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盲目攀高心理及其调适
盲目攀高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和条件。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没有完全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德才完人,所以求职中不肯“屈就”,对稍有不对自己胃口的用人单位就抱着拒绝的态度,结果是错过机遇、曲高和寡、难以就业。还有的毕业生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最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闹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而不顾及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适合这一行业。
要克服这一种错误的择业心理,就需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谨慎地进行分析,看看什么样的行业或单位可以让自己学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而不是盲目地找寻社会上的热门行业或前沿行业,如果是学与用不对口,甚至是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根本就是你的一个弱点或不足,就会不利于你的人生价值的实现。
八、消极依赖心理及其调适
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去“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依赖亲戚、朋友、社会关系给自己找门路;或者自以为有某些优越的条件,依赖自己成绩很优秀或自己是优秀毕业生等坐等学校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很不合拍,最终很难有好的结果。要克服消极依赖的求职心理,主要是要求毕业生时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一个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积极参与的社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求职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体意识,勇于面对就业的形势。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注意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和职业意识,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或是主动参与某些社会活动,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逐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在以后的择业过程中自然就会克服消极依赖的不良心理。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选择的准备
一、做好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是接受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应该具备比其他青年群体更为优良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就大学生自身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
(一)掌握知识、开发智力
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前人与他人运用自己的智力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后人开发智力的养料。掌握知识,用社会需要的知识来丰富自己,才能见多识广、高瞻远瞩,才能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大学是人生最宝贵的求知阶段,要用丰富的、全面的、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大学生应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的学习:①要搞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②要加强系统、综合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注重人文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高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一方面知识在迅速更新;另一方面知识呈现出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知识面过于狭窄,则无法应付未来社会对知识的要求。③要加强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运用。
智力和知识密不可分。智力是通过学习活动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反过来影响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开发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学习知识就不可能有智力的发展。人的智力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加工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加工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的。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智力。知识可以陈旧,而创造知识的能力应该常青。因此,大学生不仅应是学习很多知识的人,而且更主要的是应成为有能力创造更多知识的人。
(二)培养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主要是指个体的情绪、意志、人格等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心理学家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认为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关系密切,与创造能力关系密切,在成就与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受过系统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理应成为具有高素质的优良非智力因素的优秀人才。要具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例如,对绘画感兴趣的人,就会把注意力倾向于绘画,在言话谈语中也会表现出心驰神往的情绪。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提高自觉性。充分认识到兴趣是爱好的基础,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对于人的创造活动和工作研究具有入门作用。②增强兴趣的广度。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接触和注意更多的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使智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③培养中心兴趣。中心兴趣能够促使人获得深邃的知识,发展某个方面的特殊才能,使活动富有创造性;能够保持兴趣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使精力专注,持之以恒,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2.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则是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具有较大的暂时性和情境性,情感则比较稳定持久。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情绪状态可分为激情、心境和热情等形态。高级情感可分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情绪、情感的特点。有人形容青年的情绪、情感是“疾风怒涛式的”、“狂风暴雨般的”,这种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青年的情绪和情感总是以极其迅速、极其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且常常不稳定、变化快,具有两极性特点。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热情与狂热、兴奋与狂欢、成功与狂妄常常紧密相伴,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引导正确,这些情绪和情感就会变成巨大的热情和力量;如果引导错误,就会做出对自己、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都不利的事情来。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身情绪、情感的特点,提高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抑制不良的情绪、情感,逐步走向成熟。要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的情绪、情感,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都没有好处。因此,大学生必须善于控制消极的情绪、情感,控制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转化控制,即充分利用兴奋与抑制的诱导规律,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转化到积极情绪中去;②冷化控制,让强烈爆发出来的消极情绪处在消极性的抑制状态,即通常说的“遇事要冷静处理”;③环境控制,利用环境来控制自己,强迫自己找个好环境,促使强烈的情绪平静下来。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要有豁达的胸怀,正确认识自己、对待别人;加强意志锻炼和优良性格的培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敞开心扉,经常与别人交流思想,理解别人的情感;要理智地对待一切,用社会的准则规范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3.培养良好的意志
