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乌云大作,雷声阵阵,就表示大雨将至。同理,当一个人撒谎或者有所意图,他的体态、神态也会异于平常。这就是我们识人的“天气预报”,了解这些,就能善知人心。
知人的最难之处,莫过于辨别真伪
不知人心者处处碰壁、被动、吃亏,知人心者却能游刃有余、占尽上风。然而世上最难的事便是知人心。如何知人心?知人心应从何做起?了解这些常识,或许是我们极好的开端。
表象不等于真相
一个人微笑并不一定代表他真的快乐,同样,一个人哭泣也可能包含多种信息,并且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并不只是通过哭和笑来表现,所以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谈何容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里,邹忌的妻子、小妾以及有求于他的人都认为城北徐公不及他美,邹忌开始时相信了,但是次日见到徐公,才明白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一个人在你面前展示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说的也未必是真心的话。
国主用人也是如此。孟子教梁惠王识人之法,特告以“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恭维也好,谩骂也罢,人们有时会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言行不一的事来。可见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易,如果我们只根据一个人一时的言语行为去判定一个人,就很可能偏离真相。
有人说我们可以采用“闻声识人”的方式来认识一个人。例如通常语速快的人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敏捷;语速慢的人大多温柔善良,为人宽厚而仁慈。另外,当人们愤怒时,说话的音量就会变大,而说话有气无力者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心情沮丧。然而这种识人的方式也是需要听者认真分析,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外出视察,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妇人悲痛的哭声。随从们看着子产,等候他下令去救助那位痛哭的妇人,不料子产却下令拘捕那个妇人。随从们都很纳闷,不解地看着子产。子产说:“那妇人的哭声没有哀痛之情,反而有恐惧之意,我怀疑其中有诈。”审问的结果也证实了子产的判断,原来这位妇人与人通奸,谋害了亲夫。
子产正是凭借其超常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才听出妇女哭声中的隐情。然而,闻声识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要想从一个人的声音中获取重要信息,需要我们掌握很多技巧。
面具让你看不懂他们
孔子曾经说过,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要难。因为天有春夏秋冬,一目了然。而人呢?人世险恶,笑容的背后可能就是奸计,尤其是从自由单纯的象牙塔到复杂险恶的社会,面对尔虞我诈的职场,我们一时间很难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人应该都对知人知面难知心有一番感悟。你以为那个热情幽默的大姐姐是个贴心的人儿,于是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统统倒给人家,结果不出几天,你的私事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了。由此可见,千万不要单凭表象去判断一个人,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总是自愿或者被迫戴上面具,以此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
一个对你笑脸相迎的人,可能就是背后捅你一刀的“凶手”;一个说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的人,可能就是在为自己的无知做掩护。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选择用“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只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方式,无所谓对错。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被这些面具迷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识别、洞察表象后的本质,从而决定我们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而下面就将为你介绍一些非常独特而有用的识别方法。
为什么越是会撒谎的人越容易受欢迎
