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位中国女留学生在美国进修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时,有一门课程要求她和班上的其他三名同学一组到一家企业去实地参与编写一份企划方案。由于同组的另外三个美国同学对企划开发都没什么概念,所以她这位组长只好将重责一肩挑起,并几乎是独立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方案上交后,厂商及教授对他们的(其实是她的)方案都相当满意。第二天她在拿到成绩时发现自己得的竟然是一个B,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她的另外三个美国同学拿的却都是A。她感到愤慨,前去询问她的教授。
“为什么其他人都是A,而我是B?”“哦!那是因为你的组员认为你对这个小组没什么贡献!”“啊?但是,你该知道那份计划几乎是我一个人弄出来的啊?”“哦!是啊!他们也都是这么说的,但论起在团队中的贡献。”
“说起贡献,你知道Jone每次我叫他来开会,他都推三阻四,不愿意参加;Jeff每次写的程序几乎都不能用,都是我帮他改写的;Mimi除了晚上帮我们叫Pizza外,几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会这样呢?Jone说你每次开会都从不听他的,所以感觉没有必要再参加你开的会了;Jeff觉得他的工作成果被你任意修改而感到不被尊重,也因此越来越不喜欢参与你的领导了;但Mimi对于挽救小组陷于分崩离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你们这个小组最终完成了任务。”
“我亲爱的教授先生!你该不是在搞种族歧视吧?”“我可怜的孩子,你会打篮球吗?”“这关篮球什么事?”“这么说吧,任何大学生,对于竞争大都不会陌生。高考的竞争就像是打棒球,而不是打篮球。如果你当一个外野手,球飞过来了,你只能靠自己去接住它,别的队员跑过来,不但帮不上忙,还可能妨碍了你接球。高考也是这样的一场个人秀,无论你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多么想帮你,你最后还是得自己一个人进考场。但是出了高考大门,你会发现这类个人秀型的竞争是很少见的。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的成功都必须仰赖于别人跟你的合作。就像是一个篮球球员那样,任何的得分都必须靠队员之间亲密的配合。如迈克尔·乔丹,他除了精湛的球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与队员间良好的合作。”。
女留学生恍然大悟。现在,这位中国女留学生在工作中间每天都需要上级的提携、同事的帮助,以及别人的大力配合,她的团队在她的引领下永远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活力。从这个中国女留学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你所交际的圈子对于事业的成败及工作的好坏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拥有多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与合适的人建立稳固关系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开拓你的视野,让你随时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并提高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喜爱文学艺术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叫做“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学习作诗,不能单纯地就诗学诗,而应把功夫下在掌握渊博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上。对于希望建立起强大人脉的人来说,这句话同样重要。
在单位工作,见到的都是同事和客户,大家谈论的基本都是同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但要把这首“诗”写好,就不能光凭着工作上的付出,还要通过业余时间的人际交往获取写好“诗”的经验方法。
但生活中,有一些人整天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而叫苦连天。网织得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实绩。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你必须要注意时刻理顺你的关系网,该增的增,该删的删,该修的修,该补的补。而编织一张好的关系网,大致要经历以下3个步骤。
1.筛选
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
2.排队
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要“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3.对关系进行分类
适时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关系网之中。当你对身边的关系网进行分门别类时,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所以,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不是吗?即使你拥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还具有雄辩的口才,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促成一次商谈。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物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相信你的出击一定会完美无缺,百发百中。
选对方法做对事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其实人脉不仅仅是钱脉,人脉更是命脉。学会储蓄人脉资源,创造生命中的贵人,维系好人际关系网,是当今女性一定要具备的本领。假如你将这些本领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运用到你的工作、生活之中,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是一个好运的人。
拥有“破冰”的能量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做到诚实、正直、廉洁、不欺骗、不夸大,要愿意跟别人分享信息,个人的一贯表现都要一致,要以一种有尊严、光明正大的态度待人。这涉及做人的道理,真正成功的人不是靠技巧成功,而是靠内在的品德修养成功。
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愿望,希望能有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这种愿望能充分地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新的鼓舞力量。
1914年,托马斯·沃森创办了闻名于世的IBM公司。他看到当时有些企业内部风气不良,许多资历老的员工欺压新来者,新老员工之间结下仇怨,职工内部很不团结。为了避免由于内部不团结而造成生产损失的情况在IBM公司里发生,托马斯·沃森提出了“必须尊重每一个人”的宗旨。
托马斯认为,尊重人就要讲公平,只有平等对待,互相尊重,才能形成团结友爱的氛围。因此,沃森叫人专门制定了工作礼节的自我检查手册,人手一册,随时对照检查。为检查职工是否遵守必要的礼节,他在各个基层中,任命1或2名任期为1年的“礼节委员”。
另一方面IBM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公司里任何员工都必须尊重,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员工尊重顾客,即使对待同行竞争对象也应同等对待。在IBM公司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任何头衔字样,洗手间也没有写着什么长官使用,停车场也没有为长官预留位置,也没有主管专用餐厅。IBM公司打造了这样一个非常平等的环境,每个人都同样受到尊敬。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缺点都不尽相同,你应该去积极寻找团队成员中积极的品质,并且学习它,让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在团队合作中被消灭。团队强调的是协同工作,较少有命令和指示,所以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去积极寻找其他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特别是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知识型员工更是如此。有时一句小小的鼓励和赞许就可以使他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并且,当你对别人寄予希望时,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寄予希望。
