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大学生一向青春靓丽、充满活力、朝气蓬勃。他们是时代的骄子,阳光、健康向上,又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因此常被社会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面对现实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家庭压力以及学校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困难,许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适应的现象,对生活和学业不知所措,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了矛盾,出现了心理问题。据统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全体大学生人数的20%30%。这一比例是比较大的。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容忽视的、严重的问题,应当引起学生本人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特别是一些强烈的刺激超出了人的正常的承受能力时,大学生又无法很好地加以解决与应激,就会引起心理的强烈变化,进而产生变态行为或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
心理障碍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异常的统称。这些心理异常现象通常是由人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或药物的等多重原因造成,并以个人无法有效地适应日常生活为其特征。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异常,也可以表现为明显的行为偏激,还可以表现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无论表现为什么症状,心理障碍都会严重地损害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心理障碍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个心理学概念,这一概念至今还在发展过程当中。现在,人们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心理障碍较之单纯的生物学概念更为合理、更为全面。对于一种心理行为的衡量标准,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不同的观念,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概念或观点。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判别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是相当困难的。首先,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的差别只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几乎无法确定一种绝对的标准来度量错综复杂的异常心理活动现象。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个体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对心理障碍的判别。其中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症状和病因学标准及心理测验标准使用较为广泛。
二、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
1.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是以一般人的正常心理与行为作为参照,判断他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常的状态还是变态。或者以自身的经验、体验评价他人的心理活动,鉴别心理活动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这种判别标准受判别者的知识水平、观察角度、情感倾向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
2.社会适应标准
依据是否遵循社会行为准则,是否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价值观念和顺应社会风俗等标准,来判别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正常。社会适应标准关键是看其人是否具有生活处理的能力,是否具有遵守社会规则与社会风俗的能力,是否具有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同时还要看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能够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
3.症状和病因学的标准
人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表现,这都是属于正常的。但是有些异常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是在正常人的身上不存在的,或是不应该发生的。如果出现了,而且时间比较长的话,就可以判定为异常,例如,幻想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这种症状和病因学的标准是以物理学、化学检查、心理测定等各种新技术方法为客观尺度的,这一标准比较客观,但适用范围很窄。
4.统计心理测验标准
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的测量。一般心理特征的人,绝大多数居于中间部位的均值附近,即为正常,为常态分布,分布两端的小部分人就为异常。一般来说,有心理障碍者,其对应的心理测量结果大多在异常范围之内,但也有例外的,如低智商可视为异常,高智商虽在均值外,但不能视为异常。这种方法比较规范,易于比较和交流,但其标准不能绝对化。
三、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能影响人们正常行为和学习效能的心理状态。心理障碍的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的表现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交恐惧症
这种症状表现为不敢和陌生人接触,不愿意参加公众集体活动,见了陌生人或在社交场合面红耳赤,低头不语,不敢和人对视,过度害羞,对社会活动极为恐惧害怕,生怕在他人面前有失体面或说错话,因而自我封闭。这种病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使他们难以在社会活动中增长知识、交流思想、学会处世技巧,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学业、学习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社交恐惧症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逐步的适应,可以逐渐消除,部分同学可以借助抗抑郁药物来治疗,同时要接受心理指导,激励自己多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交活动,从而消除自己的心理压力并使之得到解决。
2.自卑
自卑常表现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心,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比他人低一等。仅仅表现自卑而无其他明显神经质症状的人,在他人眼里似乎就是一个能力低下的人。可事实上,他们一旦精神振奋起来,有了自信心,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则证明他们的智慧和能力绝不比别人低,其原因是自我期望值过高,一旦受到挫折,便失去了自信心。他们因自卑感而苦恼,这也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仅有自卑感而没有痛苦,一般认为不属于神经质症。其病因是因为心理与社会适应不良造成的。
3.失眠恐惧
失眠恐惧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醒后入睡困难,并经常伴有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昏脑涨、情绪低落等一些亚健康症状。总认为身心疲劳是因为失眠引起的,只要能好好地提高睡眠质量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于是睡眠成为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患者最害怕的是失眠。这种害怕加剧了患者的恐惧感,身心疲劳和情绪不好不仅没有得到改变,反而加剧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失眠,只是由心理作用而引起的。
治疗失眠恐惧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一切都要顺其自然,睡觉时不要想得太多,要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放松自己。每天晚上需要定时入睡,不能过于熬夜。每天早上都要定时起床。不要有过多失眠的思想包袱,更不要利用或依赖安眠药来入睡。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情绪激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总是将失眠放在心上,一定要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样就能解决失眠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在入睡前做放松气功练习,如“三线放松功”、自我放松暗示等,这样就会很快进入梦乡。
4.不良情绪
我们都知道不良情绪会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对情绪不良的心理障碍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遇事恼怒、激愤,或经常对一些事情抱怨,或悔恨,或焦虑不安,或压抑,或痛苦。自己也知道情绪不好,但遇事就会表现出这些不良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不及时宣泄与疏导,紧张而不良的情绪就可能转化为新刺激,会消耗人的精力,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长期的不良情绪表现会形成恶性循环,抑制大学生的理智,还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那么,怎样对待不良的情绪呢?
