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常见的礼仪
社会,一经产生就是人的社会,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交往,从古到今,无论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还是苟且度日的混混,都离不开与别人打交道。人的社会就决定了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人,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没有规律可循?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棵参天大树,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芸芸众生岂能只有一个面孔?因此,不可能就人际关系全部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规律,只就某些常见做些描述。读者读之,可从中琢磨,悟其要领,于交往的实践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要掌握日常生活常见的礼仪:
1.打招呼。当看到有人走进房间时,应起身热情相迎、问好。无论在何种场合,别人与自己说话时,不能不理不睬,毫无反应。要克服自卑感,增强参与意识。
2.握手。握手表示问候、庆贺、告别的意思,表达亲热友好的感情,是常用的礼节。握手时,应面向对方,伸出右手与对方握在一起。可轻轻上下摇动,不要久握不放,否则会使对方不舒服。当有明眼人在场时,应协助盲人握手。
3.鞠躬。鞠躬时要面向对方,脱帽,立正站好。然后弯腰低头,上身与腿的夹角不要小于90°,随后恢复立正姿势。一般见到长辈、登台演讲及演出前后、接受奖品或礼品时可行鞠躬礼。这是对长辈、领导、观众尊敬的一种礼节。戴着军帽时不能行鞠躬礼,应行军礼。行鞠躬礼前应搞清自己与对方的距离是否足够,自己前面是否有障碍物,以免碰伤头部,发生危险。
4.交谈。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往往是通过交谈来交流思想、感情、信息。交谈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要面向对方。有些人习惯一边敲打桌子一边说话,或一个劲地凑近对方,或长时间拉着对方的手说话,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交谈时,不要罗罗唆唆说个不休,也不要太沉默,不要自夸,以自己为中心,一谈到与已无关的事就表现出毫无兴趣;应多谈与对方有关或对方感兴趣的事。言语是一个人学识和品格的衣冠。一句不雅的话出口,就会立刻被人看低三分,特别是到别的单位联系工作或洽谈业务,自己的举止言行很可能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5.打电话。打电话是我们常见的也是非常方便的社交手段。打电话时,不要把嘴贴在话筒上,否则话筒上的病菌会传染给自己;自己也会把话筒弄脏。打电话时,不要拿起话筒就问:“你是谁?”这是很不礼貌的。接电话的人,要主动问对方好,并告知自己的单位或姓名。要爱护电话机,轻拿轻放。
6.请求他人帮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请他人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而请求的言语和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人是否愿意帮忙。被请求的一方应热情相助,无法帮忙时,也应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请求别人帮助时,不要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事是理所当然的。委托别人为自己做事,就要相信人家;即使对方是不熟悉的人,心中确有疑虑,又不得不相求,也不要表现出不信任。否则,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请别人为自己代买物品,要主动先给钱。东西买回后,要表示感谢,不要当即索要余款。若对买回的东西或办的事不满意,同样要表示感谢,不能表现出不高兴;否则对方会感到不安或生气。
社会交往的成功因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的人关系融洽,纵横捭阖,无往而不胜,有的人关系冷淡,办起事情如陷泥淖,寸步难行。前者无疑是社会成功的榜样,人人都希望能成为前者,人人都希望尽力避免陷于后者的境地。要想成为前者,必须在交际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和他人交往中要充满信心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保持神采奕奕,富有充足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对方的交往动机,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就显得是在敷衍对方,即使你有交往诚意,对方也会感到不安。
自身的自信能够带动别人对你的信任,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一个会成功、也有强烈成功意图和行动的人。那么,抬起你的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让对方知道你的目的地在何处。你已经起步向这个目标迈去,自己也应该充满自信。“自信则人信之”,这是赠给你的与人交往的名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与他人交往时信心百倍呢?