你应该时常地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比如自己是不是还是那么对人冷漠,或者还是那么言辞锋利。这些缺点在单兵作战时可能还能被人忍受,但在团队合作中会成为你进一步成长的障碍。团队工作中需要成员在一起不断地讨论,如果你固执己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无法与他人达成一致,就不可能融入团队,团队的工作就无法进展下去。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妨在某次讨论中将它坦诚地讲出来,承认自己的缺点,让大家共同帮助你改进,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可能会让你感到尴尬,但你不必担心别人的嘲笑,你只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意外事故甚至不幸,一个坚强的人,总是力求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不幸。但是,无论如何,一个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是不可能正常地生活下去的。
有人说,看一个人道德修养如何,只需让他面对别人的欢乐和不幸,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面对别人的快乐,是由衷地为他的成功而高兴还是妒忌;面对别人的不幸和困难,是为他焦急,为他排难,还是冷漠甚至幸灾乐祸,这都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直接表明一个人道德教养的深度和广度。
什么是同情?同情不是怜悯,或者说不仅仅是怜悯。有许多自尊心很强的人,是很少向人诉说自己的困难与不幸的。因此,仅仅是怜悯的表示,非但不能帮他解除苦恼,反而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很少有人会对无声的真诚的帮助予以拒绝,如果他们真正需要帮助。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将同情分为两种,他说,有一种完全出自感情的冲动,看到别人的不幸后本能的难受。它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而另一种是配合着冷静理智的真正同情,有正确的认识,贯彻的毅力,还有坚强的耐性。只有在不慌不忙、不屈不挠的状况下,一个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才能做到舍己为人!而这样的同情没有真诚的愿望、道德上的理解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们说,同情不仅仅是怜悯,它是一种在理解基础上的情感。只有怀着深切的关心,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有真诚的同情,才能有助人的愿望和行为。“真诚的同情是最有效的良药。”它医治的不仅是当时的痛苦,还会平复以往造成的嫌隙,会带来感情上的一致,为建立友谊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女说服他人自有招
说服力等于财富!一个人生活品质、事业成就取决于他的沟通、表达、说服的能力。
在生活中,对他人产生偏见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偏见又称为刻板印象。也就是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形成了固定的偏见。
刻板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人们不仅对曾经接触过的人具有刻板印象,即使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也会根据间接的资料与信息产生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积极的刻板印象总是把对方想象得完美、善良、热情、友好。消极的刻板印象则反之。无论是积极的刻板印象,还是消极的刻板印象,由于都没有用变化、发展、客观的观点看人,因此很容易陷入偏见的泥潭,即好的就永远好,坏的就永远坏,或者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把人看死。
偏见的产生一般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先入为主”。凭肤浅的“第一印象”进行判断,只要第一印象好,就认为此人好,愿意热情对待,笑脸相迎;若第一印象不好,就认为此人不好,冷眼相待,漠然处之。二是“循环证实”。人际交往是一个感情互动过程,对待他人友好或不友好的态度,都会有相应的感情反馈。若你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不好,那么,消极的感情互动就会在彼此的交往中进一步得到证实,使双方的交往热情继续下降,这又反过来恶化原来的最初印象。在如此循环中,偏见就越来越深了。三是“片面推理”。如某人经济拮据,手头钱少,就无端推测他可能见钱眼开,甚至会有点手脚不干净。这就是平时所说的“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
而且在纠正别人偏见的过程中,有些人时常犯这样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这样的效果往往不好。
那么,说服别人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社会学家在长期的社会研究中发现,说服人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以下几种是比较实用和简单的:
1.注重感情
人是十分珍视感情的,在人与人的接触和交往中,感情的作用就十分重要。在说服人的时候,首先要创造一种平和、温暖或是热情、诚恳的气氛。有人说,再雄辩的哲学家也无法说服不愿改变看法的人,惟一的手段是先使他心软。其道理就在这里。在说服对象抗拒心态比较重的情况下,先让他们“发挥”一下是对的。“发挥”不只是情绪的宣泄,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原来的路上走得更远。这时,因为事情已经过火、过头,也因为走得越远,错误就越容易暴露,他们自己便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他自己就把自己说服了。
2.先顺后逆、先退后进
心理学有个“名片效应”,是说与人接触,先要向人家介绍自己的情况,让人家了解自己,取得信任。心理学还有个“自己人效应”,是说与人接触,要取得人家信任,就应该先让人家认为你是他的“自己人”。我们采用这种先顺后逆的说服方法,的确可以消除对方的对立情绪,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认同感自然建立。
3.激发动机
美国的门罗教授提出了一种激发动机的五步法。一是引起对方的注意。主要是要善于提出问题。二是指出他需要什么,把说服对象引到他自己的问题上。三是告诉他怎么解决,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四是指出两种后果,即是不同的两种结果。五是说明应采取的行动。这便是结论。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说服对方,是从对方的动机出发,先在动机上寻求一致点,这样的说服既能迅速成功,又不用大费唇舌。
4.寻找沟通点
即是如何引起对方注意。实际上,无论在心理、感情,还是在生理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双方的共鸣之处,即沟通点。共同的爱好、兴趣,共同的性格、情感,共同的方向、理想,共同的行业、工作等,都是很好的沟通媒介。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对方哪怕是向我们这里移动一小步,他们的立场、态度、认识,都会发生显着的变化。
5.拿出权威的地位
心理学有个“权威性偏见”,是对权威产生的一种过分崇拜的评价性偏见。人们听到、看到的权威,往往是闪闪发光的东西,并不了解他的另一面,所以会产生盲目性。
问题是,人们并不很清楚这一点。你用权威的话说,人们就信服;你拿出权威的地位,人们就很少提出疑议。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引用权威的语言和材料也能起到说服的作用。比如,“此地段多起事故,请注意安全”,和警察提醒您“这里一个月有三人死于车祸。”显然,后者的作用会大得多。
6.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