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5800000020

第20章

经济学原理

对行为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律和定律的应用,可以帮助商家在细微之处,切中顾客的心理,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定。

营销中心理效应的应用

在商场的家电区,同样是29寸的彩色电视机,有的卖4000多元,有的卖2000多元。而在购买电视的顾客中,很多人并不是选择价格便宜的,而是选择价格高的名牌产品。这是为什么呢?

名牌效应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因为,一般来说,名牌产品更能够给人以信赖感。但是很多时候,不是名牌的产品其质量也并不比名牌产品的质量差。

如果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其价格存在大的差距,其实是不公平的。但是现实中,人们还是对名牌产品追捧有加。

类似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都可以见到。比如,清华大学的一般毕业生,其水平也许根本不及其他高校的优等生,但是用人单位却会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这种不是由产品质量而是因为其他因素造成的排斥现象,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造成这一现象也有其特定的因素。比如,电视机,人们对其质量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购买一台电视机通常要用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对其有所认识。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受到哪种电视的销量大,哪种电视有名气等评比和调查的影响。

而在人才市场上,由于各个学校的评分标准不同,用人单位很难根据学校提供的成绩单对学生进行评估和比较,只能根据对毕业学校的认识以及一些社会调查的结果进行选择。

经济学原理

在消费者无法对产品的质量做出理性的判断时,他们往往会参考一些产品本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名声、销量、评价等,并以此做出购买的选择。这种不是由产品质量而是因为其他因素造成的排斥现象,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非质量因素的价格歧视

走在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很多商品都会贴出“大甩卖”、“大出血”、“跳楼价”等海报;还有很多商店在店庆时,大打折扣,说是“回馈顾客”。如此的打折价,商家真的是在赔本销售吗?

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商业风气”,许多商店都把打折作为招揽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实,商店的打折也是有底价的,商家只要打折程度合理,以获得“薄利多销”的效果,那么商家还是可以在打折的情况下,获得比原来更多的销售收入。

如果从重量上来说,当然是8盎司的大杯比7盎司的小杯更划算。但是,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们选择的却是7盎司的小杯,并愿意为小杯多付钱。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些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比如,到底选择哪种冰淇淋的时候,人们不是通过其真实的重量来判断的,而是依据两种杯子哪个更满一些,满的就愿意多付钱,不满的就不愿意多付钱。这说明人们的理性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其实际情况往往却不是这样的。

例如,麦当劳卖的冰激凌,螺旋形的冰激凌高高地堆在蛋卷之外,虽然几口就会被吃完,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很多,很超值。因此,大家都喜欢买这样的冰激凌。

还有肯德基的薯条,人们总是觉得小包的最划算,但是实际上只是小包的包小,显得满一些,而实际上并不比大包实惠。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就如同冰激凌和薯条,其容量并非我们目测就可以确定的,而我们之所以做出判断,靠的也只是主观的感觉。于是很多商家也正好抓住顾客的这一心理,制造一些“看上去很美、很多、很满”的效果,来吸引顾客,使之愿意为此多花钱。

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冰激凌,一种冰激凌有7盎司,但是却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眼看就要溢出来了;而另一种冰激凌8盎司,但是装在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并不满。如果是你,你愿意为哪一种冰激凌付更多的钱呢?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因为评价依据的不同往往会产生心理偏差,而商家往往也会利用这种心理偏差,制造商品“看上去很美”的效果,获得更大的利润。

消费中的心理偏差

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些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

麦当劳的冰淇淋,肯德基的薯条,人们总是觉得买小而满的最划算,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说,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很多商家正好抓住顾客的这一心理偏差,制造一些“看上去很美、很多、很满”的效果,来吸引顾客,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8为什么很多商家动不动就会来一次“大甩卖”“大回馈”,有的甚至还贴出“跳楼价”“大出血”等字样,难道他们真的在做亏本买卖吗?

