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总是悄然无声的从指尖溜走,让人,措手不及。
转眼间,已然来到了大学第一个月的月末。这天,杨桐抱着他的笔记本,像往常一样的来到了古典文学室,来到座位,拿出纸巾将他的桌子仔仔细细的擦了一遍,顺手也将旁边的位子擦了一遍──自从那天后,温瑾珂便和他同桌了。其实,他本不是有洁癖的人。
等了几分钟,他依旧没看见温瑾珂的身影。上课的前两分钟,温瑾珂才急匆匆的赶到,并且异于往常地没有和杨桐打招呼,倒是一副疲惫的样子。杨桐皱了皱眉,记忆中,温瑾珂总是来得很早的。他想问些什么,而后看见黎教授来了,也就并没有说什么了。
“恩,开始上课吧。杨桐,今天,你来讲下一课。”黎教授站上讲台,扶了扶眼镜,看向杨桐。
杨桐错愕的抬头,什么,他来讲?他下意识的转头看了看旁边的温瑾珂,可她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给他无声的鼓励,她头微靠着,显得很疲乏。
“是。”杨桐紧抿着唇,拿起手中的课本和笔记本上,大步跨出了座位,或许是动作幅度稍稍有点儿大,惊动了温瑾珂,她转过头,看向离开座位的杨桐,有点儿迷茫。
“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鹧鸪词》,翻到书20页。”杨桐走上讲台,从容地开讲,一点儿也不怯场。黎教授嘴角有些许笑意,退了下来,坐到了旁边。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这首诗,就用教授平时教我们的分节奏方法,湘江,读──”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底下的同学很和谐,郎朗书声听了让人神清气爽,即使人不多。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大家看到课件,李益(约750-约830),字君虞,唐代诗人,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杨桐在点开课件,但开课件的过程中他嘴里却顺溜麻利地说出李益的简介,让人不得不惊叹他的学习态度之认真。
“这是一首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收录《鹧鸪词》三首,有李益的这首和李涉的两首。李涉诗云:‘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李益与李涉在诗中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来烘托气氛,可见《鹧鸪词》在内容上均是表现愁苦之情的,而且都须用“鹧鸪”的飞鸣来托物起兴。也就是说,《鹧鸪词》中少不了鹧鸪,此外鹧鸪在诗中还有切题、破题的作用。两首诗不同之点是:李涉的《鹧鸪词》由怀古兼及游子行客之情。他充分运用联想:看到湘江水深,想到屈原的沉江自杀;看到斑竹阴阴,想到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听到鹧鸪的啼叫,触动自己羁旅的愁怀。所抒之情,并非集中于一点,而是泛咏愁情。李益的《鹧鸪词》,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抒情较强烈……这首诗清新含蓄,善用比兴,具有民歌风味。抒情手法全靠气氛的渲染与烘托,很有特点。”伴随着下课铃的响起,这节课也到了尾声。杨桐微微颔首,看见了在座位上望着他微笑的温瑾珂,他眼神一紧,拿起书走下讲台,台下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散。
杨桐却并未回到座位上,他走到黎教授旁边,用眼神询问着他的意见。黎教授嘴角的弧度比开始时更大了,他站起了身,点点头,示意让杨桐回去,他则缓缓地走上了讲台。
杨桐回到座位,深呼了一口气,忽然,有人轻碰了一下他,他转头,温瑾珂笑脸盈盈的看着他,用口型做了一个“你上的课真好。”杨桐眉头松了松,原本紧绷的脸色也缓和了一点儿,但,他依旧忽视不了温瑾珂眉间的疲惫之态。
“杨桐讲的课怎么样?”黎教授在讲台上开口。
“很好。”台下很整齐响亮的声音响起。
“好,那么,下星期一学校将要举行的新生晚会,我们古典文学系的朗诵,就是杨桐和温瑾珂了,有什么意见吗?”他扫视了台下一圈,忽然──
“教授,您让杨桐去我们没意见,毕竟他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就拿刚才来说,后面的诗的感情和诗的意境课件上可是没有的,他能这么流利的给我们讲出来,说明他是有充足的预习和积累的,即使,您今天突然点起他来上课,他也毫不畏惧并从容应答。但是,您也让温瑾珂去我们就不明白了,毕竟,她也……”一个男生站了起来,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对啊。”而后其余的人也接连着应和。
刚听到黎教授说要让他去朗诵的杨桐愣了愣,陷入了沉思。倒是温瑾珂听到这句话,没有什么反应。
“呵呵,很好,你们能提出疑问,说明你们心中还是有竞争意识的。那么,温瑾珂,是要由你自己来解释吗?”黎教授并没有怎么生气,反倒似乎有点儿,额恩,和蔼。
听到质疑的温瑾珂显得有一丝尴尬和慌乱,她无所适从的站了起来,似乎在思考怎么开口。而沉思中的杨桐在听到那些对温瑾珂的质疑后,站了起来,拿起桌子上的一本笔记本,走下了位置,将本子放在第一个同学的座位上,
“看好后传下去,她的笔记,她的积累,她的努力,她的天分,绝对不亚于我。”杨桐看向全教室的同学,这时的他,很严肃,很严肃。第一个同学战战兢兢的翻开那本笔记本,第一面一行清秀的正楷搏人眼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温瑾珂
大概10cm×20cm×2cm的厚本子,每一面的内容都很多,很齐全,字也十分漂亮,让人一看就舒服,喜欢。大约,这本本子记到了它的十分之七,很难想象有人会有如此之毅力。第一面,有两个大大的字──“中国”。余下的记的是密密麻麻的汉字笔画,点,横,竖,撇,捺,横折,竖弯钩……在座的每一个人,没有人不相信这本本子不是温瑾珂从开学才开始积累的,毕竟,上过黎教授课的人都知道,黎教授教的第一节内容,必是先练写笔画,练的第一个词,必是“中国”……
整个教室安静下来,只有笔记本的翻页声以及本子的传递声。
五分钟后,本子传阅完毕,回到了温瑾珂手里。全场静默。
“那么,现在还有谁有意见呢?”黎教授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