意志是人出自一定的动机,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意志行动具有3个特点:①人的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②人的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意志是人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司马迁为了写《史记》,甘于忍受宫刑,坚持几十年,使《史记》成为千古绝唱,他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忍受着生活的穷困潦倒,奋斗几十年,终于向世人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靠的也是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意志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钥匙,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意志,要在4个品质上下工夫。①培养意志的自觉性。要学会在活动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社会意义,自觉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勇往直前;
②培养意志的果断性。要学会在活动中适时地下定决心,采取行动,提高思维的判断性和敏捷性,善于当机立断,增强行动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的时候优柔寡断、彷徨摇摆、错过机遇。③培养意志的自制力。要学会在意志行动中正确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情绪。顺利时,不忘乎所以、停滞不前;困难时,不灰心丧气、半途而废;面对多种动机时,能够分清轻重缓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动排除干扰,保证达到预定的目的。④培养意志的坚忍性。就是要有在行动中不怕任何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自制力是克服内心障碍的动力,坚忍性是克服外部困难与障碍的动力。培养坚忍性就是要有持之以恒、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敢于战胜困难、长期作战的精神,自觉克服见异思迁、遇到困难就泄气的不成熟心理。
4.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一个人待人处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做什么”反映人对现实的态度,“怎样做”反映人的行为方式。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实践、生活经历不同,人的性格也千差万别。有的人谦虚谨慎,处处严于律己;有的人则自高自大,宽于恕己。有的人对人诚实忠厚,与人为善;有的人则尖酸刻薄、冷嘲热讽。有的人刻苦勤奋、勇于创新;有的人则懒散保守、畏缩不前。性格是人格品质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是带有一定社会倾向的个性品质。
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就要努力做到:①提高培养良好性格的自觉性。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人的正确思考、理智待人处世有很大的作用。大学生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自制力、性格果断、坚毅的人;②积极向他人学习。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中,要善于向周围的同学学习,特别是向那些性格自信自强、正直坦率、谦虚谨慎、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追求真理的同学学习;③善于听取意见,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不良性格。
5.培养积极的价值观
价值观属于人格中的核心成分。价值观是指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及取舍时所持的准则。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活动的方向和途径。大学生要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观的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①要将自己的价值走向与自身成才、崇高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②注意价值走向确立中科学的批判性,防止盲目从众、盲目趋新、盲目选择;③追求主体价值走向的稳定性,防止过强的价值观冲突及多元价值追求的无序。
二、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
要正确地、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气质、性格,并客观地加以评价,才能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而为之努力奋斗。从选择职业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可以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是指自己幻想中将要从事的职业和创造的业绩。而现实自我则是指实际上或可能从事的职业和达到的业绩水平。客观地评价自己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只有充分地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竞争,在社会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样才会避免社会期望与自我评价的冲突,从而缩小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的差距,进而提高求职择业的成功率。
三、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信息和客观困难
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择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就业的信息很多,范围也比较广,大学生应该了解的就业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就业的政策、规定、方针
首先,要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及高校每年都会根据当年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定、细则,了解这些内容是保证自己更好地求职择业的前提和基础,对择业会有极大的帮助。
2.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变化,各地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要充分了解本行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急需人才的部门和专业门类。毕业生要了解这些变化,才会认清社会就业形势发展的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的市场发展形势来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
3.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
用人单位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人才的数量和具体要求。
(2)单位的性质及其在行业中、地区中的地位以及发展的前景。
(3)单位目前的硬件设施、发展规模、经济效益、职工人数及收入情况和其他的一些福利待遇等。
(4)单位的管理体制、岗位设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工培训的机会、个人发展的前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