人的错误,对于这样的孩子除了要求其再找一个正确的“朋友”外,还要告诉他,正是因为没有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第三,要求学生虚心辩证地倾听。在同学对某个同学的看法提出不同看法时,自己要虚心听取,懂得概括不同同学发言的要点,要一分为二地、综合分析地看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提高。比如说:
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完分数应用题后,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剩下的长?老师让学生课后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来试做。第二天的数学课上,同学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法和答案。一种答案是,两根绳子剩下部分一样长;第二种答案是,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第三种答案是,这个题目做不出来,老师把这几种答案都写在黑板上,并没有做任何评价,只是让大家说说各自的解题理由。
学生甲说:“我在做这个题目时,是用我家的方桌来进行实际操作的,方桌两条边沿同样长,我量出它的9/10正好是9/10米。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同样长。”
学生乙立即反驳:“他说的不对,因为绳子的长度可能有很多种,我测量了长为2米、10米、17.5米、50米不同的绳子,计算得出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
学生丙开始发表意见了:“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这道题做不出来。理由是我用两支铅笔当绳子来比划的,铅笔只有 0.2米,截去9/10米是不可能的。”
同学们在认真倾听了别人的看法后,开始了争论。他们认为这几种答案都是对的。这时学生甲又站起来说:“老师,我又发现一个问题,我家方桌边长正好是1米,所以我得出同样长的结论。但是,如果边长比1米短时,我没有考虑过它的结论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是第一根剩下的要长呢?”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中可以看出,他虚心认真地听了他人的意见后,触动了自己的思想,开始辩证地思考问题了。
老师训练学生辩证地倾听,也就是让其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得启发,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总之,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好的表演者,还需要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真诚的理解者,一个积极的对话者,也需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只有师生皆为好的倾听者,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师生沟通才会更为顺畅,课堂管理也才会变得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