靠撒谎来博得众人的欢迎,这是一些人的生存哲学。当然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也无须这么做,但是这是你必须知道的,否则你就可能沦为这些谎言的牺牲品。
隐藏真实的自己
记得大学时有一个朋友打趣说:“你们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演员吗?”当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说是因为演员漂亮,有的说是因为演员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的说是因为演员能轻松挣到很多钱……
听完大家的回答,朋友摇了摇头:“其实演员们之所以受欢迎,并非是因为他们是演员,而是因为他们会演戏。生活中,他们面对众多的追捧者也好,面对自己的亲人也好,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善于隐藏自己的感情。他们总能让人感觉到他们是那么的真实自然,所以才容易受欢迎。”
当时听完朋友的回答,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屑。然而今天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些话不无道理。不是曾经有人说过吗,生活就好像一场戏,越会演的人,越是受欢迎。
我们在社会中生存,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经受太多的是是非非,然而我们有时候会发现,越是那些受欢迎的人,往往越是善于“撒谎”。他们总能在需要的时候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像一个出色的演员那样,即使在自己悲伤得快要落泪的时候,面对别人时也能露出最灿烂的笑脸。
有时候我们很讨厌这种人,觉得这种人太虚伪,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人的确大受欢迎,而那些实在厚道的人却往往碰一鼻子灰。
不管这种人是不是虚伪,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地隐藏自己的情感,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这种人隐藏自己的情感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把自己的悲喜表露给无关的人,那只能说这种人本身就是感情冷淡的人,这对我们而言也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这种人是出于某种目的而隐藏自己的情感,那我们就需要认真对待了。
如何面对善于隐藏真实自我的人
曾经各大影院热映一部电影——《赵氏孤儿》,相信很多人都很佩服里面的程婴,妻儿为屠岸贾所杀,背负着一身血海深仇,却能够在屠岸贾身边一待就是十几年,还让屠岸贾真心喜欢上了自己仇人的儿子。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去隐藏自己的仇恨之情,需要有多么高超的演技,才能在屠岸贾的眼皮子底下撒这个弥天大谎。
虽然程婴的谎言最后还是被奸诈的屠岸贾识破了,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程婴成功了。他用一生的时间经营了一个谎言,用一生的时间在屠岸贾面前隐藏自己的情感,用一生的时间报了血海深仇。
生活中,我们也难免遇到这样的人。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十分善于隐藏自己情感的人,我们就要明白这个人这么做的原因。
其次,我们还应该小心结识这种受欢迎的人。越是受欢迎的人,很可能越是会撒谎。这种人因为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即使心里讨厌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但是出于某种目的,也会很自然地表现出喜欢的样子。他们的热情包含有太多目的性,有着太多的不真实,所以如果遇到这种人,我们要么避开,要么也要学会“演戏”。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被这种人的表象所蒙蔽。他们受欢迎,很可能是用撒谎来成就的,扯开谎言的包装,也许便是丑陋的真相。
如果你不能做到英明地识破他们的谎言,或者对他们的受欢迎有着很强的免疫力,那么也不妨学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学会“以毒攻毒”来保护自己。
生活中,如果你不能做一个善于隐藏自己情感的好演员,那么不妨做一名出色的观众,冷静地看待身边那些戴着各色面具的人的演出,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生存的哲学。
“眼色”是交谈中最应关注的重点
眼睛与心灵相通,一个人心有所变,眼睛也会随之变化,于是我们便有了识人辨人的一大利器,即察“眼”观色,望其眼色,便可知道他心中所想。
眼睛泄露秘密
童话《木偶奇遇记》中有一个木偶叫做匹诺曹,他有个爱撒谎的坏毛病。上帝为了重罚他,在他每次撒谎的时候,就让他的鼻子变长。很多大人都拿这则故事吓唬过小朋友,不过吓唬得多了,连小朋友都知道,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说谎根本不会对鼻子的长度有任何影响。
那么,说谎者的谎言是不是就只有天知地知、无从侦察呢?
