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与“原始鞋”
浩瀚无垠的绿色平原上,一群原始人正在围捕一群野鹿。叫喊声和驱赶声,震天动地。人们手里拿着木棍、树枝、石块,渐渐地逼近鹿群。眼看着一顿美味晚餐就要到手了……
矫健的原始人跑得飞快,眼看快要追上鹿群了。突然,鹿群进入了砂砾地带,原始人也追了进去。可是,在追赶中原始人纷纷“落马”,原因是他们的光脚挡不住尖利的砾石而出了血,剧痛使追赶速度放慢了。这样,辛辛苦苦围捕的鹿群,竟失去了。
这时,一个叫伏羲的人脚也流血了,他急中生智,连忙撕下身上披着的兽皮,把刺破的脚包裹起来,继续向前追去。伏羲灵机一动的发明使他成为这场围猎中惟一的胜利者,他如愿以偿地逮住了一头受伤的鹿,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伏羲发明鞋的故事。
诚然,伏羲发明的“原始鞋”实质上只能说是一种“包脚布”,因为它只是按照人的脚形,用兽皮包裹起来。“原始鞋”既可防止脚被磨破割裂,又可保暖,这个原始发明为人类穿鞋开辟了光明大道。
原始生产社会解体后,鞋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据一本叫《掌故》的占书记载,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人们已开始用捶软的草丝来编织成鞋,供一般老百姓穿着,又用皮革制成“皮鞋”,给贵族们穿着。草编的鞋叫履,皮制的鞋叫屐(音鸡)。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哥集《诗经》中,就有“纠纠葛履”一句,说的是用一缕一缕的葛麻线编织成鞋,可见当时人们早已发明用麻编的鞋了。
木屐的来历
木屐,顾名思义是用木头做的鞋,木屐鞋底用木板做成,前面用一根带子系着,以便套在脚上行走。迄今,日本还流行穿木屐,它也是从我国流传过去的。
木屐的发明是跟我国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分不开的。故事发生在约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晋献公有个儿子名叫重耳,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重耳43岁那年,晋献公的妃子即重耳的继母,设法要害死重耳和他的哥哥申生,以便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重耳听到申生被害的消息后,赶紧带着一帮人逃到了狄国避难。重耳的随从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
此时,重耳虽已成了一个逃亡者,但他那同父异母继承王位的哥哥晋惠公并不肯放过他。为了根除后患,晋惠公不惜重金,派出许多刺客追杀重耳,使重耳东躲西藏,从狄国逃到卫国,又从卫国逃到齐国,最后逃到了秦国,长期处于流亡之中。
在长期逃亡生涯中,重耳时常挨饿受冻,介子推总是沿门乞讨,把讨来的饭先让重耳受用,而自己常常饿着肚子。夜晚睡觉时,介子推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重耳身上,自己蜷缩在乱草堆里过夜。
有一次,重耳的逃亡队伍好几天也没讨到一点吃食,重耳也饿得走不动路了。大家正在一间破茅屋里苦熬着长长的一夜。忽然,风中飘过来一阵阵肉香,很快,介子推送来一碗香喷喷的肉。此时的重耳饿得发慌,不问肉是哪来的,端起碗来不管三七二十一,顿时将它吃个精光,接着倒头便睡。
第二天走路时,重耳发现介子推的腿脚有些跛,裤腿上隐隐的有好多血迹,便问是怎么回事。在一再追问下,才弄清昨晚那碗肉的来由,原来那是介子推看到重耳饿得不行,大伙的体力都快支撑不住了,便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蒸煮给重耳吃的。听到此,重耳大为感动,流下了眼泪,一再表示,有朝一日能登上国君宝座的话,一定要好好地报答这位忠心耿耿的志士。
颠沛流离15年后,在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重耳终于打回了“老家”——晋国,并登上了国君的宝座,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五霸王之一晋文公。此时的介子推,便悄悄地离开都城,到深山中隐居了。
晋文公登基后大封功臣,对当年随着一起流亡的患难之交,更是恩爱有加,一个个都封官晋爵。就在大封群臣之时,他发现惟独不见了当年割股奉献的介子推。他心中十分想念这位为他舍生忘死的朋友,于是派人到深山中礼请老朋友出山共享荣华富贵。但是,介子推以要奉养老母为理由拒绝了晋文公的邀请。