(1)适当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比如遇到痛苦、受到委屈时,就可以大声地哭出来,或者大吼几声;高兴时,可以大声笑出来,或者跳起来。但要注意环境、场合、地点和时间,同时还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善于控制自己,注意影响。
(2)注意利用情绪转移法。也就是将不良的情绪及时转移出去,不要总是想着不愉快的事,而是通过转移环境和方式来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通过一些体育活动、文艺活动或散步或唱歌等多种方式来转换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以调整自己的心情。
(3)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情操。这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最佳方法。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自己的文化、道德、情感的修养,要豁达大度,想得开,放得下,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从自身的角度来反省自己,处处冷静分析,多从事情的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分析问题,不要钻牛角尖,不“过分”地看重,一切都要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而且还要向他人学习待人处事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才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4)多与他人沟通与指点。对不良的情绪,一方面可宣泄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他人倒出“苦水”,与他人进行沟通,咨询解决的方法。不要将不良情绪的“能量”积累起来,而是要将饱和的不良情绪“能量”不断地宣泄出来,使不良情绪的“能量”降低到最低,以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心理障碍是大学生的多发症状,多为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性困惑、学习压力、生活挫折、心理矛盾冲突、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适等引起的,这时就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恼孤独、自卑自责、失眠、冷漠、情绪不良等现象。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常表现出精神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善于联想和回忆,且杂乱无章;易生气,爱发怒,容易急躁,情绪紧张,学习效率低下;容易失眠,入睡困难,易惊醒,大脑时常有痛感;语言不多,易疲劳,休息后疲劳也不能解除,只有心情好时疲劳才会有所减轻。在生理上会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这些都表现出非器质性病变。
大学生神经衰弱产生的心理因素占据很大的比重,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学习紧张、人际关系问题、生活不规律、心情不好等都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调整,就会使大脑神经活动处于长期过度的紧张状态,压力和紧张的积累以及不良情绪的持续就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一旦产生,就要寻找到病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消除疲劳,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再带来更大的压力。在精神上和心理上要注重调整,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以及各种社会活动,这对缓解神经衰弱大有好处。
6.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由于精神持续的高度紧张而产生的惊慌失措,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
其实,焦虑症是一种情绪状态,患者的内心体验是害怕的,整天提心吊胆,甚至惊慌和恐惧。时常感到某种威胁、危险即将发生。同时还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胸闷气短、脸色发白、恶心呕吐、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等。
焦虑症的产生与个人的个性特点、早期的不良刺激及自我期望值过高有关。特别是个性敏感、多疑、太在乎他人看法的人容易患上焦虑症。
7.抑郁症
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患者长期处于一种不可调节的心理情绪的抑郁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精神、兴趣减退,对工作、学习、生活都不感兴趣;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抱着消极的态度,甚至感到绝望;精神疲惫,精神振作不起来,缺乏动力和热情,什么事都不想干;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有意义,经常伤感,自怨自艾,严重者会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主要是在生活中遭遇到种种不幸,工作、学习、生活中屡屡受到挫折,苦难对心理和情绪打击过重,加之个性特征又是一个抑郁悲观的人,性格不开朗、敏感、依赖性很强。
一般来说,对焦虑症患者在治疗上多采用心理治疗方法,让病人重新活跃起来,制定日常活动表,多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多与他人沟通,把不愉快的活动或事转向愉快的活动或事,用积极的自我陈述取代消极的自我语言。
8.网络成瘾综合征
网络成瘾综合征又称“互联网心理障碍”。它是指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心理异常以及伴随生理性不适的症状。
它主要表现为易怒、冷落、交流困难、孤独、抗拒心理强、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还会出现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敲击键盘、滑动鼠标的动作,睡眠为昼夜颠倒,脱离网络就会坐立不安、情绪波动、无所适从。由于过分依赖网络,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多于生活中的时间,而且上网时间失控,没有限制。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不能不上网,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