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97600000012

第12章 本经阴符

本经阴符是《鬼谷子》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本经,意为基本纲领。阴,意为隐秘。符,意为符言。包括“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等七篇。由于这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风格截然有别,有人认为是后人的附会,还有人认为是“鬼谷先生”的另一本古阴符,被误为一体。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些很有特点的论述,多为历代学者所注意。其中内容多为道家、阴阳家的语言,有隆重神秘色彩。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其纪也:一是道的开端。其,代词,指上文的“道”。纪,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造:创建、制造。《尚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礼·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

宏:广大、宏大。

化:造化,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本句意为:包容各种无形化育万物之气。

神灵:指上文“道”、“一”。陶弘景阐释云:“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物,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于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一说“神灵”为“神明”之误,可供参考。

化端:变化的开端。

德养五气:俞樾《诸子平议补录》认为即“得养五气”。此说可从。下文“五气得养,务在舍神”可为印证。本句意为:心、肝、肺、肾、脾五脏产生的精、魂、魄、神、志五气得到滋养。陶弘景则释为:“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陶说可为参考。

得一:一为数之始,又为物之极。得一,纯正之意。《老子》有:“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天下为正。”其注云:“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乃有其术:于是术就自然产生。

心气之道所由舍者: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心气,即前文五气中的神气。舍,居住。

神乃为之使: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

九窍:指口、鼻、眼、耳及二便九个孔洞。

十二舍:是指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而言。陶弘景云:“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

气之门户:意为五脏之气的出入口。

心之总摄:意为心的控制器。总摄,总管。

生受之天:道本是由上天传授到人间的。生,本性、天性。受,接受。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

与天为一:与天合为一体。

内修炼:通过内心的修炼。陶弘景释之曰:“内修炼,谓假学而知之者也。”

圣人者,以类知之:圣人就是通过类推而明道。

人与生一,出于化物:人产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后就从物而化。

知类在窍: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是通过九窍。类,种类、分类。

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意为假如根据九窍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陶弘景释云:“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通矣。”

五气得养:指五脏之气得到培养。

务在舍神:努力使神气停留。

化:化育。

静:安静。

和:和顺、谐和。

四者:指志、思、神、德而言。

存而舍之:保有而停驻。

神化归于身:神道的变化归于自身,意为得道修养心性于自身。陶弘景对这一段诠释有助于理解:“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于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执一:专一。《荀子·尧问》有:“执一无失。”

产:养育。

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战国策·魏策四》:“怀怒未发。”

天心:天帝之心意。此处指天道自然之心。

施:散布。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行:施行。

士:古时四民之首,位于庶民之上,指行文习武之民。

“译文”

使人的意志和精神盛大可以效法五行中的龙仙。旺盛的精神中积聚有神、魂、魄、精、志五气,其中神气是居于首位的,心是神气居住的地方,德是人的本原。养神的途径,归于道。道是天地万物的开始,一是道的开端,万物的创建,天地产生,都源于道。包容无形化育万物之气,在天地之间生成,不见形迹,不知其名,是神灵之气。所以道是神明的本原,也是变化的开端,所以能够养育五气,心能够纯正,于是术就自然产生。术,是心气的通道和所居住的地方,神气是心的使者,沟通内外。口、鼻、眼、耳、二便等九窍,目、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事等十二舍,是五脏之气的出入口,心则是其总控制器。道本是由天传授到人间的,那些存养本性的得道之人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合为一体。而知晓道术的人,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是称作圣贤的人。圣贤的人通过类推而明道。所以人产生在天地之间,是无为自然的作用,人诞生之时就从物而化。人认知事物加以分类在于九窍,假如根据九窍还不能知晓而陷于迷惑,术就不通。一旦相通,五脏之气得到培养,努力使神气停留,这就称作化育。化育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德气,神气是前提。安静和顺,就是养气,养气就可使五气和顺。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减,那么四边威势无所不为,常保存下来,那么神道的变化就归于自身,就是真人。真人,与天同体,与道相合,执守“一”而养育万物,包容天道自然之心,布德养育五气,以无为方法包育志意、思虑,而施行威强之势。士人通达此道,神气强盛就能养育志气。

