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某个组织环境下能导致成功的素质,在另一个组织环境下可能不能导致成功,而且一个人的素质是由多方面的品质组合而成的,特定品质的重要性会受到其他品质及其组合方式的影响。但现有的研究确实表明,某些品质与管理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是根据各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关于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品德
品德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持续有力地指导着他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良好的精神素质。
(1)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管理愿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学会并运用管理基本技能的主要因素。现代行为科学研究认为,缺乏管理欲的人是不可能敢作敢为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在管理的阶梯上捷足先登。只有树立起一定的理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才会有干劲,才能勇挑重担,在管理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2)良好的精神素质。由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作为一名管理者,除了要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外,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即要具有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管理者的工作依赖于他人的努力程度,管理者要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善于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同时管理者要有一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奉献精神,对事业执着追求,愿意为此牺牲个人利益。
2.知识
管理者在从事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学习各种必要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必不可少的。但管理者不是为了在某一领域从事理论研究,这就要注意各种知识的比例性。
那么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最为合理呢?主要视管理者的工作性质而定。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知识面要广,所学的知识应尽可能多样和丰富,所掌握的软科学方面的知识要更广、更多;基层管理者则要求与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
知识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基础与源泉。如同医学和工程那样,管理工作要求管理者掌握专业知识。同时,由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很广。一般来说,管理者除要掌握所在国家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令,以及各地区的条例和规定以外,还必须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指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必要的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美学、社会科学、逻辑学等基础科学的知识。它们是形成一般能力的基础。
(2)专业科技知识。指与管理或组织的目标任务有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管理者可以不是专家,但必须是内行,外行领导内行是注定要失败的。要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了解当今管理理论的发展情况,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掌握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如计算机及其应用、本行业科研及技术发展情况等。无论管理什么行业,都得有一定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3)管理科学知识。指管理者通过学习管理学所掌握的专门的管理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管理学原理之外,还包括许多专门的管理理论,如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事管理学、领导科学、人才学等等,都是当代广义管理学的内容。当然,管理者应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侧重掌握几门相关的管理学知识。一个管理者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必须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活到老、学到老应是一个管理学者学习的座右铭。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通过脱产学习丰富知识和提高水平是必要的,但这种机会对于大多数在职的管理者来说有限,最重要的是要靠管理者自觉地努力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水平。
3.素质
(1)管理者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任何社会都会强调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不过是内容不同罢了。如日本企业界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的基本品德就是对企业的忠诚,美国管理学家们则认为管理人员必须有献身事业的精神,为社会、为职工所敬仰的品德。
就我国的社会主义管理活动的要求来看,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具体有如下几方面:①具有奉献精神,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共产主义理想,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②具有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④有较高的品行修养,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各方面都为人们所敬仰;能以身作则,带头示范。
(2)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很艰苦的实践活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①意志坚强。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经说过:“古今立大志者,不惟是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管理者除了要树立远大的抱负,有事业心之外,在追求所确立的目标上,应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时候,不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遇困难不气馁。②胸怀宽广。在管理活动中,人们具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应当胸怀宽容大度,应能求大同,存小异;在非原则问题上能忍让,宽以待人。③自信。管理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把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自信是积极工作和克服困难的前提,也是激励群体成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作为一个有个人影响力的管理者,自信更是第一素质要求。
(3)管理者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管理活动既是一种脑力劳动,又是一种体力劳动。特别是处于纷繁复杂的环境之中时,管理劳动通常要耗费相当大量的脑力与体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特别是优秀的高层主管人员,健康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应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工作好、休息好、生活好。
(4)管理者应有较高的能力素质。所谓能力是指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力与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丰富,有助于潜能的开发与实际才能的提高;而实际能力的增长与发展,又能促进管理者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消化和具体运用。
管理人员由于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不同的管理岗位,其发挥作用的大小也不相同,但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是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相应的管理技能。①决策技能。
