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是什么
班会课到底是什么?它是会,还是课?这个问题涉及到班会课的性质。对于班会课的性质,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专门的论述。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目的性学校把班会课排上课程表,就已经规定了班会课是学校作为统一的教育计划整体内容的一部分,有目的地实施的。每个班级班会课“目的”的设计,既要有周期的阶段性,又要有学期、学年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从而在总的目的之下形成分支目标和“主题”网点。
2、集体性班会课是一种有目的的集体行为。行为的实施者,传统观点认为是由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去实施。这种观点肯定班主任行为的导向性,当然无可厚非,但它的片面性也显而易见:轻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其他科任教师的积极作用。应着眼于班集体,兼顾班集体的所有成分。
3、功效性以往重视的是班会课的活动过程,对于班会课要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则没有通盘考虑。致使有些班会课如同过眼烟云。我们要把班会课的目的性和功效性连成一体周密考虑,着力于班会课的实施效果的思考。因为,转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是班会课的要旨。
根据上述思路,对班会课可作如下定义:班会课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或目标,由班主任主动协调其他科任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一项特殊的集体教育活动。
正确理解这一定义应注意几点:①班会课不是会,也不是课,而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殊活动;②在这一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师生的双边关系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③每一次班会课都不是盲目无序的,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④班会课是一项集体教育活动,不同于个别教育活动;⑤既是教育活动,就要看到它的功效性,无功效的活动确切地讲不属于教育活动。
设计、组织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就是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或学校工作的统一要求与部署,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提出一个主要问题,围绕一件事,突出一个中心,宣传一种思想观点,培养一种道德品质而召开的班会。成功的主题班会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明显的变化。
实习班主任要学会精心设计、组织好主题班会。
一、主题鲜明,具有目的性、启迪性和时代性
要开好一个主题班会,首先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它既是主题班会的目的,也是整个活动的灵魂。因此,要选择一个醒目的、鲜明的、富有启迪性、感召性、时代性的名称作为题目,或者是用含蓄幽默、寓意深刻、赋于寄意的话作为题目。例如“火炬在燃烧”、“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丑小鸭’”、“雷锋精神放光芒”等等。活动开展之前,用鲜艳的颜色将题目写在活动的中心位置或最显眼的位置上,如果是外出活动,可以写在队伍前面的旗帜上。
二、内容充实,富于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既要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又要有知识传授的内容,既要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受到熏陶,又要让学生在丰富多采、兴味盎然的环境中得到教益。有一位实习生组织了一次以“会师在队旗下”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将所实习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小分队,在山脚下整装待发。先由“尖刀班”分头把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文化知识内容的字条装在信封内,作为“目标”放在四条通往山顶的道路上,当班长一声令下,各个分队分头搜索“目标”前进,各队若把所有“目标”都找到且全队人员最先到达山顶的队旗下的为“登山冠军队”。全体同学登上山后,各队把搜索到的“目标”——信封拆开,回答信封内的有关知识内容,成绩最佳的为“登山知识竞赛优胜队”。接着,各小分队互相拉歌、出节日,节目精彩,效果最好的为“登山文娱明星队”。随后,全班同学把事先准备好的并写有自己近期目标的小红旗插在山顶上,表示自己有崇高的决心,最后全体同学在队旗下庄严宣誓:“奋发进取,开创新世界……”。这些活动,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方法创新、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层次性
主题班会的形式和方法应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应该有新意,有独到之处。既可以利用教育过程中某一件具有突出教育意义的事来组织主题班会,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层次、多侧面而形式上又是相互联系的主题班会。例如,“经济的腾飞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六位实习生把一个班的小学生带到一家乡镇企业听领导介绍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在该企业开展活动。那天,该企业部分职工放假半天与学生共同活动。当该企业介绍到全国各地招聘了一批大学生为企业经济的振兴奠定基础,还谈到招工的条件最少应有高中程度时,小学生们听后很激动,纷纷表示不能受读书无用的影响,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接着,大家参观了该企业的设备、厂房等,双方又进行了联欢。这次活动,不论是师范学校的实习生还是实习学校的小学生,都得到很大的启发,受到深刻教育。
主题班会设计导引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具体组织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主题班会要做到“六要”。
一、主题词要“小”而“明”,要有鲜明的思想性成功的主题班会首先要有个好的主题词,因为主题词是主题班会的灵魂。它应该反映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和热点。其“小”指的是主题词不要“大”而“空”;“明”指的是主题词的导向要鲜明、不含混,对全班学生有鼓舞力。实践告诉我们,主题词是使班会达到预期目标的“总开关”。
二、依据要充分,坚持目标的准确性
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它规定了中小学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教育要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它是主题班会设计的主要依据。主题班会一定要围绕本年级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教育要点去设计、组织和实施,要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