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经常说的一句话:“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虽然说谎绝不会让说谎者的鼻子变长,却会引起他身体诸多部位的微妙变化。通过对这些细微变化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事情的真相。
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片段:男主人公半夜晚归,被愤怒的妻子抓个正着,于是就撒了个谎,称自己在加班。妻子通常都会说:“看着我的眼睛!你到底去哪儿了?”于是男主人公露出了马脚,谎言败露。所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说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人的眼睛。
一些必须掌握的技巧
有人说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会躲避视线,那你就太低估说谎人的智力了。高超的撒谎者不但不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面对这样的强敌,我们如何才能从眼睛的变化来判断他有没有撒谎呢?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眼睛瞳孔的变化。当一个人必须要用说谎掩盖些什么时,心中难免会产生情绪波动。这种情绪会带动交感神经,使人产生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身体上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是客观的,不能用人的主观意识去控制,测谎仪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挥作用的。
观察瞳孔是否放大,除了用于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心上人时,也会因为爱意萌发而产生瞳孔放大的现象。即使他嘴里说着不在乎,他的眼睛也出卖了他的心。如果不信的话,可以马上去试试。
其次,除了眼睛瞳孔会出卖他以外,眼球运动的轨迹也是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的重要标志。心理学把眼球转动的轨迹分成六个位置,分别是: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和左下,每个位置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眼睛的右边代表将来,左边代表过去,上边代表视觉,中间代表听觉,下边代表感觉或理性思维。所以当说话者眼睛转向左上方时,表示他的大脑正在进行视觉上的回忆;眼睛转向左中方,表示他在进行听觉上的回忆;眼睛转向左下方,表示他正在进行一些理性思考;眼睛转向右上方,表示他在思考未来;眼睛转向右中方,表示他在想象一个声音;眼睛转向右下方,表示他在体会一种身体上的感觉。
你可以根据这些,向说话人询问一些必须依靠回忆才能想起来的情节。如果对方对答如流,很可能是他早已想好的应对谎言;如果他的眼睛向上再向左转动,说明他可能真的在回忆;如果他的眼睛先向上再向右转动,那么他很有可能在说谎。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要想当一个明察秋毫的好“猎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观察眼睛的变化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还要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说话时对方的神态、甚至是你一瞬间的直觉。如此这般,才能掌握更多的证据,一举攻破对手的心理防线,发现更多的秘密和真相。
别让他的表情骗了你
一个人有表情或者毫无表情,并不能说明他的真实心理,要明白他的内心的真实状况,就必须学会洞穿他的面具。
很多人是隐藏情绪的高手
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在面对一件明明足以让他情绪波动很大的事情时,却能够表现得镇定自若、面不改色。我们常常说这种人铁石心肠,是冷血动物,是毫无感情的人。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看上去冷血、心如铁石的人同样有感情、喜好和厌恶。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不想把内心的情感通过表情表现出来罢了,这或许仅仅是他们的一种想要隐藏情绪的逆反心理。
其实越是重视感情的人,越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表情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或许曾经因此而受到过伤害,或许本身就害怕受到伤害,所以宁愿选择隐藏情绪,也隐藏自己的脆弱。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熟悉《天龙八部》里面的大英雄萧峰,他永远是一张冷冷的脸,即使面对自己最爱的女人,也永远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面对江湖恩怨,更是毫无表情。但是当他真的爱上了、失去了呢?他的疼痛怕是多情的段誉和痴情的虚竹都无法体会的。
如萧峰这类的人,他们因为曾经的伤害,因为本身不善于表达感情,即使内心对某个人、某些事感情澎湃,也会因为逆反心理而选择默默地隐藏。他们没表情,绝不代表他们没感情。
记得有一次上销售培训课,老师问过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最可怕?最后,老师给的答案是:没有感情的人。
