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66000000002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六个为什么”的关系(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六个为什么”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的六个重大问题。本章拟对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充分阐述,以引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六个为什么”的过程中,全面、深入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认识自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并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说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随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1.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应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正确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能够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看清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本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明确前进方向,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列宁曾指出:“沿着马克思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性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以及和谐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不断的、艰辛的探索和奋斗,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的状态,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瞩目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共同理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最核心的价值追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群体的共同理想和要求有机联系起来,具有广泛的社会共识与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是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支柱。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激发着中华儿女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自觉,激励着中国人民面向未来开拓进取。我们应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通过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等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各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自觉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我们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人民奋发进取、赢得民族独立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上海世博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与价值取向。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要实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与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性、大众化的概括与阐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将思想道德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把新时期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为全体社会成员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底线,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利益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科学严谨、完整系统。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了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与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解决了人们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面貌、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与基础。这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2013年12月23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就核心价值观建设出台重要文件,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区别于其他任何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根本属性,具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1.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其中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体系。

这个科学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为现实基础,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同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然反映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特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主导性与包容性的统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价值取向和人们道德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必然占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因此,一方面,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效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腐朽思想,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性的同时,承认并尊重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促进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发展。

3.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是把党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与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感召和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支撑。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对社会价值追求、道德理想以及社会发展目标的总体概括,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和客观规律,无疑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同时,作为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是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和主导的价值认同,包含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之意,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检验证明,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为社会各个阶层所普遍认可和接受,因而它也具有鲜明的广泛性。

同类推荐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本书是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通过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所建立的“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共同研究和联合撰写的。它是老年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我国28年来老年教育的生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过程中涌现的宝贵学术成果的积集。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热门推荐
  • 纨绔神医

    纨绔神医

    昆仑山巅一场旷世的争夺战,千年难得一见的绝世高手苏玄在悲痛中忍受天劫。带着传承千年的神秘绝技,带着玄幻莫测的超级医术,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他要重新开始一段精彩人生。
  • 有些人

    有些人

    有些人,注定要被遗忘;有些人,注定要被珍藏;有些人,注定一辈子会陪你走下去,但是不会手牵手。这种感觉就像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不过,正因为它们都是直线,它们同时存在,所以才构成了平行这种关系。在这个平面内,选择两条直线中任意一条,限制一个点,都会有无数条直线与之相交。然而,相互平行的却只有彼此。也许,在其它的平面中,它们也会相交,甚至完全重合,那就不得而知。……2012年5月12日,一个特别的日子,国际护士节100周年,汶川地震4周年,无数人的生日,或者忌日,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这个日子里,忽然很想写点东西,也许文字不够华丽,词句欠缺通畅,不过保证字字用心。谨以此文献给“有些人”……
  • 妖君给我当代练

    妖君给我当代练

    景叶芳龄十岁,一次偶然,一位自称她夫君的英俊少年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景叶:给我吃丹药?!还有这么好的事?提示:修为太低,服用可能会爆体而亡少年:那你就只能自己修炼咯景叶小手一甩,手里的纸扇就要掉落在地上。一道金光闪过,一个面带愁容的少年出现在眼前。“怎么可以乱丢,万一把我摔疼了,可怎么办?”“谁让你这几日都不出来见我,我就是想见你才…”“你下次再这样,我可就不出来了。”少年蹲下身,满眼宠溺地看着她,“今日便算了,下次再这样就罚你去后山修炼。”
  • 快穿之坑爹系统宿主要罢工

    快穿之坑爹系统宿主要罢工

    白灵溪一睁眼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被一个任务系统给绑定了,还有她去穿越各个位面做任务白灵溪表示:可以拒绝吗?系统:不好意思这位宿主,系统只是通知你,并不是征询你意见“你…”灵溪还没来的及骂出声就已经被系统给传送去任务位面了从此一人一系统开始穿梭三千世界
  • 我的名字叫郁九

    我的名字叫郁九

    世界上有一种生灵,是处于六道之外,可以在任何地方立足,因为它的强大,是不允许存在的。我便是那种生灵的幸存者之一,背负着诅咒,活下去,就是我的任务。我是异瞳,我的名字叫郁九。
  • 墨尔本,算到爱

    墨尔本,算到爱

    厦门-墨尔本,纽约-佛罗伦萨。爱情里的时尚,数学里的浪漫。一个品牌的世界梦想。[神光群:454173;书友群:590118637]
  • 清秋吟暖冬

    清秋吟暖冬

    17岁的青涩少女转入上海的高中,成为插生班,意外的和校草慕暖冬成为同桌……
  • 回去吧时光

    回去吧时光

    青春时期,有没有一个处处维护你,保护你,哪怕是你错了,也愿意相信你的男孩?
  • 末日重生不为炮灰

    末日重生不为炮灰

    真的很可笑,我的一生由于站的过高,怕连累到家人和朋友,便过得小心翼翼,但是没有想到最后却是被他们所害,如果可以重活一世,我必过得随心。
  • 盛世鬼姬:鬼王的金牌宠妃

    盛世鬼姬:鬼王的金牌宠妃

    盛世鬼姬,绝色悍妃..“王爷,那个妖孽男今天和王妃在街上勾肩搭背的。”“他那只手碰了王妃就把那只手大卸八块拿去喂狗了。”某男一脸淡定地把弄着手上的茶杯.“王爷,王妃还女扮男装和那个黑衣男去了青楼。”“去,把那个青楼给本王弄塌了,切记不要伤到王妃了,最好压死那个不长眼的,本王早就看得出来那个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某腹黑男有些不淡定了.某下属又是一阵汗颜,王爷这是吃醋了吗?“启禀王爷,太…太子殿下正在…在大街上向王妃求婚。”“什么?该死的,本王的女人他也敢肖想。”某男一下子捏碎了手上的茶杯,一阵风刮过,立刻没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