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从当上汽车销售店的保安人员开始,就暗暗地告诫自己:“这才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一定要像乔吉拉德那样做一名优秀的销售员。”既然下了决心,江南就开始为此而努力,他利用休息时间学汽车构造和维修知识,学习如何销售。
刚开始,江南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但是江南丝毫不泄气,继续努力。有一天,老板发现了他的才华,就让他做了一名销售顾问。江南继续努力,经过多年的打拼,他现在已经是某家大型汽车店的销售经理了。回想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江南感叹:“我是靠着自己的野心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提起邱涛,办公室里的人都不屑地形容他“不择手段,一心想当主管”。邱涛的确将自己的这种野心完完整整地显露了出来,并且,他的“野心”付诸于行动时表现得非常不当:挖墙角、争功劳、打小报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邱涛不惜靠踩踏别人出风头,而他的这种行为频频伤害了身边的同事。最后,虽然邱涛如愿以偿当上了部门主管,但员工们根本不买他的账,甚至集体抵制他。而为了当上主管,邱涛拼命工作,他甚至牺牲健康,一味工作,最后积劳成疾,苦不堪言。
丁立在求职的时候直接在简历上描写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他表示乐意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然后花上3至5年的时间来熟悉公司的业务,掌握相应的经验,然后向高级职位挑战。这份充满了“野心”的简历让招聘单位对丁立刮目相看。
尽管,丁立并没有出色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但是这并不影响该企业对他的满意度。最后,该企业对丁立破格录取,负责招聘的公司副总一锤定音:“我相信他能成功,我初出茅庐时的想法跟这位年轻人完全相同!”
孙莉去应聘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助理,主要任务是负责联系工厂和发货工作。
孙莉有做过外贸业务的经验,她干脆利落的性格也深得贸易公司经理的赏识。
但是,当这位经理随意问起孙莉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孙莉却很干脆地表示:先从外贸业务助理做起,积累三五年的经验后,希望尽快进入高级经理人行列。这番话却让贸易经理十分不满,他觉得孙莉还没当上助理就已经想当经理了,这样的人做事肯定不安分,说不定还会影响我的工作,这种人,我可不敢要!就这样,本来有可能被录取的孙莉落选了。
职场潜规则一:想成功,有“野心”才行
心理学家曾经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们只要有了野心,就会无意识地获取更多的力量去抓住对自己有利的资源。当然,在职场生涯中,光有野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职业规划设计,抓住机会、步步为营,才能最终实现梦想。
身处职场,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职场人士都会拥有自己的目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职场上也是一样,没有目标和理想的员工也算不上是好员工。目标和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野心,这是一种促使人积极向上、有所追求的原动力,正是在这种动力的指引下,让职场人奋斗、蜕变,并走向成熟。
所以,面对职场生活,要保持一定的激情,保持一定的野心,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的职场生活充满活力。想要拥有野心,首先要有自己预先所设定的目标,但你要记住:设定的实际目标一定是你所期望的。野心也要符合自身情况,否则野心也是一种空想,野心应当符合自己的个性,不必强求,如果能够按预期目标来发展会更好。
职场潜规则二:有野心,更要有行动
身处职场,有了目标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自信,要认识到野心是驱使你走向成功的动力,要认识到成功就是胜利。野心要符合一定的原则性,野心不要太大,目标定得太高,被不可能实现的强烈野心侵蚀,就容易走向失败。要将野心当作是一种挑战,当作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测试,试一试自己最大的能力,不要关闭自己的潜力。
既然有了野心,就要付诸行动,要力争做到最好。成功往往降临在那些优秀的人身上,所以只要自己能够成为最优秀的人,最好的事情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然,戒骄戒躁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取得成功时,也不要在胜利的荣誉中沉溺太久。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但这并不代表着人人都会有野心。身处职场,没有入门的人自然看不到职场潜规则下的诡计,他们之前的理想也会逐渐消失。而有了野心,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理想总是虚无的,但是野心却很实际,目标明确。但目标再好,不付出实际行动也是空欢喜一场。身处职场,应当明白你不比别人智商高多少,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比别人晚睡早起,多吃苦,多流汗!想要达成自己的野心,那么从现在做起,想在别人前面,做在别人前面!
