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成功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以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全方位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目前已经存在可以作为教学工作基础的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系列新颖的关于教学的概念,在教学法知识方面新近也有无数成就,关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知识也从容发展起来”,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教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专业工作。
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这三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教师的专业知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无疑,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研究中开始较早的一个研究领域。但迄今为止,教师究竟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不同的认识。虽然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体系具有多样化特点。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个大的方面,而且三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
(一)普通文化知识
一方面,教学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学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在拉丁文中,“文化”(culture)一词的本义就是“培养”(cultivation)。在今天,广义的文化也许已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反映在教师应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上,广博的要求也是顺理成章了。教师应具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渊博”,而且要“饱学有识”并内化为个体的人文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健全的人格特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另一方面,教师的职责之一是传授知识,因此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够:
(1)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
(3)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
(4)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如学习教育哲学就需要思维哲学、伦理学、社会哲学、认识论等学科的知识基础;
(5)提高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教师知识越多,他在家长及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
(二)所教学科知识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雷诺兹认为所教学科内容知识主要包括:
(1)内容知识,即各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
(2)实质知识,即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诠释架构与概念架构;
(3)章法知识,即一个学科领域里新知被引入的方式及研究者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究的标准或思考方式等;
(4)有关学科的信念;
(5)有关学科的发展——最新的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
这样,“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学者,是所教学科的专家,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
(三)教育学科知识
教学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并非必然地使他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以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的专业领域毕竟是教学而不是其任教的学科。虽然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所依赖的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还不完全具备“一种公开的、经得起公众考察和批判的方法,以便能够形成代表它这一专业的一系列独特的观念、步骤和概念,并能对它作出检验”。但目前确实已存在着可以作为教学工作基础的“一个知识体系和一系列新颖的关于教学的概念”,在教学法知识方面新近也有无数成就,关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知识也从容地发展起来,这些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教师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专业工作。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关于教师技能和能力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的概念表述,如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教学才能等。这些概念有的在意义上非常接近,有的则在层次上有所差异。
教学技能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方式。在心理学中,技能一般被分为狭义的技能和广义的技能。狭义的技能指技能的初级阶段或初级水平,即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达到“会做”某件事或“能够”完成某种工作的水平;广义的技能则是指技能的高级阶段或高级水平,即在掌握初级技能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使活动方式的基本成分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教师基本功可以看做是属于狭义的教学技能的范畴,一般泛指教师具有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称“三字”)和用普通话说话、讲课、朗读(简称“一话”)的本领,以及会制作教具、教学挂图,会编写教案、编排板书、画教学示意图,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广义的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是教学技能的高级阶段,是教学行为专业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教师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的因素所组成,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展现,这种展现是可以观察到的、外现的行为,因此,对教学能力的评价需要借助于对教学行为的观察。在这里,教学行为泛指一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所有的教师的行动,例如教师讲话、写板书、问问题、控制课堂秩序等行为。上述教师顺利完成复杂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完备结合则被称为教学才能。
(一)教师专业技能的概念
1992年9月,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又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师范生在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掌握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形成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五个方面:
①教学设计技能;
②应用教学媒体技能;
③课堂教学技能;
④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的技能;
⑤教学研究技能。
1990年吉林师院开始进行题为“师魂、师德、师能教育系统工程”的研究与改革,提出了合格的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技能”的范畴:
①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
②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
③一般科技文化知识和能力;
④教师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能力;
⑤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基本知识和能力。
其中教师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能力又分为共同的教师基本功、职业技能、能力和专业基本功、职业技能、能力两方面。共同的教师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能力包括:
①教学基本功和能力;
②教育基本功和能力;
③科研基本功和能力;
④阅读、说话、汉字书写、应用写作基本功和能力;
⑤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基本功和能力;
⑥运用电化教育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学科专业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能力则指从事中学某学科专业教学特殊需要的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能力。如化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包括:
①解答中学化学习题技能;
②化学实验技能;
③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的绘制技能;
④分析处理中学化学教材技能;
⑤模拟课堂教学能力;
⑥综合教育实践能力;
⑦化学教学研究能力等。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构成
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需要的教学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人的技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强化的技巧:适时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给予奖赏。
③变化刺激的技巧:变换感觉的途径,变换交流的模式,变换语言的声调。
④发问的技巧:训练、改善学生的反应,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⑤分组活动的技巧:组织小型的学生小组,指导咨询,鼓励协作。
⑥教学媒体运用技巧:板书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
⑦沟通与表达的技巧:书面语言的使用,口头语言的表达,体态语言的运用。
⑧结束的技巧:总结学习的表现,提出问题的要点,复述学习的重点。
⑨补救教学的技巧: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作业的指导。
2.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认为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当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来说,这方面的能力有: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
②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如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能力和教学机智等。
③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定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如设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能力,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能力,分析或解释评价资料与结果的能力以及反馈矫正的能力等。
三、教师的专业态度
如果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强调的是会不会、能不能的话,“专业态度”强调的则是愿不愿。专业态度要比一般心理学意义上愿意、喜欢、向往的态度有更深的含义和更高的境界,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
(一)专业理想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愿意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承诺,他们致力于改善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对教育专业的期望,努力提高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水准,努力维护专业的荣誉、团结、形象等。
(二)专业情操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的情操,即由于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专业性向
教学工作的专业性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对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的研究本文已做了一定介绍,在此,霍兰德(Holland)“人业互择”的职业选择理论,也许会对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提供一点儿启发。霍兰德认为,社会有成千上万种职业,也有成千上万个劳动者。一方面,个别劳动者的个性千差万别,其能力、兴趣亦有限;另一方面,各种职业由于其劳动或服务对象、所使用的具、劳动的支出形式及人际关系环境的特殊性,对从职者的个性素质也有特定的要求。因此,他根据个性心理素质与择业倾向把劳动者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①实际型;
②学者型;
③艺术型;
④社会型;
⑤事业型;
⑥常规型。
根据职业本身的内容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把职业也划分为六种类型:
①实际型;
②调研型;
③艺术型;
④社会型;
⑤企业型;
⑥常规型。
某一类型的劳动者只有从事类型相同的职业,才能发挥特长,做出成绩。霍兰德认为,社会型劳动者喜欢从事为人服务和教育他人的工作,其个性适合做教师,因为他们热情慷慨,善于交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融洽。他们总在寻求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向上的、乐于助人的、有责任心的、合作的、理想主义的、合群的、耐心的、八面玲珑的、友好的、仁慈的、善解人意的、慷慨的、有说服力的和温暖的。
在上述的三个方面中,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养成高尚的专业情操是教师专业态度发展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专业性向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先存的教师特性”,不易受后天发展的影响,即使改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专业自我
与传统上强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倾向相反,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态度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库姆斯(Combs)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一书就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凯尔克特曼(Kelchtermans)则进一步用“专业自我”概念来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他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现体系,是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感受具体情境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的方式。专业自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我意象:对“作为一个教师我是谁?”问题的回答,可从一般的自我描述中推断出来。
②自我尊重:与自我意象紧密交织在一起,是一种“评价性”自我体验,即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行为和素质作出的个人评价。
③工作动机:是促使人们进入教学职业、留在教学工作岗位的动机。
④工作满意感:指教师对他们工作境况的满意。
⑤任务知觉:指教师对工作内容的理解。
⑥未来前景:教师对其职业生涯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