决策技能就是分析、预测和做出决断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使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能力;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因素的能力;理解并协调各种矛盾的关系、权衡方案优劣及内在风险的能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拨开迷雾发现真理的洞察力;在深刻了解各个局部的基础上把握全局的能力等。任何管理者所处的环境都不是简单和不变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从而要求他们认清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问题的实质,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环境和问题就越复杂,越需要决策技能。②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管理者掌握和运用某一领域内技术、知识、方法和程序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这是管理者对相应专业领域进行有效管理所必备的技能。管理者虽不能完全做内行,但必须懂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特别是一线管理者,更应如此。管理者如果不具备这一技能,将很难与所主管的组织内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无法对他们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也会对他们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造成不利的影响。管理者没有必要使自己成为精通某一领域技术的专家,因为他可以依靠技术专家来解决技术问题,但他们需要了解或初步掌握与其管理的专业领域相关的基本技术知识,否则他们将很难与技术专家或技术主管有效沟通,从而影响他对所辖业务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另外,这对他们决策的及时性、正确性也有不利影响。对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明确,管理范围较窄,遇到的问题较简单,技术性、时间性较强,因此必须是分管范围内的行家。随着职务的晋升,层次升高,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变宽,直至整个组织,这时,管理者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全局性的,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③人际关系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关系的技能,具体包括:联络、协调、处理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了解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激励与沟通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有自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确带领其他人开展工作的能力等。人际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际技能差的管理者是不能做好管理工作的。管理者要指挥协调他人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技能,能够有效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善于激励、引导和鼓舞员工的信心,完成艰巨的任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识别人、任用人、团结人、组织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这就是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人际技能都很重要,特别是中层管理者,不仅要处理好与下级的关系,影响和激励下级有效工作,还要处理好与上级、同级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支持和说服领导,如何与其他部门合作,做到“四方通达,处处协调”。
人际技能对于现代管理者,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功。没有人际技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的。④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观察、分析、理解环境中带有全局性的复杂关系,并迅速作出正确决断处理的能力。概念技能的核心是一种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
这种能力对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技能。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是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包括感知和发现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的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张处境的应变能力等。其核心是一种洞察力和思维力。这种技能对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技能。⑤综合分析的能力。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我们观察到各种现象时,有的可能是一种假象,有的可能是表面现象,如不能发现这些现象的实质,就谈不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了。管理者必须要掌握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分析和诊断,不被假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系列问题中找到实质性的问题,找到一个问题与其他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措施对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收集情况,包括环境的变化,来值计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并且要决定是否还要采取修正措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运用分析、综合的技能。⑥创新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新问题。这时,管理者就要研究新问题是在什么条件和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与以往相类似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运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新问题中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逻辑推理,再到实践中去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总结提高,形成新概念和新思想。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丰富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赖于逻辑思维和推理的能力,有赖于综合判断的能力。越是高层的管理者,遇到新问题的可能性越多,就越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应掌握和应用的技能是有一定差异的,一般来讲,高层管理者主要应掌握决策技能,能很好地理解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的战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有清晰的把握和准确的定位,使组织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但是在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则需要有很好的技术技能,他也没有条件站在组织的全局的高度把握或关注组织的方向性问题,但是要在基层的作业环节有效带领团队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研究表明,不论是基层、中层还是高层管理者对他们同等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技能。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突出决策技能、概念技能、战略技能,基层管理者突出技术技能、操作技能、执行技能,中层管理者则居中。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现代管理者,应该具有较全面的工作能力,有人归纳提出以下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吐故纳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拼搏竞争能力,抑制自己能力,承受失败能力,获得信息能力,分析观察能力,远见预测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博采众长能力,纠偏改错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宽容谅解能力,说服感化能力,联络外交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运筹帷幄能力。
4.性格要求
(1)性格对管理成功的影响。由于管理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人际能力在管理成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个人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一个人的性格是由先天决定的,后天的社会实践虽然对其发展有影响.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它。如一些人天生性格外向,擅长与人打交道,人际关系能力强;而另一些人则天生性格内向,不擅长、甚至害怕人际交往。实践表明,前一种人的性格适合从事管理工作;而后一种人则更多地适合做作业工作。如果两种人具有同样高的智商,那么,具有外向型性格、擅长人际关系的人容易成为高层管理者,而具有后一种性格的人则容易选择科学研究工作。
承认个人天生的性格对个人管理的影响,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否认后天实践的作用,更不是否认管理教育对管理者的作用。这里只是想指出:成功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科学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