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国地图石”安徽黄山市藏石家方崇庆先生在歙县南乡昌源河边捡到一枚奇石,上面呈现出的图形竟宛如一幅“中国地图”,令人叹为观止。
此石仅手掌大小,初看与一般河卵石无异,细观则层次分明,色择对比度甚强。石头底部为灰白色,表层为灰黑色,最上层图形“中国地图”呈棕黄色和淡绿色,与中国地图标色基本相同,看上去十分醒目。它完全由天然形成,无丝毫人工痕迹,真是鬼斧神工。
中华奇石
生长石在四川九寨沟苗圃有一种怪石,状若乌龟,俗称龟石。有趣的是,20多年前,此石仅50厘米长,40厘米宽,至今已长到33米长,90厘米宽。人们曾敲下几块小石头带回研究。几年后,更令人惊异的的是,这几块小石头也能长大数十倍。其外表亦酷似乌龟。此石之谜无人能解。
显字石在内蒙古东部的一座山上,有一块石壁,若用山下清泉浇此石壁,则壁上立即出现类似蒙文藏文的字样,字体奇特,似用大楷笔书写,但至今无人识得。更奇怪的是,等水一干,字也随之消退隐没。
音乐石在神农架林区朝阳乡西坡林最近发现一奇石,在石柱的石缝中竟能发出乐器声,每年年初至7月这段时间里,在石缝中能传出锣、鼓、唢呐等乐器的齐奏声响,7月后则声响停止。次年初又开始传出声响。
五官石四川奉节刑竹乡下溪沟,有一块长3米,宽1米的蛤蟆形怪石,有趣的是,此石五官俱全,维妙维肖。最为出奇的是,当你搂住此石的蛤蟆形头并对它吹气时,立即就会在其尾部和身上各空隙处发出古代号角之声。
碰香石安徽宣城有一个碧龙泉洞,洞内有一奇妙大青石,你只要用手抚摸几下,闻一闻,便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广西天峨县平腊村有一块石头更怪,在它上面连拍三掌就会闻到一股香气,拍多或拍少都没有。
怕庠石四川涪陵有一个叫拗石湾的地方,此处高耸两块呈燕尾的龙骨石,上面一块大约4立方米,下面露出地面的约5立方米,衔接处有1米,下面的石头上有一个小眼,若把手指安在这个小眼中,上面的石就会左右摇动,发出“咯咯”的“笑声”。人称“怕庠石”。
“猪叫石”之谜
在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辉福岩村,犹一圆柱形花岗石,其露出地面部分为红色,高5米,宽3米。此石每至傍晚,便发出“哼哼”之声,犹如猪叫,持续6—7小时始停,常年如此。
人称“猪叫石”。更奇的是,当它刚刚发出“哼哼”之声时,只要有人走近它,它就停止叫声,但是,在它叫得欢的时候,虽然有人走近,它照常叫唤,旁若无人。一些专家学者也搞过不少研究,至今仍未解其中之谜。
奇异的豆腐豆
位于地中海中央的岛国马耳他,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地方,但它却有一种取之不尽的奇妙石头。
这种石头刚开采出来时,湿漉漉、水淋淋非常松软,象刚做好的豆腐,用指甲便可在其上刻划出很深的沟痕。然而,随着在地面上风吹日晒,石头便日益坚硬。根据这种特性,人们在采石时便可按需要进行艺术雕刻。
神秘的帕米尔山洞
帕米尔冰山之麓,有一个神秘的山洞。自19世纪末起发生了多起神奇事件,世界各国探险家多次前往探秘,至今尚未解开其中之谜。
帕米尔山麓,有道幽深险峻而宽阔的山谷名叫穆尔加布河。
山谷烟雾弥漫,人烟稀少,偶尔路过的人,会见到不少尸骨,令人毛骨悚然,故历来人们称那里为死亡之谷。
1990年,一个经营丝绸的吉尔吉斯人路过那里,睡到半夜,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咚”地一声一个东西落在他身旁的货箱上。当他清点货物时,发现箱子上有一个闪光的纯银桶。
幸运的商人把桶带到莫斯科,经考古学家鉴定,银桶是中国皇宫的宝物,上面雕着精美的花纹图案,还有一首中国诗。人们都想弄清桶的来龙去脉。更神秘的是,银桶盖又在哪里呢?