“原文”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应对不猛:应对不急骤果断。猛,急骤,迅捷。

仿佛:大体相像,此处指意志恍惚。陶弘景释云:“仿佛,不精明之貌。”

参会不一:志、心、神三者交会不纯一。参,配合成“三”的事物。会,交会。陶弘景释云:“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安已:指欲望少、心安静。

威势不分:威势不会散亡。

乃能分之:就能分散它。陶弘景释“分”字云:“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曰乃能分也。”

“译文”

培养志向效法有灵性的龟。养志的原因,是因为心气不通达。有了欲望,就要存入心中而去满足它。心志受到欲望的驱使。欲望多则心气散,心气散则志气衰,志气衰那么思绪就不能通达。所以心气专一,欲望就不多。欲望不多,那么志意就不会衰竭,志意不衰竭那么思绪就通达。思绪通达就会和顺通畅,和顺通畅那么乱气就不会在胸中烦躁。所以内要养育心志,外应了解他人,养志就会心气通畅,了解他人就会职分明晰。如果想用来考察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育心气的功夫,判断人气盛衰的程度,而养育志气,考察他的安详程度,以知道他的才能。志气不养育,心气就不巩固;心气不巩固,思虑就不通达;思虑不通达,那么志意就不坚实;志意不坚实,那么应对就不果断;应对不果断,那么志气就会丧失,心气就会空虚;志气丧失心气空虚,那么就丧失了神气;神气丧失就会意志恍惚不精明;恍惚不精明,那么志、心、神三者交会就不纯一。养志的开始,务必要欲望少,心安静;内心安静,才能志意坚实;志意坚实,那么威势就不会分散。常固守神明,就能威镇别人。

“原文”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审:明白、清楚。

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意志无所相信,就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陶弘景释之云:“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

五脏:指心、肝、脾、肾、肺。

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内视:内自省察。

反听:外听他人意见。

定志:志虑安定。

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

政理:为政之道。

牖:窗户。

天道:天象。

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连续上文之意,即不用所见即能发出命令,不用推行就能达到。

应:应和、应付。

无方:没有极限。

宿:停留。

“译文”

坚定意志,要效法传说中的神蛇。意志坚实,气就变得平和,虑就变得详明。心要安宁镇静,思虑要深远。心气安宁那么就神明爽朗,思虑深远计谋就能成功。神明清爽那么志气不可紊乱;计谋成功那么功业就难以干犯。意念思虑安定那么心绪就会安详,那么行为就不会错乱,神气就会得以成功。五气依附,奸邪之气就会乘机侵入,奸诈邪说就会得以迷惑,言语不是发自内心。所以要使心术诚实,抱守真一而不变化,待人接物必须诚心尽意,上下交流,倾听然后可知计谋,是存亡的关键。思虑不集中,那么听到的情况就不明白,等候也不能得到。计谋失败了,那么意志无所相信,成为虚而不实的东西。自然无为而求得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气神气魂气魄气固守不移动,就能内自省察,外听他人意见,安定志虑,思想进入虚幻,等待神明往来。以此可以观察天地开闭,知晓万物之造化,发现阴阳运动的终始,推断人事治国的本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不推窗而知天道自然规律。不用所见就能发出命令,不用所行就能达到目的,这就是道:心知可与神明相通,应付无穷而神明永驻。

“原文”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馀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无能间者:没有能离间的。

以间见间:以离间的办法发现裂隙。

伏意:隐藏意图。

神存兵亡:神气存养武力对抗消失。

“译文”

分布威势效法匍伏的熊。分布威势,就是要覆盖自己的精神力量。所以应当使志向思虑坚固安静,神气就归入心中,那么威势分布就很深广了。威势深广,那么内在意志就坚实;内在意志坚实,就不可阻挡;不可阻挡,就能分散他人威力,震动他人气势,如天一样盖住。我实有而对方虚无,取之轻而易举,就像用“镒”来衡量“铢”一样。所以一举动就有人跟随,一倡议就有人应和。弯曲一根指头,观察其余,运动和变化都能发现,没有能够干扰的。仔细观察唱和的情况,以离间的办法发现间隙,行动明确而威势可以覆盖。将有所动作,一定要先养志气,隐藏意图以发现间隙。懂得自我巩固,就是自我修炼。自己谦让,是能包容他人。所以神气存养武力对抗消失,就可以形成自己的形势。

