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白色垂钓”,就是在河中的冰面上开凿一条2至3米的小沟,然后将一间没有地板的木屋安放在冰面上,垂钓者在零下30℃的低温下躲进小木屋,端坐其间,向沟内布下鱼竿,等鱼上钩。鱼一上钩,马上就成了取暖火炉上的佳肴。这种垂钓旅游不仅吸引了大批当地人,连外国旅游者都将它视为一乐。不少欧美客人还特意选择冬季前往享受“白色垂钓”的乐趣。
狩猎旅游
美、英、法、德、奥地利、日本等国,有相当多的狩猎爱好者,他们十分热衷于以狩猎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每年都有数万人去加拿大、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狩猎。世界上许多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如非洲的肯尼亚、喀麦隆、坦桑尼亚,欧洲和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都纷纷开辟天然动物园、森林公园、狩猎场,以接待国内外的狩猎旅游者。狩猎旅游是一种耗资很大的高消费旅游,尽管如此,参加狩猎旅游的人每年都有增无减。
学艺旅游
法国各地旅游部门为变旅游者的消极性度假为积极性度假,开了五花八门的学艺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旅游目的地拜当地的艺匠为师,学习制陶、编织、纺织、雕塑、绘画、织壁毯、淘金、做花边、吹制各种玻璃器皿等技术。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技艺。学艺费根据时间长短而定,少则340法郎,多则2000法郎。
“打仗”旅游
英国一旅游商为了吸引度周末的旅游者,在伦敦东南30公里的林地,开辟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用于开展一项游式的“打仗旅游”活动。
参加这项旅游活动的游客,分成敌我两方,身着不同标志的迷彩服,头戴钢盔,荷枪实弹。“开战”之后,双方从各自营地出发,为抢占高地开展激烈的“交战”。
子弹射击的砰砰声响成一片,呐喊声此起彼落。他们一会儿冲锋,一会卧倒,各自寻找有利地形,向对方猛烈“开火”。最后以是否抢占高地或夺得对方军旗和“杀伤”对方人员的多少决定胜负。游客们使作的都是一种经过改装的武器,以二氧化碳为动力把子弹射出。不会伤的带着颜色的子弹,仅仅在被击中者身上留下红色的油漆印。为了增加烟雾效果和紧张气氛,他们有时还会投放几枚“闪光弹”。
这项活动源于美国,现已成为英国游客人数增长最快的一项旅游活动。全国已开辟了100多个“战场”。
观火旅游
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地处太平洋火山地带,素有“火山之国”的称号。首都圣萨尔瓦多郊区方圆60公里内是火山最中、最活跃的地段,其中活火山7座,死火山数不胜数。当地旅游部门在这里开辟了火山旅游区,专门开展一项名为“观火旅游”的活动。
火山游览区中最为壮观的,要数海拔1900多米的伊萨尔科火山。游客在火山口四周坐下,可以观赏断断续续的喷火奇景。火山每15分钟喷发一次。起初像蒸汽一样,烟雾缭绕,接着便有一个巨柄蘑菇似的烟团升腾而起,等闻到一股硫磺味时,火山开始喷出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高的烈焰腾腾的熔岩。夜间更是火光冲天,十分壮观。
“地震”旅游
人类饱受地震之灾,无不谈震色变。为了使人们认识地震,体验地震时的惊恐感受,美国一些旅游商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项地震旅游活动。
组织者把游客安排在一座用超轻型材料建成的寓所内,并装有能制造地震效果的特殊设备。游客住进寓所之后,过着正常的起居生活,然后通知说近两天内会发生地震,但具体时间不详,也许在白天用餐时,也许在半夜酣睡时,弄得客人个个神经紧张。
“地震”发生时,寓所马上墙倾梁断,床翻屋倒,地震蓝光,令人心悸,但绝无人身伤亡。许多游客认为这种旅游活动有惊无险,十分有趣,慕名参加者不少。
绿色旅游
这种旅游是法国一位叫欧欠尔的参议员发起的,它是让久居喧闹都市的人们到恬静的乡村度假,在蓝色的海洋中遨游,重新认识大自然价值,增强城乡人民的友谊和交往。
太空旅游
美国为了迎合那些太空好奇者,别出心裁地开办了“太空旅游”。凡报名者只要自己认为身体健康,即可乘坐定名为“凤凰E”号旅游飞船。享受“直上九重霄”的乐趣以及在失重情况下飘飘欲仙的太空幻想。许多人不惜重金,争相取得太空旅游的机会,报名时先交5000美元的定金,全部费用约为5万美元。
美食旅游
以品尝高级菜肴和风味名食为目的。很多海外旅游者到中国旅游就是为了品尝形、色、味俱佳的中国名菜。
铁窗生活旅游
美国罗德岛的新巷海岸,有座建于1722年的古老监狱,几年前,商人格拉西把它改为“监狱酒店”,开办“铁窗生活旅游”。来此的游客每人发给一件黑白相间的囚衣,所用食具及作息时间与一般监狱完全一致,这些“游客囚犯”们将同真正的罪犯一样过着铁窗内的生活。不同的是,这些“囚犯”毫无忧郁之情,“囚室”内铺有柔软的地毯、舒适的床铺、彩电及音响等现代化设备,因此很多人愿到此一尝牢狱生活。
宗教旅游
宗教信仰者到各国朝拜宗教圣地。
每年圣诞节期间,世界各地大批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圣。
劳务旅游
旅游者在旅游地付出一定的劳动,既可弥补经费不足,又能延长旅游时间,同时通过劳动来接触社会底层,更深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如到爱尔兰拯救濒临绝迹的沼泽地,去洪都拉斯协助森林重建,到尼加拉瓜帮助采咖啡豆等,这种旅游受年轻人的青睐。
化妆旅游
日本流行起一种以女性顾客为主的“化妆旅游”,让顾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穿上特殊服装和化妆,以增添旅游乐趣。
从东京出发到千叶县,在迪斯尼乐园附近的酒店,团员都换上新娘婚纱,拍照留念,吃一顿饭,再聚集豪华游览船回到东京港,全程六小时,收费是1.95万日元。参加者多是年轻职业女性,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及少数家庭主妇。她们说:
“穿上一生中有机会穿一次的婚妙,体验一下新娘子心情,很不错。
同时拍张照片,点缀自己的相簿也很有趣!”