感情永远是人最致命的弱点,英雄难过美人关,往往不是因为美人太美,而是英雄因为美人有了感情。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丢了大好江山,不仅因为陈圆圆这样一个美女,而是因为他和陈圆圆之间的那份情。所以没有感情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总是在试图找到每个强者的弱点,也总能找到,无论他是高高在上的上司,还是难缠的客户。这是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只不过他们总会选择一个面具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起来而已。并且当某个人越是强烈地想要隐藏自己的情感的时候,他就会出于逆反心理,选择的面具和自己的真实情感背离得越远。就像越是平静的湖面,湖底越是波涛暗涌,黑夜中最暗的时候过去了就是黎明,最美的兰陵王选择的却是最丑陋的面具……
见招拆招
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人的时候,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不要被这样的人的外表吓倒。他们虽然冷酷,但是正如歌词中所说,“我表情也许不一定反映心情”,他们也是渴望被人理解的。他们或许只是给你设了一道心理防线,让你看不到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所以面对这样的人,要试着去接触他们,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走进他们的内心。
其次,这种人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没表情只是他们保护自己、防备外界的带刺的外套。你如果不能读懂他们的真实想法,只是一味地想要强硬地接近他们,就只会让自己受伤,也只会让他们对你防备得更严密。所以最佳的方法是找到他们真实的想法,突破他们的防线,让他们自己脱下外衣。
最后,只要够细心,总能发现一些不同之处。我们要注意的是,或许有时候人在职场中混得久了,会变得老练,喜怒不形于色,但是要知道,人在面对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的时候,是不可能真的做到无动于衷的。所以只要你细心观察,总能发现蛛丝马迹。
兰陵王的恐怖面具下可能是俊美的容颜,可能是火热的心,可能是仇恨的眼神……表情永远只是表面的东西,它可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但也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脸上明明在哭,内心却在笑。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记住:别相信他的表情,但请相信他也有感情,在他表情隐藏下的内心,永远有着最真实的情感。你能否走近他,就要看你能否走近他的真实感情。
注意他的脚:那是最真实的信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你知不知道,脚也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呢?事实上,通过一个人的脚的活动,你能获得很多真实而有用的信息。一个人就算再怎么想隐藏自己,他的脚也会在不经意间透露他全部的秘密。
千万不要轻视“脚语”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就越大,离大脑中枢越近,反而越不真实”。听完这句话,也许你会感到好笑,那岂不是说人的脚是最诚实的了?
对,就是这样,因为人的脚远离大脑,所以很容易脱离意识的控制。虽然人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常会刻意注意某些部位,以免让身体下意识的动作出卖自己的真实想法,然而脚这个远离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的身体部位,却很容易脱离思维轨道,出卖自己。
我们与人相处时,如果不是刻意去注意,一般来说总是对人的脸部表情比较敏感,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人的脚会透露什么秘密。然而恰恰是每个人都怀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在人们刻意隐瞒某些秘密、情感、真实想法而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的时候,脚反而会被人遗忘,从而诚实地“告诉”我们这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姑且称之为“脚语”吧。
如何通过“脚语”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或者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作为人肢体的一部分,脚也有自己的习惯性动作,从而形成一个人独特的脚语。如果一个人高兴,他的脚步就会很轻盈;当一个人心情烦闷,他的脚步就会很凌乱;当一个人心情沉重,他的脚步就会很沉重。这些都是最简单的脚语。
通过解读这些脚语,我们完全可以解读到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
不会撒谎的脚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公司的老板让两名漂亮的女职员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公司所在的那条街上,向陌生男人索取电话号码,看谁要到的电话号码多。
两名女职员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到街上。女职员甲抱着笔记本,急切地在不同的男人间奔波着,女职员乙却只是在大街上慢慢走,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后,就转身进了一家咖啡厅。
一小时后,两名女职员都回来了。女职员甲已经大汗淋漓,脸上的妆容也花掉了,而女职员乙却还是一脸从容的样子,虽然可以看出脸上的妆有明显补过的痕迹,但和出去时并没有太大区别。老板再看看两个人要到的电话号码,女职员甲仅要到几个,女职员乙却要到了长长一列电话号码。
