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居调养以“收藏”为原则
在日常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晚起,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这个时节应注重养阴,睡眠的时间长一点儿,可以养阴精,促进体力的恢复。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2.注意保暖原则
进入冬季,防寒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现代年轻女性,为了充分展现身材曲线美,在寒冷的冬季也是穿得很少。所以在冬天,一定要注意背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穿一件较厚的衣服。腿和脚离心脏较远,对冷比较敏感,所以把腿、脚护暖了就会觉得浑身都暖和。
3.少食生冷食物原则
饮食上要格外讲究。要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4.保持宁静的心情原则
冬季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常常使人情绪低落,产生悲伤的感觉。因此,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宁静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含而不露,避免烦恼,才能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冬天天气好时,可多出去晒晒太阳,做户外运动,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体的活动。这样对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骨质疏松都大有好处。
5.冬天是补肾的最佳时机
中国的传统养生学十分重视“天时”。祖国医学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木”,冬天补肾是最合时宜。还有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在冬天要注意保护好“肾”,不使“肾亏”,否则到了春天会因“肾亏”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肾主藏精,肾中的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强弱,都与肾中之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人认为,冬天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在与人体五脏配属中内合于肾,在与自然界五色配属中,则归于黑。也就是说,肾与冬相应,黑色入肾。现代研究也表明,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用黑色食品,一般能够益肾强肾,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延缓衰老。在冬天进食更具有特效。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为诸多食物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对肾气渐衰、体弱怕冷者尤其有益。所以,冬天应该多吃黑色食品以养肾,这是由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常见的黑色食品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黑菇、海带、紫菜等。
冬季养生,静者寿,躁者夭。对外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避免邪气的侵袭;对内要谨守虚无,心神宁静。只有思想清净,畅达情志,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才能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有常有变,有顺有逆。天气也是一样的,气候反常对人体也是有危害的。所以古人常说:天气虽然能生长万物,但也能损害万物,正如水能行舟也能覆舟。所谓反常,是指气候的太过与不及。季节到,气候随之而至,为正常,反之,如应暖而寒,冬寒尚热,这与季节至而气候未至,是不及。又如,夏未去而已凉,秋未至而已寒,这是季节未过而气候已至,是太过。无论太过还是不及都是反常的,对人体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人们必须注意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条件的还可以吃些药膳与营养品,增强人体的防病能力,使之能够积极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气候,抵御外部邪气的侵袭,保持身体健康。
养生常识介绍
一、养生十二法
只要掌握以下养生十二法就会延年益寿。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因为头部有很多很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些动作,可以明目去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些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以及眼睛疼痛等疾病。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须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过上、下腭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胃肠吸收功能,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次。这样做3次。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腭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这样做3次。吞口水时,尽管想象将口水带到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中含有大量的酵素,能调和荷尔蒙的分泌,因此经常做这些动作,可以强健胃肠,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次。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次,“噗噗”有声。这个动作每天临睡前做,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听觉。
6.面常洗
(1)搓手36次,暖手后自上而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经常做这些动作,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还不会产生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来位置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经常做这个动作可以令人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动作缓慢,否则会出现头晕现象。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向左扭动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进行,最少做50次,做100次更好。这个动作可以强化胃肠、固腰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次,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脐。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共做36次。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次。这个动作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就要由双脚做起。
11.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的景色。民间有一个说法就是“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一点儿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有益于健康。
12.常搓脚
(1)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搓回脚跟为一次。共做36次。
(2)两手大拇指轮流搓脚心涌泉穴,共做100次。
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治疗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的功能,对身体非常有益。
二、生活保健中的最佳时间
1.刷牙的最佳时间---饭后3分钟
因为此时,口腔中的细菌才开始分解食物残渣,漱口、刷牙可以及时清除其产生的酸性物质,保护牙齿,使牙釉质不被腐蚀、溶解。
2.工作的最佳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4时
这个时段工作效率最高。一般而言,上午适合于脑力劳动,下午适合于体力劳动。
3.晒太阳的最佳时间---上午810时和下午57时
这两个时段的日光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主,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从而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防止骨松质、减少动脉硬化的作用。
4.饮茶的最佳时间---用餐1小时后
不少人喜欢饭后马上饮热茶,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结合成不溶性铁盐,干扰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一长可导致贫血。
5.吃水果的最佳时间---饭前1小时
许多人喜欢在饭后吃水果,其实,饭后半小时内并不适宜吃水果。水果属生食,应该先吃生食再吃熟食,这样体内的白细胞就不会增多,有利于保护人体的免疫系统。而饭前1小时吃水果,其营养成分最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6.午休的最佳时间---13点左右
人脑的活动能力在这个时候最为低落,加上午饭后人很容易犯困,此时午睡效果最佳。
7.泡澡的最佳时间---21点以后
因为在此后的2个小时里,身体的血压逐渐下降,代谢也渐缓,所以安排在21点泡澡有利于缓解身体疲乏,放松全身肌肉,使关节松弛,加快血液循环,帮助你安然入睡。
8.喝牛奶的最佳时间---睡前半小时
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在睡前饮用牛奶可以补偿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而保护骨骼。同时牛奶中含有一种成分,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牛奶,既可补充营养,又有助于睡眠。
9.美容的最佳时间---临睡前
皮肤的新陈代谢在24点至次日凌晨6点最为旺盛,因此晚上睡前使用化妆品进行美容护肤效果最佳,能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护皮肤健康的功效。
10.入睡最佳时间---2223点
人在睡后1.5小时即进入深睡眠状态,人的深睡时间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另外,睡眠以68小时最为适宜。
11.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下午48点
人体的体温和肌肉力量在下午48点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那么机体的耐力和柔韧性都会处在最佳状态,而且不易受伤。此时进行锻炼,最能增进人体的心血管的功能和提高肺活量。
三、现代养生的食法理念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主要是指吃饭活命;而我们现代的小康乃至富裕时代的“民以食为天”应该有新的意义,主要是指吃什么、怎样吃才可以保持健康---健、寿、智、乐、美的“大健康食法”。这就是现代人的食养追求。那么,现代人的食养理念是什么呢?