几次派人都没有结果。一天,晋文公决定亲自出马,去请介子推入朝为官。介子推听说国君亲自来了,便和母亲一起躲到了一座林深树密的大山中。
这使晋文公找了许多天仍不见介子推的踪影,此时,一个谋士出了一个主意:
“如果放火烧山,只留后山一条路,那么介子推母子一定会循后山路逃出,主公在后山路口等他,岂不妙哉!”晋文公同意了这个意见,吩咐下人立即留路烧山,自己在后山路旁等待老朋友来临。
但是,直到大火一直烧到山顶,也不见介子推母子出来。晋文公十分焦急,派人上山查看。原来,介子推宁死不肯下山做官,母子俩双双抱住山顶一株大树,已经被活活烧死了。
晋文公眼见惨状,十分悲伤。为了纪念这位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他下令将介子推抱着殉身的那株大树砍伐下来,运到京城,锯成木板,依照鞋的样子做成木屐,让自己穿着,以示永远不忘记介子推这位好朋友,这就是木屐发明的由来。直到今天,人们还把好朋友比做“足下”,就是出于这个典故。
谢公屐和旅游鞋
旅游鞋的优点是轻便、舒适、美观,特别是外出旅游时,穿着它登山涉水更觉方便。正因为如此,外出旅游者都喜欢穿着它。旅游鞋的诞生也是在中国,发明人名叫谢灵运。最早的旅游鞋叫作“谢公屐”,就是用来纪念这位发明人的。
在距今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永嘉郡多山濒海,有许多名山胜景,谢灵运不仅是个称职的太守,还是个旅游爱好者和诗人。
在长期的登山活动中,谢灵运针对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特点,造出两种特殊的登山鞋。上山穿的鞋前掌薄,后跟高;下山穿的鞋前掌厚,后跟低,这样上山、下山都比以往省力多了。
但是,谢灵运的这项发明,并未为人们所接受。因为旅游者出门时通常要带许多随身物品,谁愿意背着一大堆鞋子上路呢?
于是,谢灵运请来几个热心旅游的好朋友,一起来设计一种适宜登山旅游的鞋子。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原来的鞋子底下开几条槽,再以坚固木料做两排鞋齿,可以横向插进鞋槽。上山时把鞋齿插入后跟齿槽里,使之前低后高;下山时把鞋齿拔出来,插入前掌齿槽里,让它前高后低;在平路行走时则取出鞋齿,前后一般高低,成为一双平底鞋。
经过谢灵运这一番改造,效果果然不错,上山、下山、走平路,三者得以兼顾。这种登山旅游鞋受到了旅游者的欢迎,因此,人们把谢灵运发明的这种登山鞋,称为“谢公屐”。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专用旅游鞋。
当今流行的旅游鞋,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才开始流行的,它们的鞋形和原理,与谢公屐大致相同,只是在鞋的质量上大有改进,更加美观、轻便和舒适。
神奇的“飞鞋”
我国古典小说《水浒》里,有个大名鼎鼎的神行太保戴宗。据说他有一种惊人的法术,每当有紧急军情要传送,他就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一天可以走800里路。
诚然,戴宗的甲马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东西,只是反映了古人的一种愿望。
但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却真的有人来研究制造戴宗那样的“甲马”——飞鞋。
19世纪末,意大利威尼斯城出了一个名达维柱的“怪人”。他酷爱学习,博览群书,自学了数学和物理,而且常常会有怪主意。
有一天,达维杜看了一本介绍雪豹的书,便定下了主意,要发明一种鞋子,穿在脚上能跑得像雪豹一样地快。当他把这个主意告诉他的朋友们时,大家都说他在白日做梦。
但是,达维杜并不理会人们的热讽冷嘲,真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苦苦地思索,不断地制作和试验。
1894年,达维杜真的制造出一种靠弹力推进的“飞鞋”。这种鞋的底里有一组由杠杆连接成的弹力装置,其中第一个杠杆装置装在脚后跟鞋掌下一个带有螺旋形弹簧的轴上,最后一根杠杆接在富有弹性的鞋底上。当穿着这种鞋走路时,脚对地用力,力通过杠杆传到鞋底,使人健步如飞。由于这种鞋过于笨重,虽然申请并获得了专利,但并没有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