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原名莴苣。广东人因这种菜可生食,因此叫它生菜。莴苣是菊科一二年生草本。基出叶绿色或紫色,叶面光滑或皱缩,全缘或有缺刻。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瘦果细小,黑褐或灰白色。性喜冷凉,春秋两季都可栽培。
莴苣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宋代陶谷的《清异录》中说,“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莴笋也”。
据说,清乾隆皇帝巡游南京,传旨取莴苣以供御膳。消息传来,席上纷纷仿效,由此它身价百倍。后来,它除了烹调成各种佳肴外,另外用它盐渍凉拌,更显得清新爽口。莴苣含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它的叶要比茎更富营养,美食家誉它为“绿色精灵”。
根据莴苣的主要性状不同,可以分成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叫“全菜”。植株矮小。叶扁圆、卵圆或狭长形等。又分结球莴苣和长叶莴苣等类型,我国有少量栽培。叶作蔬菜、生食或熟食。
茎用莴苣又叫“莴笋”。茎肥大如笋,肉质细嫩。茎出叶较短,耐寒性较叶用莴苣强。我国南方可露地越冬。我国大江南北都有栽培。嫩茎、叶作蔬菜,老叶作饲料。
古代,莴苣被作为药物。晋代葛洪《肘后方》说它性微寒味苦甘,入肠、胃二经。《本草纲目》说它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中医用它治小便短涩灼痛、尿中带血症,外敷,治热毒疗疮症。
现代医学化学分析表明,莴苣含糖量偏低,含无机盐和维生素较多。特别烟酸含量丰富,是胰岛素激活剂,对糖尿病患者食用有益。莴苣还含有微量元素钙、磷、铁、锌,其中以铁元素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吃莴苣能防治缺铁性贫血,对老人、孕妇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