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大学学习的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许多专业不是一个确实的“专”,也许是几个专业的综合。更为具体、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大三或大四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以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因此,大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扩大综合性,特别是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选错专业而又无法改换专业的学生来说,广泛学习、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或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淡化你对专业的不满心理。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面比较窄,而理科专业的学生选择的面比较宽。不管你是学习哪一行哪一专业,只懂得某个领域的知识,别的领域一概不知是不行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复合型的人才,所以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学文科的学生应该懂得一点儿科学技术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学理科的学生应该懂得一点儿文科知识,学习一些哲学、文学、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但不管学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发展和工作的适应性。
大学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已经完全不同。学习思想不再是“懂”、“透”、“化”,而是“专”、“精”、“尖”,学习的方法已经从中学时的“吸收---消化---储存”记忆型向大学的“探求---转化---创造”创新型和研究型的方向转变,学习从一味地接受记忆向独立思考的研究问题的方向转变。同时,大学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的培养。一些专业还要求学生必须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沿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或要求学生尽早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知识创造。所以,在大学里,会时常看到许多学生在大三或大四就开始跟随导师从事一些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学业的适应:学会学习
一提到学习,也许有许多学生会说:“谁不会学习。”其实,大学的学习不是那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学习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认识学习活动、掌握学习规律、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得知识,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或是“专业知识”,绝不是每个人天生就会的东西。为什么到了大学会有很多学生不会学习了呢?除了大学的学习环境、条件以及大学的授课特点等与原来中学的学习特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即没有学会学习。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指导观念和行为。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最为重要的“证书”是“学会学习”的合格证。知识才是最为重要的力量。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学习”这一“证书”至关重要,这是大学生今后在社会生存的法宝,是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和职业人的保证,是终身受用的最为宝贵的东西。那么,合格的学会学习者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认为,合格的学习者就是“学会了学习”的学习者。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正确的学习理想、目标与学习观念
具有学习的理想与目标,就会减少因为大学生活不适应而带来的一些厌学现象的发生,如不愿意上课、迟到、旷课、请假,上课时无精打采、说话、不注意听讲、睡觉,一读书就觉得困倦、疲劳与厌烦,不完成课后作业或是抄袭作业,时常把主要精力用于打扑克、玩游戏、上网聊天、娱乐休闲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若是有了正确的学习理想与目标,就能指导自己的一切行为活动,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其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地提高。
大学生学习知识,一定要防止知识面过窄的偏向。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时,仅仅依靠现有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在大学时代,不能仅仅将专业知识学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超前的学习意识,广泛涉猎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新知识、新发现,建立起以专业为主干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2.学习的自主性
前面已经说过,大学学习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动机是紧密相连的。学会学习者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自觉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自己已经制订好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调控和自我监督自己的学习,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发现问题会及时解决。学习的自主性其实质就是自己能够独立地、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我们认为,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若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自学的方法、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顺利地完成好学业,还会把知识学通、学懂、学活,而且能够深刻地影响到大学毕业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应该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也是大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
3.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而非发现真理的过程,只看到学习可以接受的一面,而忽视和排斥它还有“发现”的一面。把学习过程仅仅看成由感知教材到理解教材,再到巩固提高的认识过程,于是便形成了“吸收---消化---储存”的学习方法。而大学不是让学生知道现成的结论是什么,是需要学生知道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注重在学习中形成“探求---转化---创造”的学习方法。将可接受的一面与发现的一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学习中要有自己的创造。合格的学习者应该是这样的人。
4.掌握一般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
当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许多科学的学习理论。能让我们科学地认识学习过程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为大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所以,合格的学习者还应该从理论上了解一些现代的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很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5.学习是有效的
真正的会学习,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你的学习是真正有效的,而非无效的。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考虑3个要素: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
学习时间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是由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素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能力、个性差异,以及个人的理解力和非智力能力不同所造成的。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把时间真正用于学习上,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这才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自己对知识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熟悉到熟练、从近期变化到长远变化上。否则,就成为无效和低效的学习。学习结果不仅仅表现在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上,更应该表现在智能发展、技术掌握、情意变化上。同时还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并形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有效结果。
学习体验是指对学习的感受。这一点往往是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指标。也就是说,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这是考量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放松心情、愉悦情绪、能给自己带来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掌握实践技能的乐趣和情感的体验。这应该是学习有效性的灵魂。
这3个指标是具体内在的统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学习时间是前提,是保证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体现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有效的知识掌握,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增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的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进自我乐于学习,并会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与心理发展
在个人的生活历程中,学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生理成熟及先天遗传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习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越突出,学习的社会意义也就越显著,特别是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掌握信息至关重要,不学习就无法生活。“活到老,学到老”是应该永远牢记的至理名言。
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和可能;而学习又使心理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这就是学习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将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从年龄特征上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向青年期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因此心理活动也有别于少年时期和青年初期,此阶段的心理发展对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
1.感知方面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都是当前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因而知觉受人的各种特点的制约。一个人的知识、兴趣、情绪等都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不同的人对于对象的知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往往是不同的,往往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于同样对象的知觉也是不一样的。大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由于受专业课学习的影响,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的发展。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体现,大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验、实习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大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例如,计算机维修专业,通过有关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计算机的性能与系统、工作原理等,不仅在视、听觉方面形成感知能力,而且能够通过感知对有故障的计算机形成判断,从而修复故障。
2.注意方面的发展
注意是指人的意识对来自于外界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可分为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两种,集中性注意是指人们在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输入时,必须选择其中的一种信息,必须同时注意这些刺激,并作为相应的反应。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这两种注意的水平都会有明显的发展。虽然注意活动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作本身,但它始终伴随并组织各种心理过程和动作进行。
某些专业技术课程的训练内容要求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的某一侧面或精细地操作某一工作物,如机械制图的绘图、计算机的维修、电子技术课的元器件测量等。这些内容都能形成和发展集中性注意。还有在使用技术过程要求的同时,必须运用不同种类的技能或动作,这也训练了同学们同时将注意力分配到几个事物或现象上去。如驾驶学校学生练习驾驶汽车,这一过程要求他们同时把注意力分配到汽车的方向盘(手控制)、油门或刹车踏板(脚控制)和路面情况(目视)3个方面,即要求运动觉、视觉技能同时活动,忽略任何一方面就不能协调地驾驶汽车,也就会出现问题。
3.记忆方面的发展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所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并形成其心理特征。
在记忆方面,青年初期的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最佳的“黄金”时期。对于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同学们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并且,比起儿童、少年,在单位时间内记忆的内容多。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比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多一倍,比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几乎多4倍。同时,同学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
记忆是经验的保持,但是这种保持不能理解为像在保险柜或冰箱中那样保存。在多数情况下,识记都要经过复习。人们学习过的东西,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因此,大学生千万不能自认为自己年轻记忆力强而忽视复习的重要性。
4.思维方面的发展
思维同感觉和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