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商业风气”,许多商店都把打折作为招揽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商店都会打出“大出血”、“跳楼价”等字样,而且店老板也会不停地唉声叹气,好像自己真的在“出血”似的;有一些商场,也常常会打出“买一送一”、“满200送100”的广告,或者在一周年、五周年、十周年店庆的时候,给商品大打折扣,以“答谢新老顾客的关爱”,店庆明明只有一天,而商场的庆祝活动却要搞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一些小店,每天喊着“最后一天大甩卖”,却不知道哪天才是最后一天。

消费者似乎每天都被打折的氛围所笼罩,似乎所有的东西都很便宜,自己能够花很少的钱买很超值的商品,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商家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如果商家真的“大出血”,一次两次可以,整天整月地“出血”,自己就真的会因“失血过多”而亡。因此,除了一些商家真的是因为拆迁、转让等被迫降价甩卖之外,其他的商家则都是以打折为名义来招揽顾客的。并且,商店的打折也是有底价的,商家只是降低了在单件商品上的利润,并以此来吸引顾客,以获得“薄利多销”的效果,只要商品的销售量增加了,而打折程度又很合理,那么商家还是可以在打折的情况下,获得比原来更多的销售收入。

经济学原理

在疯狂的打折潮流中,商家往往借此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加销量,实现“薄利多销”,以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

“薄利多销”的折扣效应

通过多年奋斗而最后成为亿万富翁的李嘉诚曾经坦言,自己赚第一个1000万比赚第一个100万简单容易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个村妇,她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买了两只母鸡,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细心地饲养着,并梦想着不久之后自己就会摆脱贫困,变得富裕起来。人们都说她是白日做梦,凭借两只母鸡就想发财致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她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只要这两只母鸡下够几十个鸡蛋,就可以孵出两窝小鸡,小鸡长大又可以下蛋孵小鸡,小鸡长大后再下蛋,再孵小鸡……这样循环下去,自己家的鸡就会越来越多,发财致富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果然几年以后,她的两只鸡变成了上万只鸡,她拥有了自己的养鸡场,每年收入几十万,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富翁。

这种“鸡生蛋,蛋孵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的结果,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市场倍增效应”。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你有一次成功投资,不仅你的名声会“一传十,十传百,变得家喻户晓”,你的金钱收益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此,只要你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接下来的1000万,就不会太难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一开始默默无闻,一旦一件事做得很出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就会备受欢迎,生意也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挣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倍增效应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一次成功的投资带来的往往不仅仅只是一次的成功,而是会因为这次的成功而带来更大的成功。而且,一方面的成功投资,不仅会使自己这一方面得到加强,而且会带来其他方面成功的连锁反应,使你的成功“四面开花”。

经济学原理

投资的倍增效应,使投资者获得的不只是一次的成功,还会因此而带来更大的成功。

成功投资的连锁反应

居家过日子,没有属于自己的家,那日子也就没法过了,因此,很多人都在为买房子而发愁。但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什么不等到钱赚够了再买房,而是通过贷款的方式先住上房子,然后慢慢还贷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很幸福地说:“我攒够了30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笑了笑,也很幸福地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两个老太太,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虽然他们都很满足,但是不同的是,那位美国老太太虽然在还贷款中度过了一辈子,但是也住了一辈子好房子。而中国老太太一辈子为了房子努力挣钱,真正住进大房子的时间却是很短的。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四件大事,但是房子问题似乎更加突出,很多人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沦为了“房奴”,也许攒一辈子钱也买不上一套好房子。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信贷业务的推广,人们想要买房子,有了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住房按揭贷款方式,而不是一次性付清的方式。对于很多居民来说,一次性付清的方式给其造成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而每月的还贷,则相对轻松许多。但即使选择贷款的方式,消费者也还是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随着银行利率的浮动,可能到最后人们会付出远远高于选择一次性付清方式的房款,但是考虑到时间价值和经济压力,人们还是会选择后者。

经济学原理

信贷业务的发展和推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减轻了其承担的经济压力,在与人方便的同时也获得了利益。

