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和奖惩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考核和奖惩鉴别人才。要通过考核和奖惩发现人才和不称职的人,然后通过择优汰劣,建立起精干的员工队伍。要通过考核和奖惩,在企业要建立一个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其实,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早在古代有的帝王就尝试过。最早建立这种用人机制的帝王应该算是帝舜了。为了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帝舜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升降制度。三年对官吏考核一次,三次考核的结果决定官吏的升降和处罚。没有政绩或者出现失误和犯错误的,就要受到免职或更加严厉的惩罚。在帝舜的严格管理下,各级官吏工作努力,争先恐后地建功立业。应该说帝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干部考核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管理机制的人。
清顺治皇帝也是非常重视官吏考核的。顺治皇帝认真总结了明朝因为官吏腐败而灭亡的教训,把加强官吏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了建立一支好的官吏队伍,他特别重视官吏的考核工作。他建立了大计制度,规定每三年一大计,大计就是考核,对官吏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对不称职的该降职的降职,该罢免的罢免,绝不手软。对经过考核优秀的,则该晋升的晋升,该奖励的奖励。
海尔集团的用人政策实行的是定额淘汰制。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有百分之几的人员被淘汰。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较残酷,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还是有好处的。在海尔没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说,“无功便是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按一定的比例实行定额淘汰。海尔实行的是“三工转换制度”。即把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通过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的员工在竞争中提升、降级、淘汰。努力者,试用员工可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者试用员工。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一种新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由于海尔坚持“三工转换制度”,实行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机制,从而建立起了一支精干的员工队伍,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现代企业的竞争,必将带来人力资源的竞争。那种一岗定终身的用人制度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为了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就显得异常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