老板让两个人谈一谈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女职员甲叹了口气,说:“我跑遍了整条街,向每一个可能会给电话号码的男人索要,但是很多人并不愿意答理我。”
女职员乙轻轻笑了笑说:“其实很简单,当我在街上走的时候,我发现这条街上的人大多都是脚步匆匆的上班族。我猜想这些人肯定不太愿意停下脚步,所以就只是选择了那些走路缓慢的几个人。然而当我再观察周围时,我又发现这里有很多咖啡厅,许多人在咖啡厅里休息、谈生意、会客,于是就走了进去。每当我站到一桌人面前时,就会发现虽然很多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们都会在几分钟后不由自主地将脚的方向冲着我站立的方向,也就是说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在注意我。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相,真情被他们隐蔽起来,但他们的脚语却把他们各自的秘密泄露了。所以当我向他们走过去的时候,他们仿佛早已做好了准备。”
在社会上打拼的人们经历过诸多事情的历练,在面对谎言、面对欺骗时,很多时候都可以很自然地做到隐藏自己。但是脚步匆匆的他们往往忘了从头到脚全面封裹自己,如果你能够仔细观察,一些秘密就会通过脚语泄露出来。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不要总是只相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不要被他华丽的“外衣”所欺骗,仔细盯着他的脚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他脚底发出的声音,相信你会听到你想知道的真实话语。
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撒谎假如送给你一项能力,使你可以洞穿世上所有的谎言,你是不是渴望拥有呢?当然本书并不能送给你这项能力,但本书却会告诉你,拥有这项能力的人一生都会痛苦不堪,因为“truth or happiness, never both”。
可怕的真相
美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中,主人公Lightman是个天才的心理学家。Lightman凭借自己对微表情的分析以及对人性、心理的熟悉,几乎能洞悉世上一切谎言。剧中,他曾说过一句很有趣的台词——“truth or happiness, never both”,意思就是说真相与快乐不可兼得。
电影中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有时候真相和快乐就好像摆在你面前的鱼和熊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样,真相和快乐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可兼得的。那么,在面对真相和快乐时,如果你需要作出抉择,你是选择快乐,还是选择真相呢?
曾经读过这样一本小说,讲的是一个老人有一天突然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于是整天闷闷不乐。儿子了解到他的心事之后,为了让他放心,就带他到朋友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两天后,儿子到朋友的办公室取父亲的化验单,朋友将两份化验单放到了他的面前。他告诉老人的儿子,出于朋友道义,他给朋友准备了两份化验单,一份叫做快乐,一份叫做真相。听完朋友的话,老人的儿子毅然拿走了那份叫做快乐的化验单。他知道已经年过八旬的父亲更需要的是快乐,而不是一个带给他更多痛苦的真相。
十年后,当儿子在父亲临终前告诉父亲自己欺骗了他的事实时,父亲笑了,轻轻地说:“十年里我一直很快乐,不是吗?我又活了十年,比医生预期的时间还要长,不是吗?”
谎言不等于恶意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的一生不是在追求快乐?在快乐和真相面前也是一样的,有的人一生追求真相,却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有的人一生糊涂,却得以快乐终身。人活着贵在快乐,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他在撒谎,而是他为什么要撒谎。如果有些谎言不是出于恶意,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的话,我们又何必非要执著于一个痛苦的真相呢?
谎言并不可怕,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要识别谎言其实很简单。通过艾克曼制作的一张价值20美元的光盘,或者12美元的网络课程,你就可以迅速揭穿他人的谎言。但也正如艾克曼所说,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真相背后带给你的是痛苦还是快乐,这是未知的。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真相,可结果呢?萧峰被武林人士排挤,他最爱的女人被他在无意中亲手杀死,最后他只能以自杀了结一切是是非非。《洗冤录》里的宋慈呢?不是在面对真相和快乐时,也曾拷问过自己,是否执著地要查清案情的真相?我们不是英雄,也不用背负查清命案的责任,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么为什么不让生活简单点呢?
然而人人都有猎奇心理,更不喜欢被谎言欺骗,所以才说难得糊涂。明察秋毫固然是好事,但是当我们选择明察秋毫时,也要学会明确分析对方的撒谎动机。如果你不能做到难得糊涂,就要学会在知道真相后消化真相背后的痛苦。
有人曾说,有时候谎言的价值要比真相高得多。一个谎言可能让你得到你一辈子都在寻求的东西,而一个真相却可能夺走你的一切。那么,当我们发现他在向我们撒谎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慧心先思考一下他为什么要撒谎?如果对方的谎言仅仅是要让你快乐,那么谎言的价值岂不是用太多的真相也难以等价的?