“原文”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精五气:精通蓄积五气。五气,见《盛神篇》。

动而不失分散之实:行动而实际上不失去分散威势的作用。

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不以心神肃察,所以就威势衰败。

“译文”

分散威势效法凶猛的鸷鸟。分散势力,就是靠精神力量推动。用这种方法,必须乘间隙而运用。威壮整肃,内气强盛,推算时机而行动,那么威势自然分散。分散威势的人,心胸谦虚意志饱满。意志衰弱而削弱威势,精神不专一,其言辞外露而多变。所以观察对方志意作为揣度的标准,揣度然后图谋行事,尽圆方自然之理,使长短各有所用。时机不具备则不能分散威势,分散威势,就是等待时机而行动,行动而威势可以分散。所以善于判断时机的人,一定精通积蓄内在五气,观察外在虚实,行动不失分散威势的作用。行动要了解对方志意,知道对方计谋。势,是有利或不利的决定因素,是权变发挥威力的重要因素。不以心神肃察,所以威势就会衰败。

“原文”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兴:兴起、发动。

动作:行动、作为。

极:顶点、极限。

乃知转圆而从方: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陶弘景释此句云:“言吉凶无常准,故取类转圆,然圣人坐忘遗鉴,体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后转圆而从其方,弃凶而从吉,方谓存亡之所在也。”

圆者,所以合语: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陶弘景释云:“圆者,通变不穷,故能合彼此之语。”

方者,所以错事: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情。陶弘景释云:“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错有为之事。”

转化者,所以观计谋:转凶为吉,就可观察计谋的得与失。

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待人处事,可以观察进退是非。

皆见其会:以上四者都可以见到它们交会。皆,都、全部。指以上“圆者”、“方者”、“转化者”、“接物者”四者。

乃为要结:然后总结其中要领。

以接其说也:以继续其学说。

“译文”

智慧无穷,就像转动的圆一样不止,可以效法威猛无穷的猛兽。转圆,就是不可穷尽的计谋。无穷的计谋,必须具备圣人之心,以追究不可测度的智慧本原,以不可探测的智慧去通达心术。而神妙不测的造化自然混沌为一体,去议论万事万物的变化,阐说意义无穷无尽。智慧谋略,各有形象或状态,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根据事物类别各不一样。所以圣贤人就依靠这种方法,像转动圆形一样求取顺道合乎事理。所以圣人从兴教化之始,行为无不包容大道,以观察神明领域。天地没有极限,人事无穷无尽,各分为不同种类。通过观察计谋,必定知道吉凶、成败的归属。转圆变化,或者转而成吉,或转而成凶。圣人因为通达道义而预先知道存亡,才知道转圆是为了方。圆变化无穷,因此使语言自由旋转;方则安稳,是为了处置事情;转凶为吉,可以观察计谋的得与失;待人处事,可以观察进退是非。以上四者都可见到它们的交会,然后总结其中要领,以继续其学说。

“原文”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

失人之言:抛弃别人的言论。

当:面对,遇到。

因自然之道以为实:谋划要以自然之道作为实际内容。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陶弘景阐发云:“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其常,岂非大功哉。”

大功:大的成绩。

益之损之,皆为之辞: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

分威散势:见《分威篇》、《散势篇》。

机危:危险。

“译文”

了解损益要效法灵验的蓍草。损益就是对危险的判断。事情有偶然,事物有成败。危险的萌动,不能不考察。所以圣人以无为对待有德之士,谈话时观察对方言辞,考察与事相合否。益,就是用其心眼,故能知之。损,就是排除其他观念,所以能实行。排除之后再行说服,事物有不可行,圣人不再多加辩说。所以智慧的人不因为自己言辞而抛弃别人的言论,所以言辞不见长,而内心不空虚;心志不迷乱,而邪念不产生。面对遇到的困难或者顺遂,后进行谋划,以自然之道作为实际内容。对方用圆的计谋,令其不能实行,对方用方的计谋令其不能停止,这就是大的成绩。增加或减少,都要以说辞论其得与失。用分威法、散势法中权变的办法,以使危机显露,然后做出处理,所以善于运用损益方法的人,就好比于千仞高的堤冲决的水流,于万仞高的山上滚落山谷的圆石。

