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奖励,应该奖励那些有功人员,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惩罚,应该惩罚那些表现不好的人员,那些在工作中犯了错误的人员。但是,这只是在正常情况下的通常做法。奖惩是一门艺术,不能把它单纯看作一种制度,把它看成僵死的东西。要打破惯性思维,把奖惩用活,有时候我们不妨把它倒过来用一下,恐怕效果会更好一些。
207年,曹操为了追杀逃到乌桓的袁绍的两个儿子,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北征乌桓计划,没想到有些人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说:“袁氏兄弟如丧家之犬,乌桓不会为他们所用。我们兴师动众,远出塞北,如果荆州刘表在刘备的帮助下趁机袭击许昌,岂不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忧吗?”说得曹操一时没了主意。这时谋士郭嘉站出来支持曹操的意见,郭嘉说:“乌桓地处边塞,消息闭塞,必然没有准备。我军突然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稳操胜券。荆州刘表是个清谈之客,也无驾驭刘备之能,不会听刘备意见的。请主公放心,即使我们倾国北进,也不会有后顾之忧。”曹操最后采纳了郭嘉的意见。
曹操部队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大败乌桓,迫使乌桓杀了袁氏兄弟举手投降。曹操根除了后患。
凯旋之日,曹操举行庆功宴,论功行赏。他让人把出征前谏阻不让出征乌桓的人名单给拉出来,这一下可把那些不同意出征乌桓的文武大臣吓坏了,以为丞相要惩治他们。可是,等他们齐集帐下等候曹操责罚时,却见曹操和颜悦色地说:“这次出兵虽然一举成功,但不能以常规看待。为了军中的粮食供应,被迫杀了许多战马,纯属是侥幸取胜啊!诸位谏阻北征,确是万全之策,是为国家所考虑的,理应受到奖赏。今后诸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希望继续直言,不必多虑。”说完,一一奖赏了他们。
众文武大臣看到这种场景,心悦诚服,感动万分,对曹操的博大胸怀,超人的气度更加敬佩了。
这里曹操奖惩反用的目的,是为了不阻塞言路。如果惩罚那些谏阻不让出征的人,就等于阻塞了言路,今后谁也不敢再提建议了。而作为政治家如果要是没有人提意见和建议,那后果是可悲的。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如果惩罚了那些谏阻错了的人,将来谁还敢提建议呢?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势下,管理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更需要集中大家的聪明和智慧,如何不允许员工犯错误,那么大家只好什么也不干了,因为不干事才能不犯错误。
欧美企业家有一个用人的原则是,对于企业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果在一年内不犯合理的错误,就要被解聘。所谓“合理错误”,就是指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开拓冒险而出现的合理失误。欧美成功的企业家认为: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犯这种“合理错误”,就说明这个人没有开创性,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冒险精神,是个平庸保守的人。而一个不敢冒风险,没有开拓精神的人,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比抓住的机会多,这种人是搞不好企业的。这一原则使企业经理人员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
这实际上也是奖惩反用的做法。解聘,应该解聘那些在经营管理中犯错误的人,而不应解聘那些没有犯错误的人。而在一些欧美企业解聘人员,恰恰就包括在经营管理中不犯一两次“合理错误”的经理。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俗话说,没有常胜的将军。你要想干事,不可能没有一点失误,特别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更不可能一点错误不犯,除非不干事。从这个角度说,不犯“合理错误”就等于犯错误,犯了错误还有不受惩罚的吗?
所以说,奖惩不仅是一种制度,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好好研究这门艺术,用好门艺术,通过这门艺术,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