那个吉尔吉斯丝绸商人发财之后,为了寻找那个银桶盖子,又来到死亡谷,这次,他重金雇用了一名剽悍的英国登山专家。他们把马肉冻在石壁上当梯子,爬进了雪莲洞。脚步尚未站稳,突然从岩石后面站起一个毛发掩面的高大怪物,狰狞地向他们走来,并大吼一声,声音震荡山谷。丝绸商人吓得一声惨叫,从洞口摔了下去。
丝绸商摔死后,英国登山专家抛出救命索飞快地从洞口滑下悬崖逃出了死亡谷。有关专家认为,雪莲洞的怪物就是神出鬼没的冰山“雪人”。
世界上最早有关“雪人”的报道是在1832年,据说也是一位英国人发现的,地点也是在帕米尔。他宣称找到了一小片雪人的“皮”。后来原苏联的乌孜别克斯坦科学院联合考察队长也宣布他在巴梁德基克的河谷,看见悬崖高处站着一个类似人的动物,身躯高大,双脚走路,身上长着暗红色兽毛。过了三天,这个队长又在同一地区看到了“雪人”。
那次从雪莲洞逃回的登山专家带回的消息,使“雪人”之谜又掀起了新波澜。一个勇敢的塔吉克人冒险攀登上了雪莲洞。在洞口,他发现两具已冰冻的中国武士,但没见到“雪人”,洞里有许多锁紧的箱子,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巨大的类似人头盖骨。
1899年和1975年的两次探险都一无所获。此后,再无去雪莲洞探秘的人了。然而,山洞并不寂静,那个雪莲洞里发出一团闪烁的亮光,又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引起专家们的兴趣,都跃跃欲试,想前往探个究竟。
新疆伊宁的“火龙洞”
我国新疆伊宁地区的“火龙洞”是一个具有很高温度的洞穴。
火龙洞位于伊宁市北的白云山上。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山头上总是悠悠乎乎地飘着团团白云,四季不断,因而有了白云山之名。
白云山为什么会有这终年不散的云彩?原来它与位于山腰的火龙洞有密切关系。据调查,该地共有火龙洞17座,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洞中温度高达50摄氏度。只要一走进洞口,你就会觉得热气逼人,仿佛有一股烈焰从那里喷出来,即使体质再好的人也很难在这里坚持个把小时。有趣的是,就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岩洞边上,有另一个温暖如春,通常保持在25℃左右的岩洞。再往不远处,又有另一个个洞穴,它的温度竟高达100℃以上,当地的居民常常利用洞中的热气烤煮食物。火龙洞除了温度的不同之外,还有旱湿之分。温洞,是一种洞中充溢着湿漉漉高温蒸汽的洞穴。凡是进入这种湿洞的人,便会顿时浑身湿透,分不清是水蒸汽还是汗水。
火龙洞的形成与来自地下的灼热的喷气有关。在这种喷气中含有硫磺、白矾、二氧化硅等物质,对治疗各种不同的顽疾具有良好的疗效。因此,人们已在这里开设一个专门的诊所,并根据各火龙洞的不同特性,用以治疗不同的病症。如前述的温度约50多摄氏度的岩洞,可治疗四肢麻木、腰腿痛、关节炎等症。湿洞则可用于治疗牛皮癣、疥疮等慢性皮肤病,也可治高血压和萎缩性胃炎。
五峰奇洞吹三风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谢家坪乡姚家坪村,发现当地一个奇异的溶洞,人立在洞口的不同方位,可以分别感受到冷、热、腥三风的强烈刺激。
该洞当地人称为“龙洞”,系垂直竖井(天坑),处在一个三面一半山地带,每拔1800米。春夏秋三季,洞内终日有股气流窜出。人立在洞口东北侧,倍感冷风瑟瑟,转到洞面西北侧,腥风扑面,离洞侧20米内都能闻到;站在洞口其他部位,则是热风拂面。
村民说,自古以来无人敢下此洞探险。昔日土家人曾将一只活鸡捆住双脚置于箩筐内,用绳子吊入,下落50米后拉起,鸡却不见了。我们听后也没敢贸然进洞。
洛阳龙门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我国河南洛阳市城南12公里处。这里两山对峙,伊水北流,石窟则分布在河岸峭壁上,南北达2里。其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历北齐、北周及隋唐,均有营造,五代后雕凿减少。
龙门石窟约有窟龛2100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3座,碑刻题记3600方。其造像艺术摆脱了早期的神秘色彩和外来影响,更多地具有世俗化和民族化的特点,因而在我国古代雕刻艺术品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时间在公元493年。窟中造像丰富,尤以题记书法为最,是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龙门二十品”中十九品出自此窟。
宾阳洞是北魏所凿石窟中最大的一窟。释迦牟尼像高达8.4米,面容清秀,衣纹规整,显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风格。
奉先寺窟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由唐代武则天捐资建成。主像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部达4米,面容丰腴,眉清目秀,神态端庄。菩萨、天王、力士等也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表现了盛唐造像艺术的卓越成就。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主要开凿于北魏时期。依山而上,东西绵延1公里,现有主要洞窟53个,另有1l0个小龛,共有造像5100多尊。
云冈石窟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著称。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几厘米。雕凿的菩萨、力士、飞天等形象生动活泼。窟内还雕凿了许多形制各异的仿木结构建筑和建筑装饰花纹等。窟内还雕凿了许多形制各异的枋木结构建筑装饰花纹等。
其雕刻艺术和技巧,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又吸收融合了外来艺术的精华,对以后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是第20窟的露天大佛。造像为释迦坐像,面部丰圆,鼻高唇薄,大耳垂肩,神情肃穆,两肩宽厚,右袒袈裟,高达13.75米。释迦坐像背后以火焰纹、飞天等浮雕衬托,使主佛造像更加雄伟壮观。
第五、六窟是毗连的双窟。五窟后室中央有17米高的坐佛,为云冈众佛之最。双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在诸窟中颇具代表性。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
莫高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此后各代续加开凿。到元朝,历代所开凿洞窟密布在15~30米高的崖壁上。上下一至四层不等,南北长约1680米。现存洞窟仍达750多个,南区主体部分则有487窟,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木构窟檐五座。
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文化史上所罕见。
洞窟形制各代有异,既有正壁开龛、两侧带禅室的禅窟,又有平面长方形、中后部凿有方形塔柱的中心柱式窟,还有平面方形、正壁开龛造像的殿堂窟。各窟大小不等,大者高达40余米,小者高不盈尺。窟中造像均为泥质彩塑,佛像居中,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侍立两侧。个个形象逼真,神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窟中四壁往往绘有绚丽多彩的壁画,主要为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画、佛教史迹画及供养人图等。此外还有狩猎、耕作、纺织、交通、征战、音乐舞蹈及各种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这些壁画,为研究美术史、建筑史、社会史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莫高窟王道士在17号窟中偶然发现了一处“藏经洞”,内藏4至14世纪的约5万件珍贵文物,但在清廷和北洋政府的腐朽统治下,这些国宝中的珍品,却在1907—1925年间,相继被英、法、俄、日、美国人等通过各种手段窃运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