三、内容要“新、近、实”,选材要紧扣主题
其内容的“新”是指现实的而又新鲜的材料;“近”
是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具有强烈说服力感染力的典型事例;“实”是指选择的典型事例真实、有可信度。这些现实的、身边的、可信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集中反映主题。并从揭示主题伊始,逐步展开主题,进而深化和升华主题,使学生产主浓厚的兴趣,荡起心中的波涛,引起强烈的共鸣。
四、形式要生动活泼,坚持学生可接受性
在确定形式上,一般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表现主题的需要,二是学生乐于接受,符合心理发展的需要。
五、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坚持群体性
其群体性要求班级所有的学生人人都积极主动参加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全过程,就像一座大舞台,每人都扮演一定的角色,表现自己的才能或进步。由于主题会具有导向锻炼、激励、陶冶、管理等多项功能,因此,应充分调动班级后进生的积极性,即使班主任花大气力,也要多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以增强他们进步的勇气和信心。要防止优秀生包揽主题班会的倾向。
六、组织过程要严谨,坚持教育的完整性
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不是召开了会就完事,要把设计——准备——实施——巩固——延伸五大环节组成完整的教育系列。
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组织严谨,有序进行,既保证每一环节的教育质量,又要使这诸多环节,互为基础,互不依靠。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还应把展开、深化和升华主题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把这次主题班会与下次主题班会联系起来,乃至形成整个小学阶段、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一套系列性主题班会。
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
星期一一上班,班干部小李就气喘吁吁来告诉我:“老师,星期天,我们班的余某、何某,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在公园的树林里抽烟。”
班干部的报告,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我刚接手的这个班,是全校闻名的差班。我接手后,经过一系列整顿及苦口婆心的教育,已明显好转。可好景不长,这不,又出乱子了。当时,我火冒三丈,恨铁不成钢。可转而一想,人的思想转变是要经过多次耐心的引导与教育的,有时甚至会反复,没有一劳永逸的。我决定本周召开一个主题为“远离香烟,提高健康水平”的班会,对全班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会前,我召开了班干部扩大会,对班会内容进行了精心布置,让同学们或讲一个与香烟有关的真实的具有启发性的小故事,或用深刻的道理阐述吸烟的危害及禁止吸烟的深刻意义。经过几天的准备,一个别开生面的班会召开了。
会上,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有的同学讲到:有个国家工作人员因吸烟不慎失火,烧掉了国家重要的物资仓库,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几个农民因吸烟造成重大火灾,使我国大兴安岭几万顷森林化为灰烬。有的同学用科学道理阐述吸烟的危害性:一支烟卷在燃烧时产生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变成烟雾。据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一份报告指出:“烟草中的致癌物质有40余种,促癌物质十余种。所以吸烟不仅危害自己,还严重危害别人。”有的同学说:吸烟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疾病与灾难。1992年,为“万宝路”香烟做了一辈子广告的著名模特——“西部牛仔”麦克拉伦死于肺癌,年仅51岁。临死时他说:“照顾好孩子们,香烟会杀害他们,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的同学还谈到:有的学生因养成吸烟陋习,可又没有经济来源,便偷拿父母的钱,进而发展到犯罪。有两个同学还用相声表演吸烟的危害。
同学们的发言一个接着一个,气氛十分热烈。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十分成功,对同学们的震动很大,启发很大,教育很深。会后,何某,余某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要痛下决心戒烟,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从此,班上再也没有吸烟的现象了。
开展活动课的意义
(一)活动课提供了一种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课程及教学模式,特别是它对于纠正传统教育对人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将在今天和未来学校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应当大力加强对活动课的研究和实验。
(二)活动课和学科课是现代课程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知识的系统性、知识学习的效率性等方面,学科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而活动课在促进知识的综合化、提高人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学科教学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今后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除了探讨活动课自身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外,还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两者的融合和互补,尤其需要探讨如何在学科课程中更多地渗透和吸收活动课的内容,促进学科课程向综合化、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活动课的形式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类型。
1、群众性活动,是吸收大批学生参加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活动形式,包括全校性活动、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团队活动、社团活动、校际活动等类别,具体形式有报告会、庆祝会、运动会、参观、访问、调查等等。
2、小组活动,是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别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按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小组活动可分为分科兴趣小组和技艺兴趣小组活动两类。可按班级分,也可按年级分。
3、个人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工作的形式。其作用在于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具体有完成活动作业、阅读书籍、写调查报告、独立观察、实验等等。以上三种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灵活运用。