同类推荐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热门推荐
  • 成劫快穿

    成劫快穿

    进坑须知:女一介绍:咱们的女一是个美娘子。男一介绍:暂时还不知道男一在哪里云游。女二介绍:女二是作者珺的亲闺女,切记。男二介绍:男二是女一的哥哥,但不是同父同母的亲哥哥,是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反派:反派是女二的真命天子,但是作者珺并不想他们在一起,切记。
  • 说得恰到好处

    说得恰到好处

    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说话。怎样提升自己的说话技巧,怎样通过说话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怎样让自己在不同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话来,怎样让自己能够跟不同的人都很好地打交道等等,已经越来越多成为当代人考虑的问题。说话能力的高低绝对可以决定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和快慢。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恰到好处的方法,帮助你掌握说话诀窍,早日获得成功。
  • 我杀死了百万魔神王

    我杀死了百万魔神王

    圣天武帝,以巨力通天彻地,舞动山河,气运九州。他化轮回。穿入洪荒世界,获得天命系统,主宰苍生!有大能者,也可改头换面,改变轮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下怀安

    在下怀安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安排命运?我们跌跌撞撞地前进,有时哭泣,有时大笑,有时绝望,有时释怀,有时痛苦地挣扎,也不愿失去某些东西。在我们的心里,也许总会有那么一个声音在呢喃着,甚至咆哮着:“别放弃,再坚持一下,如果没有希望,就算是死,也要帅气地奔赴。”
  • 我欲屠魔

    我欲屠魔

    少年罗龙一代天骄,屠魔斩妖专治邪秽。龙途坎坷不曾畏惧,登上王座传奇一生。
  • 地界仙人传

    地界仙人传

    这是一个仙的世界!这是一个仙兽遍地的世界!这是一个仙兽杀之不尽的世界!这是一个杀死仙兽可以获取仙力的世界!这就是地界!
  • 报告宫主:夫人回娘家了

    报告宫主:夫人回娘家了

    ”太师叔!“”不是太师叔,是夫君“”你能不能换句台词?“”不是太师叔,是相公“一朝穿越,她成为了一个初生婴孩,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任由某个有恋童癖的太师叔上下摸索。好不容易长到三岁,耳边却总传来某个太师叔的声音“小颜儿,来,跟我念,夫君。“终于熬到长大,以为某个太师叔会收敛一点,不想他直接献身。”夫人,你要从哪里开始,为夫今晚是你的。“此时此刻,她咆哮:天阿鲁,哥哥王上你确定把本公主交给他是正确的吗?咳咳,总之,这是一个爱要从娃娃抓起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女主在异界逆袭的故事。女要强,必先成长,再扑倒,后吃掉。(注:本文原名是重生凤凰:异界逆袭,木鱼是我,本文属于细水长流文,若想进展快的,隔壁不送)
  • 坏爹地别吃妈咪

    坏爹地别吃妈咪

    一场奉子成婚协议,将两看相厌的他们强行绑在一起。他对她警告道:“未来五年的婚姻,将是你坟墓生活的开始。除了黑家大少奶奶的虚名,你什么也得不到,更别妄想能爬上本少爷的床!她气的牙根儿直咬,不甘示弱的回吼道:“黑四眼,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别整的好像谁都想爬你床,谁都想围你转似的。往小了说你这是自大自恋,往大了说你这是无药可救,往深了说你这就是脑残那类型儿的懂不?”暗夜,他将娇小的她紧紧困住,一双炙热的大手肆无忌惮的在她身上四处游移。她咬着牙,愤声呼喊道:“黑四眼,你说话不算数,你还是不是男人啊?”他笑的邪恶,“呵呵,我是不是男人,你马上就可以得到答案!”
  • 蔚然万城

    蔚然万城

    这里,四方皆山,重峦叠嶂。这里,佳木阴翳,泉声潺潺。这里,如此与众不同。这里,山脉相连,高峰入云,形成一个天然屏障,若非正午,难见日光。没有人知道这里,这里的人也未曾出去一步,如同与世隔绝的仙境,远离世间的嘈杂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