要想使自己充满自信,就要客观的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了解别人不够,还必须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从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某人觉得自己具有某方面才能,那么,在条件允许时,定会充分施展一番;而一个自认为缺乏口才的人,一般不会在众目睽睽下滔滔不绝的说话。这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着他的自信心,直接影响着他的言谈举止。
我们要想客观正确的了解自己的容貌,就需要借助于一面镜子。同样,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品格特点,也必须借助于“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以人为镜”。在今天,“以人为镜”仍不失为一种获得自我印象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其一,在交往中通过他人的态度了解自己。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大家对一个人的态度如何,实际上是那个人自我喜欢的投影。比如某人经常被众人推举去完成一些事情,或是成为大家求教、谈心的对象,那就意味着要么他具有某些才能,要么在某些方面居他人之上。反之,如果一个人不为周围所重视、欢迎,大家不给他参与工作或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深感不安。所以,在交际中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便可以由此来反观自己。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受他们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牢记“邹忌比美”的故事,不要偏听偏信,克服这种片面印象的最好方法是,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根据大多数人的反应形成认识。
其二,通过与他人进行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本身就可以客观的使人相互比较,例如,通过考试可以排出成绩高低顺序,通过体育测试,可以反映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然而,我们强调的是,要抓住机会,主动地比较,从中了解自己,举例来说,当你和朋友们一起讨论问题时,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他们陈述问题的特点,比如,甲的观点深刻而有独到之处,乙表达的逻辑严密而用词恰当。于是再反省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水平。只有有意识地树立比较对象,才能不断体察自己的内在本质,对自己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优化自己的形象。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这一点,而把与他人比较作为了解自己的唯一参照标准,那就很可能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印象。因此,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可比性,切不可一概而论。
在社交活动中树立自信心,除了要客观地、充分地了解自己以外,还要能悦纳自己。所谓悦纳自己,就是喜欢自己的同义语。这是针对有些人过于自卑、采取自我否定态度而言的。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就不可能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不利交往关系的顺利发展。
首先,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往往不承认或不接受自己的真实面目,在他人面前假扮另一种形象。例如有些人不愿承认自己的家境很一般,而装成很富有的样子,将为数不多的收入大多用于彩衣浓妆或大肆挥霍。这种假象一旦被他人看破,他人就易产生反感,而不再愿意与之交往。其次,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常常将对自己的否定的态度,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以此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压迫感。再次,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在交往中给人的印象是畏缩、不开放,这是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被嘲笑、批评、责备,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这样一来,他便会羞于交往,不愿与人在一起,甚至有些神经质,别人自然很难与他接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应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过分的自卑,应当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在不断地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合理地、大胆地发扬这些长处。这将使别人看到我们的价值,对我们产生信任和尊重,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自信心,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许多事实表明,有高度自信心的人社会交际能力强,在交际中热情主动,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反之,如果一个人过于自卑,则易使人与周围环境发生隔绝。
总之,没有自信心的人不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的,唯有自信的人才能善于与他人相处,别人也容易与之交往。而要培养和增进自信心,应该客观地对待自己,悦纳自己。
(二)与人交往时刻保持微笑
人的神态和表情,是沟通人际间思想感情和非言语交流的手段,在一般情况下,待人要不卑不亢,即不卑躬屈膝,也不高傲自大,不论对谁,面部肌肉放松,微带笑容,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而如果是冷若寒霜,毫无表情,别人将望而却步。