拥有野心,自然要见机行动。尤其在面对领导方面,即便你的领导并没有突出的才能,那么你也要尊重他,配合领导做好工作,并且要想方设法地帮助领导高升。这其实也是职场的潜规则,因为领导高升,你立大功,提你接替他,对他又无威胁,你又会帮他巩固根据地。你做出了成绩,也为他长了面子。反之,若是你将自己的野心露出来,不能够配合领导的工作,那么即便你再有本事,也无法得到提拔。
有野心,也要抓住机遇,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才会无患。野心应当适当显露,比如对公司的重点工作,大政方针,可能突发的事件,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看法。一旦有好的机遇,就要立即抓住,这样便会有很好的效果,离自己野心的实现又近了一步。
李响在某个县城的接待办做科长,他做事向来唯命是从、谨慎小心。但是前几天却因为一件事情遭到了上司的臭骂。他并不是不听话,而错就错在他太听话。
今年,李响所在的县城要准备一个大型建设活动,活动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反对铺张浪费,并且要求各接待办都要大幅度缩减招待费用。李响十分认真地学习了会议精神。
紧接着,一位副县长出面接待了一批领导,并让李响去安排饭局。李响是完全严格按照文件的指示和规定,按每人50元的标准安排了饭菜和酒水。李响自作聪明地认为自己一定会得到上司的赏识,但是,得意劲还没完全来得及抖落,副县长就把李响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了一顿。
原来,因为宴会饭菜太过于寒酸,副县长感觉在客人面前丢了面子,心里十分不痛快,自然就拿李响出气!李响十分疑惑:“这不是领导自己提倡的要勤俭节约吗?我可是按照领导说得做啊,有什么错呢?领导到底说话算不算数?”李响一肚子牢骚和委屈。
公司准备举行一个活动,领导让办公室的几个文职人员准备一份报告,说是要开个大会用。领导一发话,文员们就忙乎开了。大家熬了好几个通宵,将稿子改了又改,总算通过了。领导当即决定,在下周四召开公司会议,要将活动开展起来。
几个文员一看领导通过了稿子,就松了口气。但是没两天,办公室的主人又将文员们召集起来,说领导要求尽快重新起草大会演讲稿,因为原先稿子里的一些观点和提法全部不适合,必须舍弃。
文员们一听就傻了眼,纷纷问到底是为什么?大家花了那么久的时间和精力才准备出来这份稿子,领导之前也说通过了,但是为何又突然说不用了呢?
“你们问我,我问谁去?事情就坏在你们自己身上!”主任愤愤地说。
几个文员十分疑惑。
主任说:“我也不想追究,到底是谁干的,谁心里清楚。你们当文员也这么多年了,怎么连这点规矩都不懂。领导的讲话稿子虽然是你们起草的,里面的一些观点和提法也是你们琢磨出来的,但是只要那稿子经过了领导的审查,那就是领导的思想,领导的成果。你们怎么能到处乱说?”
有人还是不懂,问道:“我们,乱说什么了?”
“还装糊涂?”主任生气地说,“今天领导把我叫过去,狠狠地骂了一顿,说咱们办公室有人在外面说,这次公司搞的活动,主要的思路和提法全是他想出来的。如果什么事你们都想出来了,那还要领导干什么?这不是让领导丢面子吗?所以,原先的提法一概不用!”
文员们没有办法,只好再熬夜赶工。
职场潜规则一:有些事只说不做,有些事只做不说
职场中有很多人都会不经意地犯下这样的错误,不少人并不清楚职场潜规则,并不知道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而有些事情只能说不能做。职场中,之所以只能说不能做,原因很简单,之所以要说,那完全是为了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正如,领导在会议上这样发言,让大家都要艰苦奋斗,不能铺张浪费。可能换了你,你也会这么说,甚至会大说特说,以示决心之坚决、态度之强硬。但是只是说说罢了,却不用去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些事虽然好说却不好做,或者说根本做不到。
正如,人们奇怪,为什么在反腐败的极力倡导之下,公款吃喝之风还这么严重?这是因为,对于一些领导来说,饭可以不吃,但面子不可以不讲。这便是职场中的潜规则,很多时候,职场人士必须明白,招待费可以省,但面子却一点也不能省。
正如,若是你针对工作给你的上司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上司采纳了。这个时候,你应当明白,除非上司主动在一些场合对你提出表扬,你是无论如何不能对任何人透露这是你的主意。就像你的领导让你就一些事情提炼了一个观点,这是你自己思考得来的,可能全是你的功劳,但只要经领导的嘴一念出,你的思想就不复存在了,你的思想就变成了领导的思想,你无论何时也不能和别人说是你想出来的。
职场潜规则二:直谏上司,分寸要把握
行走职场,首先要学会的事情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其中包括耐得住自己的劳动成果被领导占有。作为职场人士,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大发抱怨,其实没什么可以抱怨的,因为领导雇你,用的就是你的知识、你的智慧和你的时间。你是在这家公司工作,所以你在工作时间所做的任何事都是替领导做事,你的工作成果当然也百分之百属于领导。
其实,在职场生活中,除了遂事不谏,私事也不能谏。职场人士应当明白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因为你不说倒罢,一说反而把自己给卷进去了。如果因为有人揭发上司的某些事情,你好心好意去提醒上司,试想,如果你没有真凭实据,全是道听途说,那么就是莫须有的事。你不说反而是件好事,你去说了,就等于向上司表明:我相信这些莫须有的事都是真的。反而让自己在上司面前的印象大打折扣。
而若是你有足够的真凭实据,确定上司的行为的确存在,你好心好意去提醒上司,就等于又向上司表明:我在暗中调查你,在收集你的“黑材料”。所以,你将自己卷入这趟浑水中得不到一点好处,因此,职场中谏这种言是最容易适得其反的。
并不是说职场中不能进谏,除了私事,公事大多是可以谏言的。但谏公事,也要讲究技巧,也要看合适的时机,还得看自己和上司的关系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层次,以此来决定劝谏之言是深说还是浅说,是明说还是暗说,是多说还是少说。否则,一旦多说,就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前途,好心也成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