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成人小孩”的出现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应该接受事实,面对现实,让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睁开双眼,面对现实停止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接受现实,不要逃避自己的责任,大胆去尝试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拖延,勇敢地跨出这一步。
用笔记下自己的行为客观地对自己的自主能力进行评价,把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的各种行为罗列出来,检查自己当前的行为是否符合一个成年人的标准,然后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行动起来
给自己定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小目标,尽力去完成它,不要拖延。如果感觉自己能力有限,可以向家人、朋友征求意见,然后,正视自己的责任,逐步学会承担这些责任。
总是无端地害怕这害怕那,害怕工作做不好遭老板的批评,害怕他人在背地里评论自己,害怕遇到自己不想见的人,谈恋爱害怕选错对象。总之,害怕的情绪总是如影随形。该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情绪呢?
害怕是人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和即将发生的事的心理解构,它就像一种互相缠绕的心理体验,害怕会接连不断,形成连锁反应。人经常会处在一种混乱的心理感受中,总是在预感或求证着一些事,由此,产生丰富的心灵现实。如果产生贫困的预感,就会视钱如命,想尽办法拼命挣钱,以此来减弱对贫困的害怕。再如,对权利和成就的渴望与追逐,即使知道自己不需要那么多,可还是不能克制自己停止追求,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害怕心理。有些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欢,可还是会全神贯注地去做,这也是一种害怕心理,害怕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和不良影响。
害怕蟑螂的人,通常会比他人更多地关注房子的屋顶、墙角,凡是蟑螂可能待的地方,都会引起他的高度关注。人总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体验着预兆般的恐惧和不安。害怕蟑螂的人通常发现蟑螂的概率比较大,对蟑螂的关注度比常人高。
的确,人们通常会有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征兆感,这种征兆感会引发人的某种观念或行为,因为害怕某些事情的发生,所以他们想尽办法去阻止。但是在阻止的过程中又会引发另一种征兆感,等待着另一个糟糕的观念产生,这样渐渐就会陷入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
当人害怕一件糟糕的事发生时,精神会变得高度紧张,由此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之下,内心害怕的事情往往会很快降临。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你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发生什么。其实是人的心理在作祟,越是害怕的事物,人在面对它时越会格外谨慎小心;而由于过度担心,就往往会出错,结果越出错越害怕,久而久之,就陷入了害怕的怪圈当中。
把害怕解读为喜欢
把你的害怕心理转变成喜欢心理,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安情绪,让自己保持轻松的状态,试着用喜欢的心态接受你害怕的事物,把这种害怕转化为你行动的动力。
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通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来增加自信,自信的人通常会有强烈的安全感,或者把自己的害怕心理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逐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培养谦卑、隐忍、大度的心态
以豁达的胸襟接受现实,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事物的发展变化。同时,要学着发现事物好的方面,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即将发生的事。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大街上有两人在吵架,这本不算什么大事,却引来几个人的围观,几分钟以后,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后边行走的行人也驻足观望。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跟从别人呢?
这反映的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形成印象、做出判断的心理变化过程。当个人受到大多数人的影响时,就会对自己的想法、行为产生怀疑,随即调整自己,尽量和他人保持一致。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随大流”。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人是群体动物,习惯了群体生活。如果个人的表现与多数人的表现不同,他就会感到孤立,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到自己脱离了群体,由此变得忧虑和不安。当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他人保持一致时,又会产生“没有错”的安全感,自然会感到轻松而舒适。为了不给自己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多数人会选择随大流。
此外,不同类型的人出现从众心理的程度不同。通常来说,女性意志薄弱,一般比男性易出现从众心理。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内向,有着强烈的自卑感,那么他比性格外向、自信乐观的人更易出现从众心理。再者,从众心理的出现与人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差异、生活阅历的多少等有关。文化程度低者比文化程度高者出现从众心理的概率大,年龄小的人与年龄大的人相比,更易产生从众心理,生活阅历丰富的人明显比生活阅历浅的人产生从众心理的概率小。但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理智地分析形势,坚持正确的立场,不要盲目从众。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理性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不要人云亦云,给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审时度势,不要鼠目寸光。要长远地看待问题,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盲目追随大众。