事实表明,使人容易接近的人,很多都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会心的微笑会引发人的友情。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对俄亥俄州及其附近农产品超级市场员工演说微笑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效果。数周后,超级市场的女秘书来见这位心理学家,热情洋溢地诉说她实施微笑后的发现,她在午休时出去买东西,当时天下着雨,大家心情都很沉闷,而每家商店都客满盈厅。她想,大概今天不会顺利买到五样东西了,因为她要跑三家商店,五个柜台去购买。忽然,她想起专家曾说:“她向对方开口之前先微笑。当时,柜台前挤满了顾客,大家都不时地显示出一张不愉快的脸孔,争先恐后地等待着店员的服务。这女秘书就在店员的目光转到自己身上时,现出由衷的微笑。于是不到30分钟,全部东西都买到了。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买这么多东西,无论哪家商店,哪家柜台,都给了她最好的服务,就因为她投之以人的是生活中最具有魅力的微笑。微笑的金科玉律是:“当你微笑时,你便成熟了。”
(三)积极主动的化解冲突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冲突或矛盾。冲突,就心理学而言,其中包括人们内心动机的矛盾和人们之间的争论与对立这样两个方面。当两个人乃至两个群体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不同,目标不同,利益不同时,就会发生冲突。
冲突主要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是指双方目标一致,因认识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其特点为:①双方都关心实现共同的目标。②彼此愿意了解和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观点。③大家都以争论的问题为中心,互相交换信息。“破坏性冲突”是因双方目标不同而造成的冲突,其特点为:①双方对自己的观点都十分自信。②不愿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观点。③由对问题的争论转为互相攻击和对立。④互相交换情况减少,以致完全停止。
冲突既是双方目标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那么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冲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解决的办法包括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尊重事实、尊重对方和尊重自己。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冷静。
“静静回答赶走愤怒。”把这句名言作科学上的分析,便是理智驱走敌意,远离是非。如果你懂得其中的精妙之处,你就会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进而能够控制别人的感情,独挡一面。当你遇到一触即发、不可收拾的紧张局面时,能继续以冷静的态度、温和的声音,使对方不得不把自己的情绪转变过来。
冷静是解决问题的敲门砖,没有冷静的态度将无法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也必然遭到破坏。冷静将使得你保持理智,无往而胜。
(四)关心集体,关爱他人
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往往只注意关心自己重要的事情,因此,被人注目,就像得到了非常大的赞赏,似乎对方在告诉你,你的重要性得到了承认。这会令人意气飞扬,更会互相表示友好,更加同心协力地勤奋工作。
不仅如此,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身体健康,永远无忧无虑。生活中难免出现刮风下雨的情况,或是遇上了不顺心的事,或是生了病,身体不如从前一样强健。这时眼看别人身体和行动协调健康,朝气蓬勃,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自己却事事不如意,内心充满苦恼,忧伤,从而容易产生自卑和失望心理。这里一般比较敏感,很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精神需要看得很重。此时,就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尊重。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关心,帮助其振作精神,克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其领略生活的情趣,鼓励其发挥特长,自强不息。这时所产生的人际关系亲密无比,远比平时交往有效得多。
当然,关心集体,关爱慰问他人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里仅简单介绍一种幽默慰人术。
幽默是一种具有理智性、健康性与趣味性的心态和力量,幽默慰人术是借用幽默的语言给人以慰藉,消除人们的忧郁,增添人们的欢乐和友谊。幽默是社会交往的法宝,掌握幽默慰人术,有助于掌握打开心灵的钥匙。
一语双关慰人术,这是在说话时,故意使某些语词在特定环境中,具有双重意义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有时触景生情,互相抒发感情,有时赋诗言志,借以自慰。这种方法能扬起人的理想风帆,激励人奋发向上。
巧借反语慰人术,就是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语词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表面上是一层意思,实际上又是一层意思。有时在夸夸其谈中推出一个可用的结论,有时在逆耳的言词中引申出人生的真谛。耐人寻味,既幽默又深刻。
巧借谐音慰人术。口语是用声音表达的,利用谐音,意义结合,可以创造幽默的效果。在人际交往中,称名道姓,言谈话语都可以借谐音使气氛生动活泼,使人宽慰愉快。
衬垫跌落慰人术。先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衬托,而后突然转折跌落,道出真意,使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幽默的效果。如有人说“2级,和风;4级,轻风;8级,大风;12级,飓风;14级,枕风。”先讲自然界的风力,是衬垫,给人造成一种心理惯性,然后突然一跌,说出“枕头风”作结,幽默风趣,意味深长。
假戏真作慰人术。就是明知对方说的不是真实的话,却当真话来回答,而产生幽默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一句幽默的戏剧性语言或一个幽默的戏剧性行为,其效果总比那些死板的说教好得多。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运用幽默慰人术,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思维迅速,随机应变。要情趣高雅,豁达大度,还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可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