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的前夜,恺撒到他的部将雷必达家里赴宴。当话题偶然转到怎样的死法最好的时候,恺撒不假思索地说道:“突如其来的!”有人据此认为,恺撒似乎已预感到了死亡的阴影。其实不然。当时,罗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他们一旦过了这个年纪,大都津津乐道自己的“死亡”。因此,50多岁的恺撒说这番话,并不值得奇怪。
晚上恺撒回到自己家里安寝,半夜里所有的门窗突然被风吹开了。恺撒惊醒后,看到妻子在睡梦中哭泣。他叫醒她后询问得知:原来妻子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丈夫在自己的怀里被别人刺死了,并且在流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罗马共和国后期政坛凶险,妻子担心丈夫会遭人暗算,也在情理之中。但罗马人相信,梦是神灵的“启示”。
天亮以后,妻子因梦中出现的“凶兆”,要求他不要离家,取消元老院会议。在妻子的坚持之下,恺撒决定派他的亲信马克·安东尼去通知取消会议。这时密谋分子之一布鲁图来到恺撒家,居心叵测地极力劝说恺撒不要给人高傲的印象,要求他自己去元老院亲自宣布取消这次会议。在布鲁图的再三劝说下,恺撒最后答应由其陪同前往元老院。在途中,恺撒遇到了一位占卜师,据说此人过去曾警告他3月15日会有危险。恺撒本人不相信占卜,就开玩笑地对他说:“3月15日已经到了!”占卜师反驳道:“是啊,已经到了,但还没有过去。”随后,又有一名奴隶想到恺撒面前来,但被恺撒身边的人挤开了。于是这位奴隶来到恺撒家中,对恺撒的妻子说,他要等恺撒回来告诉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后,恺撒遇到了他的朋友阿尔提米多洛斯,阿尔提米多洛斯把一个记有谋杀阴谋的可靠消息的纸卷递给恺撒,并叮嘱他马上亲自看一看。由于遇到的请求者一个接一个,恺撒几次想打开这个纸卷,但直到走进元老院庞培议事厅,他也未来得及看这个纸卷一眼。
恺撒进入议事厅后,密谋分子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站在恺撒的坐椅后面,另一部分迎着恺撒走去,为一个被流放的犯人求情。恺撒坐下后,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但密谋分子们仍缠着他不放。这时,一名密谋分子扯下了恺撒的外袍,这就是动手的信号。密谋分子把恺撒团团围住,纷纷拔出匕首刺向恺撒。起初恺撒还在奋力抵抗,可当他看到自己一向十分信任的布鲁图也拿着匕首向他走过来的时候,他绝望地喊道:“布鲁图,连你也这样吗?”在这之后,他便用衣服裹住了头,停止了反抗。早在恺撒打败庞培后,罗马就有“恺撒笑,庞培哭”的说法,而他倒下的地方,恰好安放着一尊庞培的雕像。
当时的罗马人是十分迷信的,就这样,由于种种迹象和巧合,恺撒之死被渲染成具有神秘色彩的刺杀事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恺撒一生的确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他仗义疏财,交友广泛,宽容政敌,不计前嫌,最终被自己的部下和最亲近的朋友所谋害;他身经百战,在枪林箭雨中毫发未损,却在和平时代以“神圣不可侵犯”之躯,死于非命;他生前多次拒绝帝王的称号,死时却是被当做暴君诛杀,死后他的名字又被西方帝王用做头衔。真实的恺撒到底是暴君还是明主呢?人们对此充满了疑惑。
4.埃及艳后谜团终解开
她是亚历山大大帝手下一名将领的后代,后人送她一个绰号“埃及艳后”,多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绘画因她而生。她就是克娄巴特拉。可是,历史上的克娄巴特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她是为爱情献身的女英雄?是裸胸垂死的贪欲女王?抑或是长相平平但才华横溢的大学问家?最新的研究结果将这些谜团一一解开。
传说中的埃及艳后是一位“旷世的肉感妖妇”,她曾使强大的罗马帝国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克娄巴特拉生于公元前69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托勒密王朝册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长子托勒密和她共同执政,统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娄巴特拉登上王位。
克娄巴特拉在古埃及无疑是一位焦点人物,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将这位传奇女人描述为“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娄巴特拉同样被这样描绘:她用色相引诱恺撒大帝,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独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迷倒了安东尼。可是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娄巴特拉眼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杀,年仅38岁。
历史上真实的埃及艳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近期的雕塑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传闻塑造了一个美艳绝伦的艳后形象,她的神秘与手段自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虽说野史、传说和文学作品总能见到这位“埃及艳后”神秘的影子,但有关她本人的文献资料却是少之又少。历史上真实的克娄巴特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真的貌若天仙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还是到流传至今的雕像中去寻找。可是,保存至今的雕像实在是凤毛麟角,好在德国柏林博物馆尚有一尊据称是全世界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埃及艳后的肖像。
