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节老道士的来历与八极拳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秋家自曾祖起世代为官。父寿南,官湖南郴州直隶知州。嫡母单氏,萧山望族之后。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十五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湖南省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湘潭县荷叶乡富绅子弟王廷鈞(字子芳,其父为义源当铺掌柜)为妻。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与王结婚。一八九七年生子王元德,也就是老道士了。其人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光绪三十年五月,秋瑾赴日本留学,同年秋,在上海创办《白话报》,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十月间,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同时结识鲁迅、陶成章等人。三十一年三月回国筹措学费,经陶成章介绍,在上海认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回绍兴后结识徐锡麟。经陶、徐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学习。八月,在黄兴寓所会晤孙中山,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年底,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率领同学回国。次年二月,由陶成章等辗转介绍,到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两个月后辞职去上海,与陈伯平、尹锐志等密商,准备组织江浙会党,发动武装起义。八月,在上海试制炸弹,不慎炸伤,险遭逮捕。同年冬,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为策应同盟会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回浙江联络会党。萍、浏、醴起义失败后,与徐锡麟共谋发动皖浙起义,由徐赴皖活动,自己主持浙江军事。
三十三年初,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以大通学堂为立足点,往返沪杭,运动军学两界,同时又到金华、处州等地,联络龙华会、双龙会、平阳党等会党组织。研究整顿光复会组织办法,草拟光复会军制,撰写了《普告同胞檄》、《光复军起义檄》等文告;对聚集在大通学堂的革命志士和会党头目进行军事训练,准备起义。
是年夏,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光复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序,编为八军,推徐锡麟为统领,自任协领,约定安徽、浙江同时举义。安庆起义失败后,谢绝王金发等人要其暂时离开绍兴的劝告。六月初四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以对。初六(7月15日)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遗骸几经迁葬,后建墓于杭州西泠桥侧。秋瑾工诗词,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笔调雄健,豪放悲壮,感情深沉。有《秋瑾集》。
王元德自幼跟在其母身边,师从平阳党首领王金发,习得一身武艺。本就耳渲目染,更兼杀母之恨,也一心以推翻清朝为己任,可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本以为能见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可是原来的革命同志腐化变质,一心争权夺利。连其师王金发也革命意志消减,生活作风腐化,竟与杀害其母的凶手之一的章介眉杯觥交错,称兄道弟。各路军阀连年混战,兵连祸结,中华大地上满目苍痍,生灵涂炭,他心灰意冷之余,出家当了道士,归隐于岳麓山云麓宮。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习惯了红尘百态,世事无常的老道士心如止水,他已经看穿红尘烟雨,己臻“清静无为”、“返朴归真”的境界。但他这一个多月来,见到郑子浩每日行功走拳,风雨无阻,也动了惜才之心,想将一身本事传授给他。以他的影响,打听一下郑子浩的背景轻而易举,结果一切调查结果都比他预期的还要好。所以今天他来找郑子浩了。他看着郑子浩:“年轻人,你国术练得不错,几年功夫,就练到了功入化劲的地步。虽然你师傅是个高人,但也要你既有天赋又肯努力才能练出来。”
他顺手把一本包好的小册子递过郑子浩,说:“这段时间看你练功,想你习练的应该是形意、八卦、太极三门功夫。我这有点东西,对你还有点用。你先拿回去看看,如果有什么实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再来找我。不过我看你这些日子练拳以及今天搭手的结果,就知道你是那种既肯下死功夫努力又有悟性的人,这本拳经上说的东西虽难,但对你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然即使你师傅是个高人,也练不成这身武功。好了,没事了,你忙你的去吧!”老道士摆了摆手,示意事情完了,郑子浩可以走了。
郑子浩接过这本小册子,却并没有打开。拿着手里,他沉默着向老道士点了点头,然后又到那边湖岸上的草坪处行功走拳。
总算忙完了一天,在那间小屋里,郑子浩拿出了老道士给他的那本小册子,打开一看,是本拳谱,有三四寸厚,几百大页。封面上四字大字,《八极拳经》,虬劲有力而又飘逸出尘。翻开封面,是剑拔弩张的狂草写的五个字“八极定乾坤”。郑子浩明白这是从故老相传的那句“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里衍化出来的。再翻开一页,里面也都是毛笔小楷。一篇“序”一样的文章介绍了八极拳的历史渊源。第一章为八极拳基础理论,介绍了八极拳的风格特点、内容概要、练习好处、练习步骤、练习要领及技法要求和发劲方法;第二章为八极拳基本训练,介绍了八极拳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打沙袋、搂桩、靠桩、站桩、行桩等基本技法和功的练习……一共八大章。可说是一本八极拳的资料库,任何一个八极拳修习者得到这本拳谱,都会视若珍宝。
郑子浩曾听师父说过,这八极拳为中国四大拳种之一,它始于沧县孟村镇(现已成为回族自治县),全称“开门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沿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八极为阴阳,“极”意为巧妙变化趋于极远。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近代的修习者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在清雍正五年至十年有俩云游武林高手将八极拳传与少年拳师吴钟,吴钟学成后独闯少林而名扬江南,以胜清恂勤郡王爱新觉罗·允禵而誉满京华。八极拳发力刚劲、爆烈骤变,跃进中以势险而夺人,进击中以节短而取胜。八极拳在历经三百年的沧桑岁月里,以“崩撼突击、挨膀挤靠、贴身劲发”的独特风格而享誉武林,如今在中国北方和台湾都很盛行。
练了这么多年的内家拳法,这是郑子浩第一次接触外家拳。他慢慢翻看着拳谱,与自己之前所学借鉴对照,时不时放下手中的书,在小屋内比划一下,只觉得颇有另外一番意境。
中华武术的精髓是内外兼修,正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这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他所习练的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八卦掌“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身心。
而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法,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发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其动作朴实简洁,刚猛脆烈。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具有“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八极拳多震脚发劲动作,以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和进身靠打的招式闻名于世。同时八极拳也修炼八极拳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身体的头、肩、肘、手、尾、胯、膝、足这八个部位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发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发若炸雷”为特色,出手就是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