不违反原则地装傻也是保卫幸福的武器谎言真的面目可憎吗?或许你不知道,谎言有时也是必需的,谎言也可以很美丽、很动人。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如果你明白这一点,那么撒谎的人也会显得难能可贵,而令我们难以拒绝了。
善意的谎言
我们经常被告知,与人相处要诚实守信,诚实才是最可贵的品质,骗人是不好的。然而有一天,我们却突然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谎言都是不好的,有一种谎言是要比诚实更难能可贵,更美丽,那就是善意的谎言。因为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并不违反原则的装傻,是我们用来保卫幸福的武器,是值得我们用心经营的比诚信更珍贵的东西。
有时候谎言并不一定代表背叛或者别的什么。谎言固然不好,但是善意的谎言却是某人的良苦用心。有些事情只要不违反原则,如果用善意的谎言来表达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和着想,而不是伤害,那么它并不仅仅意味着欺骗,更意味着一种深情,一种希望事情得以圆满的期望,它只是一种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方法。
谎言代表了虚情假意,代表虚伪,代表欺骗,然而善意的谎言却因为它的善意而有了另一种美。甚至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是需要善意的谎言的。
故事《最后一片叶子》中身患绝症的小女孩虽然被老画家精心绘制的绿叶欺骗了,但是她却奇迹般地痊愈了。电影《善意的谎言》中,在二战期间的波兰小店主雅各布不断想方设法编造苏联红军胜利的消息,给绝望的犹太同胞以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他是受尊敬的说谎者,他用善意的谎言告诉人们: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有一个辛德勒。
如果谎言可以对抗病魔,如果谎言可以对抗暴政,如果谎言可以让人幸福,那么面对这样的谎言,我们为什么不装一下傻,欣然地接受呢?当身患重病的友人忧伤地躺在床上,茶饭不思时,我们对他说:“哥们儿,没事,医生说你很快就可以和我们打球了。”我们的一个善意谎言既可以让朋友安心、快乐,又能表达自己对朋友美好的祝愿,何乐而不为呢?同样,当我们身处同境,听到朋友的这种安慰之词,明知朋友的话是欺骗自己的善意的谎言,是不真实的,但如果欣然应对,适当地在朋友面前装傻,给朋友一个安心的谎言,又何尝不是对朋友的安慰。
改变人生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善意的谎言同样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善意的谎言不是居心叵测的欺骗,不是用心经营的陷阱,不是置人于绝境的骗局……善意的谎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可以挽救一颗即将死去的心,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智愈益清明。善意的谎言是一个永远感人的不会褪色的美丽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刚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她的世界里只有黑暗。但女孩一直很快乐,因为母亲告诉她,她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女孩。但只要看得见的人都知道女孩很丑,只是她从不曾听到而已。转眼间,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从邻村找了一个断臂的男孩做女孩的丈夫,并告诉男孩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永远要告诉女孩她是村子里最漂亮的。
男孩听从了女孩母亲的要求,和女孩结婚了。新婚之夜,男孩在女孩的耳边轻轻说出了女孩母亲交代的话,女孩听完后,羞涩地低下了头,说:“母亲告诉我你是最英俊的小伙子,是吗?”男孩看着羞赧的女孩,拉着她的手回答:“是的!”
女孩在男孩善意的谎言下活得比没有出嫁前更快乐、更自信了。不久,女孩怀孕了,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儿子。在儿子懂事的时候,男孩告诉儿子:“孩子,你要记住,你的母亲很漂亮,她永远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母亲。”
女孩一生都是幸福的,她的幸福是母亲、丈夫、儿子用善意的谎言建筑的城堡,而她一生都是生活在城堡里的骄傲公主。
是啊,诚实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撒谎。那些不违背原则的善意谎言能让我们以及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生活得更好,让我们的故事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