肖像所展示的埃及艳后并不美艳:看上去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头发只是简简单单地打个髻,风格朴实,这样的装扮显然无法俘获罗马将领的爱情。她的鼻子应该属于鹰钩鼻,她的嘴并不性感。她也不饰戴任何珠宝,没有耳环,没有项链。
如果说保存在柏林博物馆里的这尊雕像说服力尚嫌不够的话,伦敦大英博物馆最近举行的“埃及艳后”展览则彻底揭开了这位传奇女人的面纱。这是首次同时展出11尊克娄巴特拉的雕像,而这批雕像过去一直被误认为是其他王后。从这些雕像看,女王不过是个长相一般,脸上轮廓分明,看起来较为严厉的女人。她的个头矮小短粗,身高只有1.5米,身材明显偏胖。她的衣着也相当朴素,甚至脖子上有很明显的赘肉,牙齿长得毫无美感。这就是所谓的“埃及艳后”。
近期一位英国学者发现,埃及艳后掌握5种语言,她的宫廷其实是知识分子聚会的地方。
难道这就是那位让恺撒大帝和安东尼神魂颠倒的女人?答案是肯定的,但恺撒大帝和安东尼之所以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与克娄巴特拉的姿色并没有直接联系。这是英国一位学者的最新发现:其实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埃及艳后”不是靠美色而是凭卓越的思想和学识征服人心的。
克娄巴特拉在阿拉伯世界是备受尊崇的大学问家,她对炼金术、哲学以至数学和城市规划无一不晓。她聪明、诙谐、迷人,而且,她还具有惊人的毅力。克娄巴特拉精通多种语言,她的第一语言是希腊语,但她也会说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和埃及语。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埃及古物学者奥卡萨·艾尔·达利在一批以前从未被发现过的中世纪阿拉伯文献中发现,克娄巴特拉并不像希腊传记中描写的那样只是一个美艳妖娆、专爱勾引男人的风流女子,她可能是一个富有才华的数学家、化学家和哲学家。克娄巴特拉写过好几本关于科学的书,她的宫廷也绝非淫荡之所,而是知识分子聚会的地方,克娄巴特拉经常和一些科学专家开会讨论科学难题。
在克娄巴特拉执政期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大火案”,这座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图书馆毁于一旦。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手稿估计就在其中,有一个房间里放的全是荷马的作品,珍贵的《圣经旧约》的早期文稿也在这次大火中遗失。身为推崇科学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悲伤是不难想象的。不幸中的万幸是:她最后找回了20万册文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克娄巴特拉以美貌蜚声于天下,其实智慧才是她最值得称道的资产。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从未提及埃及艳后多么淫荡,他们经常将她称做“善良的学者”。
艾尔·达利表示:“他们(阿拉伯学者)赞美她的学识和管理能力。”达利具体解释说,“人们之所以只将埃及艳后看做是一个爱勾引男人的风流女王,是因为后人对她的认知全都来自于她的敌人。”我们当前所有有关埃及艳后的认知,都是来自于她当年的敌人———罗马人。罗马人对她相当轻视,希望将她描绘成一个性感亡国的尤物。
达利在《埃及古物学:迷失世纪》一书中写道:“阿拉伯人经常将克娄巴特拉称做‘善良的学者’,经常引用她的科学著述。”她甚至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将尼罗河的水引到亚历山大城就是她的功劳。像艾尔·巴克里、亚库特等阿拉伯学者都曾在文章中谈到过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称克娄巴特拉当年在亚历山大城设计的建筑计划“史无前例的庞大”。
埃及远古史学家阿兰鲍曼在分析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后也表示:“‘埃及艳后’绝非只凭美色来保家卫国,捍卫自己的王位。她运用的技巧跟我们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埃及艳后’美丽与智慧的真正体现。”埃及哈勒旺大学的教授吉哈宰克先生也说,尽管克娄巴特拉不像她与罗马将军的爱情故事中描写得那么漂亮,但我确信她是极聪明的,她对付罗马用的不是美人计。埃及亚历山大希腊罗马博物馆馆长艾哈迈德博士持同样的观点:克娄巴特拉在17岁时就继承父位当政,她统治埃及是凭聪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她与罗马将领们相处的三件武器是泼辣、聪慧和温柔。
5.秦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
坐落在距西安30公里的临潼县城东的秦始皇陵依山临水,场面开阔,气势宏伟。自1974年3月,在它的东侧发现了大型兵马俑从葬坑后,这儿游者如云,秦兵马俑以其布局严整、结构奇特的壮观场景,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兴趣。不过,秦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到底是谁呢?难道真的就是曾经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吗?
