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书馆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社会信誉和社会效益,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而一个图书馆的职业道德状况,往往通过每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表现出来。每个从业人员都是图书馆的代表,因此,每个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形成职业群体美好形象的基础,是维护图书馆在社会中的道德信誉,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条件。
图书馆员工能否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固然与其文化知识、能力等因素有关,也同职业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出色地完成工作。
五、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我们知道高等学校有教学、科研两大任务,执行和完成这两大任务都离不开图书、资料,离不开的图书馆。所以,图书馆跟师资队伍和实验设备一起,历来被称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可见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爆炸、信息日新月异的年代,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性就更为显著。因此,图书馆的办馆水平,就已成为评价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修养程度,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办馆水平。正因为如此,所以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就要十分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那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呢?
第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首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公民。既是中国公民,就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这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第二,我们要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图书情报资料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肩负着指导、帮助师生读者利用文献信息,使之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又接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陶冶的重要场所。所以,在教师面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和他们平等的同事;在学生面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则是他们的老师。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除了要遵守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要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还要讲师德,比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
第三,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这个“服务性”又决定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师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六、如何具备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
图书馆员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教育责任和服务责任,在工作中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具有责任感的人才是一个职业人!连责任感都不具备的人怎能履行教育职责?服务职责?更不用提社会职责了。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遵循职业道德的。
对照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准则,认为学校图书馆是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是学生们的知识殿堂和第二课堂,图书馆工作质量的优劣关联着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全局工作。在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中图书馆员起着决定性作用,图书馆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职能的发挥,馆员们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是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因素。
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从教授、专家到大学生、中专生,服务的范围从教学、科研到学习与休闲,提供的服务项目从参考咨询到借书还书,每一项工作中都需要馆员主动本着职业道德精神,无论对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一视同仁地提供真诚热情、文明礼貌的服务。需要不断地汲取广博的知识,努力提高服务的能力。随着学校办学能力的逐渐加强,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学生层次的逐步提高,学校对图书馆的工作要求也在加大,图书馆员如果不加强继续学习,怎能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工作业绩?根本谈不上为教育、科研、为教师、学生服务。
图书馆员还要具备善于团结协作的风格,应该有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图书馆的工作是馆内工作人员共同协作的结果,每一项工作都好比一架钢琴上的一个个音键,要想奏出一曲美妙、和谐的乐曲,每个音键都要根据乐曲的需求,奏出自己的音符。在演奏中既不能不发出音符,也不能强行盖过其他音符。总之,图书馆的每个馆员都应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为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而努力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学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在工作岗位中还必须了解、熟悉并遵循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我国图书馆界在理论研究层面,围绕着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特点、作用、表现形式、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等基本问题,提出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德”与“功”两个方面。
“德”的集中概括是“三德”:热爱本职、甘当配角;珍惜文献、甘为人梯;热情周到、极端负责。
“功”的集中概括是“三功”:博闻强记的知识功;心灵手巧的操作功;吃苦耐劳的体力功。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图书馆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的五种关系:对工作,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忱,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
1.“默”——默默奉献,甘为人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今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的职能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它的服务性却没有变。馆员的工作就是服务,为师生服务、为读者服务。如果说科学发明、创造造就了读者的伟大,那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全部工作就是促成这种伟大的产生。
2.“敬”——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敬业就要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职业自爱,以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荣,以树立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己任。要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既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任,所从事的图书资料管理职业是对学校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对教学科研成果的取得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崇高的职业。要牢固树立起尊重读者、理解读者、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读者至上”的观念。
3.“博”——知识广博,一专多能。图书馆服务的读者是广泛的,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当好信息资源的发掘者、信息内容的传播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要想顺利完成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检索和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咨询、专利查新、情报调研等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须要有比较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开展业务工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比如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能和能力,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和古代汉语水平等。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业务精通,知识广博,一专多能。
4.“雅”——文明典雅,师者风范。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包括讲话的内容,讲话的语气以及眼神、姿势、表情等)对读者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都要做到文明典雅,体现出师者风范来。
“默”、“敬”、“博”、“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默”是基础,也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标志。“敬”是目标,又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即便他在做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充其量是一个“界外之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
“博”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内涵,是充当知识海洋“导航员”的资本。“雅”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外在特征,也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具体反映。
“默”、“敬”、“博”、“雅”也许没有能够包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全部内涵。但是,这四个字已经体现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精髓。这是图书馆员都应来践行的,都应成为默默耕耘、默默奉献、敬业爱岗、甘为人梯、博闻强记、博学多才、文明典雅、和蔼可亲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2)莫惠.浅论《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实质和核心.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4)
(3)刘胜.浅议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
(4)甘丰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探析.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