对于很多居民来说,选择一次性付清的方式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每月还贷,则相对轻松很多。两个老太太,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消费观。美国老太太虽然在还贷款中度过了一辈子,但是却住了一辈子的好房子。而中国老太太一辈子为了房子努力挣钱,真正住进大房子的时间却是很短的。

同类推荐
  • 公共住宅金融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住宅金融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在梳理西方公共住宅金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书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住宅的供求特点决定了,普通住宅既是政府干预的主要对象,也是公共住宅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
  • 中国民生60年

    中国民生60年

    一个真正实现了民生变革的社会,是可以适应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一个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的社会,不但可以促进民生变革及其发展,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生变革60年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必须清醒地回首,并深深地思索。60年的民生变革怎么去形容和评价?古语云:鉴往知来。历史或许才是最好的回答。60年一个轮回,而中国民生变革的轮回需要回答和回味的的确太多太多。让本书带领你驻足回眸,去感受、去回味60年间,中国人民与中国民生变革历经的磨难和阵痛以及勇往直前的坚实步伐。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地位和前景问题、应对入世挑战问题等。
  • 中国声音

    中国声音

    中国的声音已经成功传递了中国将积极参与构建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的信号,并引发了国内外对寻求美元以外的安全的国际通行货币的深度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已经是中国人在改变世界新格局过程中,迈出的最坚实最有力的一步。
热门推荐
  • 妙手小医生

    妙手小医生

    不学无术的穷小子林秋混迹于都市,且看他如何凭借着神奇的医术混得风生水起,雄霸一方!纯美女医生、清纯小萝莉相继登场……
  • 请跟我活下去

    请跟我活下去

    这儿是牢笼,是监狱,是炼狱。是攻与守,兵与贼的一场生死试炼熔炉,更是猫捉老鼠的猎场,死亡无处不在。但,谁又是谁呢,谁又是可以信任的呢?于是,这又是关于信任的故事,却是生死两难的选择、考验和豪赌,信对,活,信错,亡。雨尘,七岁被掳到杀手训炼秘境,且看他的如何“请跟我,活下去”!
  •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是胡兰成散文体自传,叙述其传奇一生。作者身处民国乱世,人生遭遇跌宕起伏,对世景世情,感触深入、独到。虽是颠沛流离,却以翻转生命的姿态、欢喜的笔调总结和反省一生。在其笔下,一路展开的,尽是悠悠人世的美丽风景。
  • 无限之言灵

    无限之言灵

    这只是本人纠结产物,纯粹是把自身的想法记录下来而已。随时可能太监,身为新人来说。第二,封面我随便做的。用手机做的。如果封面显示了的话……已经太监了。不用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五行神坛

    五行神坛

    天下有五神坛,金、木、水、火、土,其中四坛联手灭了土神坛之后,天下就只有四个神坛的领域,分别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土神坛沉入大地,所处的天下中心变成了一片广袤的森林,人们称为遗迹森林。而万峰就是降临在这片森林边境的小镇。他三岁就失去父母,他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长,一边认识各种志同道友,一路不断强大自己,一边强大到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别人……
  • 旧梧桐

    旧梧桐

    梧桐树下的那个少年,已经不在了因为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也因为那个女孩已经走了就剩下旧梧桐一树了你遥不可及,我努力靠近——————————————大家支持一下
  • 无罪谋杀

    无罪谋杀

    最骇人听闻的谋杀,最匪夷所思的真相!!食人晚宴、封口女、情人冰雕、南大凶手自首、人皮祭画、镜中鬼影……你永远无法用常人的思维理解这些恐怖诡异的凶案背后所隐藏的真实目的。让擅长催眠的心理医生以独特的视角,带您走进那些可怕罪犯的心灵深处,洞悉那些令人生畏的真相。特此声明:有心脏病史的人请放弃!IQ低于120的人请放弃!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请放弃!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要试图猜测真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