从目前开放的一号俑坑来看,如同真人真马的陶人陶马依坑排列,面向东方,俨然形成一个长方形军阵。俑坑东端有210个手执弓弩的武士俑,成三列横排。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戟、戈等各种长兵器,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还各有一排手执弓弩的武士俑,如同翼卫部队。排列有序的陶制兵马俑威武肃穆,气势十分雄壮。观者无不为数千年前的这支装备齐全、威风凛凛的队伍而动容,国内外学者甚至将这一奇观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由于兵马俑发掘于秦始皇陵东侧,一般学者均认为,这是秦始皇的从葬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样一个气壮山河的阵容,无疑是对当年一统宇内的秦始皇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
但是,近年来,学术界也有人对此提出了疑议。1984年第4期《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发表陈景元的署名文章,对秦兵马俑的主属问题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文章列举和分析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疑问和矛盾现象,断然否定秦始皇是兵马俑主人这一当今流行的说法。
陈景元认为俑坑中所有的武士精梳各种发髻,有的还头戴软帽,而攻坚作战中防卫所需的头盔却无一人具备。大量武士身着软袍,却无护身铠甲,不像是一支精锐的作战部队,说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令人费解。其次,在兵马俑中战车兵作为这支部队的主力,又似乎与秦代作战方式不同。在《文献通考》《寂园杂记》《淮南子》《史记》等史籍中,未见秦代有车战记载,只有大量使用步兵和骑兵的记载。再次,在二号坑中发现武士俑手持铜剑,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后,曾下令收缴全国铜制兵器运入咸阳,悉数销毁,铸成12个重各24万斤的大铜人。此后,铜制兵器已经匿迹,继续收藏便是罪不容诛的犯上行为,而秦始皇陪葬之物中竟然有铜制兵器,这又是令人费解之事。另外,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下诏“改正朔、易服色”,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而俑坑里的武士俑或穿大红大绿战袍,或着蓝、白、紫等杂色长裤,如此违抗秦始皇所定之制,岂不又是令人费解之事?
陈景元考证铜钺年代的顺序,追溯武士俑头冠和发髻的本源,判读从武士俑身上发现的铭文,以及对旧楚军队和兵马俑坑西侧凸字型小墓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个大型兵马俑坑的主人应该是秦昭王的生母秦宣太后。这种推测把秦兵马俑坑的营建年代向前推了半个世纪。
他的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但是绝大多数学者从坑内文字资料、坑内遗物、遗迹、秦陵的整个布局、俑坑中威武雄壮的阵列分析,仍然认为秦始皇是秦俑的主人。秦鸣在《文博》杂志1985年第1期以《秦俑坑是始皇陵的陪葬坑》为题阐述了这个观点,他特别指出俑坑西北角一座级别较低的墓葬至今尚难断定其主人是男是女,根本与宣太后无关,但可以肯定俑坑的主人不是宣太后,而是秦始皇。
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则对俑坑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同一期《文博》杂志上以《秦俑之谜》为题,撰文认为:近年秦俑坑虽然出土文物甚富,但至今尚未发现有能够证明秦俑坑为秦始皇陵园一部分的文字资料。当时的秦国仍有以活人殉葬的旧习,建造如此大型俑坑似无必要。此外,在坑内第一次出土的几千件兵器中铁器极为罕见,这与当时已很发达的冶铁水平很不相称,因而秦俑坑不是秦始皇陵园建筑中的一部分,而是属于纪念性质的建筑物。
1985年第2期《社会科学》杂志发表刘修明的文章提出,在兵马俑坑中许多带铭文的兵器出土时土层未乱,而这些兵器中有属于秦始皇时代的三年、四年、五年、七年的“相邦吕不韦戈”,还有十四年、十五年、十七年、十九年的“寺工”——长铍,比宣太后晚50年的兵器是不可能跑到宣太后的陪葬坑的。因而他确认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那么宣太后的葬地在何处呢?据《史记》记载“宣太后死,葬芷阳骊山”。芷阳在骊山南麓临潼韩山谷洪庆一带,这同在骊山北麓的始皇陵及其陪葬坑相距甚远。陈景元所指兵马俑坑西侧凸字型小墓决非宣太后墓,很可能是秦始皇陵的一座从葬墓,或是兵马俑坑的一个组成部分。
6.特洛伊战争的真假
出自《荷马史诗》,并被当代艺术家通过电影再现的火爆的特洛伊战争,令考古学家倍感压力,因为那次木马屠城的惨烈尚未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