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正常人的大脑,在构造上并无多大的差别,之所以会有“天才”与“凡人”之分,其原因就在于能否将自己大脑的潜能充分地运用和开发出来。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拥有一颗神奇的大脑。人的大脑平均重约1300克,占人体总重量的3%左右。
大脑是人类的思维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都十分复杂。人的智力和脑有着很大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看,动物发展得越高级,其脑重量与体重之比就越大。如鲸的脑重是体重的一万分之一;狮子的脑重是体重的五百五十分之一;大象的脑重是体重的四百四十分之一;猴子的脑重是体重的九十分之一;而万物之灵的人的脑重是体重的四十分之一。
人的大脑是由万亿个脑细胞构成,其中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细胞。每个细胞可生长出多达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存储信息,并通过每个神经细胞中一根细细的轴突,与其他细胞连接来传递信息。大脑细胞中树突和轴突的数量之多,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如果把所有细胞的树突、轴突连接起来,可以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倍。
大脑神经功能细胞之间每秒钟可以完成的信息传递和交换高达1000亿次。任何一架计算机要在结构上造得像大脑组织那样紧密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一架与大脑能力相当的计算机,即使造得不像一座摩天大楼,也得占据相当大的一幢办公大楼。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约有140亿个神经元,容量为1000万亿信息单位。假定一个汉字按10个信息量计算,一个人每小时读1万字,一天按8小时计算,则1000万亿信息量就相当于一个人读300万年所接受的信息量,也就是说,脑力够一个普通的人用300万年。美国学者指出,脑可以贮存5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1000万册的50倍。人脑的贮存能力可达到同时掌握6门外语,上两所大学,熟记大百科全书10万条词目内容的程度。处于激活状态下的大脑,每天可以完整地记住4本书的全部内容。
可见,大脑蕴藏了无比巨大的潜能。那么,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于这与生俱来的宝藏开发利用了多少呢?美国的心理学家奥托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百分之四。”即是说你如果具有能够轻松地完成相当于你目前的全部学习量或工作量的一倍半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也不过仅仅用于你所拥有的全部能力的十分之一,而你已经表现得似一个超人了!
新千年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给了在人脑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这无疑预示着“脑科学时代”到来了。脑科学,或称神经科学,是用多学科的手段综合研究脑的正常功能和脑疾病机制的一门新的学科。开展脑科学的研究对揭开脑功能的奥秘、防治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研制新型人工智能、开发人的智力水平、认识人类自我等都有重要意义。美、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制订脑科学研究的长远计划,并称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
当前世界范围的脑科学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知脑、保脑、创脑”三个方面。
二、脑的发育和分化,很大程度
取决于后天的各种因素
有人从分化发育的角度,将脑内神经细胞分为两种类型,分别合称为第一类细胞和第二类细胞。第一类细胞主要指一些大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成熟和定型都比较早,在人的一生中变异较小。因此,这一类神经细胞的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基因的严格控制,构成了脑和脊髓总的框架。第二类细胞则主要是脑内较小的神经细胞,突起较短,在发育过程中分化和定型都比较晚,脑内的局部联系和精神结构主要由这类细胞实现。婴儿出生时,脑内绝大部分神经细胞已经形成。但是,突起的产生,特别是树突的产生,突触形成和细胞间联系的建立,则出生后还在继续进行,甚至在整个一生中都在进行着。研究表明,第二类细胞容易受环境、营养、激素等的影响。
由此可见,人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先天的遗传因素,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脑的发育方向和大的轮廓和框架。但是,遗传并不是惟一起作用的因素。脑的精神结构和机能特性的发育和分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各种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说,人脑之所以成为人脑,是由遗传决定;但是成为什么样的脑、是优秀的脑还是平庸的脑、是智慧的脑还是低能的脑,则与环境、营养、学习训练乃至社会文化背景等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