猎奇旅游西方不少旅客喜欢猎奇,如乘飞艇欣赏沙漠奇观,进入非洲原始森林观看野生动物等。
科学探险旅游
科学探阶旅游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已诞生,但在我国,科学探险旅游才刚刚起步。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变,自然景观丰富多彩。除国家风景名胜点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风光奇特的原始森林和大草原,蕴含着诱人的情趣。中国科学院在这些地方设有大量的野外观测站,常年观测保护这些自然奇观。参加科学考察旅游,游客可以亲自观测、参与野外作业探索,体验科学考察的魅力。
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多的国家,游人可在科学导游带领下,在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从事探险,走进具有奇险奇趣的冰川世界。我国西藏墨脱南迦巴瓦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最壮观的大峡谷。漂游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的惊涛骇浪中,可领略惊心动魄的奇趣,观赏横断山脉中的白马雪山、虎跳峡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隐匿着无尽的奥秘。茫茫沙海、神秘古城,吸引着无数游客、科学家和探险家。游客可骑着骆驼,向大漠深处挺进。科考探险旅游的项目有天文观测旅游,冰川雪峰旅游,地质古生物旅游,沙漠、草原、高原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观赏野生动植物旅游等等。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在1990年出版的“旅游词典”(Metelke编著)上还找不到,可见它是一个新生事物。
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些人认为它是指通过限制游客量来开发和保护资源,有的认为是指在自然地区的探险旅游。不论怎样看,它的功能是协调和平衡,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及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生态旅游是九十年代国际旅游的新时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是基于,人们希望逃离繁忙喧嚣的工作环境,回归大自然,向往“原始”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要求而限制旅游开发,控制游人量。
既要满足人们对自然区域的向往,又要保护它的环境,有效措施是建成一个生态旅游区,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要。一个生态旅游区可以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等,但又不完全等同。生态旅游区在保护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对游客量有必要的控制。游客即时与长期的容量研究是这种控制的依据。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进行登山探险、漂流江河等活动,把体育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体育旅游有三大好处:
一、可以松驰人们紧张的情绪。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心理平衡,而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来到野外进行体育旅游,不仅能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增强体质,诱发人们的生活热情。
二、可以治疗部分疾病。城市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体育旅游可使人们得到更多的“空气维生素”--负离子,负离子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提高骨髓造血机能。资料表明,大城市空间每立方厘米只含负离子40~50个,街头绿地含100-200个,公园含400~600个,而海滨、山谷、瀑布等处则高达20000个以上。
三、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调整人际关系。体育旅游实质上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训练,可以体验生存艰辛,培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相传四千年前,洪水横流,陆地一片汪洋。为了治理水患,大禹接受舜委予他治水的重任,告别妻子,踏上征途。在治水过程中,他创造出较前人先进的治水办法,疏通了河道,使水患解除。大禹却因常年奔波,栉风沐雨,落得手不能握,膝不能屈,足不能行。但人们世世代代都铭记着大禹王的恩情,为了表达感激和思念之情,在涂山上盖了禹王庙。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大禹与涂山氏女结婚的喜庆日子。此日人们要举行庙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以示祝贺。据说“花鼓灯”就是从此产生的。
花鼓灯艺术是汉民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芭蕾”。花鼓灯灯歌创作的特点是“有感而发,即兴而歌”。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器乐的主体,也是我国打击乐中的精华之一。
目前与涂山氏有联系的旅游景点有:禹王宫、启母石、朝日崖、桑石、圣泉和灵泉、禹林、禹王庙遗址、荆山峡,另外有白乳泉卞和洞、双烈祠、涂山附近以廉洁著称的楚国贤相孙叔敖墓等。
启母石位于禹王宫南侧山崖下。传说禹王外出治水,涂山氏女时时惦记着夫君的寒暖,常常立于涂山山顶,眺望大禹的行踪,天长日久,化成了石头。人们又把这块似人的石头,称作“望夫石”。
圣泉和灵泉分布在禹王宫西侧.清澈澄碧,四季不竭。相传大禹治水时,同水怪作战,烈日下人们焦渴异常。为帮助治水队伍战水怪,有珍珠姊妹俩--圣珠和灵珠,化作山间两处清泉,供人们饮用。从此被称作圣泉和灵泉。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拜谒涂山时,作《涂山铭》,热情地歌颂涂山和大禹。他在《涂山铭》序文中说:涂山是大禹“功之所内定,德之所内涵,政之所内立”的地方。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多次登涂山,瞻仰禹迹,有时就住在禹王庙的厢房之内,写了一批歌颂大禹和涂山的诗篇。苏辙、黄庭坚等人,也都在蚌埠留下了遗迹,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黄庭坚揽胜于涂山之巅并赋诗一首:“涂山绝顶忆神功,亘古情形一览中。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洪流匝地曾抱兽,老树参天欲化龙。有径直通霄汉外,登临无不是仙踪。”清代著名法家邓石如游涂山,题写了苍劲古朴的“旷览平成”四个隶书大字,镌刻于石壁。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使涂山景区倍生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