1.节食少食
科学证明,节食不但可以保胃口、促进食欲,还可以延年益寿。基因学证明,少食可使染色体端粒DNA的丢失延缓。染色体端粒DNA称为“寿命生物钟”,它随人岁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DNA丢失),少食可延缓其丢失,从而延长寿命。
2.素食
实为“以素为主”、“基本吃素”。豆类、各种绿色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可避免动脉硬化和防癌。近年提出的蔬菜成为主食的理念已经得到营养专家的公认。素食可称之为“蔬食”,主要包括植物类食品。目前为饮食热点,但不应只吃素不吃荤,要荤素搭配。
3.杂食
又称博食、配食。指吃得杂。现在五谷杂粮很受人们的欢迎原因也在于此。五谷杂粮也有其科学的食法。吃杂粮能够提高食物的生理效价,对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大有益处。
4.慢食
增加咀嚼时间,可谓功效奇妙。能助消化、防胖减肥、健脑、美容、抗癌、助钙吸收等。日本提出每口饭咀嚼30次(30秒),一顿饭吃半小时以上。怎样慢食呢?近年来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做法是边吃、边聊、边读;或多吃“有嚼头”的食品。
5.淡食
少盐是淡食的主要内容,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少食酸、甜、麻、辣、辛,也就是以清淡为主,做到“食而量未足,品而味未尽”。所谓“味淡,心亦淡”。
6.早食
三餐均需早。早饭吃得早,可有效并及时地补充一夜未进食的营养不足,提高和保护脑干;午、晚饭吃得早,可防肥胖和疾病。近年来国际上对晚餐迟吃的危害更加关注,认为晚餐宜少而宜早。
7.生食
在当前“回归自然”声中得到加强。已经有不少例子说明癌症等“绝症”可单纯靠生食而愈的。因为熟食可引起人体应激,产生的毒素多,多食对延寿不利,生食可免此弊。但生食应讲究卫生,也并非所有食品均可生食。
8.冷(凉)食
“低温延寿法”认为,冷食、凉食可降低体温。有很多人研究认为,熟食、热食对食物的“活性”与营养有破坏作用。不过,冷(凉)食习惯要逐渐养成,突然实行会带来疾病,反而对健康不利。
9.鲜食
即吃得新鲜,宜采购新摘、新宰杀的食物。要讲究“吃多少烧多少”、“一顿吃完”的食用理念。这虽然费事费神,但对于健康大有裨益,习惯了就不觉得“费事”了。
10.定时食
三餐应定时定量,定时与人体生物钟和谐合拍,且使食物得到充分充足利用,更重要的是生命活动有了“时间保证”,不易生病。
11.嚼食
与慢食有一定的联系。此指三餐之外,再增加咀嚼的机会。如咀嚼口香糖、吃坚果等,增加咀嚼主要在于健脑和提高智力。
12.零食
不吃零食和零食吃得过多都是误区,零食不是单纯为吃而吃,可补正餐间隔时间过长所造成的暂时性营养不良。近年来国际上提倡“五餐制”,目的就是在于保持一天24小时的营养充足。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晚上9点左右可“小吃”(即零食)。零食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另一种身份,特别是女生,每天晚上都要加一点儿“小吃”,这对健康是有利的。
13.选食
不是所有食品都有相同的营养价值。在“吃饱肚子为活命”的时代,人们来不及顾忌食品的好与坏,现在,经过“荤的误区”之后,可以冷静地来选择食品了。科学家们推荐10种“好食品”:花菜、草莓、豆类、酸奶、香菜、红薯、金枪鱼、洋葱和大蒜、麦芽、木瓜;而烤羊肉串、方便面、腌制品、臭豆腐、松花蛋等是“不好食品”。从而引发“选食”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