以战略家的眼光看问题
遇到问题要仔细分析,分析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看看自己是否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坚持真理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大众的意见有时候未必是对的。如果经过检验你的观点和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你就应该坚持,盲目从众只会扼杀人的创造力。
刚刚做母亲,每天都是手忙脚乱的。听到孩子的哭声,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看到孩子幼小的身体,自己却不敢伸手去抱,怕伤到他;每天忙得蓬头垢面,有时候甚至不知从何下手。
女性朋友在变成母亲的那一刻都能感觉自己多了一层责任,内心也充满了恐慌与担忧,不知道怎么样做一个母亲,也不知道怎样对这个幼小的生命负责。
做过母亲的人都能够体会初为人母时蓬头垢面的日子。新母亲在最初的日子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这是一个角色认同和角色混淆的阶段,母亲既是孩子,也是母亲。此时,新母亲首先要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母亲了,进入到角色之中,生命之中也开始充满母性、温柔与接纳婴儿。这个时期你是完全属于这个孩子的,想着为孩子做好一切,做一个好妈妈。
初为人母并不容易。对于刚生完孩子的妈妈,她们的情感是十分脆弱的,这个时期可能会出现巨大恐慌,患上产后抑郁症,会突然担心,也会突然流泪,心情变得十分沮丧,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想着自己已经做了妈妈了,再也不是以前的娇小姐了,也即将告别少女的身材,她们的心中可能满是恐惧,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诉说,继而陷入恐慌之中,憎恶刚出生的孩子。
刚生完小孩子的母亲更容易产生悲观心理。她们担心孩子,担心孩子会出什么事情,担心孩子会呼吸停止等,总要时刻看着孩子才能放心,离开一会儿,这种悲伤就会浮上心头,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当她们想到,孩子只有完全依赖自己才能存活下来,怎能不被这些事关生死的问题所缠绕呢?”同时,随着孩子的出生,自己的父母晋升为祖父母,新妈妈就会感觉时光的飞逝,也担心着自己的父母会突然离自己而逝,在她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
初为人母不紧张、不恐慌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学适应孩子的到来,接受他、享受他,这样才能感受到人间的天伦之乐。
坚信自己是个好母亲
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好孩子的母亲,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做母亲的,既然已经做了母亲,就要相信自己是个好母亲,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迎接这个生命,相信自己一定能做个好母亲。
不要对孩子过分紧张
人的生命力是很强的,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健康成长,当孩子啼哭时,没有必要马上想着孩子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首先应该想到可能孩子是饿了,我应该给孩子喂奶了。
恢复正常的性生活
有些女人做了妈妈以后,基本上就不想要性生活了。其实,性生活是夫妻间的润滑剂,和谐的性爱能增进生活的乐趣,也会快速摆脱产后不良情绪。
我在一家外企上班,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日子很平淡,但是最近我总是感到特别累,身体好像一直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怎么才能不再疲劳呢?
劳累是现代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体验。快节奏的生活和过重的压力让人们用尽了体力和精力。弥漫性的精力缺乏和能量缺失的感觉伴随着生活的每一秒钟,很多人似乎已经被慢性疲劳淹没殆尽。慢性疲劳在慢慢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磨灭着人们的激情。
疲劳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生活中的一系列外界事件把疲劳贯注在我们身体里,过大的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之和大于身体和精神的承受能力,健康成为负数,身体开始出现失衡,这时疲劳就找上门来了。工作压力太大,生活的负担太沉重等,这些都可能促进疲劳的产生。乔治·泽古莱兹和克里斯蒂·泽古莱兹两位心理专家认为:“制造疲劳的罪魁祸首是你理解和处理生活问题和健康的态度和方法。
”他们同时指出,真正解决疲劳感的方式是找出疲劳的根源,找到生活的平衡点,我们是可以变得轻松和乐观的,因为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除了生活重负给我们造成的疲劳,认知的扭曲也是导致长期疲劳的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要学会向非理性思维质疑。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就免不了要犯错误。认识到了自己,也就能够开始了解产生疲劳的忧虑在哪里,找到根源,把它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这样就能感到自己的忧虑已经被别人分担了一些,疲劳感就会逐渐消失。要舍弃那些过高的欲望。对于想得到的,人们会苦苦追求,所求不得就会感觉到身心劳累。放弃,接受现实,也接受人生是不完美的,在欲望消失的那一刹那,疲劳感也会因此消失。
长期的慢性疲劳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疲劳是有办法对抗的,也是可以消除的。
让人生“虚”一点
应该学一点庄子“虚”的思想。淡泊名利,逍遥自在,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庄子却能独享内心的宁静,这和“虚”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改正自己的认知
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们,存在即合理。要承认人是会犯错误的,但是这不否认人存在的价值。要学会具备李白的思想:“天生我材必有用”。
加强锻炼
运动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从运动中也能感受到身心愉悦,也会充满自信。对于充满自信的人生,疲劳感相对就会减轻,就能享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